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來讀歷史

    本人對太監沒什麼好感,老覺得太監都是壞蛋,一臉陰險狡詐的娘娘腔,像什麼趙高、魏忠賢、李蓮英。其實這是不對的,太監也有好人嘛,像蔡倫、鄭和不都受後人景仰嗎?蔡倫發明改進的造紙術,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鄭和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他七下西洋,古代華人沒有誰能做到,前無古人!

    三寶太監

    鄭和是雲南人,姓馬,小名三寶,回族人,俗話說十個回回九個馬,剩下就是撒、哈、拉。朱明王朝南征討伐雲南的殘餘元朝勢力時少年的鄭和就被俘虜了,並且慘遭閹割。後來隨軍進入北京到燕王府做小太監。而鄭和從小機靈,所以燕王朱棣很喜歡他。當燕王朱棣篡了侄子的皇位成為明成祖時,決定要下西洋,而他最信任的、 人又老實的鄭和自然是最佳的人選。

    下西洋的原因

    現在大家對朱棣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下西洋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的國威,為了宣揚天朝上國的物產豐富,總之就是一個炫富的行為。還有人認為是朱棣擔心侄子朱允文沒有死,據說逃到了西方,所以才派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如果找到的話自然是滅掉。

    這都是後人認為的,明朝自己的說法是為了“宣德化而柔遠人”,意思是向那些海外蠻夷宣傳道德文化,並且安撫他們。想以這種和平的方式與世界各國建立聯絡,並且與世界各國和睦相處。這樣看來這個理念還挺先進的,和諧世界嘛!

    七下西洋到了哪些地方

    那麼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到了哪裡呢?前三次主要在東南亞一帶和南印度洋斯里蘭卡那邊。後幾次就更猛了,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繞過錫蘭(即斯里蘭卡)進入了阿拉伯海,再往深裡走就到了波斯灣,然後登上了阿拉伯半島的土地,與騎駱駝戴頭巾的阿拉伯人聊了聊。

    然後再往西走就到了亞丁灣,那個時候沒有索馬利亞海盜,所以愉快地就進入了紅海,並且到伊斯蘭聖地麥加去朝聖了一下。我想之所以要去麥家一趟,可能是因為鄭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個人的一個強力願望就是要到麥加去一趟,讓自己那顆虔誠的心找到一個源點。這可能是鄭和七下西洋唯一有一個私心的地方。

    那時候沒有蘇伊士運河,不能從紅海直接進入地中海,如果紅海地中海是連著的話,那世界歷史可能都要改變了。所以鄭和船隊只得從紅海退出來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到這些地方可都是真的,畢竟當時非洲一些土著國家還進貢給了大明皇帝什麼長頸鹿啊,獅子啊,鴕鳥啊,角馬啊,這些動物中國都是沒有的。

    似乎鄭和船隊最遠就是到達了非洲東海岸。但是也有人不這麼認為,英國有一個海軍軍官就寫了本書說鄭和的船隊其實到達過美洲。他書中說,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時候鄭和船隊便面臨一個問題,是要繼續往南走,還是返航呢?後來鄭和決定大部隊返航,畢竟出來很久啦,還要回去赴命呢。於是派一支小的船隊沿著非洲東岸向南,繼續尋找新的、未發現的地方。而這隻小船隊就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進入了大西洋,最後到達了南美洲。但是呢,這個英國海軍軍官寫的這本書連咱們華人自己也不相信,確實有點太扯了!

    發明麻將

    鄭和下西洋,沒有為中國帶來什麼實際性的貢獻,可能唯一有點貢獻就是發明了麻將。長時間在海上漂,船員們都很無聊啊,於是就用136張牌組成了麻將。為什麼麻將中有“東南西北”風,因為航海嘛……紅中代表太陽,白板表示的是白天。條子代表的是桅杆的繩索;“萬”字是表示航程數;筒子代表的是船上盛水的竹筒,淡水都裝在竹筒裡,遇上風浪也不會灑出來。現在咱們華人特別是四川人一有空就圍在一起打麻將,不知道有沒有想起鄭和呢?

    鄭和船隊為什麼沒有得壞血病?

    還有一件事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大航海時代很多歐洲船員出海好多都得了壞血病,死掉了。因為在海上吃不到新鮮的蔬菜,不能補充維生素C,所以就得這個病了,牙齒也鬆動了,就要命了!可是鄭和的船隊卻沒有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奇怪呢?其實也不奇怪,因為華人都有吃豆芽的習慣,鄭和下西洋帶了很多很多的豆子,就在船上生豆芽,這不就有新鮮的蔬菜了嘛,每天炒豆芽、涼拌豆芽,吃的不亦樂乎。而且鄭和船隊帶了很多送給外國友邦的茶葉,華人愛喝茶呀,喝茶的話也是不會得壞血病的。

