回覆列表
  • 1 # 和庸

    古代讀書人學習四書五經之外的數學,主要有《九章算術注》,《算經十書》,《四元玉鑑》,《幾何原本》,《測量異同》和《勾股義》等書籍。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數學是中國古代科學中一門重要學科,其發展源遠流長,成就輝煌。根據它本身的,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1)先秦萌芽時期;

    (2)漢唐奠基時期;

    (3)宋元全盛時期;

    (4)西學輸入時期;

    (5)近現代數學發展時期。

    我們的先民在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漫長曆程中,逐漸認識了數與形的概念。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大多為圓形或其他規則形狀,陶器上有各種幾何圖案,通常還有三個著地點,都是幾何知識的萌芽。先秦典籍中有“隸首作數”、“結繩記事”、“刻木記事”的記載,說明人們從辨別事物的多寡中逐漸認識了數,並創造了記數的符號。

    傳說伏羲創造了畫圓的“規”、畫方的“矩”,也傳說黃帝臣子倕是“規矩”和“準繩”的創始人。早在大禹治水時,禹便“左準繩”(左手拿著準繩),“右規矩”(右手拿著規矩)。 因此可以說“規”、“矩”、“準”、“繩”是我們祖先最早使用的數學工具。人們丈量土地面積,測算山高谷深,計算產量多少,粟米交換,制定曆法,都需要數學知識。

    相傳西周初年周公制禮,數學成為貴族子弟教育中六門必修課程——六藝之一。不過當時學在官府,數學的發展是相當緩慢的。

    考古發現先秦文化典籍。便是《九章算術》的成書。《九章算術》是中國最重要的數學經典。

    隋唐時期皇家在國子監設算學館,置算學博士、助教指導學生學習。唐李淳風等奉敕於顯慶元年為《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等十部算經作注,作為算學館教材,這就是著名的《算經十書》。

    大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對數學有獨到的貢獻。在《夢溪筆談》中首創隙積術,開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問題之先河,又提出會圓術,首次提出求弓形弧長的近似公式。

    總之,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不僅僅是文化思想的宏大,在數學等方面也是遠早於西方,我們無愧於是最偉大的民族!

  • 2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其實,易經就是一部包涵高深數學的大書。世界級大數學家萊布尼茨就是從易經中的數數“無”和“有”,即從“0”到“1”的生成過程,發現了二進位制演算法。形成影響今天的計算機基礎數學理論。

    易經中的生數13579和成數24680,是相生相剋,互動互融的,存在相互繁衍,衝突對立,互為依存,促進增長的原理。

    易經中的“0”和“5”是構成易經定位學理論的核心。0是原點和歸圓數字,5是中點數,折中數,取中數字。河圖,洛書中的頭1.6;尾4.9;左3.8;右2.7,是方位數。每個方位數與數之間都缺一個數“5”,5在哪裡,在中央。河圖,洛書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東西方屬金木,南北分水火。俗稱買東西,是說金木是可以拿的,而南北,水火是不可以拿的。土在中央。中為土,就是中土,此域中寸土不讓,即中國的由來。

    易經中的雙數和單數是對稱的,分陰陽。這一數學原理被應用到天文學,就發現了宇宙中的毛粒子。運用到地質學就形成了地球板塊理論。0和5的定位數學,運用到分析學就形成了優選法。世界上許多震驚世界的科學發明的數學原理,很多來源易經數數成像說,這一點毋庸置疑。

    易經中還包涵很多幾何學,分析學,三角函式,微積分等高等數學原理,這些也是被人類證明的科學。而古今易經大師,無一不是數學精算家,數學大師。易經的主要原理就在理、象、數,而拋開經國治世說的窮理,象數才是易經生成世界理論的純自然本質特徵。

    中國古人研究易學走了太多的彎路,自漢代儒家董仲舒始,把易道之理拆分出天人合一,皇權神授,可以用周禮劃分社會等級,人的社會屬性,依宿命而尊卑貴賤,促使封建倫理學,血統論禍害中國兩千年。更有兩晉時期王弻掃象,使易學墮入不問象數,一味窮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後的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都是這樣的路數。從外象而體悟人生哲理,把易經這部大書的綜合科學,自然科學,看成只有哲學,倫理學,經國治世學。而徹底忽略了易經自然科學中最核心的部分~數學。

