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一凡夫
-
2 # 使用者55470742069
具體情況也不知,但我身邊的親戚朋友若有癌症,我一定會勸阻他們去做放化療,使用中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戰勝病魔。
-
3 # 醫者李楓
謝謝邀請。腫瘤傳統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放療作為腫瘤治療的手段之一,在控制腫瘤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70%的惡性腫瘤需要放療的參與,包括根治性放療(如鼻咽癌等)、與化療手術配合放療(如淋巴瘤、直腸癌等)、姑息性放療(最典型的癌症骨轉移放療止痛等),應該說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然有一利必有一弊,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腫瘤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時也會存在一定副作用。這一副作用與照射面積、照射劑量以及個體差異關係密切,甚至不同的照射部位都存在差異。因此同樣的放射治療對人體的副作用是千差萬別的。為了方面回答,我按下面放式進行總結:
1 共性反應:白細胞下降、惡性嘔吐、厭食、照射區域面板的損傷、免疫功能下降等,部分患者也可出現面板過敏現象;
2 個性反應:與照射部位有關,如照射肺部導致的放射性肺炎,照射口腔導致的放射性口腔潰瘍等。
必須指出的是:放射性反應也與治療醫師的經驗息息相關,一個有經驗的放療醫師完全可以把放療的毒副作用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
4 # 美中嘉和談腫瘤
放療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約65—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整個治療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有些惡性腫瘤可以透過單純放療根治,如早期頭頸部腫瘤、早期肺癌、部分淋巴瘤和前列腺癌。因此放療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放療的副作用也給許多腫瘤患者帶來了困擾,而且患者接受放射治療的部位不同,其副作用的表現也不同。下面為您詳細闡述。
接受放射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面板變化(因為射線需要透過面板進入腫瘤部位)、發熱和疲勞。
另外,根據所接受治療的部位不同,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腹瀉、口腔疾病、噁心嘔吐,和泌尿系統反應,比如放射性膀胱炎等等。
面板損害
放射性面板損害是放療中和放療後經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面板薄嫩和多皺褶的部位。
表現為照射部位的面板出現紅斑、燒灼和刺癢感時,可塗抹0.2%冰片澱粉或消毒乾燥的滑石粉,在此期間患者應將放射野內面板暴露、透氣並保持乾燥。照射部位的面板儘量少塗抹肥皂,不要用力搓擦撓抓,以免加重區域性面板的損傷。放療前後照射區域要避免Sunny照射,避免蚊蟲叮咬和碰撞破損等
出現充血、水腫時要注意區域性保護,避免出現破損,如果出現滲液、糜爛時,可以暫停放療,如果有感染情況,一定要馬上告訴醫生,及時處理。要保持患部清潔,嚴防感染,可用慶大黴素、康復新溼敷後行暴露療法,可起到抗感染、消除炎症、水腫、加速病損組織修復的作用。也可塗紫草油、禁止使用酒精擦拭。當感染較重時,可使用抗炎藥物。總之照射區面板的顏色改變和炎症反應為正常的放療反應,合理治療是可以痊癒的。
疲勞
放射治療導致的疲勞分為輕度至重度不等。許多人將疲勞描述為感覺疲倦、睏乏、無力、四肢沉重、行動緩慢。接受放療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會感到疲勞。
最後一次放射治療後,疲勞可能會持續六週至一年。有些人可能總是感到疲勞,不像開始放射治療前那麼充滿力量。
應對放療產生的疲勞,可嘗試每晚至少睡八個小時;規劃時間進行休息,活動間隔進行短暫休息;嘗試透過冥想、祈禱、和緩的瑜伽、想象來減輕壓力。同時注意營養補充,適當增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向醫生進一步諮詢,醫生會針對可能引起疲勞的疾病建議接受相關治療,如貧血(血紅蛋白低於參考值)、抑鬱症或睡眠障礙。
厭食、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消化道或者胸部、腹部放療後的噁心、嘔吐是放療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胃腸道黏膜損傷等引起的,頭部放療後因為水腫等造成的顱內高壓也很容易出現噁心和嘔吐。出現這類症狀時,應注意臥床休息,飲食方面要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過甜、辛辣、油膩食物,多喝水。口服維生素B6等藥物也可減輕噁心。
厭食是放療過程中最早出現的的一種副反應,可服用維生素B6及助消化藥和開胃藥,也可選擇食用開胃食品,如山楂、陳皮等。
發熱
放療過程中發熱的情況時有發生,原因有多方面。放療本身造成的組織損傷,尤其是腫瘤組織壞死吸收可引起低熱;放療毒副反應引起的血象下降、免疫功能減退,也易合併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熱,使用化療或其他免疫增強藥物等,也可造成發熱加重。因此出現發熱時,應首先明確原因,以便正確處理。
發熱後可視程度不同採取相應處理措施。低於38℃的發熱,可不用退熱藥物,多飲溫開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並穩定至正常。如體溫超過38℃,引起明顯頭痛或全身不適,應諮詢主管醫生,是否需使用退燒藥物,待進一步明確發熱原因後再做相應處理。如體溫持續升高達38.5℃以上,應暫停放療,穩定病情,靜脈輸液給予支援,必要時應用抗生素、維生素及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
血象下降
患者接受放療時,造血系統受影響導致全血細胞下降,如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並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覺全身乏力,易導致嚴重感染甚至敗血症,如有出血傾向,還可導致內臟、顱內出血致死亡。因此放療期間應每週檢查血象一次.
