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葦說歷史

    魯迅,一位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魯迅先生甚至在日本的文化領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既然說到魯迅與日本,就不能不提到魯迅先生的那位日本老師,曾稱魯迅不是當醫生料的藤野嚴九郎。

    藤野嚴九郎畢業於日本愛知醫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1年,日本帝國大學(現東北大學)成立,藤野嚴九郎所在的仙台醫科專校,併入了帝國大學醫學部,藤野任解剖學教授。

    1915年,帝國醫學部轉型為帝國醫科大學,後來藤野先生自動“請求免職”,回到家鄉開了一間自立診所,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日本宣佈投降的前4天,藤野嚴九郎去世。

    藤野嚴九郎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其家族世代為醫,因為魯迅曾經師從於他,藤野才被華人熟知,即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

    魯迅先生是當時仙台醫科專校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同時也是仙台醫科專校唯一的中國留學生。可以說,仙台醫科專校給魯迅影響最大的,就是解剖學的老師藤野嚴九郎。

    在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之中是這樣描述的:“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這是當年魯迅先生在仙台醫科專校的考試成績:解剖學 57.3分;組織學 63.7分;生理學 65分;倫理學90分;化學 95分;德語 60分;物理 60.1分。

    可以說,仙台醫科專校給魯迅影響最大的,就是這位解剖學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可是魯迅考得最好的卻是化學,自然科學和醫學專業科目成績較普通,只有藤野擔任的解剖學一科沒有考及格。

    這也難怪後來藤野先生在回憶魯迅先生時,曾對他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周君是個好學生……但不是當醫生的人。"

    魯迅先生在離開仙台之前,曾專門到藤野嚴九郎家去拜訪,而藤野先生則送給了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有:“惜別藤野謹呈周君。”

    魯迅先生為了安慰恩師藤野嚴九郎,他故意的說道:“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是有用的” ,不想這卻是魯迅先生與藤野嚴九郎的最後一面。魯迅先生去世不久,有一位記者拿了一張魯迅逝世時的照片給藤野先生看,直至這時,藤野嚴九郎才知道魯迅逝世的訊息。

    據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回憶:當時,我叔父嚴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張照片舉過頭頂,神情肅穆的寫下了——"謹憶周樹人君"。

    “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華人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

    “周君在小說裡、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訊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絡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由此可見,藤野嚴九郎對他的這位中國學生充滿了敬慕。

    藤野先生被認為是對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貢獻之人,其實除了魯迅先生之外,藤野嚴九郎可能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學生——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帝國醫科大學畢業,醫學博士,日本陸軍中將,日本關東軍731部隊的創始人。

    石井四郎長相魁偉,有著日本人罕見的1.8米身高,而且他的記憶力超強,據說能在一夜之間背出整本課文。石井四郎在帝國醫科大學畢業之後加入了日本陸軍,他的口頭禪就是“我非晉升為大將不可”,因為在日本的軍人之中,軍醫的最高軍階為中將。

    731部隊曾在中國的哈爾濱等地,進行了無數次的活體解剖實驗,主謀就是日本帝國醫科大學解剖系的高材生,關東軍731部隊的創始人——石井四郎。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3000餘名被他們稱之為馬路大的華人、北韓人、蘇聯人、美華人、英華人,在還活著的情況下被進行人體解剖實驗,當然,絕大多數是華人。

    日本戰敗之後,石井四郎居然逃過了遠東國際法庭的制裁(據說是他用731部隊的人體解剖資料,同美華人做個一筆活命交易),1959年10月9日,石井四郎因喉癌病死於日本東京。

  • 2 # 河蚌旅行

    仙台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

    今日的仙台市,日本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仙台是日本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宮城縣首府,人口100萬,前身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的仙台藩。1602年,仙台藩祖伊達政宗在此建青葉城,奠定了今日仙台市街的基礎。二十世紀初,仙台市居民約十萬人,其中官吏、軍隊、教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是一座保留著中古風貌的消費型城市。魯迅於1904年到1906年在仙台醫專留學,是第一個來校的中國留學生。華人對仙台的瞭解大多來自於魯迅的名作《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被收入中國各個版本的初中教材,1963年後同樣也被收入了一些日本國文課本。

    日本三年級國文課本中的《故鄉》。

    “仙台是一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厲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藤野先生》)“校內待遇,不優不劣,唯往納學費,則拒不受……”,“此地頗冷,晌午較溫。其風景尚佳,而下宿大劣。人譁於前,日射於後,日日食我者,則例為魚耳。即所謂旅館,亦殊不宏。”(友人信件)信中提到的旅館就是位於廣瀨川旁邊的佐藤屋,如今這座百餘年曆史的老屋依舊儲存完整。

    魯迅在仙台居住過的佐藤屋民宿遺蹟。

    研習的日常

    解決了吃飯住宿的基本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融入當地生活圈了,所幸這方面留下的資料很多,包括魯迅自己的書信和師生的回憶文章,透過這些記錄我們可以大抵還原魯迅在仙台的日常生活。

    東北大學校史展廳,如今魯迅成為這所學校最著名的校友。

    當時的班裡的班長叫鈴木逸太郎,對於這個遠道而來的留學生頗為關照,他經常到魯迅的住處來,詢問這裡的待遇如何,有什麼困難,魯迅搬家前後他還帶領學生幹部過來幫忙。鈴木後來回憶魯迅時說:“周君學習一貫嚴肅認真,筆記記得很整齊,有時還用毛筆寫。從生活到學習,從沒有鬆鬆垮垮的樣子,總是整整齊齊,踏踏實實。平日間功課很忙,在考試前更是不眠不休的複習,有時還在頭上紮上布帶子來提精神。”這年12月,魯迅得了感冒沒來上課,鈴木逸太郎和同學杉村宅郎特意前來探望,“當登上公寓二樓看到魯迅一個人蓋著日本式的被子躺在那裡,見我們來了,他馬上端坐起來,擔心的詢問講了什麼新課,我們一邊說他一邊就用筆記下來……”(鈴木逸太郎回憶)

