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如何護理口腔?
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來揭示

    對古代人來說是沒有刷牙這個概念的,所以也就沒有像今天的牙刷一樣專業用來刷牙的器具,儘管如此,聰明的古人還是想出了很多方法以保持牙齒清潔。

    一、牙刷

    1、楊柳枝

    在甘肅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時期刷牙的畫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資料。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在赤鋒縣大營子村挖掘出土的遼慶應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馬墓中,有兩把骨柄牙刷,長19釐米,有8個栽毛孔,分兩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屬絲結紮過的痕跡,牙刷栽毛部的長度為2.5釐米,與現代牙刷極為相似。而外國的栽毛牙刷則是在公元15~17世紀才有的。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2、木條

    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利用半圓形木條來刮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據說,這種木條緣自印度和中國,最終傳入日本。起初,這種“牙刷”是僧侶在祭祀以前用於潔淨牙齒的用具,後來逐漸被普通人使用。

    後來,有人在這種木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木條一端削尖,另一端做成刷狀

    二、牙膏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公元1552年,明代醫學家江瓘編輯的《名醫類案》一書中,載有用薄荷玄明散(製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沒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鹽60克,共研極細末)擦牙,治療風熱牙痛。

    公元1590年,李時珍撰寫的白芷條下,載有用白芷3克,硃砂1.5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頻用擦牙,以治療風熱牙痛。

    古代醫學文獻還載有用細辛9克,白芷9克,青鹽9克,冰片9克,蓽茇9克,共研極細末擦牙,以治風寒牙痛;用補骨脂60克、青鹽15克,共研極細末擦患牙,以治虛火牙痛;用鹹橄欖核(燒存性)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共研極細末,擦患牙及齒齦,以治療牙齦出血;用沒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補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鹽6克,熟石膏30克,共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或用皂莢煅成灰與食鹽混合,共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還有就單用食鹽細末刷牙。

  • 2 # 鬍子哥說北京土話

    古代人肯定是刷牙的,而且咱們華夏文明中出現清潔牙齒和口腔的記錄還很早。

    在公元前3000年,中國就已有了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記載。春秋時期《禮記》上就有“雞初鳴,鹹盥漱”的記載。這就說明此時開始有漱口水了。

    中國最早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鹽水、茶及溫水等。酒、醋、鹽水等有解毒殺菌的作用。茶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潔。

    中國五代時期已經出現了複方配製的潔牙劑,以後又逐漸發展到採用香藥去穢,就是在牙齒清潔劑中加入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蘭等,不僅能保持口腔清潔,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作用。

    中國於公元前數世紀已經開始用刷牙的方法來清潔牙齒,當時使用的工具十分簡單,如楊柳枝。

    東漢高世安譯(公元25年)《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講到洗浴時所需的七種用具,其中有“六者楊枝”之句,當時楊枝,就是一種將楊枝的一端或兩斷打扁成刷狀製成的牙刷,形如掃帚,以蘸藥刷牙。

    其後還衍生出了牙線等潔齒工具。

  • 3 # KIN吉蘭

    對於以前沒有牙膏的時代,古代人究竟如何處理口腔健康?

    很有意思的是,古代人也是有自己的愛牙護齒方法,而且遠遠不止一套!

    1、楊柳枝刷牙法

    中國最早的護齒潔具就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古代人把楊柳枝浸泡在水裡,等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咬掉表皮,直至楊柳枝纖維顯露出來,方便摩擦牙齒,然後清水漱口。楊柳枝剛好充當牙刷,有一句古語正好描述這一現象,叫“晨嚼齒木”。

    從古書記載來看,南宋年代那時,城裡就有專門製作牙刷的店鋪,而且牙刷材料分為幾種,有竹、角、木等,牙刷結構頭部有兩行鑽毛孔,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外觀很相似。

    2、鹽擦牙法

    早在春秋時期,古代人除了烹飪用到鹽調味品,還有另外一個功效,就是鹽刷牙。相信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寶玉每天清晨都有鹽擦牙的習慣。食鹽不僅有護齒的功效,還有保健的作用。

    3、飲茶潔齒法

    飲茶自古就是養生之道,據術中記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自創一種濃茶潔齒法,利用濃濃的茶進行漱口,古代人飯後油膩時來一杯濃茶,不但能調解腸道,還可以保持清新口氣。明代人宴請賓客,飯前飯後必有茶。

    最重要的是,蘇軾還配製過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在太陽曬乾後搗碎,用篩子一篩,然後裝起來。很多人會問,“這不就是牙膏配方?”

