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凡2850

    我來試著看看能不能說清楚這個關於儒家思想的問題吧。

    以禮教為核心的儒,應該說是周朝之學,周公秉承夏商兩代聖王之道,完善了禮樂教化,鞏固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可以說是“儒”的創始者。

    孔子筆削六經,傳文王周公所立聖王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文王周公之前的華夏文明體系,則需要追述到三皇五帝乃至更久遠的太古時期,這裡就不跑題了。

    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述一下什麼是儒,什麼又是儒的發展變遷。

    開天而立人,則天而定人。這就是儒。

    夏商周三代以後,華夏文明,從天人相合,走向了天人相離,從天道之治,走向了人道之治。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和社會里的人,大規模的出離了天道,再試圖用天道之理來把社會帶回天道秩序中,已經不現實了。

    於是,適合天真淳樸之人的老子的學說退出了舞臺,儒家學說肩負起了匡扶社稷的重任,孔子時代的儒家思想,試圖以“仁”來粘合已經人心不古的社會,呼籲人們要做君子。

    春秋戰國時期,仁的秩序崩潰,孟子開始出現,呼籲已經失仁的人們要講義,要做大丈夫。

    社會失義,孟子也退出了舞臺。荀子出面,認為要以禮法並重,改造這些不仁不義的壞人,所以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要化性起偽才行。

    什麼是化性起偽呢?荀子提出,要以人道治人道,需要擱置天之天,而開人之天。這就是化性起偽。給人們再重造一個天,這個天,就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天子。天子以禮儀治天下,禮儀,便是人道秩序,便是人倫綱常,也就是善惡的判準和錨。

    在儒家看來,一個人是不是善的,就看他是不是遵守禮儀。遵守禮儀的,就是善的,就是君子。不準守禮儀的,就是惡的,就是小人。

    孔子之後。儒學分成了很多支。

    按《韓非子·顯學》的分法,儒有八支: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樂之儒。”

    不是特別重要,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荀子之後呢,韓非認為,這個社會越來越爛,已經沒法講禮了。他從荀子的禮法並重,王霸並舉,變為單純的強調法,強調霸。

    韓非之後,單純的法,似乎也不行了。因為秦朝以強力摧枯拉朽的蕩平了六國,終於實現了天下大一統。但是卻短短的十幾年,二世而亡。說明秦國的法家統治思想是有問題的。

    秦亡之後,黃老之學,一度成為了西漢正統,在恢復漢初社會元氣上面,起了很大作用。

    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為了徹底消除外侮恥辱,必須改變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指導下的治國之道,這就需要配上一套王霸思想,於是,董仲舒出馬,創立了漢儒。

    但是董仲舒和劉向又將讖緯之學引入儒學,造成了漢儒的先天不足,漢儒的神學化,導致了漢朝的滅亡。

    漢朝覆滅後,魏晉玄學徹底拋棄了儒學,直到宋朝,在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等思想家的帶領下,儒學才又一次開啟了文化溯源運動。以道援儒,是宋儒最大的特點。

    但是,在宋儒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儒學經世致用的本旨,發展出了理學。宋儒的理學,更像是柏拉圖的那種型別的思想,而不太像老莊孔孟的那種思想。

    宋儒的跑偏,直接帶歪了後世的儒學家們,以至於幾乎再也沒有出現儒學大家。

    明清時期,只有王陽明和王夫之可稱為大儒。但是王夫之強烈反對王陽明。認為王學使人任性而廢學,對明朝的亡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王夫之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宋儒的揚棄和批判,並且直接影響了後世的曾國藩。

    我們可以說,張載影響了王夫之,王夫之影響了曾國藩,曾國藩影響了譚嗣同,譚嗣同影響了楊昌濟,楊昌濟則影響了毛 潤 之。

    這裡還要提一個人,晚清民國時期中唯一例外的清流,辜鴻銘,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儒。他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同時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洞察,也非常的深刻。他擁有遠高於同時代文人的精神高度。

