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手札

    在這裡首先想要問的是,朋友你提到的“抑鬱”,這是經過確診的,還是隻是自己如此覺得。

    如果沒有經過確診,那還請不要隨意給他人貼標籤,因為貼上去了就很難摘下來。

    如果是確診過的,那就遵醫囑。

    也就是,如果母親不那麼關注孩子,任由孩子自由成長,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可家長能做到麼?

    家長做不到。因為自孩子出生開始,很多事情就是由父母去替孩子做、替孩子操心的,所以,現在孩子突然不受自己掌控了,自己也就開始焦慮了。

    你看,這焦慮的因素看起來是跟孩子有關,但其實都在自己身上。所以,這裡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是自己的焦慮問題;第二,才是我們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即孩子身上的問題。

    如果拋開社會文化,我們之所以會想要接近異性、想要與異性有更多的接觸,那純粹是源於生理發展與生物本能,它不是什麼問題。所以,也請家長在看待孩子的時候,不要一看到有戀愛的跡象就非常著急。

    對於孩子來說,他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沒幾年,他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也根本就不知道學習和戀愛能帶給他什麼,所以這時候家長即便再強調學習重要、早戀不行,那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就是單純的“理解不了”。

    所以,也希望家長朋友能先更換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然後再去考慮如何解決。

    如果孩子抑鬱是熟識的話,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家庭關係。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本應對家長有更多的依賴,但是現在這份本應對家庭、父母的依賴,似乎轉移到了戀愛與異性身上,這有可能是家庭問題存在關係的表現。

    但所幸,現在孩子還願意跟朋友你交流,那也就是說,透過交流提高雙方關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關係提高了自己才能對孩子有更多的影響力,才能使孩子傾向於選擇“依賴”我們。

    所以,也希望朋友你明白,這個問題不是三兩句話能解決的,而現在也未必具備解決的基礎。

    那麼,要做的事情就是詳細的梳理、認真查詢問題、明確自己能做些什麼,然後再去做。

    我個人覺得呢,可以考慮下面的方向:

    1、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子上,去思考從這段親子關係與家庭中收穫了什麼;

    2、設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想要什麼,再去考慮現在孩子內心的訴求;

    3、主動詢問孩子想要些什麼、內心裡的擔憂、對未來的期待等資訊;

    4、不要去否定,而是坐下來和孩子平等的探討;

    5、增加親子共處的時光,其中增加一些共同學習的經歷等。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 2 # 小婷說事兒

    其實,家長不要糾結在談戀愛或者早戀的字眼裡。這都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然經歷。家長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的人,絕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兩性教育:無論是成長的歷程還是兩性戀愛婚姻家庭的經營等等。所以,遇見題中狀況都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一個人的成長髮育,女性比男性早一點,所以,女孩會比男孩更早熟,14歲的女孩是處於對異性好奇是成長和發育正常階段,所以她會不由自主地靠近她喜歡的男性,如果她喜歡的男性也發育相當,加上現在的社交多媒體的普及,很容易把對異性的好奇演變成戀愛,這都是正常的,如果男孩女孩的家教適當,即使戀愛了,互相幫助在學習上有積極的作用,即使戀愛也沒什麼的。做為家長,要正向引導,給她講別人的故事:告訴女孩第一,明確告訴女孩現在是成長髮育到了對男性好奇而產生喜歡都是正常的。第二,談戀愛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14歲正常情況是讀初中,透過講故事告訴她,初中所見識的依然是個小圈子,接觸的人有限,以後隨著自己遇見不同的人和長大過程中思想的轉變,會改變自己待人的態度,也有可能遇見更好的人。第三,不要怕和女孩討論性,從講故事中告訴她如何保護自己,可以拍拖但是由於14歲的年紀,只是身體器官發育好了,還需要漫長的器官發育成熟期,所以不可以有成年人的性行為,而且直接告訴孩子未成年人的性行為是違法行為,如果女孩真的愛男孩,不能讓男孩違法,否則傷害自己和別人的一生。不要嚇唬孩子也不要回避和孩子討論性。現在的家長不同意,沒有人教育如何做家長就不得不進入角色,所以千萬不能用自己長大的方式來用在孩子身上,也不要粗暴教育和隨意下結論,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聊天,以講別人的故事來引導孩子。

  • 3 # 秋水心理空間

    先問一下,發問題的是媽媽嗎?面對這樣的孩子,她除了焦慮,做了些什麼?

