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籌勁草論教育
-
2 # 孤獨禪參悟
因為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有毒。哈哈哈哈你不告訴夏天的蟲子冬天的冰是怎麼形成的,他永遠不知道。你不講大海多寬廣,井裡的蛤蟆就不知道。如果老師不教學生數理化,那學生不都和夏天的蟲子井裡的蛤蟆一樣沒有知識嗎。
-
3 # 十八加十一
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愚以為時位使然也,即時間和位置的原因。
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的原因是時間,《莊子·秋水》裡說,夏蟲不可語冰者拘於時也。時就是時間,就是螞蚱和夏蟲之所以不知道有冬天不可以與冰對話,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時間的限制。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古人非常看重時間時機的選擇,他們認為天時就是自然執行的秩序,人們普遍對天時有著敬畏之心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墟也。就是井蛙所處的位置限制了它的視野。處在井底是看不見大海的,隱喻到人,我們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視野,這樣,我們看問題才能更加全面。
動物們是無法改變時間和位置的,要麼是自然規律使然,比如螞蚱和夏蟲。要麼是主觀能動性使然,井底之蛙是也。由物及人,如果我們對時間位置無動於衷,無所作為的話,反過來就會出現時間和位置改變人的情況。
人生的層次就是這樣拉開的。財富的積累,境界的提升,都是因為我們把握時機,提升自我的意願和能力導致的。
-
4 # 望飛雪漫天舞
“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這是它們的自身認知水平造成的。而它們的認知水平,又受到它們的生命時限與生活的地域環境所決定。螞蚱春生秋亡,根本看不到冬季,所以不知道冬季裡的景象。生命只一夏季的昆蟲,不能與它談論冬季裡的冰。井底之蛙受生活地域所限,它只瞭解井底的地與井口上的天,不能跟它談論大海。這告訴我們與人交往,要根據對方的認知水平,尋找共同的話題,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
5 # 海角天涯1988
古文中的“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言冰,井蛙不可語於海”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用辯證法的觀點去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造化成諸類現實的原因,既有事物本質的內因,又有外部環境的外因。
下面我來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內因是根本,具有決定性,外因只有透過作用於內因,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第一、用辯證的觀點去理解“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
單從語句上去理解,螞蚱、夏蟲和井蛙,它們是事物的根本,具有決定性,其本質(內因)就決定了的它們最適宜於什麼樣的環境(外因)。相反,假如你把它們分別放生到蕭瑟頹廢的冬天裡,放生於寒冷刺骨的冰天雪地裡,放生於一望無際苦澀的海水的環境中,先不說它們生活的美不美,我看能不能存活都是個大問題。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第二、人盡其才,物善其身,劣者淘汰,適者生存。
人類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一條自然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只有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遵循,方可生存和發達。比如,當今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過度破壞和索取,使人類已經得到了相應的懲罰。這就提醒人類要想生活的舒適,首先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好生態環境。人類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科學地合理地,來打造理想的生活環境,千萬不要做“涸澤而漁”啥事,難道這次疫情的慘痛教訓,還不夠嗎?更令人恐懼的是,到時候只能“拆了東牆補西牆”。整天生活在恐怖和危急之中,最終,只能自取滅亡。所以人和物要去適應環境,環境不會來適應物和人的。因而我說:“人盡其才,物善其身,劣者淘汰,適者生存。”
-
6 # 育兒小助手樂姐
在我看來“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這句話並不是用來諷刺“孤陋寡聞”,而是啟示人們種莊稼因地制宜,做教育因材施教,說話謹言慎行,做事會思慮周到!螞蚱只知道有三季,夏蟲生於夏,死於夏,不知道冰雪這實屬正常。井底之蛙不知道大海的波瀾壯闊當然也不是它的錯。這些現象無非受到了時間,環境,地域的限制。而莊子的這幾句古語也並不是要鄙視那些眼界狹隘的人,而是在引導著人們走出思想誤區,更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體現在這以下幾點:
1、在與人相處過程中
正所謂一千個人筆下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思想不同。政治上也說,內因對一個人起決定作用,外部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與同事,朋友,家人相處過程中不必太過強勢,思想不同,選擇也會不同,更不要試圖改變什麼,你改變不了社會,改變不了別人,那就要學會適應。更別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凡事還需要審時度勢,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2.在育人的過程中,這是說給家長和老師的。這是很多家長的共同行為。希望教育出的孩子聽話,主要是聽自己的話,讓學什麼學什麼,只要一點不聽話就會雷霆震怒,並不會問問孩子的想法和興趣。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很多聽話的孩子不會獨立思考,沒有獨立的人格,走上社會也是事事依賴父母,所以社會才出現了那麼多的“啃老族”。不聽話的孩子慢慢和父母疏遠,話不投機半句多,思想叛逆,家庭關係緊張。結果和目的背道而馳。如果這樣,為什麼不能與孩子們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呢?做任何決定先去徵求下他們的想法,做決定的時候自己選擇,而不是他喜歡香蕉,你非得給蘋果,到最後不歡而散,而最終事情還沒有解決,又徒增煩惱!你難為了自己,也難為了孩子,又是何苦?
