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831026491

    雖然是12年的問題,我還是想在這說一下,我就單獨說一下‘虛邪賊風’其實靈樞、懸解、思考中醫都有提到。風隨八節,居八方,自正面來,謂之正風,不傷人也,自衝後來者,謂之虛邪賊風,乃傷人也。相信大家有經驗,正面吹來的風不論有多大,你不會覺得很冷,但是冷不丁從後面吹來一股風,你會打一個冷戰。你看了古人的總結,你就會感覺中國文華真是偉大精深

  • 2 # 潮汐打手

    展開全部

    恬淡虛無 --

    “恬”-- "恬"是一個豎心旁加一個舌頭的"舌"字,與"舔"是同根同源,本意是說動物和人受傷後,會下意識的拿舌頭去舔傷口(而事實證明唾液中含有很多能促進傷口癒合的酶、氨基酸或者是其他的物質),所以,舔是一種透過自我療傷、自我寬慰,最後達到接納自我、自得其樂的一種能力。

    “淡”-- 淡泊,無奢望、無妄;

    “虛無”就是佛家講的心無掛礙,“虛”的意思就是讓自己的心靈和精神獲得最大的自由;而道家講,物質世界的本源來自於那個"無"(詳見量子物理“夸克”理論)。

    恬淡才能從容,虛心方可納物

    真氣從之--

    "真"指的就是天然賦予人本來的那個面目(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的一瞬間"兩精相搏謂之神","神"帶來的能量也就開始運動了),推動細胞分裂發展的能量就叫元氣,是先天賦予的,這就是所謂的“真氣”或“先天真元”(如地球的石油和天然氣,過度開採導致地球變暖,而人過度開採自己的先天真元之氣導致虛火上浮)。

    當人處於一種"恬淡虛無"的狀態時,人先天被賦予的"真氣"就會隨著指揮它的"神"去開始運作,即“從之”;如不服從擅自“開小差”,“正氣”不在崗,則“虛邪賊風”這種負面能量就會乘機而入。

    精神內守--

    與其對應的是精神外露。

    其中精外露:包括漏精(滑精、遺精、意淫等等)失精(男性易理解;女性為各類陰道分泌物,流產是最大的失精,等等)體液流失(拉肚子、尿血、尿蛋白、尿糖、冷汗、盜虛汗、大汗、類似人命終結時的“汗出如油”、流膿鼻涕、流口水、流血等等),一般來講,沒精的人首先是眼睛沒神(或漏神),其他表現,如臉色發黑發癆,好像蒙著一層灰;所以需要進“補”(補漏)

    與神的內守相對應的是“漏神” “失神” 心“不在焉” 等,初期會影響情緒(如:難以“聚精會神”--注意力極難集中;“心神不寧”-- 強迫狀態;"神不守舍"--焦慮、坐臥不安;"失魂落魄" --抑鬱;"魂飛魄散"--恐懼狀態;“失神”--目光呆滯的木僵狀態;“神出鬼沒”--幻覺或妄想,等等心理問題),後期會傷神(嚴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多種人格、身份識別障礙“我是誰?”等等)

    病安從來--

    做到精和神內守,1、有積累(倉庫裡面有糧)“養精蓄銳”“神采奕奕”;2、神在自我的體內,反應很快“有如神助”,強力查殺病毒(如:病毒,細菌,虛邪賊風),可馬上就把它趕出去了(立即啟動自免疫系統);怎麼可能得病呢?

  • 3 # 南波宛

      

    “恬”通“甜”,也就是心裡充滿著甜蜜的狀態。想想看,有生以來,最甜蜜最溫馨最喜悅的時候, 是怎樣的?自己可以體會一下。“淡”,是相對“濃”而言,也就是甜蜜是“淡淡”的,不是濃烈的狂 喜。“虛無”不是“虛無”主義,而是心中無物、心無牽掛的意思。  當心中有煩惱事牽掛時,心裡就“有 物”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時時心無牽掛,心裡泛起淡淡的甜蜜喜悅,真氣,也就是正氣,會自然運 行。你的精神沒有外散,也就是沒有胡思亂想,病又從那裡來呢?

    如何才能做到“恬淡虛無”呢?

