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意詩畫

    褚遂良書法初學虞世南,深諳虞世南戈法之妙,又上溯二王筆意,圓潤瘦勁,遒麗挺拔。後一變法,楷書中參雜隸意,其書自成面貌,波碟自然舒展,風度翩躚,溫文爾雅,褚體楷書別具一格。

    練習褚遂良陰符經,在結字與用筆兩個方面都有值得注意的細節,

    結構方面,陰符經為楷書,略帶行楷意味,字形舒張扁平,四平八穩,字字獨立,泰然處之,臨寫時注重開張,平衡,松而不散,精神挽結,氣勢如虹,鋒芒銳利,

    用筆橫畫雖去蠶頭燕尾,卻波折明顯,捺畫粗壯,撇畫輕盈,點畫輕若蟬翼,重若崩雲,對比強烈,辨識度高,一眼望之,便是褚河南的書風。臨寫陰符經,點畫意存挺拔,用筆力上溯隸意,可結合隸書作為輔助練習。褚遂良楷書,自帶二分隸意。

  • 2 # 景行書苑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因為我在隨老師學習時,老師推薦接觸的第一個楷書就是《大字陰符經》。看到題主說“怎麼練褚遂良陰符經?”就想來談一談,與大家交流一下。

    當然,褚遂良陰符經有一小字版本,並且《大字陰符經》據傳非褚遂良所寫,把褚遂良陰符經想當然的理解為《大字陰符經》,是因為在書法學習中,習褚字多用《大字陰符經》為範。

    《大字陰符經》以其豐富多變的書寫技巧,清晰逼真的墨跡版本,行書意味的點畫映帶,為我們理解學習褚遂良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思想提供了較大便利,也因此得到書法愛好者的青睞。

    臨習中,我認為可以把握幾個特點來進行。

    1.很多筆畫呈現“S”形姿態,顯得優美飄逸,以豎畫起筆尤為明顯。

    2.長筆畫多露鋒起筆,變化豐富,時有直入後再駐筆再行的書寫運用,其他碑帖中不常見。

    3.筆畫粗細懸殊較大,對比強烈,卻又和諧美觀,不顯得突兀。

    4.稍帶行書筆意,點畫映帶清晰,時有牽絲呼應,筆勢連貫,有跡可辨。

    5.線條富有彈性,很細的筆畫也不顯得柔弱,勁健挺拔,極具張力。

  • 3 # 素里布衣楊半

    ((評褚大字陰符經))

    大字陰符經,

    快哉浩然風。

    瘦勁有雅韻,

    趣向自然生。

    靈動多姿態,

    嚴謹魏晉宗。

    隸味也呼應,

    鴻鶴戲天中。照片作品。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節臨稿。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 4 # 投降的土撥鼠

    如何臨大字陰符經?首先要重結構。

    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呢,其實並不適合初學者學,學習此帖需要非常深厚的基礎功力,否則肯定是不得要領。

    我們分兩段來說一下,此帖如何臨習。

    第一初學篇:

    初學,還是要以結構為準,畢竟大字陰符經雖然是有行書筆意,但是終究為楷書,所以。,一定要以結構為基礎,把結構先寫像,別去追求點畫一模一樣,沒什麼用。

    如果盲目追求,很可能皮毛都得不到。

    俗語云:追二兔不得一兔

    初學者,學字要活,所以先學結構。

    看此字,並無行筆變化,但是結構準確,這就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寫的,知道自己還沒有控制筆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所以把結構學好。

    第二,有一定基礎,就去追求筆法。

    褚遂良的筆法豐富多變,非常精彩,這是歷代大家所重視的地方,相傳米芾的“八面出鋒”就是建立在學習褚遂良身上才悟出來的。

    如果細看褚字,筆法確實有相似處,比如下圖。

    這兩種其實在米芾的字裡很常見,只不過米芾更爽利。

    再看用筆的變化:綠色“撇”的力量變化是:輕~重~輕。

    藍色兩個橫著的用筆力量,也是有變化的。

    尤其紫色,各個起筆的動作各不相同。

    這些都是微妙的細節,所以大家臨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握要點。

    初學就不要看後邊的筆法了,重視結構就好,等到用筆基礎穩定,再去求用筆變化。

    其中各個筆畫的筆法上圖都有,大家可以儲存一下。

  • 5 # 筆耕硯田

    褚遂良書法初學史陵,曾受父友歐陽詢影響,後師虞世南。貞觀十年召為侍書後,博覽右軍書法,逐漸形成自己不同於歐、虞的風格,引領了初唐妍媚多姿,剛柔並濟的新書風,對後世影響深遠。然《陰符經》是否為褚真跡,學界尚有爭議。在這裡不做過多贅述,即便不是褚真跡,亦是習褚高手所作,我們只管學習便是。如何學習《陰符經》我認為可從以下兩點入手:

    首先,對整體風格的把握。臨習任何作品想做到讓人一看就知道學的是誰,風格的把握尤為重要,這需要長時間細緻讀帖觀察才能做到。《陰符經》風格略近《雁塔聖教序》,筆勢縱橫清晰,天趣自然。其總體結構方中見扁,多見橫勢,寬綽而見虛靈之氣,此乃從隸書中來。其運筆牽絲暗連,妙筆生花,又深具‘二王’行意。

