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府上國
-
2 # 肖路峰專欄
如果二戰不暴發的話,今天的中國仍然可以成為超級大國!美國或許還是會用同樣方法支解蘇聯。美華人不老實,也不會老實,他們就象一個班的學生,是一個愛耍小聰明的人。
-
3 # 世紀佳緣VIP使用者
如果德國沒有進攻蘇聯,那德國同美英打到難分勝負的時候都拉攏蘇聯。這時候蘇聯會選擇美英,德國在兩面夾擊必很快失敗,當時的蘇聯海軍可以忽略所以選擇德國對蘇聯來說沒有利益可言地盤都讓德國佔了,跟歐美海上打又不佔優勢。
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蘇聯也會在坐觀虎鬥見機押寶,蘇聯出兵同日本作戰也是在獲得美英關於戰後利益分配之後的承諾才肯出兵,德國如果不攻打蘇聯當時的歐美也會拉攏蘇聯,德國重兵防止蘇聯突擊也未必能有效馬奇諾防線就是個例子。
-
4 # 海派談天下
當年若德國不進攻蘇聯,那可能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在進攻蘇聯之前,法國比利時已倫陷,挪威及其它一些歐洲小國已投降,瑞士奧地利是中立國,只有英國在丘吉爾領導下在孤軍奮戰。
根據<蘇德友好條約>,若德國信守承諾,那麼蘇德兩國將瓜分波蘭。從地理上來說,倒黴的波蘭夾在蘇德之間,但這塊肥肉讓德國獨吞了。希特勒高舉反猶大旗,進攻波蘭,並在波蘭的奧斯維辛建了一座專門殘害猶太人的集中營。
若德國就此止步,那麼蘇聯就會將大部分兵力投入東部戰場,以對付正在侵略中國的日本,因為當時日本在中國東北建了滿洲國,直接危脅蘇聯遠東地區…
英國獨家對付德國恐難取勝,而美國則有可能出兵幫助,畢竟美國與盎格魯撒克遜人是血親。再者,彼時美國已有了原子彈,可以先拿希特勒德國試試…德國最終會敗於美英聯軍。
在東方,日本就是沒有原子彈的惠顧也將敗於中蘇。這樣一來,日本有可能像波蘭一樣被美蘇瓜分,而蘇聯的胃口也不再僅僅是北方四島了。
德國敗後歐洲將重獲獨立,英國因聯美抗德而地位飈升,再沒有現在所謂"法德軸心"了。
世界從此進入多極,只是美國少了一些跟班小弟,因為歐洲自成一極,另兩極是美國和蘇聯。中國是獨立的一極,因為我們奉行不結盟!
-
5 # 飛飛龍
第三帝國不攻打俄雜,沙俄頭目斯大林就會馬上施行東擴計劃,處於四分五裂的中國就慘不忍睹了,東三省會被沙俄匪首斯大林一口吞噬掉,俄毛子之禍大於日寇。
-
6 # 雨林178
當時的國際形勢是德國如果不打蘇聯,蘇聯會在準備好之後攻打德國。別以為蘇聯是個老好人,它的侵略性是延續了沙俄的傳統的。
-
7 # Crazy歷史
如果當年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中國的東北地區很可能會保不住!
二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巨大。
德國從閃擊波蘭開始宣告著二戰的開啟。接下來,開掛的德國在歐洲開始了攻城略地的步伐。得到了國際資本資助的希特勒自然要投李報桃。德國納粹的軍事工業全面開啟,源源不斷的將人類從一戰以後開始積聚了數十年的財富在瞬間毀滅。
德國的鐵蹄很快就踏上了比利時、法國的土地,西歐淪陷。接著北歐也未能倖免,南歐指日可待。發明了閃電戰的德華人,很快就讓這些國家吃盡了苦頭。
除了東歐這個蘇聯的地盤,整個歐洲基本上被納入了德國的勢力範圍。唯一還在進行抵抗的只有英國。但是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德國佔領英國不過是時間問題。當然,前提是美國不參戰。如果美國參戰,那麼德國的進攻可能就此止步,和英美分海抗禮。
但是蘇聯並沒有閒著,除了透過《蘇德友好條約》坐實了瓜分波蘭的事實外,蘇聯還將波羅的海三國納入麾下,有將芬蘭拿下當做戰略緩衝。實際上,二戰時期,歐洲是被蘇德兩國瓜分。雖然德國是罪魁禍首,但是蘇聯的罪行也不小。
沒有了和德國的戰爭,那麼蘇聯就完全可以騰出手來打擊日本。以蘇聯的實力,想要在路上打敗日本顯然並不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因為有著當年第二軍事強國的基礎,蘇聯對日本陸軍絕對是碾壓的態勢。1939年外蒙古地區諾門罕戰役,蘇軍初露崢嶸,就讓日本苦不堪言。所以,驅逐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對於蘇聯而言,幾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接下來,按照蘇聯的尿性,必然會將東北整體分裂出去,做法和蒙古一致。將中國的東北化為滿洲國,與蒙古國一樣,成為中國和蘇聯之間的屏障。
如此世界格局就被劃分為西歐,以及北南歐洲大部分成為了德國的勢力,一家獨大。東歐以及部分北歐和南歐地區是蘇聯的勢力範圍。英國和美國必然結盟,成為世界最為強大的一極。而中國必然會被蘇聯閹割。日本被蘇聯佔領全境。
世界進入多極化的發展程序。
-
8 # 紅色手電筒
不進攻蘇聯,德國去什麼地方擴充套件生存空間?波蘭?那點地方不夠,只有蘇聯的底盤才能夠供日耳曼民族這樣優秀的民族開發,德三擴軍備戰的行動就是為了擴充套件德國的生存空間。
