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備空間
-
2 # 血色黃昏的黃昏
美國的UGM-133A三叉戟II又稱為“三叉戟D5”和俄羅斯的RSM-56布拉瓦(北約代號 SS-NX-30或SS-N-32)都屬於潛射彈道導彈。
三叉戟D5在精度方面比RSM-56布拉瓦要精準,精度(CEP)90米;RSM-56布拉瓦精度(CEP)為350米。
三叉戟D5射程12,000公里;RSM-56布拉瓦射程9300公里以上。
三叉戟D5於1990年3月首次部署,是美國《海基威懾計劃》開始以來部署的一系列導彈系列中的第六代。它的三叉戟D5LE(延長壽命)版本將服務到2042年。
下面影片為: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導彈靶場測試中發射了兩枚三叉戟II d-5 UGM-133A導彈。2014年6月(25 DASO SSBN 736)。
而作為2013年才開始部署的RSM-56布拉瓦卻命運多舛。直到2009年,在13次飛行測試中有6次失敗,在地面測試期間有1次失敗,主要歸咎於不合格的部件。這導致導彈的首席設計師Yury Solomonov“索羅門諾夫”於2009年7月辭職。Aleksandr Sukhodolskiy被任命為莫斯科熱能技術研究所海上彈道導彈的新總設計師。不過,索羅門諾夫還是保留了陸基導彈總設計師的職位。
2015年11月,北風之神級Vladimir Monomakh“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潛艇發射了兩枚導彈。其中一枚導彈在升壓階段自毀,另一枚彈頭未能擊中指定目標。在被送回製造商之後,確定導彈由於製造缺陷而失效。
根據Solomonov的說法,該行業無法制造50種必要的導彈部件,迫使設計人員臨時尋找替代解決方案,這使測試過程變得非常複雜。Solomonov進一步表示,儘管失敗,但沒有必要改變設計。
俄羅斯三代戰略潛艇的設計者謝爾蓋科瓦利奧夫表示,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地面測試發射。兩種型別的測試都是蘇聯時期的標準程式。科瓦利奧夫還批評了大量分包商提供的導彈部件質量差。
三叉戟D5的研發就迥然不同。1981年10月2日,當時的里根總統呼籲戰略力量現代化。美國防部指示海軍為1989年12月IOC的三叉戟II D5導彈的所有發展提供資金。所有研發工作都將針對“新開發,先進技術,高精度Trident II D5系統”。
1982年12月,SECDEF副局長Frank Carlucci建議海軍部長Caspar Weinberger為三叉戟II的新型RV彈頭組合提供資金。
1983年10月釋出了三叉戟II的開發合同,再入飛行器指定為Mk 5。1983年12月28日,SECDEF副局長授權海軍繼續進行三叉戟II D5的全面工程開發。
1987年1月15日,潛艇USS 田納西(SSBN-734)號上進行了第一次三叉戟II發射 。
1989年3月21日俄亥俄級的第一艘D-5型艇在佛羅里達州海岸卡納維拉爾角附近進行的發射中,導彈飛行4秒後失敗,因為導彈水柱升高到比預期更高的高度,導致電機點火時水流進入噴嘴。
1990年3月問題得到解決。
因此,綜合各方因素,美國的“三叉戟D5”比俄羅斯的“RSM-56布拉瓦”還是要更勝一籌!
連俄羅斯國際通訊社RIA Novosti的軍事分析師Ilya Kramnik說:“幾乎與美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三叉戟II(D5)揮起潛射彈道導彈”。這個幾乎就可一窺端倪。
英國政府最初與卡特政府談判購買Trident I C-4導彈。1981年,里根政府宣佈決定將其三叉戟升級為新的三叉戟II D-5導彈。這需要進行另一輪談判和讓步。1980年7月英國宣佈《三叉戟計劃》,於1994年12月開始巡邏。
-
3 # 科羅廖夫
俄羅斯和美國擁有先進的海上戰略核力量,關鍵王牌是潛射彈道導彈。今年最先進的代表是俄羅斯的R-30“布拉瓦”導彈和美國的三叉戟II D-5/UGM-133A導彈,這兩種導彈差別很大,但對兩國國防價值是相同的。此外,其他三個常任理事國也各自擁有水下核反擊力量,英國比較丟人,直接使用美製三叉戟導彈。法國自行研製潛射戰略導彈,最新的M51潛射導彈到2018年才部署完畢。中國則有現役的巨浪-2潛射導彈,另外剛剛還發展了更先進的巨浪-3導彈。
1970年代初,美國三叉戟II D-5/UGM-133A導彈就開始了研製工作,直到1980年代末該導彈才完成測試工作,並於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服役於美國海軍,其次為英國。“三叉戟II”(D5)為三級固體推進洲際彈道導彈,長13.5米、直徑2.1米,發射重量超過59噸,戰鬥部重2.8噸。它分導多彈頭可以攜帶8枚47.5萬噸TNT當量的W88核彈頭,或者14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在2019年,美國翻新投產了新的W76-2核彈頭,功率不超過5-7千噸TNT當量。“三叉戟II”導彈的射程為7800公里,最大射程為11300公里,命中精度90--120米。
