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利wenli
-
2 # 一往文學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最早載於徐陵編訂的《玉臺新詠》之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代最長的民間敘事詩,長達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五個字。《孔雀東南飛》屬於樂府民歌民謠,樂府原是指官方的音樂機構,後延伸為該機構採集、製作而儲存下來的帶有音樂性質的詩歌,《孔雀東南飛》就是樂府民歌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後人將其和北朝的《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以其不朽的價值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再加之電影、電視劇、戲曲的改編,使這個故事在民間得以廣泛流傳,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孔雀東南飛》何以有如此穿越時間的魅力,得以從漢流傳至今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呢?這個問題可以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兩方面來考察。
一、 思想內容《孔雀東南飛》敘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從結婚到被迫分手再到最後一起殉情合葬的整個過程,其主題歷來是學術界爭論的重點,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在筆者看來,其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歌頌愛情的忠貞
《孔雀東南飛》敘述了一個悲涼卻又唯美的愛情故事,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如此有才有貌的劉蘭芝原本和焦仲卿是一對璧人,琴瑟和鳴,"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但焦仲卿的母親卻以"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為由逼迫二人分手,將蘭芝遣送歸家。焦仲卿心底千般不願,與其母親辯解,卻最終沒有勇氣違抗母命,他只能採取迂迴的方法,先將蘭芝送回家中再另想辦法,臨別之時他立下誓言:"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蘭芝也迴應他:"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一對有情人被迫分離,臨行前依依不捨,立下如此莊嚴的誓言,足以證明其感情之深厚、愛情之忠貞,足以感動萬千讀者如你我。但生活給這對有情人的挫折還不止這些,蘭芝的才貌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欽慕者,這些求親者縱然有權有勢、有才有貌,但蘭芝未曾動搖,她的愛情如火一般熱烈,如山一般穩固,她內心心心念唸的還是焦仲卿。可"性行暴如雷"的親父兄哪會任由蘭芝如此,他咄咄逼人地質問蘭芝"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蘭芝這樣一個女子如何抗爭的過自己的阿兄,她只能表面上同意"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但蘭芝並不是尋常女子,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堪為大丈夫,焦仲卿得知訊息生氣前來質問時,她憤然甩下"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二句,她要用生命來證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回到家中便"舉身赴清池",慨然赴死,沒有一絲的猶豫。焦仲卿雖然懦弱、矛盾、痛苦,但他仍然是非分明、忠於愛情,"徘徊庭樹下"良久,也"自掛東南枝",以自己的行動來回應蘭芝熾熱的愛。一對有情人在外界的重重壓迫下仍然不屈服,甚至用死亡來捍衛自己的愛情,死後合葬化為一對鴛鴦,這樣的感情難道不足以感動天地嗎?《孔雀東南飛》就是為這樣忠貞的愛情唱出了一曲讚歌,這樣的愛情就算曆經千年時光仍然感動世人。
2、批判罪惡的封建禮教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被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從此儒家的思想對中國影響上千年,融入了中華民族的骨血。漢朝《孝經》大行其道,"三綱五常"控制著社會的角角落落,《孔雀東南飛》這樣一個"漢末建安中"的故事自然不能"獨善其身"。焦仲卿和劉蘭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愛情與孝道相沖突,最終導致了悲劇。焦仲卿雖然深愛著劉蘭芝,但是母親逼迫時,他顯得有些懦弱,反抗也只不過爾爾,只能道幾句"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當他鼓足勇氣撂下一句狠話"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時,焦母槌床大怒便讓他再也不敢吭聲,只能回去和蘭芝依依惜別。而有才有貌的蘭芝,在焦家"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日以繼夜的工作,就算"三日斷五匹",但"大人故嫌遲",婆婆仍然不滿意。因此就算她沒犯任何錯誤,就算和小姑、丈夫相處和諧,婆婆嫌她"舉動自專由",就可以以孝道壓制兒子,迫使兒子與她分手,正如蘭芝自己所說:"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在情與孝衝突之時,又有什麼能抵得住孝呢?愚孝使劉蘭芝和焦仲卿情深似海也不得不以分手告終。回到家中的劉蘭芝,面對縣令、太守的求親,縱然萬般不願,但長兄如父、在家從父,兄長的強硬、母親的為難,她又哪裡抗爭的過?在孝與情的折磨下,她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因此焦仲卿前來質問時她才會說出那般決絕的話語。在社會的壓迫與愛情的忠貞之間,劉蘭芝和焦仲卿只能以生命來反抗,他們一起殉情,用生命來維護愛情、反擊無理的"孝道"。因此俞平伯先生讚譽此詩"它所以成為中國最偉大的敘事詩,在於能當反抗禮教的旗手,對著傳統倫理最中心的"孝道"給了沉重的一擊,當頭一棒"。
