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宇堂

    如果不存在細菌,對人類而言可能是災難。

    對於人體內環境來說,細菌是人類的共生體:

    人體內寄生了大量的細菌,可以說人類實際上就是跟細菌共生的,沒有細菌估計人也沒法活。

    細菌分泌的很多物質有下面的正面效果:

    1.幫助營養吸收,例如直接就生產很多維生素,如大腸桿菌就可以產生維生素E,不少礦物質也依賴細菌分泌的乳酸以利於吸收;

    2.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包括有害細菌和病毒;

    3.分泌免疫調節因子,直接參與調節人類的免疫系統(抑制或激發);

    4.分泌神經調劑因子,直接干預人類神經系統(腸道本來就被稱為腸腦);

    對於人類的外環境來說,如果沒有細菌,那很多有機物都很難分解(只靠真菌怎麼夠?)

    細菌可以生活在很多極端生態(如果把古細菌也算在內的話),如高鹽、高熱、高硫、低溫、岩石內部,這些極端環境的改造以及物質迴圈需要細菌的參與,因為真菌的生存條件要求更高,因為真菌更復雜,很容易失去穩態。某些細菌能夠進行真菌不能進行的生化反應,例如產生甲烷。一旦真菌生存條件坍塌,而又沒有細菌來提供支撐,那生態環境就可能斷崖式崩潰。

    人類不是自給自足的,沒有一整個生態的支撐,尤其是那些人類不可見的底層生態,那人類(甚至整個上層複雜生物體生態)定不能生存下去!

  • 2 # 東方國學

    先給出答案。如果不存在細菌,當然是弊大於利。

    先說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提出來,以及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應該儘量避免接觸細菌。就像小時候家長經常告訴我們這不乾淨、那不乾淨,所以不能碰一樣。受近代機械唯物論思想影響,以及西方一直以來的線性思維影響,加上以牛頓經典力學的宏觀物理構架理論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絕對的XX”才是好的,就像牛頓經典力學中總是假定在理想狀態下然後XXX一樣,事實上,理想狀態是不存在的。

    在辯證邏輯思維中,事物總是在處於矛盾中的。在中國古人的思維的中,就像太極圖一樣,陰陽雙方總是相伴而生的。事實上,上一輩人是受線性思維,形式邏輯思維毒害較深的一輩人,在他們的教科書中把馬克思的理論變成了形式主義的教條。

    對於細菌來說也是如此。就像小時候聽過民間的說法:“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當時我還很納悶,不乾不淨當然意味著有細菌,那麼細菌進入體內怎麼還會吃了沒病呢?

    我們知道,人體中,甚至包括面板上都佈滿了各種各樣的細菌,對人體來說,有益菌總是與有害菌相伴而生的,在正常情況下,有益菌會佔據主要地位,控制有害菌,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體,會調整內環境幫助有益菌生長。但是一個人的如果從小就沒有接觸過細菌,或者很少接觸細菌,那麼對他來說,無論是有益菌的適應能力還是身體的調節能力都是不完善的。所以一旦接觸細菌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反應,相反正常人就不會。因為從小接觸細菌長大的正常人體內的有益菌群體足以幫他控制突然入侵的細菌。

    當然這裡指的是一般情況的細菌,像一些病毒,如艾滋病等等,對這個理論是無效的。甚至有些特別奇怪的細菌,以及突然接觸大量有害菌,這種情況也是無效的。

  • 3 # 李雷博士

    當然會造成弊端,事實上,細菌不僅是對人類,而且對整個自然界都是必須的。

    很多時候,我們想到了細菌,就是壞東西,會讓人感染而生病。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因為我們把細菌理解的太簡單了,比如當做一種生物或者幾種生物的合集,然而,是事實,自然界中的細菌的種類,那可以說是不計其數,舉個直觀的對比,我們人類只有一種,算上老虎獅子大象,牛羊豬,老鼠之類的,加起來,全球也就是5000種左右的哺乳動物。你要是在擴大,全球的所有動物,上到天上的鳥,下到地上的蚯蚓,水裡的魚,這些動物加起來,才100多萬種,而微生物呢?他們有千億種甚至更多。可以說,這是一個極其龐大到恐怖的世界,他們的分佈也自然是無處不在。

    細菌有哪些好處呢?