    其次筆法結字的特點。褚字筆法多變,中側兼採,順逆並用。所以能寫出骨力洞達而又嫵媚多姿的字來。想做到這些比較考驗書者對筆的駕馭能力,筆尖在紙面上的感覺極像芭蕾舞女的腳尖,步態輕盈,行雲流水。所以寫出的筆畫不僅僅是細,還要圓(有厚度),不能浮在紙上,要吃進紙裡;還要挺,不能抖,更不能像死蛇掛樹。做到這些確實不容易,非紮實功夫不能成也。寫時要注意:1、除了筆的質量好之外,寫時手腕要活,手指對筆尖的輕重感覺敏銳;2、書寫速度較快,乾淨利索,不能拖泥帶水;3、下筆果斷,胸有成竹,充滿自信。

    最後褚書不止外形妍美,更是風神高雅,學褚者應當細緻觀察才能形神兼得,絕不可片面追求外形的俊美而忽略高雅的神韻,否則即便形似而卻神離。

  • 6 # 沂蒙山人191

    學習任一種書體最有效簡便的方法就是臨摹,方法正確事辦功倍,學習褚體並不難,只要長期堅持寫練就一定會成功的。

  • 7 # 程安勝

    陰符經,是世傳褚遂良的墨跡作品,傳世《陰符經》共有三種,即草書、小楷和大楷。我們常寫的為大楷。

    唐代褚遂良,用筆變化豐富,被稱神用筆,是楷書中最耐品的帖子,每一筆的起筆行筆和收筆,讓你看到她的靈動,婀娜多姿,如同妙齡少女穿古裝迎風翩翩起舞。而且筆力勁健,形態多姿,風流倜儻,沉著而暢展。

    寫陰符經前最好能有些楷書基本功,這帖許多行的筆意,如起筆直下與收筆的引帶都加強了字內的聯絡,使其更為生動活潑。是從楷書向行書過渡

    好範本。

    其用筆豐富,有方有圓,在藏有露。多用側鋒取勢,一波三折,點畫且細輕重極盡變化,隸意可辨,欹側俯仰而是不失重心,學習的時候要對其筆劃分解歸類,逐個練習,千萬不要只求快,只求他筆畫的小動作。要一個字練好了再練下一個字。

    前期練習時會很慢,等一頁攻下後,掌握其變化特徵,後面寫起來勢如破竹!

  • 8 # 皇甫荔

    答:褚遂良傳世的《陰符經》傳世共有三種,即草書、小楷和大楷(見下圖),小楷本和大楷本皆有說法,難以斷真。其中,小楷本的楷法端妍,《越州石氏帖》有摹刻,字型細小如“蠅頭”,行字茂密又疏朗舒適,從嚴謹的筆法中可見魏晉之風韻。大楷《陰符經》墨跡本,共96行,計461字,傳唐代褚遂良寫於唐永徽五年(654)。鈐有“建業文房之印”、“河東南路轉運使印”等鑑藏印。其書字筆畫瘦勁,筆力勁健,形態多姿,風流倜儻,沉著而暢展。但結體寬博,尚保留隸書的筆意。此外,大字本還有許多行書的筆意,如起筆直下與收筆的引帶都加強了字內的聯絡,使其更為生動活潑。

    建議您學習從大楷本著手研究,學習褚體前最好先把褚遂良生平及其書體風格有一個整體瞭解,這樣學習可事半功倍,少走彎路:

    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字登善,因後在河南做官,人稱褚河南。虞世南死後,唐太宗無人與其談論書法了,經魏徵舉薦被唐太宗封了侍書,並對各處購來的王羲之墨跡進行逐一鑑別真偽,無一失手。褚遂良初學歐陽詢,繼學虞世南,最後學“二王”書法,並融合了漢隸,其書主要特徵是“豐豔流暢,婀娜多姿”,張懷瓘評價其書為“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其傳世墨跡有《雁塔聖教序》、《同州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倪寬贊》、《陰符經》(見下圖)等,行書有《枯樹賦》、《帝京篇》、《千字文》、《臨王羲之蘭亭集序》等。其中《雁塔聖教序》(又稱“大唐三藏聖教序”)為其代表作。

    楷書到了唐代基本可以分成兩派:一派以唐初歐陽詢為代表的“尚法”派,以規整化、法度化的極致筆法為追求目標,代表人物還有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尚法”派;另一派以智永為代表的“尚意”復古派,倡導追晉復古,代表人物還有褚遂良、薛稷、鍾紹京等。復古派基本與東晉書風保持了一致,其筆法線條動感飄逸,使楷書基本擺脫了呆滯呆板形態,使楷書既實現了快速書寫,又具備了實用美觀和藝術欣賞價值。即便是“尚法”派也極力運用筆法、借勢、造險等手段盡力避免僵化教條,使作品失去了藝術欣賞價值。正如唐•孫過庭的《書譜》中所言:“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道出了學習楷法的三個階段,這也是指導書家們畢生追求的方向。

