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倘若綿長的夜裡不安穩,心思煩亂,應該怎樣克服呢?”
這句話出自《五燈會元》卷八,原文為:
嘗有人問:“弟子每當夜坐,心念紛飛,未明伏攝之方,願垂示誦”。
師曰:“如或夜閒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
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塵,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原文整體意思為:“每當弟子夜裡打坐的時候,就心思飄然有雜念(走神),不知道克服這種情況的方法,希望聽您教誨。”
師父說:”就像夜裡悠閒安穩地坐著,心思飄然有雜念(走神),就將那飄然的心,來追究它飄到的地方(就是考慮你所想的事情),追究它到沒有的地方(就是追究到底),那麼心思飄然的念頭還會存在嗎?回頭追究心理,那麼能夠追究這件事的心態還有嗎?
能夠使這一切明白的智慧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本來有關聯的境界也平靜了,境界與智慧都平靜了,那麼心態所思所想就是心安的樣子。在外不去追尋塵世,內心不追求一成不變(就是胸懷坦蕩),兩種途徑都沒有了,那麼就會一心安逸歡樂了,這就是一切迴歸本源的要理啊。
擴充套件資料:
《五燈會元》是中國佛教禪宗史書,共20卷,有宋寶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兩個刻本。寶祐本於清光緒初年始由海外傳歸,卷首有普濟題詞,王庸序。卷末有寶祐元年武康沈淨明跋。至正本比較流行,為明嘉興續藏和清《龍藏》所本(清《龍藏》析為60卷)。
“五燈”是指五部禪宗燈錄:
1、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傳燈錄》。
2、北宋臨濟宗李遵勖的《天聖廣燈錄》。
3、北宋雲門宗惟白的《建中靖國續燈錄》。
4、南宋臨濟宗悟明的《聯燈會要》。
5、南宋雲門宗正受的《嘉泰普燈錄》。
意思是:倘若綿長的夜裡不安穩,心思煩亂,應該怎樣克服呢?”
這句話出自《五燈會元》卷八,原文為:
嘗有人問:“弟子每當夜坐,心念紛飛,未明伏攝之方,願垂示誦”。
師曰:“如或夜閒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
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塵,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原文整體意思為:“每當弟子夜裡打坐的時候,就心思飄然有雜念(走神),不知道克服這種情況的方法,希望聽您教誨。”
師父說:”就像夜裡悠閒安穩地坐著,心思飄然有雜念(走神),就將那飄然的心,來追究它飄到的地方(就是考慮你所想的事情),追究它到沒有的地方(就是追究到底),那麼心思飄然的念頭還會存在嗎?回頭追究心理,那麼能夠追究這件事的心態還有嗎?
能夠使這一切明白的智慧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本來有關聯的境界也平靜了,境界與智慧都平靜了,那麼心態所思所想就是心安的樣子。在外不去追尋塵世,內心不追求一成不變(就是胸懷坦蕩),兩種途徑都沒有了,那麼就會一心安逸歡樂了,這就是一切迴歸本源的要理啊。
擴充套件資料:
《五燈會元》是中國佛教禪宗史書,共20卷,有宋寶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兩個刻本。寶祐本於清光緒初年始由海外傳歸,卷首有普濟題詞,王庸序。卷末有寶祐元年武康沈淨明跋。至正本比較流行,為明嘉興續藏和清《龍藏》所本(清《龍藏》析為60卷)。
“五燈”是指五部禪宗燈錄:
1、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傳燈錄》。
2、北宋臨濟宗李遵勖的《天聖廣燈錄》。
3、北宋雲門宗惟白的《建中靖國續燈錄》。
4、南宋臨濟宗悟明的《聯燈會要》。
5、南宋雲門宗正受的《嘉泰普燈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