俄羅斯的R-30“布拉瓦”導彈研究工作始於90年代末,2004年進行首次試驗。2010年量產,但到2018年6月才服役。"布拉瓦"是俄羅斯最新海基三級固體燃料潛射導彈,攜帶分導式子母彈頭,具備反導突破能力。R-30導彈長12.1米,直徑2米,發射重量36.8噸,戰鬥部重1.1-1.2噸。資料顯示,“布拉瓦”可以攜帶6-10枚核彈頭,功率為10-10.5萬噸TNT當量,有報道稱正在開發具有彈道機動能力的核彈頭。其最大射程達到9300公里,命中精度90-100米。
R-30“布拉瓦”導彈是俄羅斯第一種使用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潛射導彈,由於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布拉瓦導彈可靠性不太令人放心,特喜歡布朗運動,從2003年至今,布拉瓦導彈共發射28次,其中10次失敗。直到2018年5月,俄羅斯“多爾戈魯基號”核潛艇,連射四枚“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這是布拉瓦導彈正式裝備前的最後一次試射,檢驗核潛艇連續發射導彈的能力,隨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進入戰鬥值班狀態。這比中國094核潛艇的戰備值班時間還晚了四年。
美國海上核戰略部隊為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過去有18艘,但有4艘改裝為發射巡航導彈。最古老的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於1984年服役,最年輕的一艘於1997年服役。每艘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安裝24枚“三叉戟II”導彈,所以美海軍可同時發射336枚“三叉戟II”導彈,核彈頭數量為2688-4704。但現有條款限制不允許部署超過1500枚核彈頭。美國的主要盟友英國在1993-1999年間推出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每艘潛艇安裝16枚“三叉戟II”導彈,共64枚,同樣對核彈頭的數量有嚴格的限制。
R-30“布拉瓦”導彈主要裝備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每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可部署16枚R-30“布拉瓦”導彈,目前俄海軍有3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可同時發射48枚“布拉瓦”導彈,攜帶288-480個核彈頭。將來俄海軍將接受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但數量有限。但不要小看俄海軍的戰略核力量,儘管“北風之神”數量不足,還有老兵667BDRM型“海豚”級戰略導彈潛艇和667BDR型“魷魚”戰略核潛艇把守。另外還有6艘其他戰略核潛艇,每艘可攜帶你16枚R-29RM潛射彈道導彈。隨著“北風之神”的更新,俄海軍將逐步淘汰過時的戰略導彈潛艇。
這兩種導彈對抗會怎麼樣呢?就最大射程和戰鬥部重量這倆關鍵指標而言,美國的“三叉戟II”導彈明顯處於領先地位,但它在攜帶2.8噸重的戰鬥部時,無法實現最大射程11300公里。俄羅斯的R-30“布拉瓦”指數平和得多,命中精度不相上下,近距離打擊效果更佳。“布拉瓦”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功率10-10.5萬噸TNT當量,加上精準命中率,足以擊敗其他國家典型的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最重要的特點是反導突防能力,增加核彈頭成功擊中目標的機率。“三叉戟II”導彈的最大優勢在於部署數量之多。以及逆天的可靠性,三叉戟IID5是當之無愧的潛射導彈之王。在今年年初,美國戰略司令部透過俄亥俄級內布拉斯加號戰略核潛艇連射了四枚“三叉戟IID5”洲際彈道導彈,導彈均成功發射,並準確命中目標。這是自八十年代末三叉戟II型彈道導彈服役以來,第177次連續成功試射,無一失敗。這枚效能和可靠性逆天的導彈,在未來的三四十年內都沒有對手。
“三叉戟II”導彈的戰術技術需求形成於40年前,1990年服役,那時候政治軍事形勢有所改變,舊的威脅消失,新的威脅出現。為了滿足軍隊的新需求,有必要對“三叉戟II”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造,但有一定的侷限性。“布拉瓦”導彈是後來建造的,結合了當代的威脅、戰術需求和合同限制等,所以它更符合海上戰略核力量的需求。不排除“布拉瓦”導彈受到一定技術限制的影響。就戰術技術特點而言,俄美的潛射彈道導彈有很大的不同,“三叉戟II”導彈在引數上佔優勢,在其他方面“布拉瓦”導彈表現更佳,“三叉戟II”導彈和布拉瓦”已投入使用,雖然經過現代化改造但沒有被取代,這說明它們都符合國家要求和現代戰略,這比引數更重要!
