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明朝太監是不能隨便出宮的,也沒有什麼記載說太監出逃宮外的事。不過明朝一些權力較大的太監,可以在宮外接田買屋,也可以和皇帝申請一下回家一趟。

    同理清朝也是一樣的,太監未經許可私自出宮,可交由當地官員捉捕、斬首,清末大太監安德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太監不能隨意出宮,當然太監也不會選擇私逃出宮,下面從這兩方面來說

    太監不能隨意出宮。清朝順治皇帝有鑑於明朝宦官為禍,於是讓工部製作一塊鐵牌安置於交泰殿內,嚴令:太監不得隨意出宮,除非經過允許,有傳牌勘合(身份證明和各部簽字)。所以清宮太監一經入宮,就要永遠地呆在紫禁城內,不能出去。

    不過明朝時期則不同,由於宦官權力日盛,一些大太監可以在宮外買房子安置家人,有時候皇帝都會去看看、拜訪一下。如明正德時的大太監劉瑾,在他失勢之時,正德皇帝就曾親自去抄他的家,發現了兩把喂滿毒藥的匕首。又如弘治朝太監李廣,在宮外接屋囤聚金銀,弘治皇帝就曾經去拜訪過李廣的府邸。

    清朝太監也可以在宮外買地,不同的是需要像內務府報備,只能以個人名義購買,不準以子侄親屬的身份購買。而且承蒙聖恩的太監,還能娶妻,如慈禧寵監安德海,同治九年就在北京天福堂大酒樓迎娶了十九歲的花旦馬賽花,還得到了慈禧賞銀和賜福。當然太監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出宮,就算是地位低下的太監,在宮中飽受折磨,也多是選擇最極端的自殺,而不會選擇出宮,這又是為何?

    首先先不說出宮的困難程度,太監雖然是窮苦人家入宮,但在入宮前也是要自報家門,家庭情況全部都要查得一清二楚。如果太監貿然逃跑的話,一經查出,全家受難。

    其二太監畢竟是去勢之人,他們的身材、樣貌、音調都於常人不同,尤其是他身上那股難聞的氣味,處處都在表示:我是太監。而由於明清時的禁令,一般大太監不會有人管,可一個邋里邋遢、相貌怪異的人在路上走著,自然容易引起關注,也就很容易就被捉起來了。除非是不吃不喝,一直躲藏,可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太監即使在宮中受盡折磨,也不會出逃,像明朝亡時,紫禁城依舊有著數萬名太監,清朝滅亡時,溥儀遣送數千名太監出宮,還引起了不小混亂。

  • 2 # 魔方歷史觀

    “太監”在古代屬於是服務於皇室的男性服務人員,主要服務地點在皇宮之中,人數也比較多,太監在宮中是服務人員,地位很低,有時候做事出了差錯,捱打是小事,掉腦袋都是有可能的。

    而太監在宮中地位普遍這麼低,還要小心翼翼的,要是有太監覺得在宮中這麼過下去不行,能不能逃呢?

    自然是能的,就是太監可以自己選擇逃跑。就像監獄一樣,犯人按規定是要在監獄中服刑,但也有越獄現象的發生;古代皇宮中,規矩眾多,太監和宮女這種服務人員是不允許私自出宮的,但也會出現一些逃跑的情況。

    可是,一般來說,進了皇宮的太監,大多不會選擇逃跑。

    原因一:皇宮這個地方,戒備森嚴,護衛眾多,畢竟是皇帝住的地方,安保很嚴格的,人員進出方面也是如此,不是隨隨便便的就能進去和出來,特別是太監這種皇宮服務人員,想不被人關注的偷摸逃出去很難。原因二:就是這些太監逃出去了不好生存,畢竟身體上有缺陷,還不如留在宮中,有口飯吃,幸運的還能得到點上面的賞賜,再者說,他們進宮時,都是有個人資料備案的,若是逃了,不只是他們自己的事,還可能殃及家人。若是太監逃跑了之後,被抓了怎麼辦?

    有權有勢的太監不會逃跑,畢竟他們能在宮裡生活的不錯,有逃跑念頭的大多都是沒什麼地位而且受不了皇宮的規矩的、或者是犯了事的小太監,這樣的太監選擇逃跑,逃出去很難,皇宮戒備森嚴,他們又沒什麼依仗,估計宮門都出不去。

    而一旦這些太監在逃跑時或者說逃出去後被抓,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悽慘的結局,皇宮之中,太監這種服務人員人數眾多,若是不按規定私自逃走,就是違規,如果不嚴懲,那皇室規定就形同虛設,沒什麼威嚴了,所以太監若是逃跑被抓,最終的結果幾乎就是死,從而警示其他的太監。