3.由此可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的重要性了。為了不做螞蚱,夏蟲,井底蛙,就應該多讀書,讀不同的書籍瞭解人文地理世界各地,瞭解歷史文化,懂得風土人情,溫文爾雅,紳士風度,做事八面玲瓏。遇山開路,過河搭橋,與人為善,做事多站在對方角度看待問題。
由此可見,這個社會,沒必要事事爭個對錯,分出個你我,就像紅樓夢裡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孰好孰壞,孰遠孰近,為什麼我投了個桃子卻沒有還回來李子,想開點,放過自己放過他人豈不更好?
-
7 #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
“螞蚱”不知有冬,有一個小典故,話說有一天,孔子的學生與人爭吵,一年到底是有三季還是四季,兩人誰也無法說服誰,找到了孔子評斷並打賭輸的必須要磕三個響頭,孔子說:一年三季。
學生無奈之下給那人磕了三個響頭。見那人走了,便回身問師傅,一年明明是四個季節,老師您怎麼也說是三個呢?孔子笑了笑,對其弟子講:您沒看到那人,渾身是綠色嗎?其實他是一隻螞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說他怎麼能知道一年當中除了他所經歷的三季外,還有一個冬季呢?這樣你跟他又能爭論出個什麼結果呢?
不過筆者認為,這句話是分為兩個詩詞拼湊而成,螞蚱不知有冬,應取自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取自《莊子·外篇·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它們的本意上大同小異,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思想被禁錮在狹隘的空間,不見到大海永遠也不知道大海的寬廣;夏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它被時間所限,沒有經歷的過寒冬,不知道冰的概念。
往深層次想,人類不也正是如此,被侷限在當時的格局,古人無法想象近代世紀人類真能實現“嫦娥奔月”,它們也無法想象比浮游生物還要微小的生物,它們被時代的格局所侷限。
人類的偏居在宇宙一隅,浩瀚的時間史中只是蜉蝣般的存在,我們所瞭解所知道的事物太少了,卻時常自喻為萬物的主宰,卻在大自然爆發面前無能為力。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角度也是有所差異,牛頓說:”之所以看的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誠然每個人的看問題的角度差異正是因為產生的侷限性思維。
我們要做夏天的蟲,冬天的蛙,天上的鳥、海底的魚,只有從多層次,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才不侷限於狹隘目光。
-
8 # 乙丙丁6
螞蚱不知有冬,
夏蟲不可以語冰,
井蛙不可以跟它談海。
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
就是見識的侷限性造成的。
簡單的說就是,對於見識短的又非常固執的人,是不可以對他說他所沒有見識過的事情。
有個故事叫"三季人",就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
有一天孔子回來,看到一個學生跟一個青衣人在辯論,主題是一年有幾季。
青衣人說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學生說一年有四季。
孔子的學生怎麼說春夏秋冬為一年,一共四季。
青衣人不信,非得說一年只有三季春夏秋,根本就沒有什麼冬季,說有冬季就是騙人的。
孔子的學生怎麼說,青衣人就是不信,倆人相持不下,誰也沒有說服誰。
看到孔子回來,倆人就來找孔子評理。
孔子說青衣人是對的,一年就是三季!
