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學點謀略學

    感謝胡總!

    授人玫瑰,手有餘香

    過去,會想和爸媽出去走走,比如躲開北京的霧霾冬天,到三亞蜈支洲看看沙灘。現在最想做的,是守著他們,聊聊家長裡短,陪著過過家常日子。

    華人最講孝。孝,我覺得不一定完全是物質上的滿足;華人講孝還帶著順,我理解這個順,是精神上的順意。老人們,看見自己的孩子長成器了,成熟了,懂事了,說話辦事進退有據,甚至還超出自己了,那就是最大的欣慰。這種欣慰,或許也是一種順意吧。

    13年,我在重慶大足石刻,看到了移幹就溼的雕刻。聯想自己,推己及人,更曉父母恩重。唯願天下人,皆如胡總般,把愛老敬老放在心中

  • 2 # 阿祥文事

    我老家在離城十多里鄉下,交通不便,冬季雨雪多。除了“11號",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二八大扛”了,但往往也深陷泥濘,進退不得。父母一年年衰老,弟兄三人在外打拼,過年是一定要回老家團聚的。我離家近,一切籌備事宜就全包了。從魚肉水果,到床鋪棉被,到交通出行,購買車船票,甚至是香燭紙馬、黃連素…

    上海老大一家四口回來了,講究衛生,飲食精細偏甜,鍾愛本幫海鮮和地皮菜。山東小弟一家飲食入鄉隨俗,但隔頓隔夜菜是肯定不吃的…一大家子坐滿一大園桌,從備料到洗淨,到煸炒蒸煮端上桌,再到收攤兒洗涮,一日三歺,頓頓如此,那真不輕鬆呢。我還兼任“大廚",還要陪老父、兄弟喝酒。一家人其樂融融,二老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可惜四五天一過,又各奔東西了。

    子欲孝而親不在。如今父母既走,我只能在年前去墳上祭祀一番,可有用沒用?還真只有天知道了。我情願再回到過去那種緊張而又忙碌的年事當中,但可惜時光不會倒流呀!

    故,盡孝道,事人倫,還得趁早。歲月易逝,轉眼就是百年…

  • 3 # 市間悟道

    陪父母說說話,瞭解下父母的需求,

    陪父母去逛街,置辦年貨,

    和父母一起做家務,

    陪父親一起喝兩杯小酒,

    給母親打下手做做菜!

  • 4 # 紫痕613

    陪陪老人家說話,我父母就這點要求。我雙老七十多了,雖然在老家有我弟弟陪二老,但平日裡弟弟也有自己農村農活的事,大部分時間是沒有人陪他們說話,所以老人就會頓顯孤獨和寂寞,現在吧,大概年紀大了,只要有人和他們說說話就高興了,還說一點也不怕吵鬧!

    陪陪雙老做事,我父母就這麼愛奉獻。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他們年紀大了總嘮叨著農村才是他的基地,土地才是他們的根,勞動才是他們一生的本。離開老家他老人家就全身不自在,在我這裡住上一天雙老就偷偷跑回去,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無休無止地勞動,說在家裡做點事是舒筋活血,空氣又新鮮,還說能不斷地為我提供農村綠色食品,節省開支。說真的我父母挺偉大的。

    陪著父母吃頓飯,見見鄉鄰們,我父母就這麼愛家鄉。我每次回老家,父親總是把近鄰的幾個老人們招呼到我家玩樂,母親就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萊,然後大家吵著鬧著再喝幾杯酒,尤其是我父親,平日裡我老媽不准他喝酒,總說沒勁,只要我一回家,他那高興啊簡直無法形容,滿臉的喜慶就自然比年輕了十歲還天真一樣似的,所以我總要和他們喝上幾杯,樂呵樂呵。

    陪陪父母欣賞他們的勞動成果,我父母就這麼簡單,也特別偉大。每年過年,我父母總要殺上頭大肥豬,還說又收割了多少斤水稻、玉米、黃豆、還栽了多少油萊、洋芋和紅苕等等,只要他一說出來,就叫我去欣賞他的戰果,並嚴格要求說,吃的他全包了,別讓我費心,專心工作,誠實做人就行。