  • 4 # 談史論新

    古代華人真是充滿智慧,沒有發明牙刷的時候用手指、楊柳枝,發明牙刷後有專門的“刷牙鋪”,配合多種多樣的牙粉配方,讓我歎為觀止。

    1. 沒有牙刷怎麼辦? 手指、布條、小樹枝

    手指揩齒

    沒有刷牙小工具怎麼辦?手指細細長長的又靈活好像很合適嗎~

    手指揩齒有相當久的歷史,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古代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勞度叉鬥聖圖,畫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長頸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門牙,非常形象的描繪了手指揩齒法。

    布條揩齒布條揩齒其實是手指揩齒的進化版,就是用小布條纏繞在手指上來擦洗牙齒。這個小布條還有專門的名字——揩齒巾。在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石碑碑文《法門寺物帳碑》中有記載:揩齒布一百條這裡的揩齒布可是皇家供奉給佛祖的哦晨嚼齒木用小樹枝、嫩枝條來揩齒是從印度佛教傳入後流行開的,“晨嚼齒木”就是用植物枝條來揩齒。《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

    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

    齒木大概長這樣,嚼成細條讓植物纖維散開,像一把小刷子一樣用來揩齒。

    P.S. 一個冷知識:觀音菩薩的標準像是左手拿淨瓶、右手持柳枝,這是佛教徒修行科目的真實寫照——晨嚼香木,口漱清水(←_←沒錯用來刷牙的,當然後來有了很多引申含義……)

    2. 光有“牙刷”怎麼行,牙粉、“牙膏糊糊”應有盡有

    牙膏糊糊

    這名字是我YY的,實際是用各種藥材熬煎成膏狀,搭配前面說的各種器具刷牙。南梁劉峻在《西嶽華山峰碑載口齒烏髭歌》中寫道:

    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開麻蜀地黃。

    木律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煅,研熬將來使更良。

    揩齒牢牙鬢髮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用大白話說就是,取豬牙、皂角、生薑,開麻、蜀地黃、木律、早蓮、槐角子,再取等量的細辛以及荷葉,取等量的青鹽一同來燒,研磨煎煮,將這種藥物抹到牙齒上能夠固齒,具有使頭髮與鬍鬚保持烏黑的功效。

    中藥牙粉

    唐代醫學家王燾在《外臺秘要》中記載了“升麻揩齒方”:

    升麻半兩,白芷、蒿本、細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搗篩為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沾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這份醫書記載的“中藥牙粉”可以看做現代藥物牙粉的前身,使用起來香而光潔~( ̄▽ ̄)~

    而且刷牙還是每天進行的哦, 保健意識還不錯嘛~

    3. 真的植毛牙刷來啦!

    骨柄牙刷!

    1954年,中國從遼代墓葬(公元959年)中出土兩把骨質牙刷柄,這被學者認為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比英華人在監獄中製作的骨柄豬毛牙刷早了800多年。

    大概長這樣(網上找不到原圖)

    刷毛麼,各種動物的鬢毛咯

    古代牙刷的刷毛是什麼做的呢? 動物鬢毛!也有馬尾哦~

    到了南宋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根據《養生類纂》記載:

    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此時牙刷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4. 牙刷普及到什麼程度?

