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如果蘇德二戰不打,英美根本沒有機會回到歐洲大陸,因為從軍隊戰鬥力上英美和德國差距太大了。

    咱們以盟軍在北非的著名“勝利”阿拉曼戰役為例,盟軍參戰兵力20萬,1029輛坦克,750架飛機,908門火炮,還有絕對的海軍優勢。而且由於德國情報密碼洩露,隆美爾的作戰計劃被蒙哥馬利提前知曉;地中海制海權在盟軍手裡,隆美爾補給困難,沒有後援、缺糧少油。就是這種盟軍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英軍傷亡人數還是超過德軍,英美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再看看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的阿登戰役,當時德國已經日薄西山,20萬德軍主動進攻70萬盟軍,打得盟軍丟盔棄甲,要不是蘇聯在東線發起大規模進攻支援,英美聯軍可能都會全軍覆沒。又是英美聯軍佔據絕對優勢,結果卻是德國主動撤退,雙方傷亡人數基本持平。

    而蘇德戰場牽制了德國絕大部分的兵力,納粹德國動員總兵力1420萬,東線作戰兵力最多時780萬。如果蘇德不開戰,德國就可以將這數百萬大軍投入北非、西歐作戰,就英美聯軍的戰鬥力別說登陸歐洲了,非洲、英國本土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 2 # 夢迴唐朝162458004

    當然不能,日耳曼的普魯士傳統是令人生畏的,德國幾乎是一己之力(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芬蘭貢獻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計,義大利甚至是豬隊友)對抗英法蘇美四大強國,甚至在1945年一月處於東西南三面夾擊中還在阿登發動反擊戰,給美軍造成了嚴重損失,所以如果沒有蘇德戰爭,東方戰線的幾百萬能征慣戰,紀律嚴明的德軍完全可以殲滅一切登陸的美英軍隊,也可能連登陸的可能也沒有。

  • 3 # 弈海飄流

    這是偽命題,如果希特勒不是戰爭狂人,德國怎麼轉嫁國內的經濟危機?所以,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動,它就不是哪個人可以阻止。德國必將發揮自已的軍事優勢,統治歐洲和世界,這樣,德國和蘇聯這兩頭鋼鐵巨獸必將迎頭相撞。德國不發動“巴巴羅莎",蘇軍在邊境也集結了重兵,只不過德軍先動手了而已。

  • 4 # 設計經濟學原理研究

    這是個偽命題,前面的問題已經說過,歐洲國家向西發展是很難的,因為有大英帝國海軍,後來加上美國。所以必然的選擇就是往東擴張,古代是往更加富庶的中東地區,現在就是蘇聯,各類資源是發展的必需品。不論是拿破崙還是其他歐洲霸主,最終一定要和俄羅斯/蘇聯一戰,這是宿命。

    蘇德不打,英美也會光復歐洲。因為德國戰車也許很先進,但生產跟不上消耗。納粹和軍國主義也只是一種政治方式,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就這種傷天害理的,沒幾年就得被趕下去。歐洲不是中東、也不是南美,是文明的高度發展的地區。

  • 5 # 世界歷史唯物觀

    如果蘇德沒有交戰,英美想光復歐洲大陸不是沒有可能,前提是要等美華人揍完日本人。只要美國騰出手來,憑德國的國力很能支援一場同美國的持久戰爭。

    德國征服歐洲大陸後,石油資源依舊匱乏

    由於歐洲大陸,產油地多在蘇聯,所以德國不和蘇聯交戰。也就意味著將繼續保持石油匱乏的狀態,這就決定了德國的結局可能和日本一樣。

    而由於海軍實力不強,德國很難拿下北非的油田,就算是打下來了,一旦被封鎖,石油還是到不了德國本土。所以如果這樣打下去,德國很難有把握打贏這場持久戰,而且美國的國力和工業實力確實要遠超德國,可能質量上比不上,但數量優勢將十分明顯。

    德國空軍如果失去制空權,德國工業體系將全部暴露於美軍轟炸機之下

    對比亞洲的日本,二戰末期美國遮天蔽日的轟炸機,不分白天黑夜的轟炸。使得整個日本的工業遭受重大打擊,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而德國空軍也沒有把握可以保住制空權,畢竟在不列顛空戰中,德軍就被英國擊敗。所以面對美軍和英國空軍,德軍很難抵抗,一旦制空權丟失,德國將重蹈日本的覆轍。沒日沒夜的轟炸將擊垮德國,更可能摧毀抵抗的意志!