    父母都是農村人,沒那麼多講究,但他們為了我特別細心。父母都生活在農村,喜愛勞動,用勤勞給我示範了一生的榜樣。父母生活都極簡單,沒文化,但胸懷寬廣,教會了我知足才常樂。我一生敬愛我偉大而又特渺小的父親母親。

  • 5 # 盛日尋芳

    我已嫁為人妻,第二年不在家過年,家裡就父母倆人,能做的給錢給東西,但感覺遠遠不夠,好想再回家陪他們二老過年

  • 6 # 株洲龍5052075049444

    謝邀。過年了,我都會陪父母說說話,給他們做些喜歡吃的東西。每次在說話中,我都會發現父母最需要什麼,我都會盡力去辦,讓父母感受到溫暖。平時,你問父母需要什麼,他們都會拒絕,深怕花兒子們的錢。父母的一生勤勞節儉,生活知足。所以我每次都是透過與他們說說話,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需求,然後為他們辦好。過年了,尤其兒女們要多陪陪父母,多和他們說說話,你就可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快樂,作為兒女一定要走入父母的內心世界,想他們所想,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讓父母過好快樂的晚年。

  • 7 # 李梅6613

    陪父母過年做什麼和是否會陪父母逛廟會兩個問題,在此我一並回答。

    我已經過了陪父母春節逛廟會的年齡。我的父母如果健在的話,已是115歲的高齡,我自然會孝敬他們。可惜他們已西行多年,我無法再盡贍養孝敬義務。

    父母養活我成人上學。工作拿工資了,能夠盡孝心了,卻只能在經濟上按時給他們寄錢,保障他們的生活,卻陪不了他們過年。不是我不想陪老人家過年,而是當時的客觀情況不允許。

    大學畢業後,我服從組織分配,在部隊學軍近二年,以後分到外地公安局。那時春節只有三天假,路上坐車半天,來回往返在家只能待一天多。那個時候,雖然"文革"已經結束,但極左思想殘餘在各個方面都有表現。例如,大年初一,讓全體幹部到附近生產大隊去修農田水利,平整土地,不能請假。你如果不去,怕苦怕累、小資產階級思想或其他帽子就會戴在頭上,給今後工作生活帶來無法估計的後果。

    現在國家政策好,老百姓手頭錢多了。春節七天假,可以在放鬆身心的同時,在家陪父母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會,聽父母講過去的事情,講家族歷史;和父母一起走親訪友,根據老人身體情況,陪父母逛廟會、聽戲曲,讓老人充分享受一家人團聚的歡樂。當然,一家團聚,還可根據個人收入情況,給父母一個幾千或萬元的孝敬紅包,父母則給孫子一個壓歲紅包。

    我個人認為,兒女給父母孝敬錢也好,父母給孫子壓歲錢也罷,重要的不是錢多錢少,而是父母對子女對孫子的那份愛,是彼此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

    我們要趁著父母身體硬朗,手腳還靈活時,儘量多陪陪他們,多聽聽他們嘮叨,多帶他們到外面走走看看,滿足他們的心願,以免子欲養兮親不在的悲劇發生。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萬事順意。

  • 8 # 小猴貝的生活錄

    我是遠嫁的姑娘,有兩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以前過年回家,我會陪父母做的事情也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幫爸爸媽媽動炸鍋。

    我們那裡過年有風俗,年三十的前一天要動炸鍋,就是炸一些過年吃的食物,有三鮮、紅肉、丸子、藕夾、油葉等,每一年三鮮、紅肉、丸子就必炸的。動炸鍋前一天就要把材料都準備好,陣勢要擺出來,平時用不著的大鐵鍋要拿出來洗乾淨,大爐子要提前燒好,所有東西都擺在我家院子裡,爸爸是動炸鍋總指揮,他負責和三鮮的餡,調味,整形,下油鍋,媽媽負責炸鍋內的火候,我就是在旁邊端端盆遞遞柴,隨叫隨到。這些東西全部炸完要炸一晚上,對動炸鍋這個場景的記憶從我懂事起就有,比過年的那一頓飯都要記得深,每次有炸貨新鮮出鍋,我們幾個小輩總會趁熱吃上幾口,即使燙嘴燙得哇哇叫,手還要再抓幾個。