3、 維護女性的尊嚴
無論是從《孔雀東南飛》的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還是從其篇首的小序,都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該詩完全是以劉蘭芝為主角的,她的行動貫穿始終。劉蘭芝在焦家感受到婆母的逼迫,在焦母還未明確發話將她逐出焦家時,她為維護自己的尊嚴,做出了主動的選擇,"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出蘭芝有著不同於一般棄婦詩中的被譴之婦的傲氣。劉蘭芝在離開焦家時,仍然"起嚴妝",精心打扮,可見蘭芝之精緻以及其內心的堅守。蘭芝在離家前啟阿母時所說的幾句:"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出語禮貌、不卑不亢、剋制冷靜、語含雙關,哪裡是個棄婦?分明就是當代女性都應該學習的極具自我尊嚴的榜樣。當蘭芝回到家中,兄長的逼迫、母親的為難使她不得不改嫁時,她慨然選擇赴死,這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堅貞的愛情,更是為了維護自我的尊嚴。蘭芝不願成為一個提線木偶,一切受他人操控,可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又壓迫得她無能為力,她只能以死明志,用死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因此郭預衡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盛讚劉蘭芝為"仁者"、"智者"、"勇者",甚至稱她為"大丈夫",對她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孔雀東南飛》正是塑造、讚美了這樣一個為維護個體尊嚴而奮力抗爭的女性,為劉蘭芝譜出了一首讚歌,這在"男尊女卑"思想已然興起的漢代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二、 藝術特色《孔雀東南飛》不僅思想內容發人深省,其藝術特色也不容忽視,可謂是漢樂府發展史上的高峰。
1、嫻熟巧妙的敘事手法
《孔雀東南飛》這等樂府詩的出現,標誌這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孔雀東南飛以三百五十三句詩句講述了一個空前完整的故事,而且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詩中的矛盾並不單調,不是以單線展開,而是兩線交織,但卻並也並不雜亂。一邊是蘭芝與婆母、兄長的矛盾與衝突。一邊是蘭芝和仲卿的相互理解及感情的愈發深厚。結構上的複線交叉,使情節發展得格外曲折,男女主最後雙雙殉情,故事發展到了高潮,也就接近了尾聲。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第一卷》 P199]
2、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較於小說,《孔雀東南飛》這樣的敘事詩的篇幅並不算長,但它對人物的刻畫仍然精彩,特別是對主角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塑造,十分成功。詩中用動態而非靜態的方式來對人物進行描寫,讓人物的性格在故事的發展中立體起來。並且,《孔雀東南飛》還賦予人物以生動的語言和行為細節來豐滿人物,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正面的對蘭芝的才能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用縣令、太守先後來求親的側面描寫,都足以看出蘭芝有才有貌,"精妙世無雙"。再有蘭芝對阿母和焦仲卿的語言描寫,又可以看出蘭芝身上的深明大義、明辨是非、自尊自持等美好的品德以及她對愛情的堅守與忠貞。再有對蘭芝的細節的動作描寫,可以看到在孝與情衝突時蘭芝所受的煎熬,最後赴死之時的動作描寫足以見到她的勇敢和決絕。對焦仲卿形象的塑造亦是如此,透過種種描寫我們可以看到焦仲卿的懦弱與猶豫,也能看到他對母親的孝順和忠厚,但他仍然忠於愛情,最後毅然赴死,焦仲卿的性格在矛盾衝突中由軟弱而至堅強,讓他的形象更加完整而豐滿。在《孔雀東南飛》之中,不僅主角的形象肖其聲情,配角的形象也在語言和動作中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焦母的蠻橫、劉兄的勢利眼、求婚使者的傲慢,皆是惟妙惟肖。 [郭預衡 《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卷》 P276]
《孔雀東南飛》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魅力光耀整個文學史,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篇佳作。
回覆列表
《孔雀東南飛》透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孔雀東南飛》,是一篇抒情藝術的文,取得了以下的藝術成就。
第一、透過個性化的對話和動作刻畫人物。利用對話表現人物,是樂府民歌的一個特點,《孔雀東南飛》更加突出。如蘭芝向仲卿述說她嫁到焦家以後的情形:“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含蓄委婉地訴說中包含著無限的委屈和堅決的反抗,非常切合蘭芝這樣一個善良、勤勞而又堅忍剛毅的女性性格。“我自不驅卿,通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也鮮明表現出焦仲卿對蘭芝的無限深情,但又軟弱馴良、對封建惡勢力寄以幻想的特點。焦母和劉兄的專橫的家長面目,幾乎全是借對話加以表現的。如焦母:“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由!”“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說得何等蠻橫。又如劉兄:‘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表現的又何等勢利。所有這些對話,都具有摹聲傳神之妙,刻木三分地表現了人物性格的本質特徵。正如沈德潛所說:“淋淋漓漓,反反覆覆,雜述十數人口中語。而各肖其聲音面目,豈非化工之筆!”