    1,他們是自然的分解者,如果沒有細菌,這個地球早就完蛋了,地球上會是全部的動植物屍體,還有我們的氧氣也不夠了,有了細菌,讓整個地球的生態迴圈開始恢復了運作,所以我們才可以安然自得。

    除了上面這種超大規模的作用,細菌還有很多效果。

    比如,典型的是腸道微生物,我們人體的腸道存在了非常多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等,他們對於我們的消化、免疫和身體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常見的食物發酵也有細菌的功勞,比如酸奶就是乳酸桿菌發酵的;比如我們釀酒也會用到細菌。除此以外,還有泡菜、醬油、醋、酒等,都是和細菌有關。

  • 4 # 笑月6

    假如世界上不存在細菌,應該是人類的美好願望吧。細菌屬於微生物,微生物的存在,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和痛苦。從兒時起,家長老師就會教導我們要注意清潔衛生,飯前要洗手,吃的東西要清洗,要保持乾淨,要遠離骯髒的場所,避免沾染上細菌而生病等等。細菌等微生物不僅會讓我們生病,而且還會造成食物、布匹、皮革等物品發黴腐爛。遠離討厭的細菌等微生物,恐怕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吧,如果消滅它們,讓它們永遠絕跡,那就應該是一樁很美好的事了。

    可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當細菌出現在地球上時候,不僅我們人類,包括地球上的任何動物,都還不知道在哪兒呢,甚至一隻小蟲子都不存在,因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就是微生物。細菌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超過30億年,第一種爬行的蟲子,只出現在10億年前,然後才是魚類、爬行動物和各種各樣的昆蟲相繼登場,再後來,2.3億年前兇猛的恐龍開始登場,2.16億年,哺乳動物的祖先才偷偷摸摸的生活在地球上。跟細菌比起來,所有動物不知排到哪一輩兒去了,而我們人類還稚嫩得很呢。

    可以這樣說,如果地球上不存在微生物,就不會存在任何生命,其中也包括我們人類,因為,每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今天的生命包括我們人類的生存也離不開細菌等微生物。就拿細菌來說吧,細菌得分有害菌和益生菌,有害菌會讓我們致病,益生菌則對我們有益。我們人類的腸道里就生活著很多的益生菌,如果我們將它們清除乾淨,反而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還會生病。例如:大腸桿菌、雙歧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等。它們形成菌叢,居住在我們身體專門為它們安排的地方,為我們身體的健康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例如:大腸希氏菌,它們的功能是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若是缺乏維生素B和K,我們會出現厭食和貧血的症狀。所以,益生菌是我們人類須臾也離不開的。

    說到這裡,恐怕沒有人在心裡對細菌只有恨只有討厭吧,也覺得細菌也有它可愛的一面。其實我們生活中也離不開細菌,我們釀酒,我們發麵,我們喝的紅茶,我們吃的酸奶等等,都離不開細菌,我們需要它們發揮功能,需要它們來維護我們的健康。更何況,倘若不存在細菌,死亡的動物和植物就會沒有物質來分解,千萬年永不腐爛,那樣堆積下去,還有我們人類的立錐之地嗎。

    我們人類包括所有動物,包括細菌等微生物,是共生的關係,只能共同存在,誰也離不開誰。

  • 5 # 裸猿的故事

    細菌才是地球生命世界的主幹,人類只是主幹上的枝葉。

    所以,如果現在地球上的細菌突然全部消失,那麼人類大概就會滅亡。

    圖示:嘗試進行封閉迴圈的生物圈二號對地球環境的模擬。

    說到細菌,許多人只會想到那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細菌,但是細菌種類多如天上的星星,和人類直接發生關係的細菌,只是整個細菌大家族中微不足道的成員。不妨讓我們來簡單但系統性地瞭解下細菌的生活史,並認識到它們在生態學中的作用。

    細菌:生活史和生態學

    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和條件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細菌。

    當大多數人想到細菌時,他們會想到引起疾病的生物,就像下面那張圖片中培養的鏈球菌一樣,這些細菌是從患有鏈球菌感染的男性身上分離出來的。雖然致病菌中有霍亂,肺結核和淋病等疾病而臭名昭著,但引起疾病的細菌種類整體而言是細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圖示:鏈球菌培養和鑑定

    細菌是如此普遍,以至於只能對其生命史和生態進行最一般的陳述。它們可能存在於山頂,深海的底部,動物的內臟,甚至是南極洲的冰凍岩石和冰雪之中。

    細菌具有廣泛的環境和營養需求。

    根據對氣態氧的響應,可以把細菌分為三類。

    好氧細菌在氧氣存在下才能茁壯成長,需要氧氣來維持自身的生長和存在。

    厭氧細菌則不能耐受氣態氧,例如生活在深水下沉積物中的細菌,或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

    兼性厭氧菌,這類細菌最為靈活,它們喜歡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但如果沒有氧氣,它們也可以繼續生長。