    爸爸總是下午帶回這些炸貨的原料,媽媽就開始收拾院子,為晚上的動炸鍋做準備,我就幫他們打打下手,以前小時候幾乎都是年年三十的前一晚上動炸鍋,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了,總要拖到最後一天才弄這些,近幾年,爸爸媽媽已經提前開始做準備了,甚至臘月初就開始弄了,因為我遠嫁了,他們早一點動炸鍋,就能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能早點吃到過年的炸貨,這麼多年了,我還沒有學會炸這些,明年我一定要回老家陪他們,向爸爸好好學習下做三鮮的手藝。

    今年我又沒有回老家陪他們過年,但是年後初幾他們會來我這裡,到時,我會好好陪他們逛逛女兒生活的城市,不像在老家那樣幫他們做飯,來我這裡了,我會給他們好好做一頓飯,他們就儘管好好吃,再點評一下我的手藝,哈哈。

  • 9 # 命運奔波

    父母是我們最親最親的人,從小養育我們長大,給了我們最多的愛,我們在學習工作中,也是父母給予我們最大的鼓勵!每逢佳節都是與父母團圓的日子,從自身出發,那麼我們在有限的相聚時間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呢?

    1,常年在外很少能夠照顧父母,父母也越來越老,身體也越來越差,那麼我們在相聚的日子裡,可以多陪陪父母,給父母揉揉肩捶捶背,也許大多數人出於不好意思,就忽略了這樣的小事,但是父母卻會非常開心。

    2,給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從小我們嘗過了父母為我們做過的飯菜,但是父母卻很少能吃到我們為他們做的飯菜,小小的心意卻是滿滿的愛意。

  • 10 # 遲到的勇敢

    春節回家,一定要陪父母做著3件事

    這些年,我們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特別少。

    真的很害怕,有一天,父母離我而去,我們就在也沒有機會陪他們身邊了。

    新春佳節,好不容易可以和父母團聚,我們一定要陪父母做著幾件事。

    01

    陪父母聊天

    工作以後,就很少回家,也很少陪父母聊天。

    去年春節一家人團聚,老媽嘮叨我們小時候的事時,我很不耐煩,說:

    “別提這些陳年舊事,不想聽。”

    接了一個朋友的電話:

    “去那逛啊?等著啊,我一會就到!”

    然後,一腳踏出大門。

    老媽顫顫巍巍地跟到門口,說:

    “晚上早點回來吃飯。”

    望著老妹遠去的背影,老媽滿臉失望,嘆了口氣:

    “ 唉......這孩子真是的,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也不在家老實待著。”

    平時,我們總是以工作忙為由,擠掉看望父母的時間。

    也不願意坐下來,耐心聽父母說話。

    春節的時候,抽出時間陪父母聊聊天吧。

    聽聽過去的一年他們遇到的煩心事,多寬慰他們的心。

    02

    陪父母逛街

    去年過年回家,我陪父母逛街。

    買完年貨後,我便拉上他們去服裝店,打算為他們挑衣服。

    老媽每進一家服裝店,只要一看到標價,就拉著我往店外走,說:

    “這家太貴,我們去另一家。”

    好不容易,在一家店裡,她看上了一件價格和質量都滿意的衣服。

    正準備和售貨員講價,我連忙拉住了她:

    “媽,您別去了,這個商場不可以講價,您喜歡這件的話,我就去結賬。

    ” 老媽穿上衣服出門,一遇見街坊鄰居,就會炫耀說:

    “這是我兒子給我買的!”

    小時候,我們要什麼東西,父母都會盡量滿足我們。

    長大後,父母為了不給我們太大的負擔,選擇委屈自己。

    父母不容易,我們做兒女的,唯有用實際行動作為報答。

    其實,我們只要回饋他們一點點,他們就會可以的不得了。

    春節回家,一定要陪父母逛街。 逛街的時候遇上他們喜歡的東西,就給他們買下吧。

    03

    陪父母做飯

    春節回家,我們應該用心陪父母做飯。

    做為最熟悉他們口味的兒女,也好為他們做喜歡吃的飯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爸媽眼角的皺紋慢慢深了,他們的背駝了,白髮也一天比一天多。 歲月,請對父母溫柔以待。

    他們陪我長大,讓我陪他們慢慢變老。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春節回家,一定要好好陪陪父母。

    趁著他們耳朵靈敏,行動敏捷,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逛逛街,做做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幾乎所有蘇系戰鬥機載彈量都比西方戰鬥機的要少?是技術問題還是戰術思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