    褚遂良楷法的整體風格,即筆法靈動,姿態嬌美,大量運用弧線,“橫”如美女細腰,“豎”如翩翩舞姿,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褚擅長逆鋒運筆,雖點畫形態各異但鋒藏不露;褚又是用勢高手,講究優雅情調,字與字之間寫得如柳陰曲路,流鶯比鄰,前後呼應,整個把楷書給寫活了,這也一直是楷書大家努力的方向。整個作品給人的整體意象是“空靈”、“曼妙”,筆畫空而不虛,字形瘦而不弱,與歐體的筆畫直來直去地求險峻形成鮮明地對比,又與虞世南任其自然、和風細雨的中和風格也不同,褚追求的是一種文人書家的筆法,簡淨如玉,又嬌豔內秀,這種內秀是書法家百鍊才能鋼成,並非是一般“書家”那種矯揉造作的筆法。

    書界高手或已功成名就的書家一般都在融合期(即取百家筆法之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風格時期)選擇“褚體”學其取勢及用筆,三五年下來即可汲取其筆法線條的特點為我所用。所以成人初學楷書不建議選《陰符經》帖臨寫:一來褚雖是唐初四大家之一,但他也是先學歐陽詢的,他的楷法沒有歐陽詢楷法有“楷法第一”“萬世法程”的美譽;二來褚體是把楷書寫活的代表,幾乎沒有橫平豎直的筆法,大量使用弧線,對於初學者而言學不好就會誤入歧途;三是建議您選擇歐陽詢的《皇甫君碑》字帖作為臨帖入門的首選,至於什麼原因請翻看我往期的回答《想學歐陽詢的楷書寫法,有什麼歐體楷書的入門書籍和進階書籍推薦嗎》一文。

  • 9 # 蒼鍾

    《大字陰符經》是初唐四家褚遂良的代表作,於公元654年完成。但是這部作品,因為文章中提到的“起居郎”一職與褚遂良本人的政治生涯不符,所以也被質疑為唐代其他書家偽託褚遂良之名所作。不論《陰符經》是不是褚遂良真跡,其藝術價值絕對是不可否認的,倘若真的是偽作,也是出自唐代一位學褚高手。

    《大字陰符經》全文461字,共分96行,寫的是道教名作《陰符經》。在用筆上,自由活潑,粗細對比明顯,字形打破常規,甚至有一絲誇張氣息。初看此帖,感覺不符合當代的審美,略有“醜書”的意味。再品此帖,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其中的“之”、“生”、“乎”等字頻繁出現,卻每一次出現都帶給人不同的感覺,這也是這個楷書法帖的獨特之處。

    筆畫之間顧盼生姿,左右逢迎,加入了行書的筆意,因此也被列為行楷書的代表作。此帖也常常被學褚的同行拿來與《雁塔聖教序》相比,但我個人愚見,兩帖各有千秋,甚至《大字陰符經》還更勝一籌。兩帖都是褚遂良的名作,《雁塔聖教序》多了一分勁挺之感,筆畫如錐畫沙,舒挺勁拔,透過石碑的加工,也多了一分金石之氣,顯得厚重。《陰符經》為墨跡,更方便我們窺探褚遂良的筆法。兩帖都是中宮略收,四周舒展,在橫畫上,還留有一些隸書的波磔,頗具隸意。

    在學褚過程中,也應該將兩個字帖有機結合。取《陰符經》中那種強烈對比的感覺,兼取《聖教序》的錐畫沙筆畫。如此才能真正學到褚遂良的上乘筆法。

  • 10 # 千年蘭亭

    褚遂良是初唐和盛唐楷法過度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初唐歐陽詢、虞世南結合六朝書法成果,觸入己意,將楷法逐漸匯入規範法度的軌道。

    盛唐、中晚唐時期,顏真卿、柳公權吸取前代楷書法則,將筆法、結構等綜合技巧完全融通,使楷書發展達到巔峰。

    褚遂良的作品,字形多不大,只有《陰符經》堪稱其楷書大字代表作。

    要寫好《陰符經》,重要的是瞭解其特點:

    1、線條曲勢發揮到極致,這是其秀麗風格的直接原因。此帖線條富有極強的流動感,生動活潑,曲線雖彎動不軟,內含較強筋力。

    臨時要對曲線的刻畫要分清主次,運筆要裹鋒凝練,力度控制適宜。如果只講內力,只求流美飛動,會陷入滑軟境地。

    2、運筆時提按頓挫明顯。此帖線條的粗細對比較為強烈,如果一味求流動華美,勢必格局纖弱,要透過跨度較大的提按頓挫的穿插運用,增強線條的厚度和彈性效果。

    3、節奏感強烈。此帖極為講究筆畫的來龍去脈,點畫精到,臨時要注意上引下帶,牽絲和筆斷意連要較為明顯。

    4、結構取扁式。褚遂良後期作品大多取扁式,這一方面體現他對古樸風貌的喜愛,以此展現寬容大度的感覺,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俏麗風格帶來的輕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車借給朋友發生車禍,車主是否要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