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錯!朱棣並不是第一個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的人,第一個用步兵擊敗蒙古騎兵的明朝將領是徐達。徐達針對蒙古騎兵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戰法調整,一個是用城戰代替野戰。由於蒙古騎兵擅長野戰,步兵在野戰情況下很難戰勝騎兵,因此徐達採用了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在長平對抗趙國騎兵的辦法,即步步為營的策略,所到一處先築土城建立環形戰壕工事,這樣可以限制騎兵的騎射能力,騎兵發動騎射的時候是從中間推進然後再向兩翼迂迴,環形戰壕可以切斷騎兵向兩翼迂迴的線路,逼迫騎兵正面進攻;騎兵在正面進攻的時候是利用慣性衝陣的,在環形工事面前這種戰法也沒有用,因為馬腿會陷入戰壕當中,這是蒙古軍對徐達兵束手無策的主因。

    徐達第二個戰略調整,緩進兵速占城。徐達放緩了進兵速度,但是在攻城的時候卻非常快。這是因為蒙古騎兵無法在攻城戰當中佔得便宜,只要佔住城蒙古騎兵就很難攻下來。然後跟蒙古軍對耗,蒙古軍是草原遊牧經濟。物產低,耗不起,只能自己退兵。總結起來就是明朝的綜合國力比蒙古帝國強,比糧草比後勤完勝對手。

    朱棣是徐達的副將、弟子跟女婿,深得徐達真傳,他的部隊也是徐達留下來的,打蒙古軍頗有心得。

  • 2 # 北洋海軍炮手

    其實從實力對比來看,明朝能打過北元實屬正常。由於忽必烈開啟的草原空心化政策,蒙古草原的經濟生產停滯,只能透過商路收稅以及大都得財政補貼來創造價值。元惠宗北去後,由於明朝自身的封閉再加上北元同明朝的軍事對抗,草原就失去了賴以吸血的商路,而同時草原脆弱的經濟基礎又無法供養隨元惠宗北去的人口,所以北元就喪失了與明朝一較高下的經濟基礎。同時,這也是為何北元會快速分裂的重要原因。

    等到朱棣幾次北伐,北元已經分裂了,此時分裂後的北元正在重新整合,實力派人物需要將盡量多的蒙古人重新整合為一個個部落聯盟,所以此時蒙古各部實力依然非常弱小。如果整合完畢,雖然會恢復一定的實力,但是由於草原脆弱的經濟基礎使他們依然不具備和明朝抗衡的能力。所以,面對朱棣的大軍,他們只能玩堅壁清野的戰術。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北元的分裂,部分蒙古人南下投了明朝,併成為明朝騎兵的中堅力量,整個明朝騎兵都是非常濃郁的蒙古風格。另一個方面,明初軍事力量雖說衰落,但還不是特別明顯。尤其是明初長矛步兵仍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長矛這種武器步兵騎兵都能用,尤其是長矛步兵結成方陣,足夠剋制騎兵的進攻,訓練有素得長矛騎兵甚至可以反殺騎兵。明初在缺乏騎兵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憑藉長矛步兵剋制騎兵的進攻,在輔助以火門槍、弓箭以及騎兵等兵種,才可以做到對蒙古的壓制。不過隨著明軍徹底衰落後,長矛步兵在的編制越來越小了。不過所幸明朝的對手蒙古此時也早已不復當年支勇,複製不了其先祖的氣吞山河,明朝自然看似強大。不過滿洲崛起後,徹底撕掉了明朝虛偽的強大。

    全文完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這個題目太誇張。

    朱棣五次親征北伐蒙古,雖然取得了四次勝利,但第五次北伐連蒙古軍隊的影子都沒找著,在退兵的路上,朱棣就病死了。

    朱棣打敗蒙古的主要原因是他帶了神機營,並且面對的蒙古已經很衰弱了。

    1,朱棣時期的蒙古已經非常衰弱

    元朝後期蒙古軍隊已經腐化,元末大起義耗掉了很多蒙古軍隊,朱元璋北伐時又消滅了一批蒙古軍隊。

    朱棣時期,蒙古分裂成了韃靼和瓦剌,兩者還相互攻擊。

    朱棣主要面對的是韃靼。

    韃靼的頭領是太師阿魯臺,他扶持了成吉思汗的後代本雅失裡為蒙古大汗。當時韃靼的軍隊沒有具體資料,但根據《明史》前後時間段的比較,我估計人數在2-3萬左右,最鼎盛時才3萬騎兵。

    跟成吉思汗時期一次調集15萬騎兵西征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2,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

    《明史》:本雅失裡已為瓦剌所襲破,與阿魯臺徙居臚朐河。

    當時韃靼被瓦剌擊敗,逃到肯特汗山東面的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朱棣改名為“飲馬河”)。

