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路伴你看天下

    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賢妒能,為什麼還要重用他長達十幾年?

    一代權相李林甫:妒賢嫉能依舊受到玄宗重用,到底有什麼原因?

    根據《舊唐書·李林甫傳》記載,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逃到成都之後,也曾和時任給事中的裴士淹議論前面的那些宰相。當談論到李林甫之時,玄宗說:“李林甫的妒賢嫉能,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裴士淹見玄宗這麼評價李林甫,便趁機說道:“陛下既然知道李林甫是這樣的人,為何還要讓他當這麼多年的宰相呢?”玄宗沉默了很久,沒有說話。

    李隆基重用李林甫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唐玄宗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賢妒能,卻還要重用他長達十幾年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唐玄宗李隆基身邊的人都和李林甫站在一起,給他說好話,代表性的人物有宦官高力士,嬪妃武惠妃。

    二是李林甫善於摸準李隆基的心思,不和李隆基對著幹。

    三是李林甫對於李隆基想幹的事情,竭力為李隆基提供支援和理論支撐。

    四是李林甫多才多藝,在興趣愛好上與李隆基有共同語言。

    李林甫的出身和性格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他祖籍隴西,是唐朝的宗室,李林甫的曾祖是李淵的堂弟,也就是說,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是親戚,是一家子的李家。

    李林甫是在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接任宰相,官職是中書令,是右相。在此之前,這個位置上是張九齡,張九齡是他的前任。李林甫的性格比較陰柔,對於權謀之術很在行。

    他與宮中的宦官和嬪妃們的交情都很好,因此對於唐玄宗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瞭解,在奏對的時候,李林甫說出的見解也往往能夠得到玄宗的讚許,深得玄宗的賞識。

    身邊人經常說李林甫的好話,對於問題的看法又很符合自己的心思,試問對於這樣一個人,又有哪個皇帝會不喜歡呢?

    投靠武惠妃

    李林甫的升遷之路上,還有這樣一個插曲。李林甫在開元十四年的時候,官就做到了御史中丞,後來升任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李林甫發現唐玄宗對於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寵愛有加,對於太子卻比較疏遠。於是,李林甫拜託宦官向武惠妃表明了願意輔佐壽王的心意,這讓武惠妃很高興,畢竟李林甫當時在朝中已經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大員。後來,李林甫得以接任宰相,這與武惠妃的暗中相助有著很大的關係。

    高力士相助

    李林甫在宮裡還有一個得力的助力,這個人就是宦官高力士。要說李林甫和高力士是怎麼扯上交情的,過程也是比較曲折。高力士出身於武三思門下,武三思有個女兒與李林甫有私情。正是這層裙帶關係,再加上李林甫本人又很會來事兒,高力士對李林甫的升遷也說了不少的好話,順便還給李林甫透露了不少內幕訊息。

    天子的家事

    根據《舊唐書·李林甫傳》的記載,李林甫當了宰相之後,同時當宰相的還有裴耀卿和張九齡。有一次由於武惠妃的枕頭風吹得比較厲害,唐玄宗對於他的幾個兒子很生氣,這幾個兒子有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玄宗和宰相們商量想廢黜這幾個兒子,遭到了張九齡的激烈反對和勸阻,李林甫卻保持了沉默。

    退朝之後,李林甫對宦官說,這事兒就是天子自己的家事,皇帝自己願意怎樣就怎樣,又何必與外人商量。這些話自然透過宦官傳到了玄宗的耳朵裡。後來,在開元二十五年的時候,這三位皇子終於被廢黜為庶人,不久又被唐玄宗賜死。

    用人何必滿腹經綸

    還有一次,唐玄宗想把當時擔任朔方節度使的牛仙客加封為尚書,也遭到了張九齡的極力反對,理由是牛仙客沒有多少學識。玄宗對於這件事情很不高興,李林甫當然是堅決站在了玄宗這邊,他私下向玄宗說,所用的人只要有才識就行了,又何必一定要滿腹經綸呢?況且天子想用誰就用誰,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這件事情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張九齡和裴耀卿被罷免了宰相之職,接任宰相的就是玄宗的兩位心愛的大臣——李林甫和牛仙客。

    野無遺賢

    史書中對於李林甫的記載,還有許多軼事,但以反面的事例居多,也證明了李林甫的妒賢嫉能。比如唐玄宗曾經下詔攬求天下計程車子,只要精通六藝中的一種便可到長安來參加選拔。李林甫向唐玄宗提議,先由郡縣的長官負責初選,再由尚書省組織複試,把透過考核的人再推薦給皇帝。在李林甫的主持下,那些透過遴選送到京城的考生,被組織參加了詩賦論的考試,結果自然是沒有一個人合格。這樣的選拔結果與唐玄宗的初心當然由很大的距離,但是這件事情到了李林甫的奏章裡,就變成了所有的人才都被朝廷收羅在朝,已經是野無遺賢了。