    結語

    古代皇宮中的太監,在他們入宮之後,通常再出宮的時候,就是他們年紀大了,不能周到的做事了,會讓他們離開皇宮,而一般情況下,太監不會選擇逃跑,畢竟風險太大,一旦被抓,下場會很慘,而且還會連累家人。

  • 3 # 歷史好奇怪

    這個問題很腦洞哈,有人可能想,其實都當了太監,出了宮又能幹嘛呢?還不如好好呆在宮中呢。

    但是從歷史上看,還真的有太監逃亡的案列,清朝時期這個數字還不少,他們也有自身的苦。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一下古代的太監管理條例和皇宮服務人員守則。

    我們說明清吧,作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時代的巔峰王朝,明清兩代的帝王比過去任何時代的帝王都更加至高無上,而且就後宮制度來說,明清兩朝也比歷朝歷代都更加完善和細化。

    作為沒有男人的宮廷的服務人員,太監是負責體力活動主要服務人員,為了管理龐大的服務人員,所以明朝的宦官系統有24個衙門之多,這些衙門中都有一系列的非常細化的管理制度。

    包括選用管束,獎賞和病老喪葬制度,在明清時代宦官機構,自己有對宦官的管理權,最高管理權在司禮監,清朝則歸內務府管。

    一般的太監不會逃

    我們能想到的太監總管們都能想到,而且作為太監總管,他們更理解小太監們想要什麼,害怕失去什麼,為了防止有人不好好幹活,甚至逃跑,太監總管們也有自己的方式方法。

    這些方法不外乎賞罰分明,再加上設定太監等級,透過權力流動給底層太監往上層流動的念想,人只要有了貪慾和恐懼,自然就容易被控制,太監自然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太監都是家境不好,從小被帶入宮中的,所以他們出了宮很大情況下也只能餓死,比如說李蓮英就是6歲進宮,就是因為家裡太窮了,為了不餓死才進宮的,所以他逃出宮中,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殺。

    所以一般來說,太監不會逃亡的,但是有些太監因為看到自身上升無望,以及對家人思念過度,還真會出現逃亡的事。

    比如明朝就很少有太監逃亡,其實因為這是一個宦官專權非常嚴重的時代,宦官受寵,大太監諸如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些人的權勢熏天,對朝廷大臣都可以頤指氣使,導致太監在明朝地位較高,待遇較好,所以逃亡當然案列較少,就算逃了,問題也不大。

    清朝皇宮摳門,太監逃亡率增加

    但是到了清朝,由於受到明朝亡於閹黨之亂的教訓,清朝的內務府機構嚴格對待太監,所以發生的機率高了起來。

    太監們逃亡的原因很奇怪,比如說可能探親之後晚回宮中,誤了時間,宮裡嚴格的規矩要進行責罰,因為害怕責罰,於是逃跑了,但是事實上,被抓住之後的責罰則更加嚴重。

    還有原因就是思念親人,乾隆年間時候有一個叫做常升的養心殿太監就因為想念母親而逃亡。

    此外因為太監在宮裡服役,有些錢竟然要自己掏腰包,比如說太監穿的衣服,不是宮廷或者內務服務來承包的,而是由太監自備,還不是一兩套,而是要許多許多套。

    宮裡也是真的摳門,在宮裡吃飯,每個月太監們都要交納一定數量的伙食費,伙食費可以佔月銀的三分之一,這誰受得了,這樣有的太監沒錢做衣服,沒錢吃飯,就逃了。

    畢竟太監之所以進宮,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掙錢養家的,這連自己都養不了了,不逃幹嘛!

    注意:當然也有幹壞事的,比如說太監偷東西,殺人了,或者是淨身不乾淨,給宮中傳出醜聞了,這要是不逃,可就交代這了!

    《軍機處檔·月折包》便記載有乾隆十七年三月九日,直隸總督方觀承奏報宮中太監馬升趁機盜取宮中銀兩、香供松石、珊瑚珠串等物,逃出宮外,並攜帶贓物交給家人親友藏匿。後來東窗事發,太監馬升與家人被捕下獄治罪,並在他的家人住所裡搜出數串松石珠串,一併得上繳。太監逃亡後幾種處境

    由於清朝規定,太監逃亡之後,太監的家中不能收留他們,一旦被內務發現,收留他們的人也會遭到處罰;很多時候太監很慘,他們逃到家之後,他們的家人會將他捆綁送交官府。

    即便他們不回家,過得也很慘,他們會出逃,在外面當傭工,但其實更多的太監,選擇的是乞討度日,由於太監們出逃多屬於偶然,他們的準備並不充分,要是錢一旦花光之後找不到工作就只能乞討。

    看見還有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出家,清代,京城周邊山上有很多寺觀。而且有很多遊方之人,太監們出逃之後會去當和尚,這也是一個路子,當然還有的太監會選投奔王府之中,因為王府待遇比較好。

