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林子啦啦啦
-
2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這沒有錯,但賞識過了頭,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容易產生虛榮、自傲的心理,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不要說批評教育了。如今的獨生子女,大人嬌慣的多,在學校裡不受點兒挫折教育,將來怎麼走上社會?著名特級教師韓軍認為,教育應是十八般武藝,欣賞、激勵、批評、懲罰等等,缺一不可。這可謂真知灼見。世界上沒有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面對知識、能力、性格、經歷、家庭都不一樣,而且思想不斷變化著的中小學生,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都需採用。
外國有位作家,很小的時候寫了首兒童詩,母親認為精彩極了,不吝讚美之辭;父親卻說糟糕透了,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後成長歲月中,他一有進步,哪怕是點滴成績,都會被母親捕捉住,給予不遺餘力的讚揚,作者從母親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氣與希望。而父親對他要求很嚴厲,對缺點、失誤,不留情面地指出來,有時還大聲斥責,作者從父親身上獲得的是清醒、理智與謙遜。再後來,作者成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慶幸,既有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母親,又有一個十分嚴厲的父親,不然,很難成才。
現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筆者以為,這與沒有把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很大關係。該賞識的時候不去賞識或賞識不到位,該批評的時候批評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於做做思想工作甚至體罰學生。挫折教育與打罵無緣,打罵只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養叛逆者與奴才。學生犯了錯誤,要批評教育,但批評應講究方式方法,道理說到他們的心坎上。即使要懲戒,也可以採取聰明的辦法,寓尊重、期待、激勵、教誨於“懲戒”之中。
教育的物件是人,而人的思想與情感是非常複雜的,這要求對學生的教育要有很強的靈活性與機動性。賞識也好,批評也罷,甚或懲戒學生,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師長教育孩子會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許多無奈、許多出格行為都有悖於這個前提,哪怕你說你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那也是一廂情願,說不定有時候還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3 # 聚能分享
賞識教育不能一味賞識,批評教育也不能一味批評。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飽含著家長對孩子的愛。
要將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作為一下教學21年的我,一直對學生是因材施教,不能統一都賞識,也不能都挫折教育,最主要還是分孩子是什麼性格的,具體要細化。
為什麼我們總是講究因材施教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因為孩子和孩子 之間的差異性,導致我們我們對於孩子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是就事論事的處理和對待。
個人覺的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對於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對待,而對於相同的孩子要分情況對待。
比如一個孩子處處很優秀,另一孩子則表現的不盡如人意(父母)。那我們對待優秀的孩子就應該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瞭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做井底之蛙;
而對於差強人意的孩子,我們應該積極鼓勵他,讓他勇敢的正視自己的不足,學會知恥而後勇。
下面主要說說如何賞識孩子:
專家說過: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父母經常鼓勵和讚揚孩子,會讓孩子信心大增,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1 讚美孩子需要一定的技巧讚美的好話卻說“壞”了。你今天主動做作業了,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種透漏著隱含批評意味的稱讚,孩子感受不到被認可的喜悅,這種稱讚反而強化了孩子的弱點,提到了孩子的缺點,忽視了孩子想進步而做出努力的行為。誇張的讚美。也有一些家長,生怕孩子因為一點挫折而傷了自尊,對孩子極力讚美和誇獎。讚美不是壞事,但對孩子“誇過了頭”也無法起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孩子學習成績進步了,你對孩子說:“你真是個乖孩子,你就是媽媽的天使”這種誇張式誇讚,孩子意識不到他的哪些行為成為了父母的“天使”,鼓勵需要有針對性,需要對孩子做出的努力,付出進行實際誇獎,才是正確的。
2 發自內心賞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父母要真正發自內心去賞識孩子。作為家長不能只憑外表等某一方面來判斷孩子的好壞,也不能單憑某一件事給孩子定位沒出息,不如別人。而是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地去稱讚孩子,增長他的自信,也能幫他建立是非觀,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父母發自內心去讚揚孩子,可以引導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
而如果家長總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對孩子挑三揀四,缺乏耐心,會讓孩子沉浸在消極,自卑中不能自拔。孩子犯錯是常事,父母要用心尋找孩子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點滴進步,從而強化愛護自己的優秀品質
3 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其他孩子經常會聽到“你真帥”“真聰明”這樣的誇讚,而這類誇讚實際對孩子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因為顏值和智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先天,是一種個人資源,聽多了這類讚美,孩子會“無感”。而當孩子對一件事經過了付出和努力,得到的稱讚會讓孩子真實感受到付出後的收穫,更願意繼續去努力。
事實上,一些經常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往往把一切成功看成聰明所得,而遇到挫折就容易灰心,不願意接受挑戰。
而經常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更願意去嘗試大膽的挑戰,並會盡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做好。
當孩子在成績或者其他方面取得優異時,家長不要只稱贊孩子一句“真聰明”,而是要誇獎孩子透過努力和付出,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促使孩子繼續進步。
-
4 # 教育介小生
要看在什麼情景下吧。如果孩子對於學習本來就很自卑,沒有信心,那麼我們要多找他的閃光點,用賞識教育。如果孩子有點小天分,驕傲自滿,那麼需要適當給點挫折教育。
-
5 # 狗崽吳
過分的、誇張的表揚或者批評都是不合理的。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必須實事求是。孩子的優點需要我們去發現,給予適當的表揚,並鼓勵進一步提高。但絕對不能杜纂。缺點也一樣,一旦發現必須嚴肅指出,並督促其糾正。
-
6 # 教育界的小仙女
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 都是好的教育方法,關鍵: 就在於如何運用,在何時作用,以及運用後的引導解讀!
