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刀47號

    銀行崗位不行了,近年來,銀行裁員很厲害。

    2018年1季度,中外資商業銀行獲批關停的營業網點近180家。工商銀行資料顯示,2017年末機構總數16888家,比上年減少312家。2017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減員分別為8701人、9391人和9861人。

    因此銀行不斷有人辭職是常態。主要的原因有。

    1,銀行受到網際網路衝擊,很多崗位消失…例如櫃檯崗位,pos機具維護崗位等等。

    2,銀行關係營銷逐漸不需要……拉存款主要是價格,人脈資源要求下降了。

    3,銀行利差逐漸縮小…盈利能力下降……因此減薪是常態,不少人辭職了。

    為什麼還有人不斷花錢費勁,擠入銀行工作呢?

    1,銀行需要具有專業能力的新人,適應新的競爭。

    2,銀行老人走了,新人來了,有利於少發工資……新人比老人便宜。

    3,很多其他社會工作比銀行要差,要麼是不穩定,要麼是賺錢太少,要麼是不體面……因此很多人還是想進銀行的。

    總結,銀行的黃金十年過去了,下一個十年甚至是數十年,都是金融民工時代。員工流動性大就很容易理解了。

  • 2 # 坤鵬論

    銀行大規模裁員的說法不準確,但確實是員工進進出出已經成為銀行的常態,不再是當年“鐵飯碗”的時代了。如今的銀行,就是企業化管理,都是為了追求利潤,追求增長,所以在這種模式下,裁員後又大量招聘就不足為奇了。

    有好幾個朋友,曾經都在銀行幹過,但是後來又辭職了。他們的工作,其實大家也都熟悉,剛開始時就是辦信用卡,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寫字樓都曾經遇到過很多次。銀行一方面是攬儲,一方面是放貸,這就是銀行的生意。而如今銀行本身受到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不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直接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基層員工,具體工作的壓力也不小,跟企業的銷售人員,其實也沒什麼區別。不能攬儲,不能辦足夠的信用卡,業務提成就少,所以,收入不高必然導致員工離職。

    同時,如今銀行很多操作也都電子化、資訊化,比如以前辦卡、列印資金流水等等很多工作都必須到櫃檯,而現在很多都是在自助終端就可以搞定,提升了效率,但是他們就需要招一些年輕的人進去,上手快,工資成本還低,你說哪家銀行不樂意呢?此外,一些基礎的工作,老員工、資深員工是不會幹的,因此,只能招年輕人。

    這種情況下,銀行還好不好呢,是否值得去呢?雖然很多銀行都是企業化管理,但是相比一些創業型公司來說,銀行各方面還是比較成熟,如果你喜歡金融、經濟方面,那麼銀行仍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 3 # 熊貓投資

    大規模裁員?大規模招聘?這都是哪裡聽來的?最近幾年銀行確實有在瘦身裁員,但遠遠稱不上大規模;至於招聘,那是每年例行都會有招聘,但並不是大規模,而是根據需要進行招聘。

    銀行裁員的原因

    最近兩三年,基本上大部分銀行均有一定的裁員瘦身,這主要源自於兩方面的原因:

    2、不良的發展:從2014年起,銀行業的黃金十年結束後第一年,不良貸款率三年來一直處於一個較快幅度的增長,不良貸款帶來的後果就是經濟效益下降,業務的萎縮,因為銀行必定會進行裁員增效。

    銀行招聘的原因

    每個銀行不同分行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比如興業銀行成立於福建,它在福建的佈局早已很完善,各分行的人力資源充足,因此它在福建省內這兩年基本沒有新增什麼人員招聘,以裁員為主;但它在省外的分行,比如寧夏分行、鹽城分行等均屬於新設立不久的分行,這些分行尚處於擴張階段,因此就會進行招聘。所以你就會看到同一家銀行,一邊在裁員,另外一邊又在招聘的現象,這是銀行各家分行實際情況不一致造成的。

    現在進銀行到底好不好?

    好不好,那你要看與什麼對比,你要是與菸草、電力、阿里這些相比,肯定不好,但是你要是與其他普通國企及民企相比,又有其優越性。

    進銀行的好處:(1)薪資待遇處於當地中上游水平;(2)五險一金按照最高比例繳納,整體保障體系完善;(3)業績好的,獎勵及其豐厚。

    進銀行的壞處:(1)一人進銀行,全家都是銀行人,指的是各種任務、指標,壓得人踹不過氣來;(2)關係社會,升職加薪關係第一,能力第二;(3)不良貸款較多的,扣到底褲都沒了。

    總結:如果是2003年前後,黃金十年的開啟之時,我會毫不猶豫的推薦你進銀行,當時真的是躺著賺錢;但以目前的形勢,我建議暫緩兩年看,最近兩年,整體市場經濟下行,不良貸款較多,銀行業目前的日子並不好過,故而慎重介入。

  • 4 # 正商參閱

    實際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近幾年來銀行的效益一日不如一日,並不是銀行在辭退員工,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自動選擇辭職出來創業或幹其他行業的。畢竟銀行工資少,幹得活也累,眼看效益不好了,升職空間還不大,誰還願意待著。

    所以,走得人多了,自然銀行也要招人來補充缺口,這就是為什麼最近這幾年銀行一直在大肆招人的原因了。

    曾今,銀行被看做是金飯碗,因為工作穩定、旱澇保收,多少人擠破頭皮要進去,但現在大家都是急著出來。因為時代在變,沒有人再願意拿死工資。時代決定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隨著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廣的創業計劃,越來越多人選擇下海創業。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畢竟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很多人還是想端著銀行的這個金飯碗,但時代在變,沒有永遠的金飯碗,如果不跟上時代的步伐,說不定時代也會把你淘汰。