如白細胞低於3.0×109/L,和/或血小板小於70 ×109/L時應時需要提醒患者注意休息,補充營養;如果白細胞低於2.5×109/L,或者血小板低於6×109/L,會暫停放療,並進行對症處理(對下降明顯者,應選用升高血象的藥物;重度白細胞下降可應用粒細胞集落因子;嚴重者需要輸血),血象恢復後再開始放療。
另外,放療中應加強飲食營養,促進造血功能,減輕放射線對骨髓的損害。食物宜高維生素、高蛋白。白細胞下降明顯者其抵抗力明顯下降,易合併細菌、病毒感染,應注意預防。有血小板減少者,應注意有無出血傾向,防止各種損傷,預防出血的發生。
口乾牙痛等口腔反應
頭頸部放療病人由於受照射部位和照射範圍的影響產生口腔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副反應。當放療達到一定劑量時口腔唾液腺、牙床血管及牙骨髓受到損傷,使區域性抵抗力降低而引發感染,表現口乾、牙痛、牙髓炎、口腔粘膜水腫、口腔潰瘍等。
接受頭頸部放療的患者在飲食上應避免辣或粗糙食物如生蔬菜、幹爆米花、堅果;不要吃喝非常熱或冷的食物;不吸菸、不飲酒,因為菸酒會加重口腔疼痛;吃無糖糖果或咀嚼口香糖可保持口腔內溼潤;用汁或醬溼潤食物,有利於吞嚥。另外,患者應多注意口腔衛生,飯後要漱口和刷牙,牙膏可選用些含氟牙膏。放療後2年內應儘量避免行拔牙等,以避免手術創傷誘發或加重放射性骨壞死的發生。
泌尿系統和膀胱變化
接受盆腔區域照射的患者可能出現泌尿系統和膀胱的疾病,包括:排尿困難;尿頻、尿急;膀胱炎;尿失禁等。
泌尿和膀胱疾病通常在放射治療三到五週後開始。大多數症狀會在治療結束後兩到八週消失。
當出現上述症狀時,建議多喝水,每天喝6至8杯水,保證您的尿液顏色為無色至淡黃色;避免飲用咖啡、紅茶、酒精等,遠離菸草製品。
腹瀉
對骨盆、胃部和腹部的放射治療可導致腹瀉,這些區域對於治療腫瘤的放射劑量非常敏感。
發生腹瀉時要注意:
1. 儘量多喝水。脫水是由於身體內大量水分流失造成的,嚴重的腹瀉會導致脫水,可能非常嚴重,需確保喝足夠的液體以緩解該症狀。
2. 少食多餐。許多人發現如果每天進食5-6次,每次進食少量食物,而不是三次正餐的話,他們會吃得更好。
3. 低纖維飲食,補充鈉和鉀。
總之,大部分放療的不良反應是可防可控的,因此,要正確認識放療的不良反應,合理的干預,不但可以大大減輕放療的不良反應,還能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
-
5 # 胡洋
放射治療與手術一樣屬於區域性治療的一種手段,更有部分技術被形象的稱為“X-knife”,伽馬刀。其對腫瘤的殺傷作用是透過利用各種射線、粒子等經過部分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而達到腫瘤,從而使腫瘤縮小或消亡。有些早期癌症甚至可以透過精準定向放療而根治,雖然它是一種區域性手段,但其照射野中累及的正常組織仍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損傷,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
無明顯放射部位差異性的放射反應:
1. 血象降低 血細胞屬於快速增殖細胞,且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壽命短,因此在放射治療早期就會出現白細胞的降低,血小板相對稍晚,紅細胞最晚。放射線引起白細胞低於3x10^9/L時,一般給於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行生白治療,當其低於2x10^9/L時,需考慮暫停放療,當然如果照射野面積較大或射野內大量造血部位,例如照射扁骨、胸骨等,則需依據患者情況考慮暫停放療時機。放療引起血小板低下相對出現稍晚,當血小板低於70x10^9/L需考慮暫停放療,當然如果照射野非常小,或照射頸部,四肢軟組織,相對血小板影響小者,也可繼續放療。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升小板藥物治療及補充營養等,但血小板相對增生週期長,其恢復較慢。