    1409年(永樂七年)秋天,趁著韃靼衰弱,朱棣派大將軍丘福率十萬大軍北征韃靼。丘福輕敵深入,被韃靼蒙古包圍,全軍覆沒。

    朱棣大怒,準備趁韃靼沒有休整好,御駕親征蒙古。

    連線兩場戰爭,韃靼軍隊也有很大損失,估計只剩下2萬騎兵。

    1410年(永樂八年)二月,剛過完正月,春季剛到,朱棣帶領最精銳的部隊,包括神機營出發北上。朱棣完全不給蒙古喘息的機會。

    朱棣帶的兵力是11萬4千人,號稱50萬大軍。這把蒙古韃靼嚇壞了,阿魯臺和本雅失裡四散奔逃,進一步分裂了蒙古的兵力。假如阿魯臺和本雅失裡各帶1萬騎兵東西奔逃,朱棣的兵力就更有優勢了。

    《明史》:本雅失裡聞之懼,欲與阿魯臺俱西,阿魯臺不從,眾潰散,君臣始各為部。本雅失裡西奔,阿魯臺東奔。

    五月八日,明軍到達臚朐河。朱棣親自率軍向西北方向追擊本雅失裡。

    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大敗本雅失裡,本雅失裡帶領7名騎兵逃走。

    朱棣回師時,遇到阿魯臺並擊敗之,阿魯臺逃走。

    這時糧草不濟,朱棣下令班師。

    朱棣的大軍,除去運糧草的民夫和護糧軍,能夠上前線作戰的不足4萬人,其中騎兵約1萬多人,神機營5千人,對付本雅失裡的1萬蒙古騎兵,再對付阿魯臺的1萬蒙古騎兵,是綽綽有餘了。

    3,朱棣帶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藥槍炮部隊神機營

    神機營有5千人,火銃4千多杆,大炮1百多尊。

    元朝已經在色目人的幫助下製造了火銃和火炮,但沒有形成軍隊建制。

    朱棣當皇帝后,建立了神機營,並在南征交趾時進行了實戰演練。

    《明史》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

    (永樂四年)賊驅象迎戰。(張)輔以畫獅蒙馬衝之,翼以神機火器。象皆反走,賊大潰。

    (柳升)明年從北征,至回曲津,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臺。進封侯,加祿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鎮寧夏,討斬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召還,總京營兵。十二年復從北征,將大營兵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破敵。

    雖然當時的火銃和火炮威力不大,但數千和上百火炮的密集轟擊,一定會把蒙古人嚇破膽!

  • 4 # 漩渦鳴人yy

    你這個話就說錯了吧,雖然說朱棣確實用步兵戰勝騎兵,但是他不是首創啊,之前中國歷史上面老祖宗已經用這種戰鬥的方法實踐過好幾次了。

    你不說其他的,就說當時統一六國的秦國蒙恬率領30萬秦軍,是依靠什麼跟匈奴人作戰呢?當時的秦華人就是依靠強弩加戰陣,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兵馬俑的陣型,因為這就是按照當時秦國作戰的那套陣容進行佈置的。

    面對匈奴人的騎兵騷擾和騎兵進攻,當時秦國就是依靠的這一套戰術體系打的匈奴人退出了河套地區,退出了黃河流域。

    至於說後來有什麼著名的,有一個人雖然說他失敗了,但是他的戰績確實讓人感到側目,誰?李廣的孫子李陵也就是讓司馬遷遭受宮刑的那一位。

    當時他率領的5000丹陽兵全是步兵,沒有一支奇兵,但是,正是這5000丹陽兵面對10萬匈奴鐵騎的進攻,硬生生的阻擋住了敵人的進攻,而且邊打邊退,距離自己的邊關只有一步之遙,最後的結果就是匈奴人以損失兩萬騎兵的代價。打的這一支5000多的步兵只剩下400多人,雖然最後失敗了,但這確實是一次優秀的步兵對陣騎兵的一次作戰的案例。

    再往後面推,那就是三國時期了,三國時期,袁紹手底下有一個軍隊,叫做先登死士,這一隻軍隊在對付北方的匈奴人,當時匈奴已經歸附漢朝,稱作南匈奴,當時這群人看見大漢王朝陷入內亂,想要去撈一口油水的時候,正是這一隻先登死士,將匈奴人給擊敗,並且在接下來面對公孫反的白馬義從的時候,正是這一支敢死隊擋住了白馬義從的最猛烈的一次進攻,然後讓袁紹直接上去收人頭。

    在這之後也有多次步兵對陣騎兵,並且取得勝利的案例。朱棣不是第一個。

    這也是歷次步兵戰勝騎兵的案例裡面騎兵所犯的一個錯誤。騎兵的指揮官認為我騎兵衝起來,勢如破竹,誰能抵擋我們,所以面對敵人的方正想都沒想,直接派自己的輕騎兵去拿腦袋撞牆,最終撞了個頭破血流。

    很顯然當時朱棣面臨的蒙古騎兵確實犯了相同的錯誤,如果騎兵想跑步並追不上去那這場戰爭也就打不起來,最終朱棣利用著自己的火氣,還有各種各樣遠端兵器將這一支軍隊給打敗了。

    當然,朱棣也是有自己的作戰經驗的,在這之前呢,他是徐達的女婿。當時大明王朝能征善戰的也確實徐達首屈一指。在這之後,朱棣更是配合悍將藍玉一起遠征北漠,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同時他也明白蒙古人的軟肋在哪裡。把這個弱點正面的展示給蒙古人,蒙古人就像是聞到屎一樣的狗,絕對會毫不猶豫的直接撲過來咬你,只要能夠在茫茫草原裡面把蒙古人給調出來,那麼接下來臨街蒙古人的將是一場噩夢。