    《黃帝內經》進一步闡述: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行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 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簡單而言:要有滿足感,吃的、穿的、眼下過的小日子就很滿足,心安理得,身勞而不疲倦,這樣 正氣就能執行順暢,滿足身體各種所需,即所謂“皆得所願”。

    所謂“內守”,是指精神安守於內,而不馳騖於外,做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嵇康《養生 論》),以便於保持體內環境的協調平和,從而進入最佳的生理狀態。  具體來說,古人強調內心寧靜, 並不是要求人們完全做到靜思滅想,而是指既要做到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又要在用神過程中能 夠集中思想,做到專心致志。

    《清代皇帝秘史》中所記載的乾隆在下江南的時候,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他看到山腳下

    大江東流,百舸爭流,人聲鼎沸,熱鬧而又非凡,隨口問在大江旁邊的一個老和尚:“你在這裡住

    了幾十年,可知每天來來往往有多少船? ”這位老和尚倒也伶牙俐齒:“我只看到兩隻船,一隻為

    名,一隻為利。  ”

    老和尚真可謂是一語道出了人世間的天機,太史公也曾在《史記》中也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 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無論貧富與貴賤,窮達逆順,都會免不了要和名利* 打交道。所有的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正常世人的心態:願為名利隨波逐流,甘為名利放 棄自我。  然而一個人活著追求的東西畢竟非常多,過分的追求名與利,就會使人整日茶不思飯不 想,失魂落魄。其實做人還得應該做到淡泊名利。

    人生在世,可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每一個人都不想默默無聞、庸庸碌碌地活一輩子,追名 逐利是人之常情。然而,有得必有失,為名利所付出的代價到底值不值呢?為了家庭和睦興旺、為 了公眾事業、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不過,一個人對名利過分的追求一一 不擇手段地去爭取,那必將受到名利的束縛,弄不好還會導致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下場。比如/父 子不和、君臣猜疑、兄弟反目成仇等等。。朱熹就曾經說過:“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

    危險。”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無聲。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個令人人都羨慕的 光環。有些人為聚財、爭名而過分費心勞神,一旦名利到手,就把它當作資本處處炫耀,甚至招搖撞 騙。這種人可能永遠也享受不到人生的幸福。

    漢朝文帝時,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君臣為此同心協力。一次早朝上,漢文帝發現丞相陳平 沒上朝,便問:“丞相陳平為何沒有來?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來說:“丞相陳平正在生病,體 力不支,不能叩見皇上,請皇上諒解。  ”

    漢文帝心裡納悶,昨天還見他好好的,怎麼今日就病了?不過他不動聲色,只是說:“好,知 道了,退下吧。”

    退朝後,漢文帝換上日常便服,親自到陳平家去探視。見到陳平,漢文帝說:“今天聽太尉 說你病了,特地前來探望,不知是否請過御醫診視?你年歲大了,有病可不能耽誤啊!”

    漢文帝如此關懷,使陳平非常感動。  他覺得不能再隱瞞下去了,便對漢文帝說了心裡話: “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對不起皇上的一片愛臣之心,我犯了欺君大罪啊!”並藉此機會說出了欲 把相位讓給周勃的想法。漢文帝問:“為什麼?”

    陳平說呂后死後,諸呂結黨,欲謀叛亂,自己與太尉周勃共商大計,終於滅掉諸呂奪取政 權。  陳平認為新帝繼位,應記功晉爵。周勃消滅呂氏集團,功勞比自己大,自己應該把丞相的 位子讓給周勃。

    陳平把這一切都對文帝說清之後,又誠懇地說:“高祖在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除諸呂時,

    我的功勞不如太尉。所以願意把相位讓給他,請皇上恩准。”

    漢文帝本來不知道消滅諸呂的細節,他是在諸呂倒臺後才被陳平和周勃接到長安的。  聽 了陳平的解釋,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了陳平的請求,任命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 陳平為左丞相,位居第二。

    一天上朝時,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天的時間裡,全國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說 不知道。文帝又問:“全國一年的錢糧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 ”周勃還是回答不出 來,感到慚愧至極,無地自容。  漢文帝看周勃答不出來,就問左丞相陳平:“陳丞相,那你說呢?” 陳平不慌不忙地說:“您要想了解這些情況,我可以給您找來掌管這些事的人。”漢文帝有些不 高興,臉色沉下來說:“既然什麼事都各有主管,那麼丞相應該管什麼呢?”