    很多人一談儒家思想,就覺得那是奴役人的,洗腦的,這是因為,晚期的儒家主流,根本就沒有大儒生存的空間,只剩下了賤儒而已。

    真正的儒家精神是什麼呢?那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儒精神。從孔子開始,孟子,荀子,張載,王夫之,這種精神,胸襟,抱負,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你能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和治國平天下之術,就可以成為大丈夫,可以成為君子,可以成為志士仁人,可以成為賢達,可以成為聖王。

    有識之人,要學儒,就應該學大儒之道。這才是儒家真正的精華。

  • 2 # 清園居

    謝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儒家學派的鼻祖,但儒家思想並不完全就是孔子思想,儒家思想是在兩千五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被歷代儒家學者和歷代王朝注入各自所需要的內容而愈來愈龐雜愈來愈體系化,與當初孔子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語錄體有天壤之別。

    孔子思想核心價值觀是“仁”,“仁者,愛人。”嚴格的說,孔子算不上屬於蘇格拉底式的思想家,而只是一個注重個人修為注重“禮樂教化”注重社會等級秩序的道德家和社會倫理學家。

    當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在全國以國策力推力行之後,儒家思想就開始走上了“儒表法裡”“內聖外王”相結合的發展道路。與孔子原初的思想漸行漸遠。

    歷代儒家思想的發展如下圖所示:

    儒家思想到了程朱的“宋明理學”時期,徹底僵化保守,徹底喪失了孔子思想當初的鮮活明亮生動,喪失了孔子思想的人文情懷。儒家思想徹底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條和對人民禁錮的枷鎖。

    當然歷代儒家學者對這類退化和僵化也有不斷的否定,希冀打破這類禁錮的枷鎖。比如王陽明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畢生就是如此。他們是原初孔子思想的繼承弘揚者,也是對保守僵化的儒家思想的反動。

  • 3 # 好玩的國學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我們可以這麼說,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是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不完全是孔子,因為在孔子之後,儒家一分為八,產生了不同的流派。在中國思想史上,儒家的發展歷史,基本上是以先秦時代為分期的。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儒家,是先秦儒家,其實也代表了儒家學說真正的內涵。到了漢代之後,儒家學說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有的時候是倒退,比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人副天數、三綱五常等思想,可以說把先秦儒家的優秀思想進行了改造,但是朝著神學化的方向發展了,應該屬於儒家思想的倒退。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儒家的發展史,和儒家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哲學家。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具有人文主義性質。他提倡溫情脈脈的愛人主義,人不僅要愛父母兄弟,還要愛朋友親屬愛鄰居直到愛天下的人。在仁的基礎上,孔子提出了禮的概念,禮就是社會秩序,就是等級制度,這在後來成為人們抨擊儒家思想的一個方面。

    儒家的繼承和發揚者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最大的貢獻是在孔子的仁的基礎善,提出了性善論、以民為本和仁政的學說。他的“民貴君輕”、“政在得民”等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史上的最重要的思想,孟子提出的盡心知天、自省等學說,強調個人的心性修養,事實上,也開啟宋明心學的序幕。

    儒家的“叛徒”董仲舒。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之長,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事實上,董仲舒改變了先秦儒家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的傳統,把儒家學說推向了神學的邊緣。

    魏晉時代的儒家學說。魏晉時代,由於道家和佛家思想的興起,導致儒家思想在魏晉時代並不突出。

    承接道統的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韓愈以接續儒家道統為使命,提出了儒家的道統說,把從堯舜禹、孔子、孟子這樣的傳統連續起來。韓愈認為後來就沒有人能夠繼承和發揚真正的儒家學說了。他的意思是,韓愈自己完全可以是孟子之後的大師!(韓愈先生不要生氣啊!)他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倫理綱常來反對佛教和道教的觀點。

    儒家學說的分化和哲學化。宋朝是儒家學說的全盛時期。在這個時候,儒家學說在吸收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的基礎上,產生了理學和心學的分支。

    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他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號召人們禁慾,實際上這根本不可能,於是就產生了好多道貌岸然的衣冠禽獸和假道學。

    心學的創始人陸九淵和集大成者王陽明。與理學相對立的是心學。陸九淵在繼承了孟子思想的基礎上,倡導心學。所謂心學就是說心外無物,心就是一切的依據,是終極價值。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他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人不需要怎麼去格物致知,就是收拾好自己的內心就行了。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在明清之後影響極大。這個時候,由儒家的理性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完全走向了主觀唯心主義。儒家學說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對儒家學說的補救和匡正。

    黃宗羲主要側重於對君主專制的抨擊,顧炎武提倡經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中唯物主義思想的最高水平。他們三位基本上屬於啟蒙者的角色!