  • 6 # 故事老男孩

    希特勒上臺後到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幾乎侵佔過歐洲的所有國家(除中立國瑞士),北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國,只有蘇聯和英國是沒有被滅掉全境的國家。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準備不足的時候就開始發動對蘇聯戰爭,其實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蘇聯有德國需要的物資和資源,當時中東還沒有發現石油而蘇聯是當時世界上石油儲存量最高的國家,還有個原因就是當時在東三省的關東軍答應希特勒牽制蘇聯,所以希特勒就算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對蘇戰爭,妄想六個月內在冬季之前結束對蘇戰爭。最終狂妄的希特勒以失敗告終。現在的觀念認為有了蘇德之戰才最終使二戰有最後勝利的結果。

    那麼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蘇德戰爭,蘇聯在歐洲保持中立,那麼蘇聯精力就會放在中國戰場,因為蘇聯在中國有著太大的利益。

    而德國就會繼續封鎖英吉利海峽,同時他還會經營那些被佔領的國家。大規模的戰爭打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強大的後勤保障,包括資源物資等等,而當時的德國雖然侵佔了大半個歐洲,靠的是當時先進的機械化部隊,需要石油來支援戰爭,打蘇聯是無可奈何之舉。

    就算沒有蘇德戰爭,而美國做為當時的第一強國絕對不會坐看德國強大,不會希望在歐洲出現一個可以對抗和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存在。只要美國一插手,那麼歐洲戰場的形勢就會大為改變,當時的英國還有從戰場撤回來的幾十萬軍隊,而法國是投降的,根本沒有傷到元氣,如果看到美國參戰必定還有許許多多被入侵的國家奮起反抗。

  • 7 #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得分成兩個層面來回答,第一個層面是蘇德如果不發生戰爭的話,歐洲的局勢會是怎麼樣,其次則是英美在蘇德保持和平的情況下會不會主動去光復歐洲大陸那些被侵略和佔領的國家。

    首先,蘇德不開戰的歷史結果我們已經非常清楚,那就是蘇聯會像德軍一樣在歐洲攻城略地,甚至與德軍達成某種妥協來瓜分歐洲的領土。1939年下半年,在歐洲戰爭的烏雲密佈的時候,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意識到了蘇聯所面臨的威脅主要是來自納粹德國,因為此前經歷了諾門檻和張鼓峰事件後,日本已經不再敢主動挑戰蘇聯。德國當時也願意與蘇聯維持短暫的和平,因此雙方在1939年8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此期間,蘇聯還與德國達成秘密協定,將來在東歐與德國瓜分勢力範圍,蘇聯用來建立緩衝區。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後,蘇聯也進攻波蘭東部,同時蘇聯還威逼利誘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蘇聯。因此,蘇德若不開戰的話,蘇聯是很願意保持這樣的一種平衡的,而英美如果要在蘇德維持和平的情況下光復歐洲大陸則勢必要衝撞蘇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很明顯英美不會這樣做。

    其次,英美到底有無光復歐洲大陸的計劃。實際上,盟軍在歐洲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早在1942年就已經制定了,但是一直到1944年才付諸實施,期間英美經過充分考量,首先選擇了在北非戰場登陸,而把需要付出重大犧牲的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計劃向後推遲,先是推遲到了1943年,後來推遲到了1944年。英美在蘇聯參戰的情況下到1944年才選擇在歐洲戰場登陸,如果蘇聯不參戰,那麼英美是否還會登陸歐洲戰場,小編認為還是會的,只是英美在此之前一定會與蘇聯進行一系列的利益交換。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 8 # 夢裡點娛

    短時間不能光復,但隨著時間推移,德國的油田供應不足,(德國去打蘇聯也主要去搶高加索石油基地),德國只有羅馬尼亞油田,還時常被空襲,供應只有原來的40%,龐大的機械部隊,戰爭消耗起來,德國扛不住得,所以長期以揚,德國必敗!

  • 9 # 聯合防務

    謝謝邀請。如果蘇德不開打,英美要想光復整個歐洲大陸就困難了。不列顛空戰表明沒有制空權,其他作戰就很難展開。如果沒有東線的巨大消耗,德軍在西線以及其他戰線就有大量兵力可用。德國雖然缺資源和能源,但從蘇德戰場的情況來看,德軍還打了4年多。如果用於西線,那麼其空中力量會很強,美英的對德戰略轟炸估計都很難進行。至於兩棲登陸,可能都不用去想。