    貨郎和店鋪都有售賣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並挑擔賣油,賣油苕……刷牙子、減裝……

    臨安城中的貨郎沿街叫賣日用雜貨,牙刷是其貨擔上的常供貨品之一。可見在當時的杭州,刷牙應當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夢梁錄》中還列舉臨安的著名店鋪,“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也在其中。還講道,

    蓋杭城乃四方輻輳之地,即與外郡不同,所以客販往來,旁午於道,曾無虛日。至於故楮羽毛,皆有鋪席發客,其他鋪可知矣。

    杭州作為當時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跟現在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差不多,店鋪主要面向各地批發各種商品,足以證明當時就有了刷牙的風氣。

    不刷牙會被嘲弄

    到了明清時期,刷牙已經得到了相當範圍的普及。馮夢龍的《黃山謎》一書中收錄了一首戲謔村妓的山歌《黃鶯兒·村妓》:

    茅屋學鉛華,髻了邊,插野花。田郎各個拖來耍。溪邊浣紗,丘中種麻。三升麥子真高價,這嬌娃,吳城香刷,從未濺君牙。

    這首山歌的末句,明顯是在嘲諷村妓不刷牙。因為不刷牙而遭到嘲諷,由此反證刷牙已經相當普及了。

  • 5 # 黃作夢

    看了一圈回答,都是舉了古人用各種方法刷牙的例子,但跟我要說的這個比起來就都不算“古”了:研究人員發現連猴子都會“刷牙”和用“牙線”,天知道刷牙這回事究竟有多古老。

    最新的證據是,印度研究人員今年10月底在學術刊物《靈長類》(Primates)上報告說,發現東印度洋上的大尼科巴島(Great Nicobar Island)上的一種猴子會各種花式使用工具,比如說用石頭砸開椰子啦、用樹葉擦去一些果實外面的粘液或髒東西再吃啦,它們甚至還會擊打灌木叢,趕出其中的昆蟲,然後抓住吃掉。

    而讓人驚訝的是,一些猴子在吃完東西后,還會用工具清潔牙齒。研究人員就拍到一隻猴子拿了一根鳥的羽毛,放到牙齒中間前後拉動。羽毛有點像牙刷,拉動的動作又有點像用牙線。在這個論文連結裡有猴子用羽毛清潔牙齒的影片: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329-017-0635-6

    其實,這不是第一項發現猴子會清潔牙齒的研究。2009年,就有研究人員同樣在《靈長類》上報告說,發現日本一種猴子會用自己的毛清潔牙齒。此前在2007年,還有研究人員在《美國靈長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報告說,發現泰國一種猴子會用人的頭髮當牙線,在上面提到的猴子使用的各種“牙具”中,這個貌似是最靠譜的。

    所以說呢,多個地方的猴子都表現出會“刷牙”,說明人類的老祖宗不知從什麼年代開始就會玩這個了,那些用樹枝什麼的古人,好像進步不算大。還是近代科技好啊,牙刷牙膏牙線都專業了,甚至還有給懶人的電動牙刷,這麼下去,會不會又懶到變回猴子?

  • 6 # 太常吸貓

    古代人是刷牙的,清潔牙齒的用品則不侷限於牙刷一種。東漢的《金丹全書》中有這樣的記載:“飲食之毒,積於牙縫,於當夜晚洗刷,則垢汙盡去,齒自不壞。”當時的人已經有漱口和清理牙齒的習慣。東吳高榮墓的陪葬品中也發現有金制的剔牙籤。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提倡用柳枝加工成剔牙籤。東漢的佛經中有“楊枝梳齒” 的文字,嚼楊枝也可助消化,使牙齒平整潔白,敦煌壁畫中則更多出現以手揩牙的畫面。

    人工製成的牙刷歷史也十分悠久。宋代到訪中國的日本僧人曾在著作中提到,宋朝的僧人用剪成寸餘長的馬尾,植於牛角類的材質上,用來刷洗牙齒。南宋的《夢梁錄》中則有“刷牙子”、“刷牙鋪”的記載,可見當時這種植毛牙刷的使用已經十分普及了。1985年,成都市博物館和四川省博物館聯合的考古發掘中,在灰坑中發現了四柄骨質植毛的牙刷,這是中國最早的牙刷實物發現。內蒙古赤峰的遼代貴族墓中也發現了骨柄的牙刷。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遼代開始,牙刷的刷頭和刷柄在形態上開始區分,明清時期乃至民國的刷毛的鑽孔和鑲嵌則更加精細,牙刷形態與現代牙刷相差已經不大了。