    說漢代之後,易學走向歧途是有根據的。漢代易學是講理象數並重,一面窮理,一面開發科學。譬如研發的五行六氣,二十四節氣,四柱運程學,天干地支說,子午流注,將二十四節氣入卦。其中更有許多數學演算法和公式湧現,科研成果豐碩。此後,竟然經歷了長達2000年的斷代,乃至,幾經輾轉流傳至海外,被洋人加以研究應用,促成英華人萊布尼茨發明了計算機原理,這不能不說是華人的遺憾了。

    今天,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和繼承傳統文化,將發展大資料上升到國家戰略,這就更要加大對易經學的研發力度。易經學包涵宇宙永珍的大資料,包涵生成物質資料分析方法和運算公式,包涵數數成像這樣可以破解生命密碼的神秘鑰匙。深入挖掘,大資料成像學說將大有可為。

    因此,易經,這個中國往聖為人類留下的文化寶藏,不僅具有人文價值,思想價值,還具有自然科學價值,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諸多門類科學價值,更具有浩若煙海,無窮盡的大資料數學研究、開發價值。

    易經,應該是一座數學的,光照千古的聖殿。

  • 3 # 雨後青山秀

    在古代,中國並沒有對學科進行過像西方國家那樣的系統區分,只有一個大概的統稱叫做“雜學”。漢代還有一個三教九流的劃分,對當時的學術界按學派進行分類。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中國古代把數學叫算術,又稱算學,後來才改為數學。遠古時期的人們是結繩記事和刻木記事的,到了春秋晚期,人們已經掌握了十進位置記數法,使了計算工具算籌,算籌就是竹子或木頭做成一根根小棍來進行計算。並熟悉了九九乘法表、整數四則運算,並使用了分數。據東漢文獻記載,當時的數學知識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九個部分,稱為“九數”。九數確立了《九章算術》的基本框架。後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並在隋唐時期傳入北韓、日本。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唐宋兩代都被規定為教科書。1084年北宋朝廷進行了刊刻,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

    《九章算術》是幾代人共同勞動的結晶,是中國為數學發展做出的偉大而傑出貢獻。

  • 4 # 桃花石雜談

    《周髀算經》是現在最早的數學著作

    在南北朝時期,數學蓬勃發展,又先後出現了《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和《海島算經》等數學經典。歷代數學家的努力,使中國的數學成就在古代始終走在世界前列。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專著《綴術》更是對世界數學發展有傑出貢獻,在圓周率方面比西方領先了上千年。

    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方面的成就得到全球認可

    除了數學之外,在中國古代,其它基礎自然科學的著作也是層出不窮的。在醫學方面有西漢時成書的《黃帝內經》,唐朝時期的《千金方》和明朝的《本草綱目》。在地理方面有明代的《徐霞客遊記》,在建築學方面有北宋的《營造法式》,在農學方面則有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此外還有綜合性的科技專著,比如北宋的《夢溪筆談》和明朝的《天工開物》等等,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劃時代的科技工藝百科全書。

    《夢溪筆談》是劃時代的科技百科全書

    另外古代的一些經典哲學歷史著作其實也有一些涉及到各種自然科學,比如孔子的《春秋》裡就有哈雷彗星的記載,差不多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記載了。而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裡,則有大量農學論文。墨子的《墨經》裡還有大量物理學知識,甚至還被現代物理學家歸納成了“《墨經》光學八條”。

    不過在讚美老祖宗智慧的同時,也要明白一點,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中華文明也是農業文明,因此無論是數學還是其它自然科學,都始終處於很邊緣的地位,根本目的除了為農業生產服務,也只有古代學者的個人興趣了,因此主要是一些實用技術和方法,幾乎沒有成體系的科學理論,因此其發展後勁明顯不足,這也是中華文明始終沒有自主發展出近代文明的主要原因。