換言之,就是施教者對這兩種理念使用的比例和時機,這是最難的,也是導致受教育者產生差距的原因。
所以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可能以某個理念就可以造成,要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和發展階段。
1.最好的教育方式: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自尊狀態和生活經歷,合理合時運用挫折教育和賞識教育,平時以賞識教育為主。
這對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很多父母做不到,又不去學習,所以運用不得當,難免影響兒童成長。甚至無底線的讚揚和一味地吼叫,都會造成問題兒童。
多說一句,我們出生後所有的事都是去學習得到的,包括吃飯、讀書、工作。而唯獨當父母這件事,很多人不願意去學習,悲哀!
2.非要給一個懶人一個通用的定律: 我建議比例5:1,既5次強勢教育後,再來1次挫折教育。
這適合有想法,但是沒有自然生活教育能力的父母,屬於有意人為設計。有很多父母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教育能力有限,就請專家或者機構幫忙,比如夏令營。這屬於想學習的父母或者想借助其他資源的開明父母。
3.如果還嫌麻煩:那我建議:賞識教育,等長大後遇到挫折了就會自我反思。比一直被挫折教育搞得喪失信心和安全感 強一些!
希望各位父母多學習如何教育孩子,有條件的藉助專家機構等資源!
-
7 # 夏滿和芒種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是同樣的答案,那就是“因人而異”,咱們中國有陰陽文化,所以賞識和挫折應給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最重要的是把控時機把控度。
如果這個人是內斂型的,他懂的自我約束,自我反思,在賞識之下能不斷的再進步,是一個正向的良性迴圈,那麼可以賞識教育多一點。
如果是天生聰明過人,或者有其他特長,傲氣很足,那麼更多一點的挫折教育會更好。
-
8 # 數學老師碎碎念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習所需要的是怎樣的精神與價值觀?我們首先要搞明白的一個問題。責任是一種負擔,其實是一種榮耀。讀一些特別有意義的傳記。耐力本身意味著痛苦,不斷的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從而嚐到痛中之快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痛快!培養某種知識和技能的癮,製造小障礙,然後得到回報。培養復原力,要製造一些微創傷。從小推遲滿足感,透過延遲滿足感,獲得真實成就。還有很多歡迎大家來補充,其實小學知識簡單,但你如果懂教育給孩子的一生都會帶來他們的福氣。我專業的人儘量做好我專業的事,千萬不要讓專業的人放棄你家的娃,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
9 # 明德媛亮說
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其實我更想用“鼓勵教育”和“挫折教育”這兩個概念來說明。
第一:鼓勵教育更多的是從孩子內在去啟發孩子成長,挫折教育也是一種讓孩子培養逆商力,抗挫折力的過程,兩種教育方式單說,都沒有問題。
第二:如果從教育平衡角度來說,是要適當採用不同場景教育方式。
就像我們說的人身體所需營養,當我們攝入糖分過多時,也要注意身體營養平衡,不同的孩子場景之下,孩子當下需要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腳踏車,摔倒了,他要放棄,是尊重他的想法,認同他,還是讓他在這樣的挫折環境下繼續去學腳踏車,這就要具體情況而分析。
第三:鼓勵教育為核心,挫折教育是一種場景方式。
即便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依然要鼓勵孩子,從內心去助推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鼓勵是核心法則,其他的挫折教育,讚美,財商教育等等,都是在鼓勵教育基礎上對孩子的場景技能教育。
-
10 # 90後科學育兒
我比較贊同賞識教育更適合成長。挫折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人為製造挫折,最典型的就是在孩子想要嘗試一個新東西或者新挑戰時,挫折教育就是打擊,你不會成功的,你以前成績那麼差肯定做不好。所以我認為挫折教育不適合成長的。
回覆列表
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這沒有錯,但賞識過了頭,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容易產生虛榮、自傲的心理,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不要說批評教育了。如今的獨生子女,大人嬌慣的多,在學校裡不受點兒挫折教育,將來怎麼走上社會?著名特級教師韓軍認為,教育應是十八般武藝,欣賞、激勵、批評、懲罰等等,缺一不可。這可謂真知灼見。世界上沒有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面對知識、能力、性格、經歷、家庭都不一樣,而且思想不斷變化著的中小學生,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都需採用。
外國有位作家,很小的時候寫了首兒童詩,母親認為精彩極了,不吝讚美之辭;父親卻說糟糕透了,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後成長歲月中,他一有進步,哪怕是點滴成績,都會被母親捕捉住,給予不遺餘力的讚揚,作者從母親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氣與希望。而父親對他要求很嚴厲,對缺點、失誤,不留情面地指出來,有時還大聲斥責,作者從父親身上獲得的是清醒、理智與謙遜。再後來,作者成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慶幸,既有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母親,又有一個十分嚴厲的父親,不然,很難成才。
現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筆者以為,這與沒有把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很大關係。該賞識的時候不去賞識或賞識不到位,該批評的時候批評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於做做思想工作甚至體罰學生。挫折教育與打罵無緣,打罵只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養叛逆者與奴才。學生犯了錯誤,要批評教育,但批評應講究方式方法,道理說到他們的心坎上。即使要懲戒,也可以採取聰明的辦法,寓尊重、期待、激勵、教誨於“懲戒”之中。
教育的物件是人,而人的思想與情感是非常複雜的,這要求對學生的教育要有很強的靈活性與機動性。賞識也好,批評也罷,甚或懲戒學生,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師長教育孩子會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許多無奈、許多出格行為都有悖於這個前提,哪怕你說你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那也是一廂情願,說不定有時候還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