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GAVIN
-
2 # 人民郵電出版社
看到大家紛紛開腦洞,人郵君也來補充一個角度:談談“龍”的源流、古今“見”龍事件及可能的真身。
龍是一種神秘難測、謎一般的不明爬行動物。且不論一些公元前8000 年就已出現的形象誇張的巖畫,已知最早的寫實主義風格的龍形象來自位於現今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遺蹟,時間可回溯到6 000 年前。
在其中的一處墓穴中,考古學家發現有兩個寫實的動物形象陪葬品與墓主人埋葬在一起。它們由許多小小的蚌殼拼接組成,分列死者的兩側:一個被認為表現的是虎的形象;而另一個則是一隻令人驚異的動物,它有著大蛇形的軀體、帶爪的四肢、突出的口鼻、長長的尾巴,頭上還有角——毫無疑問,這是一條龍。
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遺蹟中的蚌龍形象有關龍的源流涉及龍的記錄與報告分散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中。這類動物的分佈範圍在過去可能曾相對廣泛過,下面從歷史文獻中摘錄一些關於龍的記載加以介紹。
注:以下的“見”龍事件皆為文獻記載。舜帝時期,一個叫董父的人就格外擅長飼養龍(據說地點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一帶),並因此被授予一個新姓氏——豢龍,所以後世也稱其為豢龍氏。
夏朝時,夏王孔甲(公元前1745—公元前1737 年在位)曾得到兩條龍(據說地點在今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一帶)。一個叫劉累的人因曾向豢龍氏學習過飼養龍,便被指派負責這一事務。由於表現出色,他獲得了一個新姓氏——御龍。後來,其中一條龍死去,劉累將其做成了美味,進獻給孔甲,貪婪的君王享用後很是滿意。
龍在商朝甲骨文的象形文字中,完全是一副頭上有角、張著大口的爬行動物的模樣。在青銅器上也有對它們的刻畫,其特徵是吻口大張、雙目突出、背上生棘,並有鋒利的四爪。
自公元前6 世紀末期起出現了少量的龍類目擊報告。
公元前523 年,人們於洪汛期間,在鄭國都城城門外看到龍之間的打鬥。
公元前513 年秋,龍在晉國絳都(今山西省運城市絳縣一帶)的近郊出現,並引起大臣魏獻子與蔡墨之間有關龍話題的有趣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當時龍已很稀少了,然而人們仍將其視為芸芸眾生物之一,而非什麼“神物”。
公元前202 年到公元604 年之間,在官修的史書中,約有108 宗關於龍的報告。
漢朝畫像磚上的人、龍與魚的形象公元219 年,人們在武陽(屬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的一處地點發現一條黃龍。它在那裡逗留了9 天,後來這處地點被命名為黃龍溪。
公元233 年,有一條青龍在位於摩陂(屬今河南省平頂山市)的一處井中出現。魏明帝聞訊後親率群臣前去觀看。他更命畫工將龍的樣子現場畫下來,但尚未畫完,龍便潛下去消失不見了。魏明帝將此事視為祥瑞,並將此地改名為龍陂,之後更將自己的統治年號改為“青龍”。
公元920 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拽剌山(又稱夜來山,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一帶,親手射殺了一條長尾短足的黑龍。之後,其遺骸被置於宮中內庫收藏。1075 年,北宋著名學者、官員沈括在奉命去遼朝談判期間,曾聽聞夜來山上立有射龍廟,廟中還收藏著形狀像劍的龍舌。後來,遼朝被新崛起的金征服,這件珍異的收藏又和其他眾多寶物一起轉入金的內庫。有人曾在內庫看到過它,據說其舌頭的形狀像菖蒲草的葉子,很是狹長。1129年,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前往金朝,被金人強行羈留達15 年之久。
回到南宋後,他將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與見聞寫成《松漠紀聞》一書。書中提到,金朝重臣完顏希尹(女真文字的創立者)的長子曾在內庫親眼見過這具龍骸,其身體、四肢、尾巴、鬣毛都儲存完好,唯有雙角不知道被什麼人截斷拿走了。
龍雖具備兩棲屬性,但似乎只有在被迫無奈時才會偶然來到陸地上。