    現代刷牙需要牙膏,古代也有刷牙的藥。清代《紅樓夢》裡刷牙用的是青鹽,明代《普濟方》中記載的刷牙藥包含“白芷、細辛、寒水石、石膏、茯苓、龍骨”等成分。針對功效不同,成分也有不同。令口氣清香,可以摻入少許麝香和白檀等香料;“貝齒散”是美白效果,內有“文蛤、海蛤、石決明”等成分;《證治準繩類方》則有“牢牙散”,用來堅固牙齒,還可預防蛀牙齲齒,配方中有柳枝、槐枝、皂角和鹽數種。直到現在,除了比較常見的牙膏以外,也仍有人在使用潔牙粉。

    非洲還有一種牙刷樹,名字叫做音譯為阿洛,其枝條中富含薄荷油和皂質,將其截下,一端略作加工使纖維散開,放入口中即可刷牙,泡沫十分豐富。不知道非洲當地的土著使用它的歷史有多久。

    參考文獻:

    李剛 《中國古代牙刷的發明和發展》

    趙雙戰、 趙林娟 《中國古代健齒與牙刷發展》

    《普濟方》

    《證治準繩類方》

    百度百科-牙刷樹

  • 7 # 荒野歷史

    刷,而且把刷牙當作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式!

    我見過在中國一些偏遠的貧困地區,那裡很少有人會刷牙!當然這是由於條件所致,他們晨起而作戴月而歸沒有時間去刷牙也沒有條件去刷牙。當然這都是題外話!那麼條件比那些地方還要差的古代人們刷牙嗎?

    古代人刷牙,他們很注重口腔衛生病從口入,所以他們將刷牙視作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式。早在一千多年的唐朝時期便有人將食鹽作為牙膏,將手指作為牙刷清理口腔。當然也只是一少部分人,跟如今有吃完飯漱口傍晚散跑步的習慣的人一樣少!古代並不是很多人天天都在刷牙,因為刷牙的工序太麻煩了,流傳比較普遍的是更為方便的晨嚼齒木。這裡古人嚼的木便是柳條,柳條經過溫水浸泡後纖維鬆軟,古人每天早晨便是嚼這這種柳條清理口腔,偶爾會加點食鹽增大摩擦更利於牙齒的美白!

    古人將整齊劃一漂白的牙齒視為美的象徵,所以對刷牙的研究逐漸興盛開來,到了南宋更是將中藥融入到刷牙的工序當中。他們將各類藥草與食鹽混合製成了最早的藥膏,還用各式陶瓷製作了牙刷柄,沒條件的依舊用柳條,有條件的則用比較堅硬的動物毛髮作為牙刷毛!據張杲《醫說》記載南梁劉峻所著的《類苑》中有首歌謠名叫《西嶽華山峰碑載口齒烏髭歌》其中歌詞唱到: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開麻蜀地黃,足見古人對刷牙的研究頗深。

    當然說回來,研究這些的都是達官貴人,他們一天吃飽喝足不研究這些幹嘛?而那些賦稅徭役的平民百姓哪有時間關心自己的口腔?所以這類出土的文物多見於宮廷和貴族墓中!民間大多以食鹽為劑手指為刷隨便洗洗。其實食用鹽對牙齒美白有奇效,現代的很多牙膏都摻有鹽白,而且步入現代很多條件不富裕的地方還保留著用鹽來刷牙的習慣。這種多見於少數民族地區和偏遠的山區!

  • 8 # 鏡鑑青年

    當然刷牙,甚至放在中國古代裡,別看沒有現代刷牙工具,但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卻是數千年來的優良中華傳統。

    中國古代最早對於口腔衛生的記載,出自《禮記》之中,學名叫做“虛口”,即在吃飯後喝一口酒來清洗口腔。放在西周年間時,“虛口”更不止是一個衛生保潔習慣,還是宴席上必須有的禮儀。三千多年前,華人已經高度重視這事。

    而隨著朝代的演變,華人對口腔清潔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但是漱口所用的漱口水,就經過了多次演變。比起西周時只用酒的簡單辦法,隋唐時期的華人,已經把“含漱法”當做了習慣——用鹽水或茶來清潔口腔。專用的中藥牙粉更已出現。唐代醫學典籍《外臺秘要》裡就有“升麻揩齒方”——用升麻沉香等中藥藥物,搗碎後做成藥末,用來擦洗牙齒,效果簡直“香而光潔”。這種一千五年曆史的“牙粉”,今天還在日韓等國使用。

