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如果說要客觀的評價一個人,就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評價,如果從其自身的角度上講,有點主觀而失於客觀,如果站在今人的角度講,則有以今評古的嫌疑,無法客觀衡量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有下面幾個人對孫策有所評價:

    第一個人陶謙

    首先要提到的人物是徐州牧陶謙,作為一方諸侯陶謙,陶謙非常猜忌孫策。因為當時孫策是袁術手下的悍將,在陶謙看來,孫策對自己有極大的威脅。

    第二個人袁術

    袁術手下的大將都傾心尊敬孫策,袁術自己也常感嘆說:“假如我袁術有個兒子像孫策那樣,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足以證明在袁術眼中,孫策確實是一個十分出色的人才。孫策手下一個犯罪騎兵,逃到了袁術軍營,孫策沒有經過袁術的同意就殺了他。事情了結之後,孫策才去找袁術賠罪。袁術知道後說:“到當兵的人喜歡叛逃,應當共同痛恨他們,不用向我賠罪。”可見在袁術的心中,對孫策的能力也頗為忌憚。儘管孫策觸犯了自己的威儀,也只有不了了之,不然這江東猛虎一旦發起怒來,後果可不堪設想。袁術對孫策既用且防,為了讓他去攻打廬江,袁術欺騙孫策說:“你只要攻下了廬江,我就將廬江交給你去管理。”結果孫策攻下了廬江之後,袁術又用自己的故吏劉勳為廬江太守,孫策對袁術十分失望。

    第三個人曹操

    孫策兼併了江東之後,曹操當時的力量還不能控制孫策,便想暫且安撫他,就把他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以禮徵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和孫翊,又命令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茂才。

    第四個人孫權

    孫策英氣豪邁,超群絕倫,勇猛蓋世,延攬奇才異能之士,志在攻取華夏。然而卻輕佻急躁,以至喪生而失敗。吳國割據江東,是孫策奠定的基礎。但是孫權追諡的時候卻沒有將孫策尊崇為皇帝,孫策的兒子最高的封號只是侯爵,從這點上來講就過於刻薄寡恩了。不過對於孫權來講,確實沒有創業之功,只有守業之能。其善於任用賢良,但卻不善於衝鋒陷陣、缺乏果決之能。孫權在孫策這個哥哥面前一直是個小弟弟的存在,他的自卑心理一直影響著他做判斷,因此從孫權的角度講,孫策是個勇士,是個強者,但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帝王。

  • 2 # 中孚鑑

    孫策,字伯符,孫堅之子,孫權之兄,勇猛無比,當時人稱小霸王!他的父親孫堅討伐董卓後,準備回到江東,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卻被荊州劉表所襲取,孫堅也命喪於此!

    孫堅死後,孫策繼承了他的位置,雖然他和荊州劉表有大仇,但孫策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和能力,所以還是暫時放下了對荊州的仇恨!

    孫策回到江東後,勵精圖治,文有張昭等人治理,武有周瑜等一些江東名將。同時孫策又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人。

    所以經過孫策的努力,最終基本統一江東,也為以後的東吳政權奠定基礎,為以後孫權三分天下提供了條件!

    但是後來正當壯年的孫策,卻被刺客所殺,最後也因在死去。但是孫策死之前,並不像別的人一樣一定要把位置傳給兒子!

    孫策把江東傳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因為孫策覺得孫權雖然衝鋒陷陣不如自己,但是若要知人善用、舉賢任能自己就不如孫權。

    如今江東平定,政局已穩,需要的不是衝鋒陷陣的,因為衝鋒陷陣有將軍來擔任,如今的江東需要的是知人善用的人才,所以孫策最後就讓他的弟弟孫權繼承!

    總的而言,孫策被稱為小霸王,說明他個人的勇猛,是能衝鋒陷陣的!平定江東,為後來的東吳政權奠定基礎!面對荊州大仇,能從大局考慮從而隱忍。為了江東的之後,沒有傳位於他的兒子,而是傳給他的弟弟,這都說明孫策的眼光和能力!

  • 3 # 歷史檔案館

    郭嘉的評價是否貼切?

    題主郭嘉的評價是演義裡的吧,但標籤是歷史是吧,郭嘉歷史上對孫策的評價: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白話解釋一下是說孫策取得江東的時間還不長,還沒有能夠讓當地的人都認同他,而且他在取江東的過程中殺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物,這些人物身上會有一些利益關係(斷人財路殺人父母啊),或者養士的恩義什麼的(想想豫讓),會有人不計生死為他們復仇。而孫策又是一個不重視防備自身安全的人,他手下雖然兵多將廣,在戰場上也的確難以爭鋒,但是在他一個人出行的時候,如果有人要殺他,他手下兵將再多有什麼關係,還不是隻用對付他一個人就行麼,他就自己一個人又能打得過幾個人呢?(我們要講科學,一個人打一百個那是小說,現實再能打不開坦克不拿槍你一個人又能打得過幾個?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所以他早晚必死無疑。

    這評價是否貼切?我認為很貼切。

    (演義的不貼切,說孫策少謀?多少被他忽悠瘸的人要撞死了……參看優點第2點)

    ================

    如果孫策沒死會如何?