1161 或1162 年,一條精疲力竭的龍在太白湖(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一帶)的沙灘地上被發現,其腹部呈白色,鱗片很大,背上有棘刺,腮上有長鬚,頭上有兩隻長長的角,並散發出一股強烈的魚腥味。當地人用很多竹蓆來遮蓋它。在一個暴雨夜之後,它消失不見了,只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溝槽。
15 世紀80 年代後期,一條巨龍在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一處海邊淺灘被發現。它有一個成年人那麼高,足有數十米長,腹部呈紅色,據說其頭足的樣貌和畫上的龍看起來極其相似。不幸的是,該動物被當地的漁民殺死了。
1642 年,人們在順天府三河縣(今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發現一隻樣貌古怪的動物。它的身體像蛇的,頭像牛的,還長著鱗片和雙角。此動物痛苦地在沙土地上扭動著,還發出類似牛的哞叫聲。當地人以水澆潤其身體,它的叫聲才稍微減弱一些。就這樣經過3 個晝夜後,這可憐的動物最終還是死掉了。
1839 年夏,地處灤河下游的樂亭縣(現屬河北省唐山市)出現一條寂然不動的龍,其整個身體都被成群的蠅蟲飛繞著。當地居民特別為它搭建了一個葦棚,並拿來水澆在它的身上。就這樣進行了三天三夜,忽然一時天昏地暗,接著雷電交加、風雨大作,龍也趁此飛起不見了。
1871(一說1878)年,一箇中國農民在某地的江邊碰到一條奄奄一息的龍。他將其活捉,並運到一個港口出售。一個日本商人買下了此龍,接下來轉賣給一位日本藩主。再以後,該藩主將其製成標本並安置於大阪一座寺廟內的神龕中供奉起來,從此以後它就一直在那裡儲存和展示。這個龍標本與所謂的河童和美人魚的木乃伊遺存一起,被收藏於日本大阪的瑞龍寺(應是以此龍而命名或重新命名)。此標本大約1 米長,全身被塗上一層金飾,用以儲存並表示人們對它的尊崇。不過,它有可能屬於人為偽造的標本剝製術騙局,並附加上一個撰造的背景故事。另外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其腳趾只有3 個爪尖,屬於典型的日本傳說中龍的形象,而不符合中國的“五爪金龍”的說法。
進入現代,關於龍的報告還偶爾會有,有些還格外引人注目。
在日俄戰爭期間,一個名叫Elder Barsanuphius 的俄國修道士曾聽一些中國士兵說,1902 年他們駐守穆稜(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轄下縣級市)附近的山中時,曾數次看到過一條龍從一個山洞中悄悄溜出。
1934 年8 月8 日,一具奇特的不明動物的巨大骸骨被人們在營口(今遼寧省營口市)的蘆葦叢中發現。該遺骸屬於一個體形呈拉長狀的脊椎動物,經測量長度約為10 米,有28 節脊椎骨、大大的錐狀(一端漸變尖細)頭骨及兩隻明顯呈直立狀的角。該骸骨後被移轉到一個碼頭,被當地的日偽警察署放置在一處碼頭岸肩地帶的空場上,作為奇觀向民眾公開展示。很多富有經驗的當地漁民都鑑定不出來這究竟是什麼動物。一名水產職業學校的教師將它看作蛟類,而大眾則廣泛視其為龍。後來,《盛京時報》調查了這一事件,並刊出5 篇連續報道。再以後,這具奇骨曾一度臨時性保管於當地一所師範學校之內。因為當時正處於戰爭期間,其下落現已無從得知。它的真實身份至今依然是個飽含爭議的謎團。
《 盛京時報》刊登的“營口龍”照片1944 年4 月,任殿元與其他數百人看到一隻黑色的不明動物,臥在扶余縣(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陳家圍子(村)附近的一處沙灘上。它看起來就像一隻大到不可思議的蜥蜴,體長達到約12 米,身上披覆著鱗片,有爪,也有腮須。
據說龍也能令人捉摸不透地在空中飛行。
20 世紀40 年代晚期,據聞有部隊曾用高射機槍射擊、打中過一條飛在空中的黑龍。
據一則存疑的報告稱,幾名傘兵在湖北省進行訓練的時候,曾在空中遇到疑似龍的東西,時間在20 世紀60 年代後期或70 年代前期。
據說,1995 年3 月22 日下午4 時左右,超過20 名工人與幹部在吉林省南部的撫松縣(現隸屬白山市),看到當地西山的上空有一條所謂的龍在空中飛行。這隻金紅色的動物後來朝東南方向飛去了。事件持續了約20 分鐘。縣城以東幾十千米處大頂子村的參農也看到了這一奇景。
1998 年7 月,傳聞一條深紅色的大龍出現在天津市北辰區西提頭鎮西提頭村的上空,並有鱗片掉下。
一份不確鑿的訊息出現在2000 年,據說有兩條龍從空中墜落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青龍鎮的黑山子村。