    比起這考究的“牙粉”來,中國古人用的牙刷,早年也非常簡單。普通老百姓家通常都是用嫩柳枝來擦牙。就連“升麻揩齒方”的早年用法,都是“每朝楊柳枝頭咬軟,點取藥,揩齒”。但專用的“牙刷”,卻早在漢代時就出現。江西南昌漢末墓葬裡,就出土了一種金制龍形器物,是為當時權貴們剔牙刷牙的專用工具。但這一類“牙刷”,充其量也只能叫“牙棍”,比起現代牙刷來,差別還是很大。

    但1953年,內蒙古赤峰縣遼駙馬墓葬的出土文物,卻讓全世界考古愛好者都亮了眼:墓葬裡赫然出土了兩把骨制牙刷,其形制已與現代牙刷相差無幾。做工更十分精緻。是為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實物,比英國近代牙刷更早了八百多年。刷牙這個日常保健意識,遊牧出身的契丹人,也是相當有覺悟。

    而到了稍後一點的宋代,在那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年代裡,古代華人的牙刷製作也正式成熟。宋朝出現了更加實用的植毛牙刷,以馬尾毛來做毛刷。而比起漢唐年間有錢人專享牙刷的情景,宋代牙刷的普及率更高。《武林舊事》和《東京夢華錄》等文獻,都記錄了宋朝小販走街串巷賣牙刷的場面。“牙刷”這一名詞,也正式見諸於史料之中,典型如南宋史料《濟生方》裡的原話:“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

    與牙刷一同進步的,更有宋代的“牙膏”和“牙粉”。宋代的《太平聖惠方》裡,把刷牙需要的藥物,稱作“藥膏藥齒法”,這可不像唐朝時搗碎藥粉這麼簡單,而是要把柳枝桑枝煎水熬膏,再加上薑汁細辛等物。這種中國傳統的“牙膏”,與宋代時基本定型的“牙刷”一樣,從此沿用元明清三朝,是華人居家生活必備用品。直到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口腔學知識與現代牙刷牙膏的傳入,它們才漸漸被取代。

    但無法取代的,卻是這中國傳統“牙膏”“牙刷”見證的,華人數千年來約定俗成的愛牙理念。早在中國數千年古代史變遷裡,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就已經是個人素養與健康的重要標誌。愛護牙齒,何嘗不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 9 # 非說不凡

    作為現代人,我們每天起床和睡覺前都會刷牙,用刷牙來保護牙齒。

    可是,古人是怎麼刷牙的呢?

    一、最先開始是漱口護齒

    在沒有發明牙刷之前的古人是用漱口來保護牙齒。這點從《禮記》中就可以看出來,《禮記》記載“雞初鳴,鹹盥漱”說明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漱口來護齒。而且古人和現代人一樣,也是早晚漱口,習慣都是一樣一樣的。

    這點在隋朝《諸病源候論》中看出:“吃過飯後要漱幾次口,要是不這樣就會得齲齒”。

    二、古人的漱口劑

    古人漱口並不是用清水漱口,他們有專門的漱口劑——鹽水、濃茶和酒。

    唐代孫思邈寫的《備急千金要方》就有記載:“ “每天早晨以一捻鹽放入口中, 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飲食後, 用濃茶漱口, 煩膩就會除去, 而脾胃自和。”

    其實,鹽水、濃茶和酒也確實具有抗菌防毒的作用,所以古人選用這些作為漱口劑確實是明智的選擇。看來古人對於自己的牙齒還是很看重的,選擇漱口劑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三、古人發明的牙刷和牙膏

    慢慢的隨著生活知識的積累,古人又發明了牙刷。當時叫做揩指法。考古學家在遼墓穴中發現了一個骨頭做的牙刷柄,這個牙刷柄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宋代出現了牙膏和牙刷的雛形。宋代的《太平聖惠方》就記載了牙膏的製作方法:

    “ 柳枝、 槐枝、 桑枝煎水熬膏, 入薑汁、 細辛等, 每用擦牙。”

