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
2 # 文史磚家
在常人的印象中,作為“中國三大姓”(李王張)之一的張姓,雖然人數極多、名人輩出,但似乎缺少帝王運,沒有一個人當過皇帝,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根據現有的史料,張姓在歷史上至少出過4位皇帝,只是他們的帝位均非正統,而且結局都比較慘,因此很容易被忽略。這四個人分別是:
1.前涼威王張祚(?-355年)。前涼屬於兩晉期間的十六國政權,強盛時割據涼州、西域,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向晉朝稱藩。張祚是前涼第八位君主,桓王張重華的異母兄。353年,張重華薨逝,世子張曜靈即位,但沒多久便被張祚廢殺。張祚篡位後自稱涼公,但在第二年便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僭號稱帝(“永和十年,祚納尉緝、趙長等議,僭稱帝位。”見《晉書·卷八十六》)。
張祚竊號自娛後,在國中各種倒行逆施,最終激起宗室大將張瓘的叛亂,張瓘率軍直逼都城姑臧,一路上響應者眾多。355年,張瓘的弟弟張琚、張嵩為響應兄長,便與驍騎將軍宋混等人發動政變,在殺死張祚後,擁立張曜靈的弟弟張玄靚為涼公。張祚死後被追廢為庶人,直到他的弟弟張天錫即位後,才被追諡為威王。
2.偽楚皇帝張邦昌(1081-1127年)。張邦昌是進士出身,歷事宋徽宗、欽宗兩朝,官至宰相,曾與康王趙構一起作為人質到金營談判,給金軍元帥完顏宗望、完顏宗弼留下軟弱可欺的印象。等到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北遷後,金國便以屠城相要挾,逼迫張邦昌出任偽楚皇帝,幫助他們管理中原,時在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
次日,金國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來促勸進,取推戴狀,眾人泣勸再三方從,留守司遂以推戴狀申,欲以初七日行冊命之禮。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遂止。見《大金國志·卷三十·楚國張邦昌錄》。
張邦昌雖然當上皇帝,但自知難得中原民心,加上擔心趙構稱帝后會對他“算總賬”(開封淪陷前,趙構在外募兵勤王),所以根本不敢擺皇帝的譜。據史書記載,在僭號33天時間裡,張邦昌非但不敢自稱“朕”,而且不坐龍椅、不在正殿議事,也不敢接受臣下的山呼,並且只住偏殿,不敢在天子的寢宮起居,實在是皇帝界中“奇葩”。
等到金兵撤出中原後,張邦昌立即將哲宗朝廢后孟氏(趙構的伯母)請出來,讓她下旨冊立趙構為帝。同年四月十日,孟皇后開始垂簾聽政,張邦昌則正式退位,依舊去做他的宰相。宋高宗登基後,考慮到張邦昌被迫稱帝的苦衷,鑑於他在位時的表現,本想寬恕他,但終究架不住宰相李綱等人的極力抗爭,只好將他賜死。
3.漢興皇帝張致(?-1216年)。張致是金末錦州地方豪強,起初跟隨兄長張鯨聚眾反金,並投靠成吉思汗。張鯨在蒙古的支援下勢力飛速壯大,隨即滋生割據稱王的野心,結果被蒙古監軍石抹宜孫發覺後殺死。張鯨被殺後,其弟張致在錦州舉兵叛蒙,並自立為瀛王,不久又僭號稱“漢興皇帝”,時在1215年底(詳情見《續資治通鑑》)。
張致起兵後,很快便攻陷附近平、灤等數十州,勢力一度很強盛,但不久便遭遇蒙古大軍的討伐。張致很清楚僅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對抗蒙古,於是取消帝號,重新投降金國,被任命為行北京路元帥府事。但饒是如此,依舊未能擺脫被消滅的命運。1216年,蒙軍統帥木華黎率軍進攻張致,後者連戰連敗,在退回到錦州中後被部將高益出賣,被綁縛至蒙軍陣中處死。
4.大西皇帝張獻忠(1606-1647年)。張獻忠出身陝西貧民家庭,幼年時跟隨其父販賣紅棗,後來又在延綏鎮當兵,因犯法被除名。張獻忠被趕出軍隊中無以為生,便聚集饑民造反,以響應闖王高迎祥。張獻忠起兵後自稱“八大王”,勢力發展很快,最終竟能與李自成相抗衡。1643年,張獻忠攻佔武昌,並在此僭號稱王,國號大西。
次年,張獻忠入川發展,在當年便盡佔四川、重慶等地。同年11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張獻忠在割據蜀地3年時間裡,大肆屠殺當地百姓,遇難人數難以統計,史稱“張獻忠屠川”。1646年,豪格率清軍入川,張獻忠兵敗被射殺(“豪格親射獻忠殪,平其壘百三十餘所。”見《清史稿·卷二百十九》),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回覆列表
張無忌算嗎?
其實吧,正經八百做過皇帝的就一位,就是大楚皇帝張邦昌,可惜後世的史書還不承認。
徽宗、宋欽宗朝時,張邦昌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官還是不小的。靖康元年,金兵圍攻汴梁,宋朝求和,金國要求一個宰相一個親王為質。於是,張邦昌就和康王趙構一起被派往金營。和議中,金國要求撤換李綱等主戰派大臣,時人多認為是張邦昌的主意。
靖康二年,金兵又來,攻破汴梁擄走二帝,命張邦昌為帝。張邦昌自思人望不足,怕被日後清算,不敢為帝。但是金國逼他三日內稱帝,否則就屠城,張邦昌無奈應允。
金軍退兵以後,張邦昌不到皇帝的金殿辦公,也不稱朕,不接受群臣的跪拜,下達的文書也不稱聖旨。金軍一退,張邦昌還政康王,獻大宋國璽,請宋哲宗元祐皇后垂簾。並在手書中闡明“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康王趙構登基以後,主戰派上臺,紛紛彈劾張邦昌,張邦昌被降職離開中樞。再後來趙構抓住張邦昌納徽宗妃子的罪名賜死了張邦昌。
原來他也算是牡丹花下死了。
除了張邦昌以外,就只有兩位草莽英雄,一個是張士誠,一個是張獻忠。張士誠建立的政權叫“大周”,但他也只是稱王沒有稱帝。結果嗎被朱元璋所殺。張獻忠建立了大西政權,並稱帝。他最終被清軍所殺,死於鰲拜之手。
另外還有一位值得一提,就是張作霖張大帥。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一年以後退出北京,被炸死在皇姑屯。
還有沒有落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