    如果沒有蘇德戰爭,德國也就沒有兩線作戰甚至多線作戰的問題,北非的英軍將會面臨巨大壓力,德國可能就不只是派隆美爾率可憐的3個德國師和義大利軍隊在北非與英軍周旋了。如果奪佔北非,地中海就成了德意的內湖,而中東地區也將在德意的軍力籠罩之下。如果德國在北非的利比亞打出石油,那麼困擾德國的能源問題將迎刃而解。這樣,德國就不會有太大意願去進攻蘇聯。假入中東也被納入德國的勢力範圍,並且也像後來一樣發現石油,那麼德國將成為世界能源的控制者。特別是在拿下北非、中東之後,德軍就能在印度洋和日本會師,英美將面臨更加不利的戰略態勢,甚至不得不和德國以及日本媾和。

    不過這些假設沒有實際意義,因為盟國不會坐看,也會調整策略。比如美國提前結束孤立主義,全力援助英國,加大軍工生產、大力擴充軍隊,並在太平洋對日本展開擠壓,那麼德國面臨的形勢就會一直緊張,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抓緊發展軍事力量、虎視眈眈的蘇聯。(S)

  • 10 # 軍武次位面

    先說結論,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兩國沒有刀兵相向,我們會面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英國能夠追隨德國獨善其身就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光復歐洲大陸斷無可能。

    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一開始並不是單純的反法西斯反野蠻落後反軍國主義的正義戰爭——事實上,二戰開始之前乃至開始之時的一系列合縱連橫,都伴隨著作為新興強國的德、日、蘇、美同老牌帝國主義的英、法的互相試探與利益交換——新興強國急於重新瓜分老牌帝國(尤其是英國)的殖民地遺產,而老牌帝國又急於維護自身的遺產。這一基本矛盾就導致了同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對於德國來說,當時同蘇聯的結盟反而是它的最優解,對於蘇聯來說也是亦然。德國同蘇聯的結盟將在最大程度上落實俾斯麥首相為德國設

    計的地緣戰略:交好俄國,平衡英國,看死法國,透過與大陸性國家的結盟,來保證自己不至於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全力應對法國復甦之後對德國南部的巨大威脅;而蘇聯同德國的結盟,也將意味著它可以得到德國的技術與資金支援,以至於可以透過中亞南下加入到瓜分大英帝國的大合唱裡去;至於美國,也樂於透過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滿足日本的擴張需求,將日本的擴張方向引向新加坡-印度支那-緬甸乃至印度這樣的大英帝國與法國的勢力範圍裡去,從而保證自己在太平洋上的絕對主導地位。

    如果二戰期間蘇、德能夠維持和平乃至交好,我們會看到的情況大機率是:蘇、德聯手南下,德國瓜分埃及與北非乃至中東,蘇聯攫取伊朗乃至印度,美國犧牲中國的利益,日本鯨吞中國後佔領新加坡,世界將成為德、蘇、日、美四強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德、蘇將成為巨型陸權國家,日本將成為海陸二元型帝國,美國將成為前所未有的巨型海權強國,至於英國,在丟失了全部殖民地又失去了美國的有力支援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可能打回歐洲大陸,只能跟在元首後面擦皮鞋或者成為美、德交換的籌碼、衝突的前沿了。

  • 11 # 謝金澎

    我個人以為,如果蘇德不打,德國解除對英國的繼續攻擊,只對他進行貿易封鎖,而專心致志經營歐洲大陸,當時的美國在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是不會出手的。

    如果德美、德蘇不戰,英國最終會淪為三流國家,而德國在導彈、核武、飛碟的研製水平均居於世界前列,世界很可能形成如下格局,三超:德美蘇。

    德國如果把歐洲經營好了,他的經濟規模就不會在美國之下,加上他的科技能力,最終他會成為一超獨強。

    至於東方的事情,要麼三超出面干預調停,要麼三超消滅日本,瓜分利益,要麼任其發展,直到日本作死招惹到美國,美日中對決,蘇德坐收漁利。那對中國不會是好事,因為無論如何,中國都不會是玩家,而是被玩家。

    總之,德國不進攻蘇聯,打出止戰和平招牌,修復蘇美外交,專心經營歐洲,美國不大可能參與歐戰,英國能夠自保就感激涕零了,根本不會有光復歐洲大陸這樣一個命題。要知道,德治下的歐洲並沒有像樣的反抗力量,這跟中國戰場都無法比較。

  • 12 # 白髮老鳥

    蘇德如果不打的話,恐怕二戰就不能稱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就英國本身講,他不願意跟德國對打,因為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希望德國去打蘇聯,讓蘇德消耗光了自己再上。而蘇德不打的話,德國不需兩面作戰,只需一心一意打英國,英國分分鐘就完蛋了。英國完蛋了,也就沒有美國什麼事兒了!何談光復歐洲大陸?別忘了,德國是蘇聯打下來的,美英僅僅是個側應而已,乾脆說英美是跟著沾光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姓陳起什麼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