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VE科幻
-
2 # 控制研究控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用AUTOCAD來畫2維平面圖形,可能覺得3D功能不是很好吧,做3d時候有soildworks等軟體。
其實,AUTOCAD做三維也是可以的,我偶爾也會用一下,對於不是專門搞三維設計的人,裝個AUTOCAD就夠了,軟體也比較小,挺合適。
-
3 # 魏智勇
工業軟體尤其是CAD這種較早的傳入國內的軟體,在使用習慣上已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使用者,大部分使用者在長期工作中已經習慣了最早的經典模式,而對於工程製圖專業尤其是設計院來說,畫圖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快捷鍵、關鍵選單與工具欄的位置,都熟練到可以隨時找到是個基本功,也需要付出大量的訓練。就個人來說,以前用cad多的時候,自己電腦上CAD的快捷鍵都是自己重新定義的,目的在於把所有快捷鍵操作都集中到左手,而右手可以專注快速在圖紙上定位。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適應軟體的新模式,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改變操作習慣,而又得不到本質上的提高,實在是得不償失。而對新入行的使用者來說,在老帶新的模式影響之下,也往往在第一時間就習慣了經典模式,而不會費太大精力去學習適應新的模式。
在技術層面上,CAD盲目去學習office的體系改變選單欄佈局結構的做法可以說是失敗的,office的這個改革本質上來說並不成功。在電腦上進行操作時,每屏可以有多大的空間供使用者編輯使用非常重要,傳統模式下的選單欄和工具欄都儘量減少侵犯使用者編輯空間尤其是垂直空間(因為大部分顯示器垂直的尺寸更小),以為使用者方便使用預留儘可能多的編輯空間,cad經典佈局也巧妙的透過把快捷畫圖和編輯的工具佈置在螢幕兩側來提高可操作性。但是office升級後佔據大塊垂直空間的做法就侵犯了使用者有限的編輯空間,而為了彌補這一問題又加上一個最小化編輯區域的選項則可以說是愚蠢而拙劣的。增加了使用者尋找工具的時間成本與操作複雜性。而作為製圖軟體的cad對此的盲目抄襲,則愚蠢程度又要加上一等,畫圖的使用者大部分時間已經覺得螢幕空間不夠用了,頻繁的縮放與移動是製圖的大敵。而在這種情況下,侵犯使用者空間引來的可能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但CAD居然就這麼做了。如果在這樣的版本升級之後,cad不給使用者保留經典模式的話,恐怕很多老使用者都會選擇不進行升級。
最後,這個問題在軟體設計理念上也應該是一個啟示。軟體設計人員總想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能,以此來體現他們新版本的功能豐富,促進使用者購買和升級。但他們從來沒有把提升使用者體驗也真正考慮到版本升級的內容之中,至少有90%以上的office使用者用不到現有版本office軟體90%以上的功能。就這個角度而言,增加再多功能除了宣傳之外一無用處,而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功能一股腦塞到工具欄裡,還要因此把工具欄變得龐大而臃腫,這樣的愚蠢行為一定會被釘死在軟體工程的恥辱柱上。為什麼不能更充分考慮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把軟體設計的更適合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而只是為少量高階使用者保留一些可擴充套件的高階特性就可以呢?軟體行業的設計與開發者,實在應該認真考慮考慮的。
-
4 # CAD江老師
習慣問題,老使用者來講,經典介面用起來比較方便,對於0基礎的新手來講,草圖與註釋介面可能更容易上手,是用什麼介面都沒關係,關鍵是看你自己習不習慣就行了
回覆列表
CAD是老外開發的軟體,軟體實用習慣肯定不一樣,而經典模式靠近華人的使用習慣,一些常用工具條都在左邊,並且可以拉到畫圖範圍內使用,呼叫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