    我曾經答過,我認為反正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三國格局,因為他絕不可能安據一方。不是他死於兵敗被殺,就是他平靖四方。(不過我覺得以孫策這種激烈又輕而無備的性格,很難活得太長,建議配個典韋許褚)

    ================

    與孫堅孫權乃至曹劉相比又如何?

    孫堅:孫策的性格和父親很像,孫堅鬼心眼也很多,也很勇敢,也記仇,就連搶媳婦都那麼像(…),不過戰略上和收人才方面孫堅就沒什麼表現了,這也是時勢造英雄吧,年代的和所處的位置的差異造成孫堅在這些方面並沒有合適的時機和表現的機會,但有一點孫堅也沒有野心,就算處於孫策的位置,可能也達不到孫策的成就。(我其實覺得孫策比起他爹最大的優點是!孫策長相隨美人媽媽……帥!)

    孫權:這個孫策的遺言已經有很好的評價了,比起哥哥孫權打仗確實水平比較一般,基本不指望他爭天下了,但是他調和內部矛盾和各世家的水平還是很厲害的。

    曹操:其實我覺得曹操就是個性格不一樣的高配孫策,文學水平孫策當然是趕不上了,而且孫策也不是世家,沒有那麼多親戚發小,也沒有這麼順當的仕途,但是兩人都可以不顧當時根深蒂固的門第之見唯才是舉,也都能清醒的認識到當時形勢擁立漢帝的必要性,只可惜沒交過手,孫策對於曹操最大的優勢——年齡也一點都沒用上……

    劉備:劉備南逃的時候,周瑜建議軟禁劉備分制劉備與關羽張飛,孫權當時沒同意,但你猜孫策活著會不會同意?

    ================

    孫策的優點:

    1.1 看人非常準,敢用人、會用人,這是非常優秀的領導才能。

    (這裡新增一個八卦,當時往朝廷安插人時,孫策是想送虞翻而不是張紘,張紘他還想留在身邊用,所以他看出虞翻不願意去還是去勸了一下,說你口才好啊能噎人,結果虞翻就不負所望的噎他說“我是將軍你家的寶貝啊,你怎麼能拿我送人呢,人家不還怎麼辦”!!!笑死)

    P.S.孫權相當一部分班底都是孫策留的,沒有孫策就沒有周瑜,沒周瑜當然也沒魯肅了,呂蒙十五六歲就已經死了,十二虎將也要少掉一半,主戰派都沒了赤壁還打不打了?更甚之如果沒有孫策提前把張紘派到朝中,官渡完事江東很有可能就被曹操平了,對我就是在針對上面某位說孫家能據有江東和孫策本人關係不是很大的答主。

    1.2 很懂人情世故,見人下菜碟。對少年窮的張紘哭年少無依,跟一諾千金的太史慈講信義,與世家出身的周瑜分納親姊妹,對有威脅但不是主要矛盾的曹操主動送珍寶示好,還有他對劉勳調虎離山時又送東西又吹又許諾好處的,除了劉曄全被他騙住了。

    1.3 得人心。配合領導才能孫策還有很高的人格魅力,美姿顏,好笑語,能認出自己手下所有的員工,擱到現在這樣的老闆凝聚力也是非常高的,不發工資都有人願意跟著幹,同樣,人們也願意不問緣由的跟從孫策,替他賣命。孫權後來是不喜歡人提大哥的,但是幾十年後,孫晧還得打著“有桓王之風”的旗號才能在國中一片混亂的情況下當上皇帝,晉滅吳時孫策已經死了足足八十年,還有人哭著說這是當年討逆將軍打下的基業。

    2.軍事才能,陳壽評價“猛銳冠世,志陵中夏”,這是包括了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的評價(其實當時難得的是戰略眼光,你看劉表……),現在經常有人黑孫策的對手水平都不行才讓他打下江東。然而想袁術當初跟劉繇也是拉鋸了好幾年,一直佔不到便宜才願意放孫策出去的啊,誰知道孫策水平太高把州刺史劉繇直接嚇跑了……而眾多郡縣太守當地豪強紛紛反擊了啊,哪個不是帶著幾千上萬的人,一個水平不行個個水平都不行?孫策手裡也不過萬把人啊,大部分還都是新歸附的。