透過簡潔而富有特徵的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是《孔雀東南飛》的特點之一。如用‘褪床便大怒”寫焦母的兇蠻,用“大扮掌”寫劉母見到蘭芝被遣回家的驚異,都非常切合人物的性格特徵。又如用“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與仲卿離別時的憂傷無以、戀戀難捨,用“進退無顏儀”寫蘭芝被遣回家後的尷尬情景;用“舉手拍馬鞍”寫她最後和仲卿訣別時的悲痛欲絕。特別是當蘭芝表面答應太守婚事以後,阿母催促她“何不作衣裳”時,作者用“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這一簡單動作和默無聲息的流淚,把蘭芝內心的無限悲痛全都表現了出來。
第二、巧妙謹嚴的情節結構。《孔雀東南飛》情節曲折動人,宮於強烈的戲劇性衝突。這是由於在長期流傳中,廣大人民得以反覆加工創作的結果。比如全詩開頭由蘭芝主動要求遣歸起筆,毫無多餘的交代和鋪墊,一開始就抓住了觀眾和讀者的心。又如蘭芝被遣歸以後,人們本以為她會得到母親、長兄的同情,等待若仲卿的迎娶,可是還家才十日,縣令就派來媒婆,太守又接著派縣垂來為他的五郎求婚。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迭宕生姿,扣人心扉。再如蘭芝被迫再嫁太守家的路上,仲卿突然騎馬而來,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正是這次的突然相見,鋪下了他們雙雙殉情的最後結局。總之,情節上的曲折迭宕,使這首敘率詩更加感人。
應該指出,《孔雀東南飛》的情節,是服從於表現主題和塑造形象的需要的,和謹嚴完整的結構也是相統一的。該詩的情節隨著人物間的矛盾衝突的發展而展開,人物性格逐步得以揭示和深化。直至故事主人公雙雙殉情而死,矛盾衝突達到了高峰。除此之外,全詩還注意到結構的前後照應.如寫到焦、劉兩人被迫分離時,蘭芝告訴仲卿“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這就為後來的情節發展作了伏筆。
第三,鋪張排比手法的運用。《孔雀東南飛》採用鋪張排比的手法是為刻畫人物、表現主題所作的必要的渲染和襯托。如蘭芝被遣時的著意打扮:“著我繡夾裙,李率四五通:足下跟絲履,頭上琅用光,腰若流執紊,耳著明月擋。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一方面對蘭芝的美麗作了生動的描繪,使讀者對這樣叫個“精妙世無雙”的女子所遭到的迫害感到不平和悲憤,另一方面則突出表現了蘭芝面對造歸時從容鎮定、毫不妥協的剛毅性格。寫太守家迎親一段,也是極盡鋪張排比之能事。這樣的熱鬧場面不但與蘭芝、仲卿的痛苦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封建禮教的罪惡,而且進一步表現了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高貴品質和她對愛情灼忠貞。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詩歌史上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一篇傑作,長期以來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綜上所述是我對《孔雀東南飛》藝術成就的解讀!明天我將講述《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思想和刻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