    懲罰並不算嚴厲

    不過好在清朝太監人數不多,要求嚴格,所以即便逃亡之後,也很少有被殺的,一般是被要求去鍘草一年。

    嚴重一點就是鞭子或者打板子,屢教不改的就會發送前方這一個比較差的地方當差,這個比較差的地方就是黑龍江為奴,在發遣制度之上,最狠的是永遠枷號,就是讓太監永遠帶著枷鎖,太監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清朝太監,人數始終沒有達到需要的人數,所以需要這些犯罪的太監繼續幹苦力,在乾隆年間,太監每年逃亡不過是個位數,到了光緒統治時期,已經上升到1幾十名,而光緒一朝,宮中各處所有的太監也不到2000名,逃亡的太監回來鍘草幾天就會被赦免了。

    造成這種惡性迴圈的就是因為太監逃亡之後受到的處罰並不大,所以一方面內務府需要嚴懲,逃亡太監威懾,其他臺階但另一方面又要寬設逃亡的臺階來,讓他們繼續為宮中服役,所以導致太監在清朝逃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但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因為清朝太摳門,不捨得給服務人員高薪,還降低他們的地位,入宮三十年方能升職加薪,還要幹更多的活,拿更少的錢,怕人家逃,要處分,又不能殺,因為還要用人!

    真是萬惡的封建王朝,萬惡的舊社會!

    那些沒有能力偷跑,但又對生活絕望的宮中的太監、宮女們則有些會選擇投河、投湖,在御花園自縊。

  • 4 # 靈石蘊

    牆外的人想進來,牆裡的人想出去

    宮裡頭招太監,就像出國勞務招工一樣,待遇能說出花來,比如衣食住行全包,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高宅大院,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每月還有不菲的俸祿,普通太監的收入都能趕得上七品縣太爺了。這還不算,太監嘛,都是服務主子的,和皇帝爺低頭不見抬頭見,手腳麻利點,萬一得到主子賞識,那是見官大一級,宰相都得巴結

    這待遇吸引了外界一幫又一幫的好漢前仆後繼,京城裡有些沒錢的無賴混混,為了能進皇宮領一份皇差,都會跑進當鋪自個兒割掉那玩意扔人櫃檯裡,就為訛一份手藝錢,孝敬給刀兒匠打通進宮門路

    可儘管如此,宮裡頭的太監就從來沒滿編過,比如乾隆58年,宮裡頭大小太監合計2605人,離3300人的滿編,缺了將近700人

    為啥?被忽悠進來的多,逃出去的更多唄……

    難不成待遇誇張了?外界招聘簡章上雖有浮誇,實際上也沒虛多少,比如最不受待見的低等太監,每年有俸祿白銀24兩米18斛,而一個七品縣令俸祿也不過白銀45兩米45斛

    太監逃,不是待遇問題,而是宮中的事太濫,連下跪都有N種姿勢,不同場合不同人用不同的下跪姿勢,守的規矩,和坐牢沒啥兩樣。除了規矩之外,生存與否還得看主子心情,每天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對於主子來說,太監就是會說話的貓狗

    比如慈禧太后,曾經就要求某個太監吃自己拉的大糞,太監捱揍那是家常便飯,還是連坐的,倒黴的不明不白……,就算集體消失,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比如順治時期的董鄂妃,殉葬了三十多個,慈禧時候的珍妃事件,也消失了幾十個……

    水深火熱,如何不逃……

    在主子眼裡,太監就是牲畜,牲畜跑出欄了,會受到什麼懲罰呢,尤其還是牲畜不夠用的時候?顯而易見,對於逃跑太監,並非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弄死了事,而是榨取最大利用價值

    關於太監逃跑,在清朝有完善的懲罰制度——《逃走太監分別治罪條例》

    條例很長,裡面最輕的處罰是逃走後悔過返回,這一條只要打六十大板,年俸祿減少五錢就可以了。重一些的,逃跑多次被抓回,那打一百大板,發配吳甸勞役,逃幾次發配幾年。在吳甸,沒別的事,就是不停的鍘草備馬料……

    如果在勞役中逃跑,也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情節輕的,打八十大板,發配到官軍為奴三年;如果在為奴期間逃跑,抓回來也有相應措施,那就是發配黑龍江為奴……

    屢教不改的那種,放心,也不殺,逮回來帶著枷號鍘一輩子草……

    條例很長,細節也很多,連逃亡到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懲戒方案,但總的來說,對於逃亡太監,處罰基本遵從打板子——勞役——為奴——為黑龍江奴——終身枷號這條由輕到重的五檔措施……

    太監就是條不歸路,再大的太監也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能給家人、孩子留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