    如果鄭和下西洋是殖民侵略的話……

    這裡我們不僅要想一個問題,如果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所謂的“宣德化而柔遠人”,而是為了像西方人那樣的殖民征服,現在豈不半個地球都說中文了?這樣一個假設雖然毫無實際意義,但想想也挺有趣的。你要知道鄭和的船隊是完全有能力搞殖民征服的啊,一兩百艘大寶船,兩萬人的船員,都是精銳之師,對付那些土著小國是完全不在話下的。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到了錫蘭國,錫蘭國王對鄭和船隊的寶物垂咽三尺,便要來劫船。鄭和硬是帶著軍隊攻打進了錫蘭國王城,生擒了國王。當然咱們並不是來搞殖民侵略的,所以呢又放了國王。在第四次下西洋時,鄭和船隊還幫助蘇門答臘國王平定了叛亂,結束了蘇門答臘國多年的戰爭。從這些事情上都完全可以看出,鄭和船隊是有能力殖民侵略的,只是咱們壓根沒有想過這麼做。現在想一想是不是挺後悔呢?

    鄭和下西洋好偉大,又好可惜!

    鄭和下西洋耗費了大明王朝四分之一的財力,所以後來的統治階層對於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是很不感興趣的,也很不支援。於是就燒掉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所有的資料,以防止鄭和再用這些東西去勾引新皇帝,讓他再次下西洋。從明朝的角度看,搞這種華而不實的、浪費財力的事情確實沒什麼意思。但是對我們現在而言燒掉那些珍貴的資料,真是太可惜了!

    好在世界都知道,在大明朝時有鄭和這麼一個偉大的航海者,他帶著華人民的友善訪問世界各國,不是為了金銀財寶,不是為了殖民征服。這種對世界各國友善的態度,現在仍然根植在華人的心中。

    結論:鄭和下西洋,意圖是對外友好的交流往來。雖然船隊龐大,戰鬥力強,但他們沒有做出侵略的行為,沒有主動進攻的慾望,所以不具有侵略性。

  • 2 # 水墨鄂州

    本人對太監沒什麼好感,老覺得太監都是壞蛋,一臉陰險狡詐的娘娘腔,像什麼趙高、魏忠賢、李蓮英。其實這是不對的,太監也有好人嘛,像蔡倫、鄭和不都受後人景仰嗎?蔡倫發明改進的造紙術,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鄭和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他七下西洋,古代華人沒有誰能做到,前無古人!

    三寶太監

    鄭和是雲南人,姓馬,小名三寶,回族人,俗話說十個回回九個馬,剩下就是撒、哈、拉。朱明王朝南征討伐雲南的殘餘元朝勢力時少年的鄭和就被俘虜了,並且慘遭閹割。後來隨軍進入北京到燕王府做小太監。而鄭和從小機靈,所以燕王朱棣很喜歡他。當燕王朱棣篡了侄子的皇位成為明成祖時,決定要下西洋,而他最信任的、 人又老實的鄭和自然是最佳的人選。

    下西洋的原因

    現在大家對朱棣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下西洋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的國威,為了宣揚天朝上國的物產豐富,總之就是一個炫富的行為。還有人認為是朱棣擔心侄子朱允文沒有死,據說逃到了西方,所以才派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如果找到的話自然是滅掉。

    這都是後人認為的,明朝自己的說法是為了“宣德化而柔遠人”,意思是向那些海外蠻夷宣傳道德文化,並且安撫他們。想以這種和平的方式與世界各國建立聯絡,並且與世界各國和睦相處。這樣看來這個理念還挺先進的,和諧世界嘛!

    七下西洋到了哪些地方

    那麼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到了哪裡呢?前三次主要在東南亞一帶和南印度洋斯里蘭卡那邊。後幾次就更猛了,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繞過錫蘭(即斯里蘭卡)進入了阿拉伯海,再往深裡走就到了波斯灣,然後登上了阿拉伯半島的土地,與騎駱駝戴頭巾的阿拉伯人聊了聊。

    然後再往西走就到了亞丁灣,那個時候沒有索馬利亞海盜,所以愉快地就進入了紅海,並且到伊斯蘭聖地麥加去朝聖了一下。我想之所以要去麥家一趟,可能是因為鄭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個人的一個強力願望就是要到麥加去一趟,讓自己那顆虔誠的心找到一個源點。這可能是鄭和七下西洋唯一有一個私心的地方。

    那時候沒有蘇伊士運河,不能從紅海直接進入地中海,如果紅海地中海是連著的話,那世界歷史可能都要改變了。所以鄭和船隊只得從紅海退出來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到這些地方可都是真的,畢竟當時非洲一些土著國家還進貢給了大明皇帝什麼長頸鹿啊,獅子啊,鴕鳥啊,角馬啊,這些動物中國都是沒有的。

    似乎鄭和船隊最遠就是到達了非洲東海岸。但是也有人不這麼認為,英國有一個海軍軍官就寫了本書說鄭和的船隊其實到達過美洲。他書中說,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時候鄭和船隊便面臨一個問題,是要繼續往南走,還是返航呢?後來鄭和決定大部隊返航,畢竟出來很久啦,還要回去赴命呢。於是派一支小的船隊沿著非洲東岸向南,繼續尋找新的、未發現的地方。而這隻小船隊就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進入了大西洋,最後到達了南美洲。但是呢,這個英國海軍軍官寫的這本書連咱們華人自己也不相信,確實有點太扯了!