  • 5 # 庭州行者

    個人認為北洋兄已經分析得很到位了,鄙人在此再發表一下拙見。

    首先,朱棣的部隊也不完全是步兵。實際上,整個明朝一代,其正規軍中都存在著蒙古的“歸化部隊”,這在明初尤為多見。明太祖,明成祖利用金錢及物資等物質手段,招募蒙古人南投並且將之編入自己的戰鬥序列。蒙古人組成的“朵顏三衛”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

    除了蒙古人組成的僱傭軍之外,明朝初期的騎兵戰鬥力也是比較經得起檢驗的,因為明初和北元作戰基本上都需要騎兵對決,所以和蒙古的作戰中磨鍊出了相對不錯的騎兵。到了朱棣時期,雖然明朝騎兵有了一定的退化,但是戰鬥力尚存。

    其次,明軍的“步兵”種類多樣。朱棣軍隊中的步兵,包括火器部隊,長槍部隊等一系列“特種”的作戰部隊。眾所周知,長槍兵對騎兵是存在一定剋制作用的。只要把這些部隊正確排列,那麼面對騎兵,是有勝算的。

    除此之外,不得不考慮蒙古自身的因素。蒙古此時可以說是殘破之師,在經歷了元朝末期的打擊之後,蒙古退回漠北,一蹶不振。不僅如此,蒙古內部反而分裂為瓦剌和韃靼,黃金家族失去了對蒙古整個民族的統治力。同時,蒙古的戰鬥力也相對退化,幾乎很難組織大規模的軍團作戰。

    但明朝此時卻有著比蒙古雄厚得多的國力,而且明朝對於蒙古而言,生產力水平極高。所以,此時的明朝,對蒙古是國力碾壓。

    綜上,朱棣能夠擊敗蒙古。但實際上,朱棣的五次北伐類似於武裝遊行,實際意義遠小於形式意義。

    以上。

  • 6 # 上將噯福斯

    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的人多了去了!

    並不是只有一個朱棣。

    南宋以前就有很多名將,以步兵戰勝騎兵。比如宋武帝劉裕。北伐南燕,就是用步兵全殲了南燕五萬騎兵。南宋岳飛、劉琦,就是步兵戰勝騎兵。

    南宋名將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他的兵,可都是步兵和水軍。

    明朝開國的皇帝、大將,都是以步制騎的高手。當時,明軍步兵打敗蒙古騎兵的絕招,並不是火器,而是長槍!

    長槍專門剋制騎兵。是步兵對抗騎兵最簡單、最有效、最實用的武器。岳飛就是靠長槍巨斧戰勝了金兵鐵浮屠。明軍的長槍照樣殺的蒙古騎兵肝膽俱裂!

    長槍兵在明軍中一度達到百分之三四十的比例。常遇春等名將,都是使用長槍的高手!

    後來明朝打敗蒙古,統一天下以後,一下子闊了起來,馬匹多了,騎兵也多了。這才逐漸改變了戰術。

    等朱棣五徵蒙古的時候,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火器。臨敵,火器居前,步兵居後,馬隊防禦兩翼。

    遇敵,先放火器。然後馬隊衝鋒,摧枯拉朽。實戰騎兵與炮兵的完美配合。

    朱棣擁有大量久經考驗的騎兵部隊,又有蒙古騎兵三千營。這些騎兵部隊才是他南征北戰的王牌和主力。

  • 7 # 深度工場

    實際上朱棣靖難之役和北伐的主力也是騎兵。《國榷》 成祖“義旗初建,首下大寧,簡兀良哈三千騎為奇兵,立三千營!《明實錄》永樂八年八月乙卯紀事條:升釋家奴官,“釋家奴者,指揮阿哈出之子,皆以從徵有功也”。

    朱棣軍就是自己的親兵和山陽的六千兀者人,水濱的三萬女真人。朱棣五次掃蕩漠北,軍中更有單獨編制的蒙古騎兵(即達軍)供其驅使。而其中的三千營還是皇帝的近衛軍(京營)。

    朱棣第一次北伐的兵力,《鴻猷錄》和《皇明通紀》認為這是一支“騎兵”。也就是說十餘萬兵力,沒有步卒,是由純騎兵組成的。《明史》裡《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的記載也是,帝怒。秋,命淇國公丘福為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副之,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將精騎十萬北討。

    此後的北伐,明軍也出動了步兵,主要是長矛步兵,弓箭手和火器手。這一點與明朝中期以後的明軍不同,明朝中期以後,長矛手比例明顯下降,步兵戰鬥力也下降嚴重。

    明軍北伐主要是步騎兵結合,明軍騎兵也包括大量蒙古騎兵和女真騎兵。再加上長矛步兵和火器手,以及統一的指揮。才實現了五次北伐的勝利,雖然有的時候,戰果不盡如人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Mix 3和vivo雙屏版這兩款手機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