中國的巨浪-2導彈是第二代潛射彈道導彈,主要裝備於094型戰略核潛艇。導彈射程8000公里,可以裝3-4枚2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安全的第一島鏈,甚至是渤海灣內,進行戰略核反擊。目前,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也呼之欲出了。在不久前釋出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上,列有“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按照慣例,這就是指戰略核潛艇發射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因為在1988年,中國首次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射導彈,就被稱為“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
由於“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是2020年4月開始徵集推薦的,獲獎要求是在三年內取得國家重大工程專案的突破,才有資格獲獎。所以可排除早已裝備的巨浪-2導彈,因為巨浪2導彈早在2012年就在渤海完成最後一次試射並定型,在2014年就正式由094型戰略核潛艇帶彈進行戰備值班了。
-
4 # 正經的大G
去年年底俄羅斯成功試射“布拉瓦”RSM-56潛射導彈引發了熱議,很多國家都為這款全新的潛射彈道導彈深深的震撼,美國《大眾機械師》雜誌更是稱其為“文明終結的預覽”。在我看來這種酸評其實就是老美故意捧高俄方戰略武器的刻意之舉,因為論效能這款全新的“布拉瓦”還遠遠比不上他們自己的一款潛射導彈,更何況還是一款服役了近30年的老將。很多人說除了目前正在研發未來或將登場的高超音速潛射導彈之外,美國的三叉戟Ⅱ-D5已經是所有潛射導彈裡的巔峰之作了,有一說一這話沒啥毛病,畢竟從各方面資料來看三叉戟Ⅱ-D5確實在目前所有出現的潛射導彈裡傲視群雄,完全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從前蘇聯時期開始,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軍事大國發展的側重點就不太一樣。俄羅斯喜歡在革命性武器上下功夫,像什麼圖-160“白天鵝”轟炸機、SS-18“撒旦”彈道導彈、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等等,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大多數都是陸空領域的武器裝備,海上作戰的話除了戰略核潛艇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其實挺少的,從目前只有一艘服役的航母就能看出來俄羅斯相對薄弱的海上作戰實力。可美國就比較注重海陸空三軍穩步發展,尤其是美國海軍,他們是非常重視其力量的,光是航母就造了十幾艘,現在仍在服役的航母數量更是棲居世界航母總數的一半,令人咂舌。
這種重視並不只體現在造航母的力度上,其他所有方面亦是如此,就比如十分超前的潛射彈道導彈技術,從北極星到海神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兩代的跨越,用的還是當時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二級固體導彈設計,加裝的核彈頭更是別國難以達到的高度,穩居潛射彈道導彈領域最強國的地位。
三叉戟的問世是為了對付前蘇聯逐步增強的核力量以及海軍反潛能力,而且正逢美國的“鎮海重器”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問世,不給它配上一型利器怎麼能彰顯出它強大的實力呢?於是,1983年三叉戟ⅡD-5導彈正式開始研製工作,1987年1月在陸基平臺上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1989年3月完成了首次水下發射,並於次年進入海軍服役,裝備在俄亥俄上一同組成了美國海上頂尖戰力。
為什麼叫三叉戟Ⅱ型呢?因為先前就已經研究出來了一個三叉戟I型,這個I型就已經使用了包括高效能推進系統以及三節推進方式進行設計,最大射程也達到了海神無法達到的7400千米,在當時已經是極為強悍的存在了,但老美就是要精益求精,非要搞個Ⅱ型出來,不做個世界第一心裡就難受。
首先是整體設計上,三叉戟Ⅱ型彈長10.36米,直徑約為1.88米,相比I型來說並無太大區別,就是多了3.6米的長度,彈重在29噸-58噸之間,比前者也大上了一倍。既然I型的身上就已經使用了三級固體燃料設計,那Ⅱ型肯定就得有所改進啊,所以專家們就給D-5增添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技術:新的NEPE硝酸脂增塑聚醚-75高能推進劑,碳纖維環氧殼體,碳碳可延伸噴管以及GPS/星光/慣性三重聯合制導,有這麼多新技術加持三叉戟Ⅱ型在射程和命中精度上完全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