    14歲孩子的抑鬱,在心理上,這是一個標籤,嚴重的症狀表現,誰給她確診了?

    不好好學習,是一直不好好學習,還是近期開始的呢?

    談戀愛,是她在向外找認同,找關愛,是她想要證明自己長大獨立的一種行為方式。

    有些事會和媽媽聊,是想表達,媽媽和她的親子關係尚可嗎?

    焦慮是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充滿了擔憂,不確定,和失控感。

    媽媽如何安撫好自己?才有力量去抱持自己的孩子。

    如果媽媽自己的力量不足,可以找專業的老師。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通常會有焦慮,因為關心在。

  • 4 # 顧媽愛美食

    她還願意和你聊,那你就抓緊機會,好好和她溝通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訴她,你是希望她現在這個階段先好好學習,不要過早的談戀愛,或者說讓她跟喜歡的男孩子一起努力學習,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學業,如果她抑鬱,多跟班主任聯絡,關注她在學校、在課堂的表現,關注她和同學相處的情況,嚴重的話應該去看醫生。

    我是顧媽,祝你生活愉快~

  • 5 # 伊莉紗

    十四歲,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去嘗試,不考慮後果的年齡。知道早戀就不存在抑鬱。抑鬱這兩個字不是隨便給一個孩子下定論的。早戀己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三年級的小女孩對男孩有好感都屬正常。異性原本就存在相互吸引的磁力,那僅是女孩覺得男孩可愛,是她願意交往的朋友。還達不到早戀的概念。十二歲的孩子也有許多煩惱要找人傾述,希望得到理解和援助。

    抓住她把有些事與媽媽聊的機會,站在孩子的起跑線上與她交流,嘗試著對她的想法予與肯定或否定。告訴她對在哪裡,錯在什麼地方,該怎樣控制自已。把對男孩的好感化做學習的動力,你若優秀男孩自然主動與你交朋友。

    不用焦慮,多找時間與孩子一起參加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幫助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在央視臺看看中國最美少年的成長經歷,到名牌大學參觀感受哪裡的文化氛圍,營造知識改變命運的良好環境。從正面引導,正確處理與男同學的友誼,把他當做成長路上最好的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擔心的事也許轉危為安。

    孩子們的男女同學關係有時被成年人刻意地誇大,本是一般的友誼,由於大人的謹小慎微使孩子好像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稍一疏忽就把孩子推向家長的對立面。孩子以家長為敵,孩子不認為家長的勸誡是關心她,反而認為家長是她交朋友的跘腳石,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有時,很可能釀成家庭悲劇。到那時,再醒悟已為時晚亦。

    淡化孩子早戀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看家長並沒把她當做罪不可赦的逆子,她也就用平常心與同學交談。所謂的早戀不攻自破。做孩子的朋友,放下家長至高無尚的權力,尊重孩子,家長與孩子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6 # 頤和大有

    抑鬱症的發生總是會有一個過程,會有一些事情在時間段內集體爆發。讓人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承受不了,進而過分的思考。14歲處於叛逆期,個人覺得先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當時是怎麼樣一個狀態,希望別人的眼裡自己是什麼樣的。在允許的範圍內適當地讓她發洩自己的情緒,如果想要理解她,應該把自己放在她的背景裡。

  • 7 # 幻象中的糖

    我也是一個不愛跟父母聊天的人。

    我自己當時很記得我自己的心路歷程,就是我每次跟我爸媽說一些我的看法,當下他們都表示理解,但是過幾天,他們不高興了,他們會拿我之前跟他們溝通的話來罵我。

    比如我說,我覺得人生出路也不是隻有讀書啊,然後他們現在說,嗯,沒錯。

    然後過幾天心情不好,就會說:“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讀書,你要去吃屎嗎?”之類很刻薄的話來罵我,或者在接下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動不動就會說出路不是讀書難道是種田?不讀書能幹啥?不讀書以後就被人欺負啥啥啥的,沒完沒了地用這個折磨我。

    而且我爸媽罵人的時候,真的有多刻薄罵多刻薄的,最經常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你出生我就掐死你,我現在有點會自虐就是這樣,我就是覺得那你們後悔沒掐死我,我就自己掐死我自己好了,還好我症狀不是很嚴重,不然我覺得我也會去自殺的,其實,我在初中也自殺過幾次,哈哈哈,不過心不夠痛,還是怕肉體痛而已。

    這樣長期下來,我就跟自己說,嗯,下次一定要忍住,啥都不要跟自己的爸媽說,這樣他們就少一個罵我的由頭了!

