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潔度(
) ,表示要加工面的光潔度。
2. 直線度(-) ,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直線發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3. 平面度(
,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4. 圓度( ○) ,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5. 圓柱度( / ○/) ,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6. 線輪廓度(⌒) ,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
狀精度要求。
7. 面輪廓度(
) ,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8. 平行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 0 °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9. 垂直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 90 °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 90 °。
10. 傾斜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 (0°~90°) 的程度, 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 90 °外)。
11. 同軸度(◎) ,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12. 對稱度(
) ,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13. 位置度 (
) ,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 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14. 圓跳動(
) ,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一週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5. 全跳動(
) ,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 光潔度(
) ,表示要加工面的光潔度。
2. 直線度(-) ,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直線發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3. 平面度(
,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4. 圓度( ○) ,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5. 圓柱度( / ○/) ,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6. 線輪廓度(⌒) ,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
狀精度要求。
7. 面輪廓度(
) ,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8. 平行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 0 °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9. 垂直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 90 °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 90 °。
10. 傾斜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 (0°~90°) 的程度, 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 90 °外)。
11. 同軸度(◎) ,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12. 對稱度(
) ,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13. 位置度 (
) ,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 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14. 圓跳動(
) ,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一週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5. 全跳動(
) ,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