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螳螂打擂789456
-
2 # 雨晴YuQing
從1972年至1976年,大中專招收工農兵學員,當時的招生原則是"群眾推薦,組織批准,統一考試,學校複審,擇優錄取,年齡不超過25週歲"。那是教育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那時強調工農兵佔領上層建築歷史舞臺,教育為政治服務,教育為人民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強調工人農民軍人中的優秀青年優先接受高等教育; 強調學生的政治覺悟並且德智體全面發展;。由於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造成學生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但是學生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工農兵學員,這是不可低估的一代人,社會發展每個時期都有一代人創造的奇蹟,不可能把一代人繞過去。這一代人目前也都70歲左右了。
-
3 # 不落也
這種問題太籠統,不太好回答的。我遇到過二位醫生,都是文革前的大學生。一位是中國醫科大學畢業,派住內地保密單位做醫生。一位是二三流醫學院畢業,留校做醫生。三十年後都是高階職稱,但後者成了某方面有成就的專家。從這兩人的對照可看出,不在於你是什麼學歷,而在於你在什麼崗位。工農兵學員在尖端崗位,也必能出成就。清華畢業生去賣豬肉,也只能數鈔票。
-
4 # 曾老道人
高考補習時,我的政治老師就是廣西民族學院的工農兵學員,脾氣不錯,講課水平一般。我當中學語文教師時,有位同事(大我18歲)也是工農兵學員,教學態度還行,喜歡佈置學生作文,但肚裡知識儲備確實有限,與我們幾個正規科班出身的不在一個檔次。
-
5 # 老貓1954
很多人總想為工農兵學員【畫】一個“統一的畫像”!
比如:手上有老繭、推薦走後門,不懂勾股玄……
我勸這些朋友……您還是歇歇吧!想畫一個“統一的畫像”?你根本做不到!
工農兵學員一共六屆,共計幾十萬!
學歷:從名牌高中的老高三到無名小學五年級學歷
家庭背景:從高幹子弟、工農子弟到“可以教育好子女”
本人身份:從現役軍人、在職幹部到工人、下鄉知青、返鄉知青
這麼複雜、龐大的一個群體,想給“統一”了?簡直就是做夢!
-
6 # 靈221083128
工農兵學員是特殊年代的產物,那個特殊年代、高校停止招生,全國處於文革動亂時期。這批工農兵學員都產生於工農兵群體中的先進個人,首要條件是出身好、學習毛選的積極分子、聽黨話,積極參加文化大革命、在運動中行為端正、有一定的基本文華知識。
-
7 # 四季風98740491
我認為工農兵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優秀人才。雖然這些人受當時環境和政治氣候影響,入學時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但政治素質絕對可靠。儘管按照當時提出的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口號,課程精簡了好多,學制壓縮了一至兩年,但是這些人的學習熱情仍然是高漲的,在校期間也是廢寢忘食的學知識學技術。有些工農兵學員畢業以後經過努力逐步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有的還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所以說歷史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否定工農兵大學生的聰明才智。
-
8 # 問心無愧永遠無悔
工!農!兵上大學的學員們都是從基層選撥上來最優秀的人才!他(她)們努力克苦的學習!艱苦補素的奮鬥著!畢業後奮鬥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成為了各個行業的骨幹力量!一直到現在!各個行業都有他(她)們的身影!或是已經退休了!!!