    其實,這種牙膏是一種藥膏,和這種藥膏相匹配的是植毛的牙刷。

    不過,宋代開始也也有了帶毛的牙刷,不過這種毛居然是馬尾,這在《養生類纂》 中有明確的記載: “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四、牙粉

    出現牙膏之後,又出現了牙粉。

    蘇軾就自己配過牙粉,他將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 篩出細粉來裝袋, 刷牙時,牙粉先放嘴裡, 用水,漱一下 吐出來之後再刷牙。沈括也自己製作過牙粉,只不過他的刷牙方式和蘇軾的不同,沈括是將牙刷先弄溼然後將牙粉粘在牙刷上面再刷牙。沈括的刷牙方式很像現在人用牙膏擠在牙刷上刷牙是的方式。

    五、嚼木刷牙

    除了用牙膏牙刷之外,古人還透過嚼木的方法來護齒,再飯後嚼些嫩樹枝來清潔牙齒,這感覺有點像現在透過嚼口香糖要清潔牙齒的感覺。

    六、古人的牙籤

    1976年的時候,江西南昌挖掘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的時候,在裡面發現了一個金制的,一端是耳挖勺,一端是小楊枝的龍形器具。

    後來才知道這個東西是古人吃完東西用來剔除牙齒間殘留的食物的也就是和現在的牙籤差不多。

    古人也是很有智慧的,雖然他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的牙膏牙刷但是他們也毫不遜色的發明了他們自己保護牙齒的辦法。

    參考文獻:

    《古人刷牙嗎?》丁俊玲

    《古人用什麼刷牙?》文史博覽

  • 10 # 三界草民

    你好,古代人是刷牙的。

    也藉助這個問題,想感嘆一句,古代人非常的聰明。

    早在先秦時,古人就有早起漱口的習慣,到了西晉,漸漸的出現了類似牙籤的東西用來護齒。

    而類似牙刷的出現,有明確的記載是在唐朝的時候,居民就已經開始刷牙了。那時候的人們把楊柳枝泡在水裡面,等到要刷牙的時候,就將他們取出來,用牙齒咬開,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就如一把細小的木梳齒,就當時來說非常的好用。所以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隨後到了宋朝,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進入了一個異常繁盛的時代,出現了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到了南宋甚至出現了專門製作和銷售牙膏的店鋪,也已經開始有人用還用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做成牙刷使用,可以說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其實別看那時候科技社會不發達,其實古人是十分愛美而且講究衛生的。但是反觀我們現代人,很多人因為平時工作生活忙碌,已經開始將刷牙當做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根本不注重口腔衛生的清潔,敷衍了事。

    一天下來人的口腔和牙齒齒縫間會積攢和滋生大量的細菌,在這裡如果掌握不了科學的刷牙方式,達不到牙醫建議的2分鐘刷牙時間,建議大家使用電動牙刷,這段時間本人入手了一款,非常的好用,推薦給大家:維伢健聲波電動牙刷,採用聲波振動技術,每分鐘高達35000次的振幅能夠幫助高效清潔口腔和齒縫間殘留的各種各牙漬和頑固物質,另外還有2分鐘智慧提醒,根絕個人的情況可以在美白、清潔、敏感等五檔模式中自由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出差或者旅行也可以帶著使用,充滿電後長達90天的續航,根本不用擔心電量,真的是入門首選。

  • 11 # 豆子人民藝術家

    這麼多回答都幹啥呢?都口口聲聲說古代沒有牙刷和牙膏,連題目的補充資訊也這麼說,大前提都錯了。中國古代很早之前就有牙刷了。牙膏分兩類,一類是牙粉,一類近似於現在的牙膏。考古出土的牙刷多得是,從周朝到明清,都有各式各樣的牙刷。我就此為國家地理雜誌寫過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下面出示其中一部分截圖:

    牙膏方面,古人牙膏的成分與現在雖然有所不同,但也是由草本成分和礦物質構成,多半是辛涼馨香的物質。利用牙刷刷牙起沫,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草本是藿香、薄荷、貓薄荷(荊芥)等,而膩滑石用於增加牙刷毛與牙齒的摩擦力。雜貨鋪出賣不同的牙粉,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譬如有的牙粉是治療口臭的,有的則注重潔白,有的更加註重增香或者排膿(此種牙粉較苦)。