    除此之外,還可以按細菌獲得能量的模式對這個龐雜的群體進行分類。

    異養細菌,必須從環境中吸收復雜的有機化合物,並透過分解這些有機化合物來獲取能量,比如在腐爛食品或動植物殘骸或屍體中生長的腐生菌,以及依賴發酵或呼吸過程的細菌。

    自養細菌,則是可以自己利用二氧化碳,消耗從環境中獲得的能量,製造出自己的食物來源的細菌。能量可以來自光能(光合自養),或透過氧化某些元素或簡單無機分子釋放的能量來推動,這被稱為化能自養。雖然化能自養細菌並不常見,但光能自養細菌很常見並且非常多樣化。它們包括藍細菌,綠色硫細菌,紫色硫細菌和紫色非硫細菌。硫細菌特別有趣,因為它們使用硫化氫作為氫供體,而不是像大多數其他光合生物一樣使用水,包括藍細菌。光能自養菌在水產業中是重要的有益菌。

    圖示:化能自養的鐵細菌,和光能自養的硫細菌。

    圖示:食鐵的細菌是新發現的化能自養菌。它可以把二價鐵離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從而獲得能量。這種細菌的代謝產物是超微磁鐵,在電子工程中或許有重要用處,一些前沿實驗室正在嘗試利用這種細菌製造一些電子元件。

    細菌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陸地和水中的生態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細菌的活動。它們促進著幾大基本元素在生命世界中的迴圈,如碳,氮和硫。如果沒有腐化菌的作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被迅速耗竭而得不到補充。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太糟糕,但要意識到沒有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就會停止,沒有植物也就沒有糧食,大家都要餓死,千萬不要說,我們可以吃肉這樣的話。目前為止,肉都來源於吃植物的動物,人類還沒有培養出曬太陽就能長肉的動物。

    氮迴圈則是細菌對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另一重要功能。 植物依靠來自土壤的氮來維持生長,因為植物並不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氣態氮。大自然中植物的氮來源,主要方式是透過細菌如根瘤菌的固氮,以及透過諸如魚腥藻,念珠藻和螺旋藻的藍細菌來獲得硝酸根離子或亞硝酸根離子的方式來得到氮。

    圖示:構建一個生態魚缸,需要硝化細菌來建立適當的氮迴圈。

    細菌可將氣態氮轉化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作為其代謝的一部分,並將所得產物釋放到環境中。一些植物,例如地錢,蘇鐵和豆科植物,透過改變它們的結構以在其自身組織中容納基質,已經特別利用了該過程。而反硝化細菌則會進行反向代謝,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或一氧化二氮。當這些細菌大量出現在農田中時,它們可能會耗盡土壤的氮養分,使作物難以生長。

    人類的化肥工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細菌的氮迴圈,但人類當前的技術還過於粗糙,遠不如大自然中建立的各種精妙迴圈具有長時間的可持續性。在我們離開地球去往群星的時候,我們恐怕必須帶上合適的細菌,伴隨著我們一起前進,才是改造別的星球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呢。

    圖示:利用在地球上發現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菌,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將它們用於開採小行星,大大降低小行星採礦的難度和成本。這是美國“深空工業”(DSI)公司的靈感,當然是否真能成功,還待未來探索。

  • 6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對於世界如果不存在細菌,對人類是否有弊端?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問題,也許是人們對細菌的客觀存在與自然作用缺乏了正確認識所導致。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近期前沿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表明,細胞與細菌是先天性同體共生的一對合作夥伴關係,在每一個細胞之中都會有諸多細菌群體在寄生,

    通常情況下約佔細胞體的5%生存空間,寄生在細胞之中的細菌群體,都是以細胞質為天然食物,在細胞繁勝時期,兩者都能平衡發展,一方面,細菌群體在持續吃細胞質的過程,能促進細胞天性的週期再生生態現象,會從一個細胞再生出二個再再生出四個的成倍週期級數發展,這個過程所形成生物細胞質的數量,能遠遠滿足寄生細菌群體繁衍數量的食量需求,從而,起到了不斷促進細胞生物體成長壯大的記憶體功能作用。

    另一個方面,細胞生物體是寄生的體內細菌群體的宿主,是它們的食物,是它們賴依生存的領地,因而,能對外來細菌群體的入侵,群起而攻之,作出堅決的鬥爭,起到對細胞生物體第一抗體功能系統的免疫作用。由此可見,細胞與細菌是天生一對合作夥伴關係,誰也離不開誰,是一種先天性同體共生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沒有細胞質作為食物,細菌就會自然走向死亡;如果細胞沒有細菌群體的寄生,細胞就會失去了持續生存週期再生的活力。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加入相關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建議月薪4000元的人做理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