    發明麻將

    鄭和下西洋,沒有為中國帶來什麼實際性的貢獻,可能唯一有點貢獻就是發明了麻將。長時間在海上漂,船員們都很無聊啊,於是就用136張牌組成了麻將。為什麼麻將中有“東南西北”風,因為航海嘛……紅中代表太陽,白板表示的是白天。條子代表的是桅杆的繩索;“萬”字是表示航程數;筒子代表的是船上盛水的竹筒,淡水都裝在竹筒裡,遇上風浪也不會灑出來。現在咱們華人特別是四川人一有空就圍在一起打麻將,不知道有沒有想起鄭和呢?

    鄭和船隊為什麼沒有得壞血病?

    還有一件事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大航海時代很多歐洲船員出海好多都得了壞血病,死掉了。因為在海上吃不到新鮮的蔬菜,不能補充維生素C,所以就得這個病了,牙齒也鬆動了,就要命了!可是鄭和的船隊卻沒有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奇怪呢?其實也不奇怪,因為華人都有吃豆芽的習慣,鄭和下西洋帶了很多很多的豆子,就在船上生豆芽,這不就有新鮮的蔬菜了嘛,每天炒豆芽、涼拌豆芽,吃的不亦樂乎。而且鄭和船隊帶了很多送給外國友邦的茶葉,華人愛喝茶呀,喝茶的話也是不會得壞血病的。

    如果鄭和下西洋是殖民侵略的話……

    這裡我們不僅要想一個問題,如果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所謂的“宣德化而柔遠人”,而是為了像西方人那樣的殖民征服,現在豈不半個地球都說中文了?這樣一個假設雖然毫無實際意義,但想想也挺有趣的。你要知道鄭和的船隊是完全有能力搞殖民征服的啊,一兩百艘大寶船,兩萬人的船員,都是精銳之師,對付那些土著小國是完全不在話下的。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到了錫蘭國,錫蘭國王對鄭和船隊的寶物垂咽三尺,便要來劫船。鄭和硬是帶著軍隊攻打進了錫蘭國王城,生擒了國王。當然咱們並不是來搞殖民侵略的,所以呢又放了國王。在第四次下西洋時,鄭和船隊還幫助蘇門答臘國王平定了叛亂,結束了蘇門答臘國多年的戰爭。從這些事情上都完全可以看出,鄭和船隊是有能力殖民侵略的,只是咱們壓根沒有想過這麼做。現在想一想是不是挺後悔呢?

    鄭和下西洋好偉大,又好可惜!

    鄭和下西洋耗費了大明王朝四分之一的財力,所以後來的統治階層對於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是很不感興趣的,也很不支援。於是就燒掉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所有的資料,以防止鄭和再用這些東西去勾引新皇帝,讓他再次下西洋。從明朝的角度看,搞這種華而不實的、浪費財力的事情確實沒什麼意思。但是對我們現在而言燒掉那些珍貴的資料,真是太可惜了!

    好在世界都知道,在大明朝時有鄭和這麼一個偉大的航海者,他帶著華人民的友善訪問世界各國,不是為了金銀財寶,不是為了殖民征服。這種對世界各國友善的態度,現在仍然根植在華人的心中。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何謂侵略性,即為主動攻擊意願強烈,秉承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基本原則。

    我想如果知曉鄭和下西洋故事的人應該不會將其下西洋的所謂侵略性看得太重,甚至可以忽略。

    真不好意思,鄭和下西洋壓根沒有給明皇朝開疆闢土,僅僅是結交友鄰,如果那些還在樹上爬的鄰居算得上的話,還有就是製圖,比較完整的航海圖,但並非是全球海圖,僅僅是依照過去的海上絲綢之路為藍本,頂多就是拓展幾條支線罷了。

    不是貶低,而是覺得可惜。

    要知道,中華文化圈與印度文化圈爭奪的不僅在陸地,甚至還有在海上,後來阿拉伯文化圈也踏足進來了。

    東南亞,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早已滲透,中華文化也是一直隨著航海進行散播。

    奈何啊,本來鄭和下西洋是可以像獨尊儒術那般將中華文化更好的推進深入,奠定雄厚基礎,結果呢,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

    雖然中華文化是靠其自身生命力頑強立足海外,可多次被母國刻意地切割,甚至是限制,不支援,殖民地徹底和母國脫離了,只有血脈還算羈絆而已。

    如果鄭和下西洋,不說太遠,只需要鞏固那些開發的殖民地,還有今天的南海那些破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V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