一個引發網路熱議的事例出現在2007 年。在一段關於江蘇省的高郵湖上出現水龍捲的電視新聞報道中,一些網友聲稱,影片畫面中出人意料地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巨大物體。這個疑似活物的奇怪東西蜿蜒如蛇般在漏斗形的雲層中扭動穿行,從畫面的右邊運動到了左邊,接著消失於視野之外。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好奇及熱議,部分人願意相信影片是完全真實的,而那個不明的東西是一個真實的活物——一條(飛)龍。
龍的真身可能的解釋包括以下幾個:(1)殘存的海洋蜥蜴或其經過演化的後裔。
這樣的海洋蜥蜴有著長長的軀幹和短小的四肢。安順龍[Anshunsaurus,屬於阿氏開普吐龍科(Askeptosauridae)]這一屬生活在中三疊世的海龍目動物(Syngnathiformes)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其化石遺存被發現於中國貴州省西南部的安順市,並以此得名。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96 年,在安順市下轄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們還發現了一具獨特罕見、同樣來自三疊紀的中國龍科成員(或習稱“新中國龍類”)的完整骨骼化石,其總長達到7.6 米,頭骨上有兩隻顯而易見的角——樣貌和龍可謂極相似。
收藏於安順市興偉石博園的有角“新中國龍”化石(2)殘存的始螈或其經過演化的後裔。
始螈[Eogyrinus,屬於始螈科(Eogyrinidae)]是石炭紀時期最大的四足類動物(Tetrapod)之一,體長能達到4.6 米。和安順龍類似,這種動物有著長長的軀幹和小小的四肢。它們屬於掠食性水棲動物,似乎極善游泳,是水中的強者。儘管是在水中捕獵,但是始螈也可能會捕食從岸邊經過的陸生動物。然而問題在於,目前其化石遺存只在英國被發現過。
(3)殘存的滄龍或相關的族群。
(4)殘存的古鯨類動物。
古鯨亞目(Archaeoceti)是最早的鯨目動物,其下包括陸行鯨科(Ambulocetidae,又名步鯨)與巴基鯨科(Pakicetidae)等。陸行鯨有著窄而尖端漸細的頭部和帶趾的四肢,因此可能看起來更像爬行動物。它們屬水棲性,但也可以捕食靠近水邊的陸生動物。
古鯨亞目動物形象復原圖( Nobu Tamura)(5)一種未知的大蛇。
公元2 世紀的大學者鄭玄認為蛇、龍本為一類,蛇屬於沒有角的龍。20 世紀的知名學者聞一多推測,龍這一稱謂最初是根據一種大蛇而撰造的。然而在歷史文獻中,龍與蛇是分別記述的,並未相互混淆。此外,兩者最明顯的一個區別是龍有四肢。
(6)一種鱷魚。
鱷魚在一些方面確實與龍相類似。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又名中國短吻鱷,可能是龍的一個原型。它是世界已知僅有的兩種短吻鱷之一,也是最瀕危的鱷魚之一,其現今的棲息地僅限於長江下游地區(主要為安徽省),然而在歷史上它們卻曾遍佈中國的很多地區,並且直到11 世紀都保有大批的種群。
(7)一種未知的巨蜥(Stellio salvator)。
(8)一種未被科學界承認的巨型蠑螈科動物。
比如洞螈(Proteus anguinus),這種水棲性蠑螈科動物外表有幾分類似中國的龍,也許中國也存在類似的動物。
歐洲洞螈(Gaston Bonnier作於1907 年)(9)一種恐龍孑遺。
(10)錯誤識別。
不同尋常的猶如龍外形的雲、光暈或水龍捲等,可能能作為對一些報告的解釋。
(11)人類偽造的。
採用標本剝製術可以人為鼓搗出“龍”的標本來(不管看起來惟妙惟肖還是拙劣不堪);照片與影片經過技術處理,也可以“造出”龍(的效果)來。
(12)神話、傳奇、民間傳說與傳聞。
龍可能僅僅是一種人類想象出來的動物——綜合了來自各種不同動物(像是蛇)的特徵,再被賦予誇張的能力,比如飛行。同時,一些史前動物的化石遺存(比如它們的奇特骨骼)可能也會激發人們編出關於龍的故事來。編出關於龍的故事來。
神秘動物當然不止於“龍”,更多神奇動物在哪裡?參見《中國神秘動物全鑑》——
回覆列表
龍的形象來自於上古時期,各部落圖騰的綜合形象,有熊、豬、魚、蛇、龜、馬、驢、虎、豹、狼、等綜合的圖騰。為了有效融合各個部落形成一個大家庭,黃帝想出了好辦法,將各個部落的族徽彙總在一起,另外各個部落的信仰和吉祥物也經過匯合,不是按原有部族來區分,而是按年來區分,12年就對應12個屬相,這樣所有部族都能很快融合在一體,不會在彼此爭鬥不休。
黃帝的這一大發明——龍的綜合,符合社會和國家的融合,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從宗教信仰解決了一大問題,所以被5000多年來的人們擁護,所以是合理的。
大家共尊黃帝為人文初祖,要不還像歐洲打來打去,無法統一。
每人的屬相,就是原始圖騰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