-
9 # 蛩嗚齋主
知道為啥叫工農兵學員不叫工農兵大學生嗎,就是因為人員年齡文化構成奇大老小,有二十多歲的也有五十多歲的,有小學沒畢業的也有初中沒畢業的,有在單位才華出眾幹得好的也有一般跟著混的,但是一點都有實際經驗,就缺乏理論上再提升一下了。文革廢除高考改為從工農兵中招收學員看中的也正是這些人的實踐積累,學制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廠來廠去,社來社去,別看類似短期培訓,畢業回原單位都能頂一氣。我插隊時的一個生產隊長高小畢業,被推薦到北京大學政治經濟系,考試前十天長在我們知青宿舍,求這個輔導生字求那個幫忙練習考題,他說你們幫我糊弄考上我讓你們屋待著算出工,此話一出都搶著幫他複習。我記著他們是開卷考試,幫他答二十道題準在這二十道題裡考兩三道,都背熟了到考場上準行。結果我們幫他壓的考題還真蒙對了,在我們還沒招工回城時他都北大畢業回來了,回來就坐大隊部辦公室了。他是我見過的身邊唯一工農兵大學生,一年半不知道咋用的功,為大隊和各小隊編創出了許多節省開支調配生產的新方法,後來我們回城聽說他成立農工商總公司當上總經理了。我想這不奇怪,他人沒文化但是有才幹有悟性有闖勁,那個一年半的大學證書對他就是個搭頭兒,沒有照樣混的比誰都不會次,因為你一看他就知道是個特會辦事的場面人。
-
10 # 口吐實言
求知慾望高,因基礎知識底子薄,所以,爭分奪秒,踏實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學習目的明確,上進心很強,決心掌握更多知識,在各自的崗位上多做貢獻。實踐說明,很多工農兵大學生都成為了各條戰線的臺柱子,做出了突出貢獻。
-
11 # 炮斌515
奮發向上、不甘落後,敢於吃苦、樂於奉獻、誠實做人。
毛澤東時代的工農兵學員:政治上可靠,作風上清純,執政為民。
-
12 # 張國平
我認為“工農兵學員”是社會的精英,他們是推薦上大學的,絕大多數學員是當時社會的精英,各方面表現出色,政治覺悟強。但學員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好的很好,差的很差,搞的老師無法上課,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浪費了社會資源,影響了國家的人才培養。個人觀點供探討。
-
13 # frank234224705
公農兵學員總體很好,後來被妖魔化了,有的特意貶低,其實國家發展的歷史階段必不可少的,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條件,後來的很多人學歷雖高,貪得無厭,自私到極點,我看到瑞典很多年輕人講究和遵守社會公德,恰恰中國很多人極端自私,別看有什麼博士後頭銜,不懂道德底線。我十年前在北京口腔醫院看牙,一個美國海龜主任醫師,從我的臉上看到腳下,打量一番後開腔:你的牙要換上牙需要25萬。回瑞典後,我個人出6萬,國家負擔85%,無論如何,看人下菜,衣帽取人,是不應該的。如果在瑞典,他肯定做不了醫生,這是起碼的公德。我看到來自戰爭國家的難民,無論如何這個國家盡力給他們巨大的幫助。一切向錢看,不是工農兵學員那個年代的產物,但之後很多貪官汙吏是高學歷,高智商,貪腐不擇手段。
-
14 # 劉承澤3
我就是工農兵學員,講講我的人生經歷吧。
我是50後,上山下鄉插隊知青,當年,全國在《江西共大》影響下,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精神鼓舞下,全國興起大辦《五七大學》高潮。
1970年起各大高校招收工農兵學員,1975年起,縣以上,各部委興辦《五七大學》。我是1975年10月推薦到《辰溪縣五七大學》學習的。它建在山坡上,有農業,林業,水電,畜牧,衛生專業,學制兩年,畢業後分配製度:社來社去。
我學的專業是《植樹造林》,1977年Io月結業,分配在公社林場當林科員。
中國恢復高考後,工農兵學員文憑不被看好,按當時精神,必須進修重新換新裝才被認可。
我知道那張文憑水得很,決心重來,讀了三年電大(首屆),於1982年6月獲大專文憑,一個人的命運才真正改變。
2013年以公務員身份退休,衣食無憂,現在正在享受美好的老年生活。
-
15 # 老道觀天471
工農兵學員是層層篩選和推薦產生的,在我的心目中他(她)們大多數都很優秀。
在那個年代考錄叫停,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都實行了推薦入學模式。在被推薦的學員中大部分人是一線勞模或者各行各業的骨幹,他們大都意志堅定思想領先,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面旗幟。當然也有極個別人是透過關係入學的,但也不能說他們不優秀,硬條件也是合呼標準的。
現在工農兵學員大部分已退休,沒退休的許多也在不同的重要工作崗位上。不管退休的或沒退休的,他們畢業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他們中的一部分均是各階層的中間力量,有專家學者、高管、各級黨和政府領導者等等,當然大部工農兵學員奮鬥在一線至到退休。