    這當然是古代比較富裕的人家用的東西,平民和貧民不是很在意個人衛生,就很少用。這種情況持續到建國以後,直至開展全民衛生運動才有所改觀(不信你問家裡老人,以前農村多半根本就是不刷牙的)。古代平民清潔口腔的習慣較差,多半就是用茶水漱口,茶水容易起沫,可以較好地帶走口腔雜物。

    如果是想刷牙了,則隨意用柳條、樹枝,將頭部砸扁,做成牙刷狀給自己刷牙。還有的是用粗鹽粉碎,用手揩齒。

    不過,原先很多人不是很注重口腔清潔,黃牙和口臭是常有的事,形成牙石以後也不清潔,牙石都是黑色的,直至舌頭能感覺出難受,才試圖用指甲或針摳出來。不是現在人想象的那樣,所有人都活得那麼精緻。

  • 12 # 歷史大學堂

    《詩經·衛風·碩人》是一首描寫齊國女子莊姜出嫁的詩,第八句“齒如瓠犀”說莊姜的牙齒像葫蘆籽一樣白潔細密。如果沒有基本的牙齒養護手段,莊姜不可能在出嫁年齡還能保持一口健康白潔的牙齒。

    雖然中醫對牙科分類較晚,但古人一早就發現,不對牙齒進行必要的保養,必然會出現各種症狀的牙科疾病。

    除了醫術中有記載之外,我們在象形文字中也能尋得一些蛛絲馬跡。比如“齟齬”一詞的意思是意見不一,相互牴觸,本意指的卻是牙齒參差不齊。上下齒咬合不齊者被稱為齪,排列不齊者被稱為齜,不平整者被稱為齲,均視之為病態。類似的字和詞有不少,可見古人很早就開始關注牙齒和口腔健康了。

    但像現代人一樣刷牙卻是很久之後的事情。

    圖1 上世紀的假牙

    周朝禮儀認為刷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此最初的牙齒清潔方式是漱口法。《史記·倉公傳》記載說“食而不漱”是造成齲齒的直接原因,飯後漱口成為當時人們每餐之後必備的功課,漱口水的材料是現在常見的鹽水。聰明的古人在食鹽的過程中發現鹽有消炎殺菌的作用,易溶於水的鹽粒成為漱口水的首選。《禮記》中有:“雞初鳴,鹹盥嗽”,的記載,說明那時候的人已經將鹽水漱口作為牙齒保健的生活習慣。

    鹽在當時的中原地區是一種奢侈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消費得起的,日常食用都稍顯珍貴,更不要說用來漱口刷牙了。於是,酒、醋、藥湯、茶水便成為漱口水的替代品。尤其是茶水這種便宜又易得的東西,成為普通人家刷牙漱口的首選。

    茶水中含有的一種特殊酶可以分解殘留在口腔裡的食物殘渣,防止酸性物質產生,造成齲齒;而茶葉內含有的氟元素和更是能與鈣質產生親和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進一步防止齲齒產生,穩固牙齒。雖然古人不能像現代人一樣知曉茶水中含有的特殊化學成分是保護牙齒的關鍵,但實踐足以證明茶水是一種完美的漱口水。

    圖2 《紅樓夢》劇照,林黛玉漱口

    現代的醫學廣告為了吸引眼球,總是千方百計地吹噓牙膏裡含有綠茶精華之類,其實這些都是智慧的古人玩兒剩下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的增加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可供選擇的食物更加豐富。原始的漱口法已經無法滿足清潔牙齒的需要,急需一種更加高效快捷的牙齒清潔方式。“手指揩齒法”就在這個時候誕生。

    用手指清潔牙齒,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種方法在古代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而這個時候的牙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早些時候貴不可攀的鹽已經降低了身價,成為普通大眾能消費得起的日用品,“青鹽擦牙法”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牙齒清潔方式。《紅樓夢》中就有賈寶玉用青鹽擦牙漱口的描寫。而青鹽只是用普通鹽加熱炒制之後,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青黑色,是不是比普通鹽更具有護牙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手指揩齒法”從秦漢時期一直到清代都廣為流傳,更高階的刷牙方式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才開始流傳開來的。