青衣人非常滿意的走了。
學生就納悶了,老師一向都說真話,今天怎麼要騙人呢?於是就問他老師,為什麼說一年只有三季,明明是四季嘛!
孔子說,剛才那個青衣就是一個螞蚱精,螞蚱是不過冬天的,他的一生只有三季。你跟他說四季,說破天他也沒辦法見識冬天,跟他浪費口舌沒有意義,懂不懂?
孔子的學生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個青衣人死活不承認一年有四季,只承認一年有三季,這就是三季人的故事。
-
9 # 張小城記
第一個 螞蚱
螞蚱就是蝗蟲,有圓頭的也有尖頭的,是常見的害蟲,孵化過多會造成蝗災。中國蝗蟲是無法度過冬季的(日本的黃脊蝗就可以度過冬天,命硬得很)。蝗蟲正常過冬都是靠蟲卵形態,所以說蚱蜢不知有冬,造成的原因是自己壽命有限。要不說人都說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
第二個 夏蟲夏蟲這個和蚱蜢差不多,夏蟲也是自己壽命有限;只在夏季存活,秋來也隨風消散,無法在自己有生之年見到冰天雪地的冬天,見不到冰就沒法描述,所以夏蟲不可語冰。
第三個 井蛙井蛙就是指井底之蛙,井蛙坐井觀天,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自己生存的地方,也沒有寬闊的視野。井蛙看到井外的東西永遠都是井口所能展現的,對其他實物一無所知;它一輩子都沒見過大海更別說討論大海了,它也不會知道有大海的存在。這是井蛙生存的環境造成的目光短淺所致。
結論:造成的原因是蚱蜢和夏蟲是自身壽命有限沒有見到冬天的機會,井蛙目光短淺見不到大海的。能力有限和目光短淺。這個就好像人一樣,有生之年無法見到更長遠的未來,領域限制目光沒那麼遠,也無法看到更廣的世界。 -
10 # 流水遊木
螞蚱不知有冬,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
這樣的形容就是認知的問題。
夏天的蟲子生命頂多只有三季,春天出生,夏季成蟲,秋天死亡。
比如蟬這種動物。在孵化後再土地中呆了三年五年七年這樣的時間。而破土而出之後只有三個月的壽命,一個季度。只有夏天的三個月生命。
它確實經歷了很多冬天。但是那都是在土壤中度過,他沒有見過。只有破土而出之後,只能見到三個月夏天的光景。永遠看不到冰雪滿天的場景。
所以夏蟲不可語冰。因為沒有見過。
同樣,井底之蛙,抬頭觀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因為他走不出。深深的水井成為阻礙它步伐的天塹。它沒有見過別的。別說海水,它可能連江河湖泊都無看見。
它認知中的水,只有水井這麼大。它認知的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因為它看不見。
認知,就是要多學多看多聽一個小孩子。從小聽著爺爺奶奶講的神鬼故事長大。長大後上了學,完成義務教育就走上了社會。聽到別人說什麼外星人,什麼超光速。非常感興趣,然後就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傳聞,和各種科幻片。然後就自以為自己瞭解到了很多真諦。自己就想要研究永動機,想要推翻相對論。看到別人說進化論就一頓大批特批。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理。
但是這樣的人就是認知出現了問題。
想要推翻推翻相對論,首先要學透微積分和麥克斯韋方程組吧。想要推翻進化論,首先要把現有生的生物種類劃分的理論和方法搞明白吧。
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如此。
你沒有見過的事情,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別人和你說也不懂。自己也沒必要不懂裝懂。但是想要了解想要知道,自己就要親眼去看看,自己親自去接觸。自己要好好學習相關的知識。多聽,多看,多學。才能提高自己的認知。
回覆列表
語出《莊子集釋》,螞蚱冬眠冬天不出來,有的可能到了秋天天冷凍死了;夏蟲就是蛐蛐只有夏天出沒,到了秋天和螞蚱一樣要麼凍死要麼冬眠,看不見冬天的冰;井蛙就是井底之蛙,他囿於區域見到天和水也僅是目光所及的地方。比喻人目光短淺,囿於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