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名句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

    華清宮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之上。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把溫泉引入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擴建包括長生殿在內的大批殿臺樓閣,並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都要攜帶楊貴妃及部分寵臣到這裡遊樂,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方止。《過華清宮》 的 “過”字,作 “至”或 “訪”解。這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之“過” 字用法是一樣的。

    起句就寫登驪山往訪:“長安回望繡成堆”,意謂登上山腰,回望長安,只見宮殿巍峨,市井繁華,甲第良宅無數,處處是明池修竹,真是花團錦簇,宛如錦繡成堆。為什麼登驪山而要回望長安?一是出於畿輔之地的登山習慣,一是為了揭示唐玄宗的奢靡之心,荒唐之舉。

    次句才落筆眼前:“山頂千門次第開”。這是隻有仰望山林宮殿才能看到的特有情景:山林宮殿,外低內高;從內向外,千門層層,按照“次第”而打開了。如果不是山上宮殿極多,是絕對看不到“千門次第開”的;如果是平地宮殿,更絕然不會見“次第開”之情景。

    以上兩句,都是從大處著筆,透過長安與驪山的景色來揭示唐明皇的奢靡之心,荒唐之舉的。接下來由泛寫改為特寫,詩人一筆而寫出兩個特寫鏡頭:“紅塵一騎妃子笑”。宮外而望,一名專使,身騎驛馬,由遠而近,風馳電掣地向驪山疾奔,身後揚起團團紅塵。宮內而望 “妃子笑” 了。楊貴妃因何而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無人知”,說明事太出奇,讓人想都不敢想,也想不到。“荔枝來”三字,才點出事情的原委和真諦,這就是《新唐書·楊貴妃傳》上所說的,“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遞,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史載,為傳到新鮮荔枝,星火急進,人馬死者相望於道。真是為吃上 “風枝露葉如新採”的鮮荔枝,“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蘇軾《荔枝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上。”這首絕句,高妙處就在於構思宏博而精深,語言含蓄而通俗,不見半句批判之語,著筆處卻處處批判諷刺。如第一、二句,明明是寫唐明皇的奢靡,卻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二景出之;三四句明明要批判唐明皇的荒淫好色和楊貴妃的侍寵驕橫,而詩人卻只用了“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鏡頭。真正是做到了不動聲色,不著議論,不借故實,放得開,收得攏,出語自然,含蓄天成。

  • 2 # 青鸞晚讀

    《過華清宮》

    【原文】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譯文】

    站在長安城,回望驪山,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山頂上雄偉壯觀的行宮,這時候一重又一重的宮門次第開啟。一匹快馬加鞭而來,進入重重宮門,宮內妃子笑聲嫣然,喜上眉梢,沒有人知道,那騎快馬,原來是帶來了妃子最喜歡吃的荔枝。

    【賞析】

    這首詩歌是杜牧在經過驪山華清宮時候有感而發所作,華清宮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是史上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與楊貴妃洗澡和作樂的地方,後來很多文人墨客都對這個地方進行過創作,有詩歌,有賦什麼的。而杜牧這首,更是膾炙人口,就一“荔枝”事件,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逸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歌貴在含蓄有深意。杜牧的這首詩,就盡情地展現了含蓄之美。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而這個“妃子笑”是大有來頭的,周幽王為博得妃子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最後導致國破身亡。所以,一看到這個“妃子笑”,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周幽王這件事,也就明白了唐玄宗的荒唐之處。

    整首詩歌,我們看不到華麗的詞藻,沒找到任何典故,也沒有經過刻意的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我是青鸞驚鴻,感謝喜歡。

  • 3 # 一水詩書

    杜牧的《過華清宮》本是組詩,一共寫了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其二】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其三】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這三首詩都是在借古諷今,選取了唐玄宗不惜勞民傷財為楊貴妃特供荔枝、唐玄宗輕信謊言而長期醉生夢死、安祿山為唐玄宗和楊貴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場景,加以藝術概括,巧妙地總結了歷史,又深刻地諷喻了現實。