2. 放射性皮炎 放射線經過面板可導致放射性皮炎,醫生會要求患者透過穿棉質衣物、暴露放射野面板、避免搔抓、摩擦及塗抹刺激性物質等進行防護。如果出現1-2度的放射性皮炎,可有面板乾燥粗糙、色素沉著或皸裂等表現,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外用面板保護劑。當出現3度放射性皮炎,一般出現於面板累積劑量達50-70Gy,可表現為水泡及潰瘍,此時需停止放療、區域性消毒避免感染,外塗含維生素B12的藥物等。應注意防範3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的發生,並積極治療以防產生永久性潰瘍。
3. 此外,放療期間患者會覺得疲乏、無力,食慾下降等,對於此類不適,臨床上一般無有效干預措施,建議患者可進食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平時多吃水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與放射部位有關的表現:
1. 頭頸部 鼻咽癌、上頜竇癌、喉癌等區域性放療會引起口腔黏膜反應、急性腮腺反應、放射性齲齒,甚至放射性腦脊髓炎等。黏膜反應常成為頭頸部腫瘤患者耐受並完成放療的挑戰。很多頭頸部腫瘤患者,自放療2-3周起至放療結束後一月,口腔黏膜均會充血、糜爛、潰瘍,重者可以出血並伴發區域性感染,劇烈的疼痛不適持續時間長,同時疼痛、潰瘍又導致腫瘤患者進食障礙,營養素、維生素的攝入減少,導致區域性創面癒合延遲,產生惡性迴圈。因此雖然頭頸部腫瘤經放療後療效確切,但仍有部分不能承受這份痛苦的患者放棄了治療。口腔糜爛、潰瘍十分痛苦,我們可以透過注意口腔衛生、增加維生素的攝入、提前使用黏膜保護劑等推遲該反應發生的時間,後期潰瘍引起進食障礙者,應注意營養的支援治療、促進創面修復,如伴有感染抗炎治療也不可或缺。
2. 胸、腹部腫瘤 食管癌 、肺癌、肝癌等腫瘤,放射治療可累及區域性食管、胃引起進食痛、噁心等消化道不適,照射野累及氣管、肺,可引起咳嗽、咳痰等不適。臨床上對於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經抗生素、激素等抗炎治療後一般症狀可明顯改善。對於部分噁心、嘔吐患者,如果是散射線所致,可以重新調整射野,以減少因此原因造成的患者不適。如果不可避免,可行止吐、護胃藥物對症治療,飲食上可進食溫、軟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3. 盆腔腫瘤 直腸癌、宮頸癌等照射盆腔腫瘤或淋巴引流區,不可避免的會對進入腸腔的腸管、直腸、膀胱等造成損傷,可表現為裡急後重,血便、黏液便,尿頻、尿急等不適。對於放射性直腸炎主要予止瀉藥物鹽酸洛哌丁胺止瀉治療,並注意補充水電解質。此外注意排除腸道感染。膀胱的區域性刺激症狀,可多飲水 ,嚴重者抗生素及激素抗炎症狀可很快消失。
以上是放療期間可出現的一些急性反應,其反應的輕重、緩急常與照射的方式、照射的部位、劑量及個人敏感等相關。因此,如果治療期間出現不適反應,應積極與主治醫師溝通,積極處理最大化減輕反應,以利於放療的完成。
回覆列表
#放療對人體的傷害# 放療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消化道反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腹瀉。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對症處理,告知患者要多飲水及大量補充維生素,適當使用鎮靜劑。二、骨髓抑制。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放療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營養,已經有下降者可藥物給予調理和治療,必要時可進行成分輸血。白細胞計數過低,血小板也低時,就要考慮停止放療,預防感染。三、面板過敏反應。面板瘙癢、面板樣麻疹,照射野面板禁止肥皂水洗,可用面板保護劑。四、免疫功能抑制。可用免疫增強劑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提高療效。區域性放療可引起併發症,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口腔黏膜潰瘍等,需對症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