    圖3 敦煌壁畫《勞度叉頭聖圖》中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齒

    敦煌196窟的晚唐壁畫《勞度叉鬥聖變》是現存最早的古人刷牙圖,畫面上一左一右兩個人,右邊的人正在接受剃度,他赤裸上身,一手提著水瓶,另一手兩指橫放,半蹲著身體,露出兩排潔白的大牙。

    與普通大眾刷牙作為日常生活習慣不同,刷牙不僅是佛教徒的日常,更是一種儀式。

    在俗家人皈依三寶時,必須刷牙、剃髮、沐浴,經過這三個最基本的潔身過程,才能進行下一項。也就是說,中國古人刷牙可能是來自古代印度,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舶來品。

    這個推測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也能得到證實。書中提到印度佛教徒每餐飯後必定用牙籤對牙齒進行清潔,每日一早一晚必定用樹枝進行清潔。

    藉著樹枝清潔牙齒的習慣隨著唐玄奘回到大唐一同傳入中原。因為印度地處熱帶,所產樹木質地鬆軟,諸如無花果樹之類極易尋得,印度佛教徒常用無花果樹作為清潔牙齒的工具。唐玄奘回到大唐之後,幾經甄選,最終選擇楊柳枝作為無花果樹枝的替代品。就這樣,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最原始的牙刷。

    圖4 晚唐用楊柳枝做牙刷

    不過楊柳樹只產於中國的區域性地區,一些不產楊柳樹的地區還是保持著“手指揩齒法”傳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楊枝刷牙”和“手指潔牙”兩種方式並存。這種狀況直到宋朝才被打破。

    1953年發掘的遼代駙馬贈衛國王夫婦合葬墓,是一座遼代契丹貴族墓。該古墓雖遭盜掘,依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尤其是兩支牙刷重新整理了華人刷牙的歷史。

    這兩支牙刷出土時僅剩刷柄,一端打有兩排細孔,想必是固定刷毛用的。這兩柄形制和近代牙刷已經頗為接近。契丹人在入住中原後逐漸漢化,生活習慣也日趨中原化,刷牙這種生活習慣在貴族階層也流行開來。

    圖5 北宋的牙刷

    刷牙在宋朝更加流行和平民化。此時的宋朝,用牙刷刷牙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宋朝境內不僅絕大多數人用牙刷刷牙,還出現了專門販賣牙刷的店鋪,製作牙刷的作坊。宋代《夢梁錄》就有“傅官人刷牙鋪”之類的記載,這些刷牙鋪就是專門出售牙刷的。

    宋代牙刷和現代基本類似,在之後的朝代沒有太多改變,直到明孝宗墓中出土了一支完整的牙刷實物,已經和現代牙刷完全相同了,讓這個皇帝成為世界牙科醫學會認可的牙刷發明者(其實早在幾百年前華人就用上牙刷了)。

    圖6 茯苓,古代制牙膏原料之一

    在牙膏方面,古人發揮了更大的想象力。最早是用鹽水、酒、醋、藥湯這些漱口水作為牙膏替代品,後來將鹽加工成青鹽,成為專職牙膏替代品。直到楊柳枝擦牙法出現,各種琳琅滿目的中藥牙膏替代品便應運而生。

    宋代,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潔不乾淨,就用牙刷清潔,實在沒有,去院子門口掐一段楊柳枝楊柳枝,再不濟,雙指橫放,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對於牙膏的選擇,古人並不拘泥於某一種配方,古書記載的牙膏配方不下一二十種。大文豪蘇軾和科學家沈括各自發揮聯想,製作牙膏。蘇軾選擇的材料是松脂和茯苓,沈括選擇的是苦參。

    比起歐洲人,華人刷牙的歷史要早千年以上,接吻是現代歐洲人的日常禮儀,要是放在古代,倆人一見面,露出兩排大黃牙,親一個?簡直是一場災難。

    文:曾府成

    參考文獻:《夢梁錄》《禮記》《史記·倉公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蒜有哪些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