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都督

    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現今社會貪官一般都沒有好下場,可為什麼部分蠅頭小官還想當貪官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古代人的能力有限,視野有限,消遣有限。不管是一呼百應的大將軍還是權傾朝野的左丞右相,只要粘上權利這玩意,是甩不掉且上癮的。

    它像懸崖峭壁上那枯枝邊緣的一滴蜜糖;它像藏在內心深處存而不得的癢癢撓。

    封王意味著有封地,有了自己的地盤意味著明眼人中的土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

    萬一幾年後,他開始勵精圖治了呢?他隨後奮發圖強了呢?他又富可敵國了呢?他還兵多將廣了呢?

    那再後,他的地位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呢?他的愛膝是不是不用再像任何人跪拜了呢?他的名字在其死後是不是也能名留青史呢?

    皇帝這玩意,就算再難當,再難奪。他不試試,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 2 # 子丶蓮

    異姓王好像也就漢初那幾個吧,當時他們思想還停留在先秦時期,完全沒想到會被清算。

    其餘朝代,不記得異性王存在啊。

  • 3 # 流芒流

    【原創】為啥?大部分人就追求權/錢,可以發號施令,前呼後擁,饞媚拍馬,享受物質/精神,看不見的危險/後患在後面。先享受再說,因為生命短暫,人生有很多不確定。比如生病,外傷,爭鬥(古人有決鬥),謀殺,失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看到王,就想: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大丈夫不應如是乎!也就有非分之想。

  • 4 # 史海鉤沉者小王

    都是對權力的迷戀。當迷惑有人為什麼會迷戀權力時,是因為沒有體會到權力帶來的快感。

    在秦朝以後,西漢除了沿用秦的二十等爵外,還另外增設了王爵。比如建國之初封的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等等,都是功臣晉封異姓王,功臣能當上異姓王是當時最高的爵位待遇。

    在東漢白虎通會議中,天子也被定性為爵位。只不過能做皇帝的都是父天母地,作為上天派來管理人間的代表,除了內部宗室血脈的傳承外,是無法隨意更換異姓者,除了造反。

    後續的朝代都有不同程度調整,比如明朝王爵,死後追封的不算,全是皇族專享、世襲罔替。再往下就是王、公、侯這些爵位,雖然爵位的高低並不一定不代表權利的大小,但地位的尊崇是顯而易見,除了天子以外,王爺最高。

    別拿清初五個漢人王做反面,總有例外不是?況且滿清皇室會在意這些漢人王嗎,不都是清朝統治者的獵犬,用完就丟棄,無一善終。

    地位越高、一般都伴隨著權力越大。權力帶給人的——是那種所有人都必須服從你意志的樂趣,無論是不是反對你、討厭你的人,要對方做什麼就得做什麼,對方服從於我的意志、而不是他個人的意志。

    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螞蟻的死和活都不好玩。好玩的是把它放在掌心盤弄,看著它沒頭沒尾亂竄,最後玩膩了一指捏死。權力帶來的樂趣就是讓任何人都被握在手心一樣,他的命運如同螻蟻、都由你來決定。

    當王無非就是想要權力最大化,天子當不了、那就當王,儘可能把更多人握在手心,讓更多人屈從在他的權力陰影下生存、看他臉色。但慾望是無止境的,當一種慾望滿足之後,就會有更多的慾望,可以試著想想,假如你當上皇帝或王爺,你又什麼慾望想要立即實現?

    可能是兩個想要——這也想要、那也想要,永遠也無法完全滿足,不論是異姓王、還是宗親,一旦控制不住,為了滿足更多欲望必定謀反,因為天子能得到更多,普天之下唯我獨尊,王爺還是會受到皇帝掣肘。

    至於那種閒散王爺,只有錦衣玉食、沒有權力在握的,其實與富商無異,只能透過金錢來滿足。但權力比金錢的效果更佳,比如古代常見的“民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的現象,說明金錢有時不一定能買通權力,如果透過權力都無法實現的事情,包括金錢在內的其他方式也未必能實現。這麼一來,王爺的本質樂趣少了許多。

    回到提問,部分想當異姓王的,就是控制不住慾望,控制住的都急流勇退了。換個問法都一樣。

    為什麼權臣一般都沒有好下場,不少人還想當權臣呢?

    為什麼造反一般都沒有好下場,不少人還想當皇帝呢?迷戀權力,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笑話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