  • 5 # 枕上詩書閒處好

    謝謝小秘的邀請 從你問的問題來看 你要問的並不是只有數學方面 而是還有其他的 古代的讀書人在四書五經以外也還是有很多書要讀的 這裡面就包括數學 也就是算術 其餘還有物理化學方面的一些知識 在古代這方面的統稱為格物學 在古代我們在這一領域還是有著非常先進的研究的 比如墨子 莊子等人的書中 對物理方面的知識是有著很多專業詳細的研究 化學方面我們的研究記錄就更早了 在易經中就已經有了對石油的研究記錄 到了後來更是有著專業的化學方面的人才 並且做了大量的化學實驗 也透過這些實驗發明了很多領先世界的物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發明就是炸藥 這些對化學有著深刻研究的人就是當時的煉丹師 在這方面的書籍也是各方面 各時期都有 從易經 墨子 莊子到史記 鹽鐵論 漢書等等 在數學方面更是從最早的周髀算經 到最全面的九章算術加上後來八部這方面的著作被統稱為 算經十書

    從歷史上來看 各朝各代都是重文而輕術 歷來取仕皆是以文為準 這也就導致術科為文人所輕 無形之中也就阻礙了術學的發展

    相信在今天這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下 我們國家的數理化等研究水平一定會得到長遠發展 站立在世界強國之列

  • 6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其實古代也是有算術這些“雜書”的,只是在四書五經統治的時代,這些雜書進不了官學,智慧作為雜科被一些人所學習,比如說《九章算術注》,《算經十書》,《四元玉鑑》,《幾何原本》,《測量異同》和《勾股義》等書籍。

  • 7 # 王朝興替

    要說起數學,古人可是非常厲害的,接下來我給大家總結一下,中國古代的數學著作。

    唐以前包括唐代的著作:

    巜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簡稱算經十書

    北宋到元朝:

    北宋:葉賈憲撰《黃帝九章算經細草》

    劉益撰《議古根源》,

    南宋:秦九韶撰成《數書九章》18卷

    楊輝:《詳解九章演算法》,《日用演算法》,《乘除通變本末》三卷。《田畝比類乘除捷法》二卷,《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

    李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三卷

    朱世傑:《算學啟蒙》《四元玉鑑》

    元中後期,又出現了《丁巨演算法》、賈亨《演算法全能集》、何平子《詳明演算法》等改進乘除捷演算法的著作。

    明清八股取士,思想禁錮嚴重,學者們很少留心數學,著作不多。

  • 8 # 山野論史

    中國古代的私塾和官學都是以應試為主,所以都會學四書五經,至於其他學科,比如數學,天文、曆法等不作為基礎教育,但在實際學習中,這些東西是分不開的。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四書五經,四書大家都知道,我著重提一下五經,五經最早應該是六經,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春秋。後來樂經失傳了,所以只剩下五經。這算做古代的必修課,但並不等同於古代只讀這幾本書,最簡單的,在讀這些書前,你必須先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了基礎才回去學四書和五經,在學習過程中同樣需要大量的補充教材,比如《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內容。《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有句話:“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六藝經傳以千萬數充分說明,古代學習內容絕不僅限於幾本經典,為了讓學生學會吃透,還要有經傳千萬數來做輔助。

    所謂六藝還有不同版本,一個版本認為六藝就是六經(五經),也有人認為另有所指,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這裡明確提到了數,就是算數。陸賈《新語·道基》中提到:“後聖定五經,明六藝。”很顯然,陸賈把五經和六藝並列。兩者應該不是一回事。古代科舉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意思很清楚,真正把這些東西弄懂,學通,絕不是十年寒窗就能達到的,十年寒窗能考的舉人就不錯了,想要蟾宮折桂,還要在官學繼續學習。古代學問大佬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絕不是隻讀四書五經就能達到的水平。這些只不過是基礎,需要大量的經傳閱讀才能真正理解貫通,讀書破萬卷也絕不是隻把《四書》和《五經》讀破萬卷。天文、曆法、易學、數學都應該有所涉及。至於更專業的知識,應該是考取功名後根據需要專門研究學習。

    比如禮部負責天文曆法的,必定會閱讀大量相關典籍學習相關知識,因為不作為常規教育內容,摸索的新知識不可能迅速大規模推行。獲得心得的人也會著書立說,流傳後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伍斯特理工學院是一所怎樣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