    一般來說,這一組七絕裡,流傳最廣,讚譽最多的是第一首,還曾入選了語文課本。這裡一水就簡要說說第一首的賞析吧。

    要讀懂這樣的懷古詩,得先讀懂作者是怎樣的人。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的爺爺杜佑還曾經當過大唐的宰相,封岐國公、太保、太傅,絕對的豪門之後,官宦世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最為擅長,尤其是詠史抒懷之作,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堪稱晚唐詩壇的泰斗人物。杜牧政治才華出眾,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諮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但終其一生,杜牧也沒能像其爺爺一樣獲得朝廷的重用,只在員外郎、外放刺史等官位上起伏,生命最後幾年才回到皇帝身邊做了箇中書舍人(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負責起草詔令等工作)而已,所以杜牧常自負空懷濟世之才,詩文中多有針砭時弊之作。回到詩作本身:《過華清宮·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白話翻譯全詩: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戶依次開啟。一騎快馬馳來掀起滾滾煙塵,楊貴妃見此歡心一笑,普通人卻不知道這是從南方給貴妃送來了荔枝鮮果。

    這首詩裡有兩個地名:華清宮和長安。

    華清宮在長安之側的驪山之上。據《元和郡縣誌》:“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

    驪山右側有東繡嶺,左側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鬱鬱蔥蔥。故而詩中有“長安回望繡成堆”之句。

    唐玄宗寵愛楊玉環,以京城長安之側的華清宮為二人享樂的行宮。這一點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也有提及: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樣一互為印證,作者暗諷先帝唐玄宗貪圖享樂,疏離政務,勞民傷財的意圖就很明白了。

    這首詩的寫作技法賞析

    杜牧是晚唐之人,安史之亂之後才出生,當然沒親眼目睹過驛騎專程為楊貴妃快遞荔枝的場景。不過作為接觸過大唐政治頂層的官宦世家,肯定還是比常人更知道一些宮闈秘聞的。

    這首詩,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先給讀者一個開闊深遠的驪山大場景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繡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大唐江山之錦繡壯美,語意雙關。

    接著,場景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妃子嫣然而笑。幾個鏡頭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劇情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結句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

    至此,前面三個“為何”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看似不相關的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了有情節、有場景的一體了。

    整首詩,幾乎都是以白描的筆法在寫場景,作者沒發一句議論。但透過不尋常的氣氛渲染,這麼大的排場,這麼急切賓士的驛騎,最終的目的,只是為了博妃子嫣然一笑。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便已顯露無遺。甚至,有點文史知識的讀者也不難由此聯想到與此荒唐之舉極為相似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西周時周幽王,為博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趕來救駕。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最終犬戎攻破鎬京,殺死了周幽王,結束了西周時代……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

  • 4 # 一花一世界3917

    這首詩是《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此詩透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例,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見識,深寓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表現出作者橫溢的才氣。

    杜牧是晚唐詩人中第一個大量採用七絕形式寫作詠史詩,用鮮明的史論筆法,透過追憶昔曰輝煌來抒發末世的感傷,寓褒貶議論於詩味之中。他極大地發揮了絕句詩體的妙用,創造出許多“二十八字史論”之譽的優秀作品。《過華清宮》就是其中之一!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而且是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繡成堆”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使人心曠神怡!而接下來的“千門開”“一騎來”“妃子笑”都與這種美有了強烈的衝突!猾天下之大稽!國之大事,民之幸福,競與這千門,一騎,一笑息息相關!可悲,可嘆!

  • 5 # 零識店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的名篇《過華清宮》,換個通俗點的名字《一個荔枝引發的故事》,可能就好理解多了。

    華清宮,在陝西臨潼驪山上。問:這個宮是幹嘛的?答:此乃唐玄宗與楊貴妃遊樂之所!作為御用遊樂之地,那當然是高大奢華非同一般的。你看作者如何去寫的:長安回望繡成堆!一個“繡成堆”,便把驪山上東繡嶺、西繡嶺都寫了進去,風景突兀奇繡,美不勝收,正乃遊樂之聖地!

