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黎巷尾只若清茶

    1、《秦風·無衣》是秦武公請求周王封他為諸侯,希望得得到軍隊之衣;《秦風·無衣》是讚美晉武公請求為他命服的事,更貼近生活;同樣“無衣”一文一武,《唐風·無衣》的意境質樸而哲學意味濃厚,《秦風·無衣》感染力強而講究實用,更貼近生活。

      2、《詩經·秦風·無衣》傳統解釋是寫秦武公請求周王封他為諸侯,希望得得到七軍之衣的諸侯常服。也有以為是感謝別人贈衣的作品。這首詩一共三段,以復沓的形式,表現了秦軍戰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氣:他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捨生忘死、同仇敵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表現出秦華人民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造了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慷慨戰歌。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披同樣的戰袍。國君要出兵作戰,且修整我們的戈與矛。我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穿同樣的汗衣。國君要出兵作戰,且修整我們的矛與戟。我願與你一同戰鬥!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願和你穿同樣的戰裙。國君要出兵作戰,且修整我們的盔甲兵器。我願與你一同前進!

      3、《詩經·唐風無衣》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全詩二章,每章三句。舊說以為系讚美晉武公請求命服的事,但詩意不顯,未可據信。

      【原文】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譯文】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

      我的衣服有七件。

      但都不如你的衣服,

      既舒適又美觀。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

      我的衣服有六件。

      但都不如你的衣服,

      既舒適又溫暖。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34b810100c6am.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績”,到底是不是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