德國在閃擊西歐之後,已經控制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區就是德國佔領的地區,工業能力也是最強的,當時美國的地盤也很大,而且各項工業產品的產量的確是超過了其他各個國家,但是如果要是德華人控制的工業產能全部加起來,那就要比美國更多了,而且更是超過了當時的蘇聯。
德國閃擊西歐的目的就是為了首先保證在對蘇聯入侵時,後方的安全,所以說對蘇作戰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蘇聯肯定會高興的樂到天上去,蘇聯人是計劃著德華人能夠到1942年再進攻,蘇聯人就不害怕了,這個時候的蘇軍將會來著一水的T-34、KV,士兵端著SVT40這種半自動而不是拉大閂,天上飛的都是雅克、米格這種所謂的新式飛機,而且經過一年的戰前訓練,蘇軍的素質將會大大提升,雖說實戰經驗不如當時的德國,但是也要比1940年的蘇軍強的多。
如果德國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那麼蘇軍的這些新式武器可就會大量裝備部隊,在武器裝備上,蘇軍將要比德軍更為精良,而且德軍也給了蘇軍一個訓練新兵,提高軍官素質的時間,經過嚴格訓練的蘇聯軍官可能不如德軍經驗豐富,但是表現也不會像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蘇軍軍官那樣不知所措,到那個時候德軍搞不好打不動蘇軍了。
有了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蘇軍會幹什麼呢?那就是坐山觀虎鬥,等著德國和英國拼一個你死我活,然後下山摘桃子,在德國和英國分出勝負之前,蘇聯人是非常樂於當一個吃瓜群眾的。
無論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還是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對於蘇、德、日三國來說都是緩兵之計,誰也沒有打算遵守這個條約,都是用來爭取一個準備的時間,蘇聯人和日本簽訂條約以後,也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支援,只不過沒有原來那麼明目張膽,蘇聯人真正停止軍事援助是德國入侵蘇聯以後,象崔可夫這樣的軍事顧問則是要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才回國。
斯大林對於用兵實際上是非常謹慎的,蘇聯在二戰前的幾次出兵,實際上都是在一種自身佔據絕對優勢的條件下進行的,可以說都是一種和平進軍的情況,芬蘭是斯大林沒有想到芬蘭人會抵抗,而且蘇軍的狀況也的確不令人滿意,一定程度上也是蘇芬戰爭刺激了希特勒準備入侵蘇聯的胃口。
按照這種謹慎的用兵態度,蘇聯人在德華人背後大機率的事情會整頓軍備,然後利用軍隊作為後盾,在談判桌上為蘇聯榨取更多的利益,至於打仗,恐怕不符合蘇聯利益。同時會在遠東地區增加更多的兵力,本身無論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還是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在簽訂的時候,德國和日本都認為是對方背叛了自己,但是蘇聯人也不認為這兩個條約能保證日本人不會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而蘇聯方面除了歐洲還有遠東地區需要注意,所以主動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蘇聯人主要是忙著整軍備戰,準備應付可能的兩線作戰。
不過這種局面是不可能延遲到現在,德華人遲早會入侵蘇聯,反而是如果時間拖的越久,蘇聯的新式武器就越多,軍隊的素質就會越高,到時候德軍在人員素質方面的優勢就會喪失,與其到時候面對一個更為強大的戰爭機器,不如趁著這臺戰爭機器還沒有組裝完成的時候就動手,讓它永遠保持在零件狀態。
-
9 # 天太2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前,德國實際是擁有了歐洲的大部分,除蘇聯的歐洲部分之處,都在它的勢力範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這些國家的全部或部分。加上它的盟友義大利佔領的地盤和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和今天的歐盟差不多?歷史真的驚人的相似,德國二戰靠武力佔有的地方沒成功,二戰後反而靠經濟發展,靠經濟一體化把這些地盤收入囊中。其實,這一事實已說明了問題,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德國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歐盟。