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7應用層;6表示層;5會話層;4傳輸層;3網路層;2資料鏈路層;1物理層. 在在計算機網路產生之初,每個計算機廠商都有一套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它們之間互不相容。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個分委員會來專門研究一種用於開放系統互連的體系結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簡稱OSI,"開放"這個詞表示:只要遵循OSI標準,一個系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OSI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連線。這個分委員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即OSI參考模型,它定義了連線異種計算機的標準框架。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物理層(Physical Layer)我們知道,要傳遞資訊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線,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的型別,傳送訊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資料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位元。資料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資料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資料。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資料和一些必要的控制資訊。和物理層相似,資料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資料鏈路的連線。在傳送資料時,如果接收點檢測到所傳資料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發這一幀。網路層(Network Layer)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訊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訊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確保資料及時傳送。網路層將資料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資料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資訊--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傳輸層(Transport Layer)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訊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線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資料。在這一層,資訊的傳送單位是報文。會話層(Session Layer)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資料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訊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使用者登入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資訊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資料從適合於某一使用者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資料服務。資料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應用層確定程序之間通訊的性質以滿足使用者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使用者應用上面簡單的說明了7層體系的OSI參考模型,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常常把上面的7個層次分為低層與高層。低層為1~4層,是面向通訊的,高層為5~7層,是面向資訊處理的。開放系統互連是使世界範圍內的應用程序能開放式(而不是封閉式)的進行資訊交換。目前形成的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的正式檔案是ISO7498國際標準,又記為OSI/RM,籠統的稱為OSI,中國的相應標準是GB9387。為了更好的理解OSI參考模型以及日後更深入的學習OSI的各個層次,我們將先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闡述,然後對ISO7498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進行闡述。首先,在上面我們已經說起過體系結構的問題,並且已經知道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是具體的。在一般情況下,"系統"是指實際運作的一組物體或物件,而在"OSI系統"這種說法中,"系統"具有其特殊含義(即參考模型),為了區別起見,我們用"實系統"表示在現實世界中能夠進行資訊處理或資訊傳遞的自治整體,它可以是一臺或多臺計算機以及這些計算機相關的外部裝置、終端、操作員、資訊傳輸手段的集合。若這種實系統和在和其他實系統通訊時遵守OSI標準,則這個實系統就叫做開放實系統。但是,一個開放實系統的各種功能都不一定和互連有關,而我們以後要討論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中的系統,只是在開放實系統中和互連有關的部分,我們把這部分系統稱為開放系統。現在我們就來看看ISO7498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吧。在OSI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將整個龐大而複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範圍較小的問題,在OSI中,問題的處理採用了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先叢最高一級的抽象開始,這一級的約束很少,然後逐漸更加精細的進行描述,同時加上越來越多的約束,在OSI中,採用了三級抽象,這三級抽象分別是: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範,規範也稱規格說明。OSI體系結構也就是OSI參考模型,它是OSI所制定的標準中最高一級的抽象。用比較形式化的語言來講,體系結構相當於物件或客體的型別,而具體的網路則相當於物件的一個例項。OSI參考模型正是描述了一個開放系統所要用到的物件的型別,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物件型別與這些關係之間的一些普遍的約束。比OSI參考模型更低一級的抽象是OSI的服務定義。服務定義較詳細的定義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某一層的服務就是該層及其一些各層的一種能力,它透過介面提供給更高的一層,各層所提供的服務與這些服務是怎樣實現的無關。此外,各種服務還定義了層與層之間的抽象介面,以及各層為進行層與層之間的互動而用的服務原語。但這並不涉及到這個介面是怎樣實現的。OSI標準中最低層的抽象是OSI協議規範,各層的協議規範精確的定義:應當傳送什麼樣的控制資訊,以及應當用什麼樣的過程來解釋這個控制資訊。協議的規範具有最嚴格的約束。最後需要知道的是,在制定計算機網路標準方面起著很大作用的兩大國際組織CCITT和ISO。許多問題都是他們共同商議決定的。從歷史上看,CCITT與ISO的TC97工作領域是很不相同的,CCITT原來是從通訊的角度考慮一些標準的制定,而TC97則關心資訊處理。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訊與資訊處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於是通訊與資訊處理就成為CCITT和TC97所共同關心的領域。CCITT的建議書X.200就是關於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它和上面提到的ISO7498基本上是相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得過犬瘟過多久才能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