    陳平回答:“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無鉅細,每事躬親。  丞相的職責,上能輔佐皇帝, 下能調理萬事,對外能鎮撫四夷、諸侯,對內能安定百姓。丞相還要管理大臣,使每個大臣能盡到 自己的責任。”陳平回答得有條不紊,漢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連連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站在一旁的周勃如釋重負,十分佩服陳平能言善辯,輔政有方,心想:自己是個武夫,在輔 佐皇帝和處理國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陳平差遠了,為了國家百姓,還是自己辭去丞相讓陳平 做吧。  

    幾天後,周勃稱病,向漢文帝提出辭呈。漢文帝批准了周勃的辭呈,任命陳平為丞相,並不 再設左丞相。在陳平的盡心輔佐下,文帝終於促成了漢朝中興。

    大多數朝代的開國元勳們都喜歡爭名奪利,這也往往致使很多名臣不白而死。陳平和周勃是 兩位漢朝的開國元老,只為國家社稷著想,不但不計私利功名,反而相互謙讓,真是做人的楷模。  

    一個人如果能夠淡泊名利,就能保持心靈的純真。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做到持久堅韌和淡泊,不 貪圖世間虛名,堅持不懈地追求生命本質的意義,就能眼界開闊,意志堅定,在事業上無往不勝。人 生得失,不在於同他人爭名利、地位上的得失、高下,而在於求得自己智慧與能力上的提升。  

    名利就是障人眼目的一片樹葉,是彌散在心裡的濃霧,讓人看不到更深遠的人生意境,:只有淡 泊名利、放下名利,眼前的屏障才能拿開,心裡的濃霧才能驅散。由此眼界擴大,心境開闊,才能在 人生路上看得更遠,對自己內心的聲音聽得更清晰,目標才更明確。

    淡泊方能明志。  看淡名利,在求知與探索中求得人生的真諦,從而更加專注於自己喜愛的事 業。淡泊名利,在名利面前保持心境平和、寧靜,用心走好每一步,方能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中傾力揮 灑自己的聰明才智,並在傾情揮灑中享受美好的人生,實現人生的真正意義。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  $他為之 奮鬥的雜交水稻事業被人們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在他70多歲 時,還領導一批農業科學家攻克超級雜交稻這一世界難題,掀起了新一輪的綠色革命。

    袁隆平由於在農業上做出重大的貢獻,獲得了多項國內及國際大獎,但面對接踵而至的榮 譽,袁隆平沒有沉醉,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古稀之年依然探索不止。  袁隆平有兩個最大的心願: 一是把超級雜交稻研究成功;二是讓雜交水稻進一步走向世界。

    為了實現這兩個心願,袁隆平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衹”中解脫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 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都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 水稻。  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解決自己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 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俄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 福的崇高事業。

    曾有權威評估機構評估:“袁隆平”名字品牌價值達千億元。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 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而他的生活依舊簡樸。

    袁隆平曾說:“我認為,把名利看淡泊一點,不要去爭名奪利,心裡就會好一些。  人生不是 為了追名求利,應該要更崇高一點,要讓思想境界高一點,這樣你就會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 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點不如意,受了挫折,心裡反而很難受。

    “我感到最愉快的事是出新成果,這個成果給不給我榮譽是另外一回事,無所謂。丨能夠在 靈魂上得到安慰、有所寄託,就要出新成果。  我不停留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

    年屆八旬時,袁隆平仍然要騎著自己的白色小摩托到雜交稻試驗田觀察研究。袁隆平始 終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浮躁所動,不為金錢所惑,鍥而不捨,執著追求。在袁隆平的書房裡掛有 他自己寫的一首七絕:“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秘永無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 頭。”在他看來,探秘雜交水稻永無休止,他的研究也就“生命不息,衝鋒不止”。

    淡泊名利,才能心境寬廣,才能在事業上想得更高,看得更遠。

    佛學上有句話講:“心無所住。”一個人的心執著於什麼,就會被什麼困擾。看重名利,心就駐留 在名利上,就會被名利所困擾、所勞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4手機怎麼把下載的歌曲設定成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