  • 4 # 宸175863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要說孔子思想就是儒家學說的全部是有失偏頗的。

    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巜論語》這本書中。但論語是孔子和弟子在生活、教學等社會活動中孔子和弟子們的對話,提問等的記錄。應該說巜論語》體現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第子曾子,再傳弟子子思,子思的弟子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巜大學》、《中庸》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內容,《孟子》更是傑出的代表,在儒氣中透露著一絲絲地俠氣。五經雖然不是孔子編的,但也是孔子整理的,其思想內容肯定符合孔子思想,所以孔子的思想是四書五經的整體體現才能反應全部。

    後來儒家學說經歷了兩次大的推動。一次是漢時的董仲舒及漢皇,另一次是宋明禮學,對儒家學說都有發展也好,變化也好。就更加公式化,具體化了。這就不免陷入僵化的嫌疑。形式主義了就容易失去原有的目的。估計這也是後來被批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儒家也好,孔子思想也好,只有研悟原著,結合時代,才能不會走偏!

  • 5 # 沈圖2

    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孔子的思想不能等同於儒家的思想。僅以《四書》為例。《論語》是孔門弟子編輯的孔子語錄,是孔子思想的集中表述,但隻言片語,形不成完整的思想體系。《大學》的作者是曾子,說它表達的是曾子的思想更貼切。《中庸》的作者據說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或者戰國時期某個(某些)儒生,顯然不能說準確無誤的傳達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表達的當然是孟子的思想。一部《四書》,作者為四。除了《論語》,其餘那三本書不能說完全是孔子的思想,《四書》如此,更不要說五經、十三經了。所以,說儒家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是不準確的。

  • 6 # 朱八戒CC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是孔子思想不能等同於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包括著孔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以及孟子和後來儒學大師的集大成者。

    儒家思想起源於夏、商、周,孔子是將前人的思想內容彙集在一起,進行全面的總結和創新,形成了他自己獨到的思想體系。孔子開創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儒家學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體現在《論語》這本書中,是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生前與弟子的對話、提問、編寫而成。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豐富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們所編寫的《大學》《中庸》以及五經,都是按照孔子生前所講述的思想內容,集中而全面地展示出孔子的儒家學說。

    孟子在孔子的基礎上,將儒家文化更進一步地全面創新和昇華,形成了他的孟子思想。他是儒家最傑出的代表人物而成為亞聖,孟子的《孟子》也成為儒家的經典,並列在四書之內。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後來的宋明理學,因為他們的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儒學的本來面目有所異化。但是他們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安幫平天下,以德從政,以民為本,以法治國,這既是豐富和發展了儒家思想,更是讓儒家思想屹立千年而不倒。

    儘管近代有過兩次反孔,但是儒家思想依然存在,儒家經典詠留傳。儒家的仁、義、道、德、禮、智、信永遠是中華道德文明的總則和標準。儒家文化的與時俱進,儒家思想仍然一脈相承,歷經兩千年的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 7 # 康142341986

    孔子的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這是肯定的,否則後世的儒家人士也不答應,他們能一條條的列舉出儒家思想都出自孔子哪部著作哪句話。

  • 8 # 菩提路上13

    儒家思想開創於周初。至孔子集大成。孔子開創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開創的儒家學派。孔子本人⺀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 9 # 塔河胡楊4

    孔子文化說白了就是閹人文化,為啥只有在中國流行宦官呢?這也是與孔子文化有關係。孔子文化不僅是閹男人的蛋蛋,也閹割人性。與現化人類文明格格不入。人類社會的進步,不僅是解放人的體力,同時也要解放人性,讓人獲得更多自由,這就是人類向文明進化的表現。為啥還有這麼多人吹捧孔子文化呢?是這個社會愚昧的人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四級聽力一般要得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