    過人之處

    李林甫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安祿山未反之前,因為深受皇帝的寵幸,所以非常跋扈,見了任何人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神色很是倨傲,平常對朝中的公卿也常有侮辱和輕慢的舉動。但是,安祿山卻被李林甫的威嚴所懾服,對李林甫很是忌憚。而且安祿山在每次和李林甫談話的時候,李林甫總能率先說破他的心思,這讓安祿山很是驚懼害怕。看來李林甫對於捉摸人心還是很有一套的。

    多才多藝

    李林甫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小名叫做歌奴,據說他對於音律十分精通。我們也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自然對於李林甫會產生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他們之間由於相同的興趣愛好,也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李林甫的結局

    李林甫於天寶十一年十一月病逝,這一年的公曆紀元是753年。李林甫給唐玄宗李隆基實際上當了十九年的宰相,他也是唐玄宗在位的時候當宰相時間最長的一位。

    李林甫當宰相期間,重用了胡將安祿山等人,使得安祿山坐大成勢,很多人都認為安史之亂的發生與李林甫有著莫大的關係。他當宰相的這十九年,也被大家認為是唐朝由盛世轉向衰弱的關鍵時期,他自然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誣告他謀反,李林甫家產被抄沒,子孫被流放,爵位和官職也被削除,甚至改葬到另外一個地方。近二十年的一代宰相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令人十分唏噓的。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口蜜腹劍的李隆基,閒塞言路,嫉賢妒能是出名了的。史有記載,安史之亂後

    一日,玄宗說:“李林甫的妒賢嫉能,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而朝臣裴士淹便問:“那您為何還讓他當十九年的宰相呢?”玄宗沉默不語。《舊唐書·李林甫傳》

    1.李林甫情商高,會籠絡人心。“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奸詐圓滑,八面玲瓏,搏取了他人好感:玄宗喜歡聽他講話就不用說了,玄宗身邊的紅人宦官高力士,楊貴妃的婆婆、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等等都願意說他好話。

    2.討好、巴結皇帝的能力。李林甫善於“揣摩上意”,從不為原則問題直諫李隆基,唯皇帝命是從,唯皇帝的愛好與嗜好效勞,凡李隆基的主張,李林甫都不遺餘力地為其提供理論支援,讓李隆基的個人喜怒哀樂合理合法化。

    4.李林甫有一定的治國能力,他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善於察言觀色,而且多才多藝,發展了與玄宗類似的個人愛好。

    5.李林甫性格陰柔,熟諳權謀之術,與宮中的宦官、嬪妃們都有交情,很容易掌握唐玄宗的一舉一動,瞭解玄宗心思,往往朝中奏對時,李林甫的見解能一語中的,能得到玄宗的讚許,因而能得到玄宗的喜歡。

  • 3 # 漫步史書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使得很多人有開始關注唐玄宗這位皇帝,算起來唐玄宗的前半生英明睿智,果敢練達,創造了大唐一個輝煌的盛世,但是他執政後期昏庸闇弱,使得朝政日非,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大唐的國運也就此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要說到轉折點的話,那麼李林甫這個人是不得不提起的人,算起來唐玄宗開元年間所任用的宰相都是些誰呢,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他們任意一個人放在哪個朝代裡面,都能夠當做獨當一面的人,唐玄宗一下子就碰到了四個,可惜最終這些盛世全部都被李林甫一個人終結了。唐玄宗知道李林甫嫉賢妒能嗎?按照長安十二時辰裡面,何監的話來說,25歲以前的唐玄宗,怕還能分得清楚是非,但天保年間以後的,只怕是弄不清楚,因為李林甫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揣摩上意。這就要說到賢相和姦相的區別,我們看到一般賢相,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都是提意見:你這兒錯了,你那兒不對,如果皇帝也顯明的話,多半都會一一採納,奸相則不然,一般情況下,他總是順從皇帝的意思,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當然以皇帝富有四海這種程度來講,他說的也沒有錯,只是無限放大了君主的慾望,從而為自己的升遷提供基礎,當然隨著中國古代政治逐漸的複雜化,後來二者之間的區別也越來越淺。李林甫就是這樣一步步爬到了宰相的位子,自然他也要杜絕其他人順著他這條路往上爬,凡是能夠威脅到他地位的人,自然一個個都被他拔除了,同樣對上他仍然要保持一副謙恭謹慎的態度,尤其是要粉飾一個太平王朝的天下,他知道只要皇帝對他滿意,那麼他的位置有越來越鞏固。一個在皇帝眼中如此出色的人,自然也會被委以重任,我們就能看到唐玄宗在執政後期以後,幾乎很少親自處理事情,大部分都委任給李林甫,而李林甫這個人治理朝政上雖然沒有什麼才幹,但是在吏治上有獨到的處理方式,雖然李林甫很奸滑,但是並不愚蠢,所以他也還算是一個實幹家。另外還有一個目的,也是歷代帝王都喜歡採納的平衡之道,在朝堂之上,太子作為一方勢力,宰相作為一方勢力,按照唐玄宗的邏輯來看,不能太親近,其實此前武惠妃還在的時候,李林甫就建議唐玄宗立李瑁為太子,但唐玄宗仔細思量以後,仍然選擇了稍稍年長的李璵,這也是玄宗皇帝刻意平衡的結果。在唐玄宗看來,天下太平,既然他已經按照了既定的規則去發展,那麼朝廷之上無論是誰在做主,也都無法去幹涉,而為了防止有人因貪念而一家獨大,才實行的這種平衡之術,換句話說,如果李林甫撐不住,那麼未來皇帝也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換掉,從他後來的結局來看,不無這種道理。