    故事是這樣的:這一天,在這繡成堆的美景聖地,山頂一重重,足足上千重之多的大門,忽然“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此處省略一千個“咔嚓”)全都一扇接著一扇,隆重無比地次第開啟!作者用“千門”這個誇張的虛數,來為我們精心鋪展開一個盛大的排場。按照這思路,沿著這套路,我們不禁會想,肯定是有什麼比驪山還大的事情,要石破天驚地隆重發生了!會是什麼事情呢?

    大家接著往下看:一騎紅塵妃子笑!我去,這麼大的排場,卻不過是“一騎”到來而已!詩人用“一騎”來對應前句的“千門”,突出了一種荒謬、荒誕之感。“雷聲大,雨點小”,就彷彿吧,在人山人海的鳥巢體育館,千萬雙眼睛盯著舞臺中央,突然出現在光柱裡的卻是一個推廣收款碼的,問大家:大哥,要不要收款碼掛牌?免費的!我們不禁要驚掉下巴了:這麼大排場,這麼大的舞臺,最起碼也應該是個什麼天王巨星來開演唱會吧???但是呢,詩人就偏偏擺了這麼大排場,在我們翹首以待的急切之中,僅把“一騎”放到了“舞臺”之中,用聚光燈給他打上光,讓他夠突出,以來讓我們看到這麼多麼荒謬。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去,什麼玩樣兒?但是詩人緊接著把“妃子笑”擺到了我們眼前:你們覺得什麼玩樣兒,但有人就願意看到這個,笑得好開心,花枝亂顫呢!嘻嘻……於是我們接著看下去吧,既然能讓妃子笑,說不定這“一騎”真帶著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詩人準備賣個聰明,準備以小見大呢?

    “無人知是荔枝來”,真的,看到這句,讓我們一起來說“我去”吧:根本沒什麼大事兒,不過是送個荔枝進來,簡直是暴殄天物,浪費這麼大排場!“一騎”飛奔而來,至少不應該是出現了什麼大事,比如敵國入侵,戰況吃緊?你吃個荔枝,有必要搞這麼大排場,搞這麼高調,搞這麼奢侈?

    感覺全詩最好的一句,最深刻的一句便是“一騎紅塵妃子笑”。這句,包含了全詩的第二處對比:送荔枝的快馬加鞭,飛塵滾滾,而楊大貴妃卻巧笑嫣然,快樂地做著她的“四大美女”之一。據說,在沒有順風快遞的那個古時候,每年為了給楊大貴妃運送荔枝,多少無辜生命都累死途中。你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知道嗎,楊大貴妃?

    當然了,透過“一個荔枝引發的故事”或者“一個荔枝引發的事故”,詩人更大的野心,是諷刺統治者荒謬奢腐的生活!

    我唐有統治者如斯,一個“荔枝引發的故事”註定要以悲劇收場——我覺得這是詩人要感慨的。

  • 6 # 任意評說

    這首詩其實是紅顏禍水論。詩從文學上講是很好,渲染一個細節,以小見大,又是次第開,又是一騎,又是妃子笑,畫面感很強,如同一個長鏡頭跟隨主視角動態捕捉講了一個故事,但論點既不新鮮,又迂腐、淺薄、錯誤。詩中妃子笑暗指的烽火戲諸侯同樣錯誤,那根本不是史實,諸候天各一方,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點趕到而造成混亂場面,烽火戲諸侯不過是周平王對周幽王潑髒水罷了,同樣,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沒有任何關係。唐朝疆域太大,超出了當時經濟、軍事、交通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建立節度使制度,節度使統管一方兵馬財政,且用的都是異族人,日久必有人生亂,忠於大唐的雖是多數,但必有一兩個安祿山、王祿山、馬祿山出現,盛唐的強大已埋下其滅亡的禍種,此盛極必衰之理也,歷史上的荷蘭、西班牙、英國、法國,今天的美國,莫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的後權外戚、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等種種威脅皇權的情況,為什麼都為歷代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