    況且孫策明顯比起正面剛這種消耗大時間長的來比較喜歡玩戰術,小消耗換大收益,比如打笮融的時候看人家防禦堅固就詐死,誘敵深入一舉擊潰;比如不想議和但裝成打算議和,騙來敵方勇名很高的嚴輿當場殺死,導致嚴白虎軍隊嚇破膽不戰自潰;比如王朗仗著地利和城備他一時打不下,就明裡放假訊息做假象唬人,其實分軍小路渡江,繞到身後出其不意直接破城;比如劉勳收了袁術的人實力正強,他一個調虎離山……就連東吳放火的好傳統也是從他開始的。

    3.孝順顧家。嗯,應該算優點吧……他在的時候十室九空的亂世之中他家從未被戰火波及,自己生死未卜也先要拜託信得過的人替自己照顧好家裡,重臣好友都要請去拜見母親,母親的勸諫他也能夠接受,從父親離家出征到他死,家中幼弟幼妹沒有夭折的也沒有離散的,再看他死後幾年間媽媽弟弟就都死差不多了……慘。

    缺點:

    1.首先他爹祖傳的性格,弟弟妹妹身上也有體現:性格不穩重,輕而無備(多次在敵人環伺的情況下單獨出行);個性強,勸諫挑著聽(…);脾氣暴,喜歡用殺人這種簡單的行為解決複雜的矛盾(然而並沒有根本上解決,他死後立刻爆發大小叛亂)。

    2.另外他作為一個領袖,在威信上對己方靠的是自己的個人魅力,對敵方靠的是殺伐果斷,而不是說有完善的制度,人治而非法治這點不像要幹大事的,像呂範建言需要規範軍紀的時候他甚至不置可否。

    3.還有個不知算不算缺點的,就是他年紀真的是太輕了,太多人都還把他當一個孩子(他都是將軍了大多人還都叫他“孫郎”也就是小夥子),沒幾個人真的覺得他能做成多大的事業,比如太史慈歸附他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拿不住太史慈,說太史慈一走不是去跟劉表了就是去跟曹操了啊,或者就接手豫章回來打你了啊,孫策一通吹知己拍胸脯都不好使,這表面看是對太史慈的不信任,但其實究其根本又何嘗不是大家潛意識裡對孫策能力的不信任呢?

    =======================下面是可能沒那麼客觀的看法=======================

    孫策真的是太年輕了太年輕了,父親死的時候他只有十六歲,下江東的時候虛歲只有二十一。

    試想十六歲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才剛剛上高中,滿腦子中二,學校和遊戲就是一切,甚至有發育晚的男生這個年紀剛剛才開始變聲和拔高。這時候你父親過世了,母親因病無法工作,你的親戚帶走了你家的一切財產。對了,你還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要養。

    你爹只給你留下了一些名聲,你哪怕想要幾個你爹的老部下回來幫幫你都要去求親戚、看臉色。你爹的老上司嘴上說的很好聽,但一點實質性的幫助都不肯給你。你想做點事業,千辛萬苦找到了幾個對口技術人才的聯絡方式,但是你只有十幾歲,手裡一分錢都沒有,而他們都是三四十歲有家有事業的人了,你要如何讓他們願意幫你?

    試想二十五歲的時候,你能做出一家在四個大省市場佔有額第一(不是創新產品哦),前景燦爛、人才濟濟的公司嗎?

    我想對孫策能力抱有質疑的大家至少該同意一點,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或者說如果沒有足夠強的能力和意志力,單憑運氣不可能做到這樣的成就。所以,毋庸置疑,孫策真的很強,或許他不是那個年代最強的,但是這也無法再讓他活過來PK一次給我們看了,但是他絕對強過你我,強過99%的人

  • 4 # 老槍快慢機

    某些吳粉說孫策勇武過人,縱橫無敵,出奇制勝,用兵如神,這顯然是過譽了!雖然孫策勇冠三軍且善於用兵,也有進取之志。同時代的人對他評價也相當高,諸如:

    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劉曄:“孫策多謀而善用兵。”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但即使孫策不被刺客所害,但以他的性格、能力和勢力,也頂多趁曹操袁紹在官渡大戰時輕兵偷襲許都,而這是相當危險的舉動:孤軍深入,沒有後方支援,一旦偷襲失敗,劉表又斷其退路,很可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要麼就趁袁紹曹操雙方大戰之時出兵奪取荊州。而那時的劉表尚未老病,擁有的兵力不比江東少,有蒯良蒯越等謀士輔佐,手下還有文聘黃忠黃祖魏延甘寧(尚未投吳)等大將,蔡瑁張允也是操練水軍的內行。孫策要想奪取荊州全境決非易事,絕非一年半載可竟全功的。等他奪取了荊州並收服當地各大豪門世族後,估計曹操也基本統一北方了。那時曹操大勢已成,如諸葛亮所說“此誠不可與爭鋒!”那麼孫策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據江東荊州,與曹操南北對峙,形成南北朝局面。孫策要想統一天下,這可能性太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c上有什麼好用的無損音樂播放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