  • 4 # 寧靜致遠11804

    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賢妒能,為什麼還要重用他長達十幾年?

    李林甫是後世之人公認的奸相,連李隆基自己也親口對時任京兆尹裴士淹說過:“李林甫嫉賢妒能,舉國上下無人能比。”然而十九年來一直對他信任寵愛有加,那麼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嫉賢妒能,為什麼還要重用他長達十幾年?

    李林甫奸猾狡詐,雖然不學無術,但是人家情商高,善於察言觀色,又攻於心計,心思都放在怎麼討好李隆基身上,一切以皇上利益為出發點去辦事,自然得到李隆基的寵幸,他能得到李隆基重用十多年,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李林甫善刺上意、善養君欲讓李隆基龍顏大悅。

    李林甫抓住李隆基喜歡聽順著他心意的話的特點,每次李隆基在朝堂上發號施令,他都恭敬順從,唯李隆基馬首是瞻,每次李隆基有什麼新主張,他都會舉雙手贊成。

    李隆基欲廢太子李瑛,丞相張九齡表示太子是國之根本,沒有原則性錯誤,不能廢。李林甫看出李隆基的心思,低聲嘀咕,廢立太子之事是皇上家事,皇上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不必問外人。聽得李隆基心裡倍兒爽,臣子同意自己的觀點,說明自己的想法可行。

    這僅是李林甫善刺上意、善養君欲的一個縮影,卻可見此人圓滑變通,懂得伴君之道,低眉順眼,言聽計從,還把皇上想聽的話,想做的事,一一做好馬前卒,讓皇上順心愜意,這自然讓李隆基龍顏大悅,寵幸有加。

    二、李林甫巴結討好李隆基寵妃武惠妃,投皇上所好。

    李林甫觀察到李隆基獨寵武惠妃,對壽王李瑁甚是喜愛,李林甫便曲意逢迎,巴結討好她,便悄悄遞話武惠妃,臣會好好護壽王(李瑁)成將來的皇上,向武惠妃表忠心,投皇上所好。

    李隆基見李林甫對自己的寵妃言聽計從,很是欣慰。而武惠妃得到李林甫的承諾和幫助,自然多多地在李隆基身邊說李林甫能幹,可靠,好話說了一籮筐,李隆基便更喜歡李林甫了。

    三、李林甫安插眼線,探得李隆基的喜好,極盡阿諛逢迎。

    李林甫心思縝密,他想要知道皇上的喜好,得與他身邊的太監、宮女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於是李林甫花重金求得高力士等人的支援與幫助,從這些侍奉皇上的人身邊得到第一手資訊,在朝堂上他的奏章都是從皇上近侍那兒打過復稿的,自然與皇上的想法不謀而合,讓李隆基覺得李林甫是他的知心人,總能知道自己的心聲。

    李林甫更讓李隆基感到舒服的是特別會拍馬屁,李隆基愛好音律,李林甫為了討好皇上,花時間精力去學習,然後能與皇上探討音樂的高妙,皇上好大喜功,喜歡聽歌功頌德的話,李林甫便打壓不同聲音,堵塞言路,讓李隆基只聽到頌揚皇上的聲音。總之,李林甫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讓李隆基開心快活。

    四、李隆基用慣了李林甫,有了依賴性,少了他的奉承反倒不習慣了。

    一個人十多年聽慣了好話,十多年有人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李隆基指東,李林甫向東絕不向西,李隆基讓喝酒,李林甫絕不喝茶,李隆基一個眼神,李林甫便知道下一步做什麼,兩人之間已形成一種良好的默契。

    漸漸地,李隆基對李林甫已經形成了依賴,習慣於李林甫的作派,習慣於他的順從,少了他的奉承,李隆基反倒不習慣了。

    在李隆基的思維中已形成定勢,李林甫嫉賢妒能只是小毛病,瑕不掩瑜,像李林甫這樣對自己絕對忠誠,忠心耿耿地圍著自己轉的臣子必然要重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卡閒置,長期不使用是否會存有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