    現在我自己當人家爸媽了,我有時候會經常反思我的話語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也會跟我女兒承認錯誤,我也會跟她說媽媽性格有缺陷、激動起來會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媽媽生氣的時候你儘量安靜點,不要跟我懟,不然我控制不住自己會罵得很難聽或者打你。

    我在想,其實每個孩子抑鬱不學好,問題大多數都是出在家庭和家長身上的,如果她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裡,她就不需要去找別人索取愛了,如果她在愛的海洋裡,她就會健康成長的,所以我建立你好好反思下自己的行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自己,不要給自己留情面,然後去改正,跟孩子好好溝通,甚至可以尋求孩子的幫助。

  • 8 # 蒙正苑林

    首先作為媽媽,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過於焦慮,因為家長焦慮不但無濟於事,而且也不利於解決問題。

    一、根據題主的描述,先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現狀進行理性地分析:

    作為現在青春期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現象,早戀是孩子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不好好學習與談戀愛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行為;由於青春期的煩惱、早戀在內心的矛盾衝突,加上學習成績不好的壓力則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抑鬱情緒。

    對於不好好學習、談戀愛、抑鬱三種情況同時在一個孩子身上出現,就必須要先化解突出矛盾,以緩解孩子的抑鬱情緒作為突破點。

    抑鬱症的具體表現: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出現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思維遲鈍,食慾減退,焦慮憂憂鬱等症狀,如果孩子由於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內心比較敏感脆弱,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在感情傷害及壓力的打擊下,採取拔自己頭髮、自傷肢體等衝動行為,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心靈上的“解壓”。

    抑鬱症產生的原因:

    學習成績不好壓力大,家庭壓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高、孩子與父母溝通不暢),在學校同學之間人際交往不和諧的壓力,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差,抗壓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比較脆弱等都很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二、尊重孩子,進行理性溝通。採取正面引導,疏導為主,不堵不逼,理解寬容

    1、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與異性同齡人中形成親密朋友關係的同時,對特定異性萌發出愛慕之情,而且是純真的愛,也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也有情感需求,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叛逆行為,更不要視若洪水猛獸一般。

    父母要相信孩子萌芽中的情感是單純和無邪的,如前段時間某中學女生晚上熄燈後主動開門或開窗讓男同學進入宿舍談戀愛,被校長予以過激行為處理,而孩子並未有出格的不當行為(有醫院檢查診斷報告)。

    媽媽要及時跟孩子平等的談心交流,進行青春期生理衛生指導,不能因為不好開口而有意迴避。14歲年齡的孩子即將面臨中考,如果萬一擺脫不了戀愛的影響,以不耽誤學習為原則,可以考慮轉學。

    2、對於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行為和抑鬱情緒問題,值得慶幸的是14歲女孩子在有些事情上願意和媽媽聊,可以因勢利導,父母首先向孩子作自我批評,承認自己平時忙於工作和家務,對孩子的關心不夠,表達對孩子的父母之愛,孩子情感的缺失,幫助孩子解開心結,要知道,“愛是最好的教育”。

    當孩子向爸爸、媽媽敞開心扉、傾訴心中苦惱、說出心裡話時,父母就要根據前面的分析,重點找出孩子產生抑鬱症的主要根源,對號進行梳理,並及時與學校老師和班主任溝通,家校攜手教育。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提出合理的要求,即允許談戀愛,但要自愛保護自己,同時不能影響學習,目標是考上高中。當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而不是暴風驟雨式的打壓,必然感受到父母的苦心而心存感激,逐步迴歸健康的學習生活之中。

    結束語: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許多父母以為保證孩子是物質需求就夠了,而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一些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或者是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導致孩子家庭親情和關愛的欠缺,過早地步入叛逆期,讓父母束手無策。

    家庭教育無小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健康快樂的人格塑造、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培養,都是孩子家庭教育的必修課,父母的教育水平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正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最佳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 9 # 一隻知行合一的豬

    能有興趣談戀愛的不是抑鬱。這個年齡對異性有好感很正常,教她一些判斷男生好壞的依據,不要任人擺佈。至於學習,這麼大還沒有學習動力估計是學不下去了,考慮職業方向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見幾種首飾如何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