總之那時的工農兵學員大部分都很優秀,一般情況下不符合條件是很難錄取的,因群眾也是把關人。最後發自內心的呼喚一聲,工農兵學員們,您們辛苦了,祖華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為國為民所做的一切貢獻。
-
16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具有歷史意義,可以勾起老年人的生活回憶,那是文革後期,是四人幫江青集團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年代,毛澤東主席發出偉大號召,說是大學還是要辦的,主要是指理工科大學,要按照上海機床廠的道路,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
於是中國各地開始招收大學生,這些大學生不必參加文化考試,要經過政治審查,組織推薦,身體健康檢查就可以成為大學生了,這些大學生從工農兵裡招選,事實求是說這些大學生確實有些很優秀的人才,可是也有許多人屬於濫竽充數的。
這些大學生從下鄉知青裡選拔的一般屬於優秀人才,這些人經過幾年勞動鍛鍊,自覺在農村複習功課,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畢業後成為社會棟樑。
從軍隊招的大學生,多是學習毛著的積極分子,畢業後還是回到軍隊。
可是從工廠招的大學生一般屬於文革時期的闖將們,是貼大字報的能手,這些人一般文化基礎比較低,幹革命的勁頭倒是很足,大學教育對這些人作用不大。
也有極少數四人幫江青集團的爪牙混入工農兵大學生隊伍裡,比如著名的白卷先生張鐵生等人。
-
17 # 一方特別年代的知青
文革時期的"工農兵學員",是史無前例的特產。
說兩個我所知道的也是學員中冰山一角的實況。我家鄉有個縣級醫院的張姓女醫生靠老爸職務,保送到醫科大學,學年滿後,分到該院當臨床醫生。她文化知識實在有限。有一病人臀部長了一瘤子,在病歷上寫上:殿部生了一包。又有一次把咳嗽寫刻瘦。經常鬧笑話,改開後,自覺實在無法信任,下海游泳去了,不知可好否?
有一街坊,也是小學同學,讀書班裡倒數一二。有了工農兵招生政策後,靠叔父是革委會成員,保送中專,讀滿學年,(文化知識實在不行),分到小學,叫他教圖畫,這位先生在一課上,畫了一把(斧頭),旁邊寫上(爺頭)一把。被路過老師看到,從此爺頭老師之名在大街小巷傳開了。現在我們還經常見面,打招呼我也直呼他爺老師,(別人也如此稱呼)他也樂意。還有,把(奇襲)讀成(奇龍),(滬劇)讀成(盧劇),反正笑柄一大把,笑話一大堆。
一個是治病救人,這不是要人命嗎?一個是教書育人,這不是要誤人子弟嗎?
當然文化知識基礎好的也有,但不多,也是縣醫院的,是一個保送的貧下中農子女,衛校畢業,透過努力2016年幹到主任醫師退休,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功,但極少。
讀書升學,歷來擇優錄取,為國家選拔人才,那有考試蛋蛋的可保送上中專,大學的。故造成那時升學送禮走後門找關係成風,有權父母的子女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別人眼饞沒用。
保送的工農兵學員是那個時代的特產。才華學識有嚴重的良莠不齊,真才實學的極少!所以造成國家在這一時期文化知識嚴重斷層,科學技術青黃不接。
鄧公小平恢復了高考,這是了不起的決策!!!
-
18 # 巴山夜雨14966677
我記得有一個電影,名字記不清楚了,叫《決裂》還是什麼,說的是貧下中農手上有老繭就有錄取資格,這樣的工農兵學員現在還存在於世,我們這裡就有一個,姓郭,甘肅通渭縣人,文憑是某大學機械系畢業,沒有文化,他自己的名字會不會寫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他現在還不會打電話,連阿拉伯數字1到9都不會寫,也不認識 。據他說考試是口頭提問,主考替他寫卷。學到的知識也有,比如:柴油機的排氣門和進氣門耐受溫度是多少,各是什麼鋼材製作的,進氣、壓縮、爆發、排氣,四個行程的理論還是對答如流。這樣的人應該給予褒義還是貶義我很矛盾。
-
19 # yvshou
說當下,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或地區這樣嗎?
像希望高等學府是推薦入學嗎?
數學零O分的會贊同!
-
20 # 鄭四爺明舟
在渭源縣北寨中學調來個教員,大學生姓曾,北寨商店有個售貨員中專生姓王,當地人幹啥不行的代名詞。並編順口溜:曾大講課,王進買貨。
回覆列表
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三分之一是優秀的,還有三分之一是比較差的。但是總的說還是好的多,毛主席給的上大學的權力,有些人有酸葡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修正主義拿工農兵說事也很正常,階級機場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