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希特勒也不是德國後來的領導人。作為獨裁者,希特勒不可能用發展經濟的手段把歐洲國家拉攏在一起。他一定是用壓迫,欺詐和奴役來對待歐洲各國,他與同期的墨索里尼,佛朗哥也不會友好相處,戰爭的陰霾會在中西南歐不停,直到希特勒獲勝。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專門用來對付英國的反攻,德國有可能守住歐洲大陸。沒有蘇聯參戰,美國不可能與英國進攻歐洲大陸。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會在亞洲受到日本的牽制。蘇聯與德國簽定有《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不可能去幫英美打擊德國。看看今天的俄德關係。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能源方面的合作。
歐洲大陸是個貧油地區,沒石油限制了德國的想象,德國進攻高加索和北非,其目的無非是獲取石油,以保證軍事需要,而現在德國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需求。如果當初德國不進攻蘇聯,而是透過蘇聯獲取石油,和今天的北溪2號又有什麼不同?德蘇簽有《互不侵犯條約》,相信蘇聯不會自找麻煩與德國開戰。蘇聯樂的作“壁上觀”,看德國與英國隔英吉利海峽飛機轟炸,對蘇聯來講未償不是戰略選擇。那麼,美國會不會出兵歐洲呢?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來看,美國是不會出兵歐洲的。
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出兵歐洲,是為了自己在歐洲的利益。一戰結束後在懲罰德國的問題上,美國暖昧的很,它並不贊稱把英法的主張。一戰後德國的復興也是靠美國的貸款經濟才得以恢復。如果德國已稱霸歐洲,並與蘇聯保持互不侵犯態勢,加之美國受日本在太平洋的困擾,美國絕對不會出兵歐洲。這樣,世界的局勢就會發生微妙變化:德國主宰了歐洲;而美國會聯合蘇聯共同進擊日本,日本本土會被美蘇瓜分。但這種情況必須建立在既沒軸心國,又沒同盟國的基礎上。結盟有時並無必要,比如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義大利結盟並沒得到任何好處。
-
10 # 鞅論財經
當年的德國其實並不想去進攻強大的蘇聯,也可以說進攻蘇聯是迫不得已。
在德蘇之間瓜分了波蘭之後相互之間有著約定,簽署了《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的蘇德互補侵犯條約。可是對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久攻不在,在美國的參戰下更是讓德國失去的耐心。德國與英美之間的對抗進入了持久戰的狀態。
進入持久戰的德國意味著不是被戰死,而是被拖死。左右反正都是要死,還不如孤注一擲,跟蘇聯一決高下,要是贏了蘇聯,那蘇聯的地盤就是德國的大後方,那麼這樣就可以跟美英進行持久戰,那樣的德國才能夠有希望。可惜,這一戰卻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大敗。這也讓美英聯軍在蘇聯軍隊的夾擊下很快消滅了德軍,最終分割了德國。
可如果德國不對蘇聯進行進攻,那麼會讓德國同美英進行了一場持久戰中,相互在英吉利海峽兩岸對立。那麼德國的大後方可能會從中東地區和北非地區延伸,這樣可以讓德國對抗美英的時間延長。
可美國再也沒有時間騰出手來對付日本,而蘇聯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失敗後,對日本也是心理陰影無法消除。主動發起全面性的戰爭也是不太可能,甚至最大的可能就是日本和蘇聯也是相互對壘卻不全面進攻。
日本的現狀也可能會持續,除了北方地區在日本的侵略之下,還有虎視眈眈地東南亞地區和北部地區想更大的範圍擴張。那麼世界的格局就會改變,甚至較長時間地維持著美英、德國、蘇聯和日本的全球格局。
回覆列表
第一、蘇聯人只信力量從不講信用,歷史上從來如此。德國如果把軍隊調去別的地方,毛子做好準備,一定背後咬一口。毛子如果有契約精神,也不會經濟建設搞得那麼差。
第二、你看歐洲地形圖,波德平原和東歐平原一馬平川,兩個陸軍強國在波蘭對峙,誰都沒有安全感。
結論:小鬍子是個天才,不是傻瓜。德國如果不先下手為強(毛子打芬蘭表現太差,讓小鬍子認為有可能快速打垮之,實際上比他認為的難打很多,而且美英援助毛子),毛子可能晚半年左右進攻德國,德國可能1944年,甚至43年就跪了。
結果的結果,可能蘇聯控制整個德國,甚至推到法國中部和英美對峙。
毛子擴張成性,那麼快抽出手,那肯定和日本的條約也撕了,跑到東北輕易滅了小鬼子,推到華北。沒有美國力量制衡,毛子控制中國華北東北西北,絕對不會吐出來,長城南北都得完蛋。這樣,亞歐大陸大半都歸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