正常情況下,三叉戟Ⅱ型的射程在7100-7400千米左右,命中精度也約為122-450米之間,但一旦攜帶了8具MK-5再入載具外加8枚47.5萬噸的W-88核彈頭時,它就能夠直接飆到11000千米的射程,放到現在也是世界第一的水平,而且在經過再入載具的GPS精度修正以後,圓機率誤差可以縮小到90米。如此高的精度和射程,讓三叉戟Ⅱ型在擁有超遠距離洲際打擊能力的同時,還具備進行第一波攻擊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理論上可以對當時蘇聯加固的洲際導彈發射井和地下戰略指揮部等重要戰略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射程遠和精度高是一大亮點,強大的破壞性和威力更是三叉戟Ⅱ型的一大閃光之處。在滿載的情況下,它可以攜帶14-22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核彈頭的TNT當量可達驚人的570萬噸,如果一次性全部發射出去,別說是毀滅城市了,就算一個國家都沒法吃下這麼恐怖的爆炸量,將在頃刻間覆滅。不過好在美俄之間有一個《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它約束了三叉戟Ⅱ型最多隻可以攜帶8枚核彈頭,雖然大大限制了三叉戟的實力,但這8枚核彈頭能夠造成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在近30年的服役中大大小小進行了170多次試射實驗,結果是全部成功並順利命中目標,無一例失敗,這就能夠看出它的技術先進性和完美程度,要知道俄羅斯的“布拉瓦”在試驗過程中可是經歷了不少失敗,才最終將其抬上門面,這樣一比三叉戟獨具代表性。
前段時間美國五角大樓公佈了未來戰略武器的一系列升級計劃,表示將在之後的幾十年裡投入數萬億美元來全面升級美國核武器庫,各種戰略洲際導彈、核潛艇、轟炸機都赫然在列,可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卻並不在其中,這就足以證明了美國對這位老將效能的自信,畢竟在搭載了三叉戟的俄亥俄能在他們自家領土上攻擊世界任何一塊海域,這種能力“布拉瓦”是沒法達到的。況且美國正在研製並將在以後推出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也將搭載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相信到時候這兩款武器雙劍合璧,必將成為領跑世界的以及威懾所有國家的“鎮海重器”。
回覆列表
先說段子“民兵手握三叉戟,遙看東風捲巨浪。白楊樹下布拉瓦,圍坐烈火看火星。撒旦攜手侏儒去,歲月催折手術刀。和平衛士志難酬,初出茅廬亞爾斯。M51腿尚短,流星還難成氣候。”基本上江湖中有名號的陸基/潛射彈道導彈都在這了,當然三叉戟II D5和布拉瓦是美俄現役最強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也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其實作為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來說,三叉戟和布拉瓦在構造和設計上是大同小異,當然對於這類戰略武器來說美俄兩國都有各自的歷史沿革、技術訣竅和秘密。
如果從細了說,兩種導彈的外形尺寸、射程、載荷都不同,比如三叉戟II D5潛射導彈最多可以攜帶8--12枚核彈頭,射程7400公里-11300公里;而布拉瓦(RSM-56)潛射導彈只能攜帶6枚核彈頭,射程8000公里。就整體技術性能來說,俄羅斯的布拉瓦導彈2013年才服役,此前曾暴露出試射12次失敗七次的低成功率。這種俄製最新銳潛射導彈,尚比不上美國1990年就服役的三叉戟II型潛射導彈,無論是導彈載荷、射程還是精度均與三叉戟II有一定差距。而美國曾多次表示要為未來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研製新導彈,但是近來傳出初期批次的哥倫比亞級仍將使用三叉戟II導彈。那麼美國為何放緩新導彈的研製程序,那就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這就和彈道導彈的發射平臺“戰略核潛艇”一樣,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就快退役了,俄羅斯的最新型號“北風之神”級還與之有一定差距,若不是等著替換艇體老化的俄亥俄,美國也犯不上著急上馬哥倫比亞級。
先不說俄羅斯人從蘇聯時代起就抱定液體導彈的思路是否有問題,就說布拉瓦潛射導彈也向美國的固體導彈靠攏就能說明一些問題。
最後說點乾貨,潛射導彈發展之初,美蘇兩國無疑都是將陸基導彈“搬上”潛艇,並且潛艇需要上浮到水面狀態才能發射導彈,這無疑大大降低了潛艇的隱蔽性,那麼如何解決彈道導彈水下發射的難題,可以說是潛射導彈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這一點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擁有此類技術的國家在技術細節方面都不一樣。
導彈出筒進入書中,面臨的航行環境要比空氣中複雜的多,而從水中進入水面之上的空氣中時,由於介質的變化,又會造成導彈動力環境的劇烈變化。此外,水下發射導彈時,發射的反作用力又會造成潛艇在水中形成一段位移,潛艇的位移和航速變化又會對導彈的出水姿態有重大影響,那麼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在各個國家來說又是各自的絕活了。
美國的解決辦法從北極星A-1導彈開始就是採用西屋公司的燃氣-蒸汽彈射發射方式,這種方式到今天的三叉戟II D5導彈依然如此。只不過根據美國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經驗,在細節方面做了諸多調整,比如加設減阻杆、由尖頭改鈍頭水動彈彈頭外形、降低出筒速度以減少衝擊載荷等。經過不斷地最佳化和技術積累,逐漸形成了三叉戟導彈目前不僅效能優越,而且發射成功率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