    魯迅與同學合影,右起:魯迅、鈴木逸太郎、青木今朝雄、杉村宅郎、山崎喜三。

    藤野先生出場

    河蚌繪·在仙台任教時期的藤野嚴九郎人設,據真實史料還原。

    藤野嚴九郎是福島縣蘆原町人,出生於1874年,家中世代行醫,以中醫為主,從小學習漢文。1892年藤野進入愛知醫專,1896年畢業,第二年獲得行醫資格證明,1901年受聘於仙台醫專教授解剖學理論。擔任魯迅老師那一年,藤野三十歲,剛剛升任為教授。據魯迅回憶,藤野先生講話抑揚頓挫,咬文嚼字,以致學生們都很不習慣。比如上來他就講:“解剖分腑之事乃初入醫專之門須臾不可離開者”,儼然一位日本“孔乙己”,這可能與他小時候讀了太多漢文古書有關,難怪學生們老拿他取笑。

    魯迅上課的階梯教室。

    在講述解剖學歷史時,藤野拿了很多中文線裝書給同學們看,強調中國在翻譯西方醫術方面並不比日本晚。1869年,中國就成立了專門翻譯館,先後共翻譯西方科技類書籍180餘種,日本曾專門到中國購買譯本回國轉譯。“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藤野先生》)但可惜的是中國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西學並沒有因此流傳開來,倒是鄰國日本雖起步較晚,但沒有包袱,反倒迅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魯迅由此感到,中國過於深厚的傳統是遷至文化更新的巨大阻力。

    1904年,魯迅在仙台醫專時期的解剖學筆記,上面的紅字為藤野先生的批改。

    魯迅留學期間的很多資料如今都完好儲存在東北大學的魯迅紀念展室當中,包括“清國公使館關於周樹人入學仙台醫專的照會”、“魯迅入學志願書”、“魯迅退學通知書”、與日本同學的多張合影、藤野先生添改的筆記、藤野先生工作的照片等等。在保留下來的第一學年成績單上,周樹人名列丙等,在142人中排名68,算是中游水平。“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藤野先生》)

    魯迅班級一年級期末成績單,保留在日本東北大學史料館,魯迅在年級142名學生中,排名68,屬於中等偏上。

    仙台的惜別

    1906年初,魯迅在仙台醫專的學習進入了第二年下半學期。班長鈴木逸太郎發現“魯迅這時開始討厭學醫學,對於上課的熱情明顯變低,記筆記、整理筆記的心情也漸漸沒有了,臨近三月的時候,他甚至都不怎麼去學校了。”(鈴木逸太郎回憶)大約是這年三月份,魯迅將想要離開仙台的想法告訴了鈴木逸太郎、杉村宅郎等幾個平素很要好的同學,於是哥兒幾個在一家米粉糰子店舉行了一次小範圍的送別會,參加的還有青木今朝雄和山崎喜三。席間大家情緒都很低落,甚至誰也沒有開口問他要離開仙台的具體原因,飯後幾個人去照相館拍了張合影留作紀念。

    魯迅的退學申請書。

    期末考試之前,魯迅終於將自己要離開仙台醫專的決定告訴了藤野先生,鑑於之前對藤野性格的瞭解,所以告別時他並沒有說出實情。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悽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他嘆息說。

    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

    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下了《藤野先生》一文,當時他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以懷念藤野先生,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的後半生

    仙台醫專於1912年升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15年全面升為本科,藤野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辭退,悽然離開仙台。1916年,藤野在東京一家醫院工作了一年後,回老家福井縣本莊村重操舊業,當了一名鄉村醫生,這一年藤野42歲。迴歸鄉村的藤野很快就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在這裡沒有了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了學歷和職階的束縛,行醫變成了單純的救死扶傷、養家餬口,一切生活都像他的祖上一樣。

    藤野在仙台醫專實驗室。

    1934年,日本巖波文庫準備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寫信給魯迅,徵求選文的意見。魯迅回信說:“請全權處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不料《魯迅選集》在日本出版後,引起了極大反響,藤野的長子藤野恆彌的國語教師將《魯迅選集》拿給他看,說這裡面寫的可能是他父親。

    藤野在福井縣蘆原町的鄉村醫院。

    1935年,藤野第一次讀到了這篇關於自己的文章,他拿著放大鏡仔細看完了文章,指著書前魯迅的照片驚歎的說:“這就是周君啊,真是有出息了啊!”之後他又對自己的侄子說:“魯迅的名字,我是第一次知道,這就是那時的周樹人。我在仙台時候教過他,給他改過筆記,這些我都記得。只是周君能成為這樣偉大的人,當時一點也沒看出來,從我的學生裡飛出了這樣的偉人真是令人高興啊!”(《魯迅·藤野先生·仙台》半澤正二郎)

    藤野醫院前的師生塑像。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藤野對這場戰爭的看法是:“在文化上,中國可以說是日本的恩師,這樣的戰爭應該儘快停止。”戰爭期間,日本國內物資匱乏,藤野的生活也極為貧困。到了戰爭後期,軍隊急需藥品,藤野先生本可以將自己診所所藏的藥品盡數以高價賣給軍隊,但藤野先生卻以“當地的老百姓也需要這些藥品”為理由拒絕了。1945年8月10日,藤野先生因中暑倒在了前往自己診所的路上,享年71歲。

    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晚年的藤野先生和兩個兒子的照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水詩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