  • 5 # 鄧行長

    本人11年透過校招進入某國有四大行之一,號稱三湘金融領頭羊,現在已經7年,基本上都在最基層的網點打拼,除了個金條線沒呆過,其他崗位都經歷過,經手貸款上億,大大小小場面都見過一些。

    我有幾點銀行工作的感受,你也可以體會一下。

    1、櫃檯的氣氛太壓抑

    我記得2011年報到的時候,人力資源部就把我分到了網點,第二天就開始上櫃臺收錢。一般來說進入銀行都會分配去基層,不會直接留在機關,在基層最缺人的地方就是櫃檯。由於沒有任何關係,我分到的網點屬於支行效益最差的地方。同樣是坐櫃,同樣是工作一天,一年收入就會比別人少很多。

    所以我們那個網點櫃檯裡面風氣很不好,怨聲載道。似乎所有的校園招聘員工都會被下派到網點充實櫃檯力量,你去網點辦業務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多人排隊?為什麼不多開幾個櫃,實際上,我告訴你,那是因為沒有人,櫃檯裡面的人拼命都想離開。

    在銀行裡面,最深一點就是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老員工。多數年輕人,初入行說話性格都比較直,無意之中很容易衝撞了老員工,老員工最常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是研究生嗎?這點事都做不好!”然後還會有老員工在領導面前打小報告,如果你的能力很強,精通櫃員十八般武藝,技能在全省都叫的上號。那也不見得能有提拔,在我行,你做事做的好,就會有更多的事讓你做。

    銀行有個不好的傳統,只有稍微複雜的業務都會留給新行員做。如果我休息了就會等我上班再給我做,還美其名曰:“給年輕人鍛鍊的機會”,可是做錯了就要背鍋。而且在銀行做的越多,錯的越多。而且經常會有微信答題,網站答題什麼的的,新行員做完自己的,還要做主管的,副行長,行長的。而且做那麼多,有可能先進也是先給要退休的,輪不到你。

    在櫃檯,新行員一般是沒有什麼週末休息的,因為週末銀行要開業,櫃員只有那麼多,一個蘿蔔一個坑,上班的都是新行員,老員工都想休息週末,單凡遇到三天以上國家法定假日,總要上一天班,然後再給你調休,想去哪裡玩,都要跟別人調。放假哪裡都去不了。

    所以單凡有能力,有關係的,都會跳出櫃檯。多數都會轉為客戶經理,或者去機關部門,也有一部分離職。如果我第一年還沒轉崗,我可能早就離職了,實在是沒辦法堅持了。

    銀行是一個特別看關係的地方

    銀行是種特別看中關係的單位,比公務員事業單位之類的還嚴重。因為存款只是客戶的饋贈,或者說是一種利益的交換。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誰都知道利息那麼低,那是一種損失。做客戶經理、副行長的時候,第一要務就是存款,俗話說,一人在銀行,全家來幫忙,到處求存款。

    所以有關係的人,往往會受到領導照顧,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交換。銀行這邊善待客戶之兒女,客戶那邊多存幾個億存款,大家其樂融融,心照不宣。如果你沒有關係沒有資源,那就被領導天天罵,任務完不成。

    而且現在受網路支付以及其他電子金融的衝擊,銀行也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優勢。但是領導並不這麼認為,我不知道他們的信心和底氣何來的。他們要求我們加入各種營銷群,每天在群裡@所有人,晚上十點的時候,還有催著營銷各種業績。出去做營銷必須拍照,配合文字宣傳,大概就是哪種高燒39度還在外出營銷,領導過來看一下就是感激涕零哪種。

    每天晨會都會給你打雞血,感覺也是學了傳銷組織那一套。經常會請外面的培訓機構給你上課,什麼全員營銷,天天營銷,開口營銷,還有行外吸金等等,但是很多時候銀行也不會反省自己的產品是不是不符合市場的,比方說我行推出一個*支付產品,就是移動支付產品,掃二維碼就能付款的那種。你說讓我們營銷,跟支付寶、微信正面競爭。但是你知道嗎?這個需要商戶先開通商戶功能才行,個人開通**支付,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曾經大力推廣的東西,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產品營銷不了就強制員工自己掏錢買。比方說貴金屬,你知道現在一克黃金也就兩百多塊錢,但是**黃金(合作單位)的一克黃金做的*鈔,賣598。賣不動我們找各種關係,要求信貸客戶買。

    所以,在銀行最需要鍛鍊的一種本事就是你把平臺認識的關係轉化為自己的關係,你才有資本。

    銀行是一個去能力化的地方。

    我領導經常自豪的跟我講,建行是個大平臺,感覺你就進了中央一樣。我承認這一點沒錯。但是我更認同另外一種觀點:大平臺,是去能力化的,它有一套成熟的體制、制度、流程來保證發展穩健。越有能力的人,越有想法,越想創新,變數太多,不確定太多,反而為銀行所不喜。反倒是適應制度,按部就班,越來越如魚得水。所以在大銀行內部,機制僵化、缺乏活力,難以實現個人價值或帶來成就感。

    國有大行發展到今天,已經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內部制衡制度。什麼金融創新,那都是媒體上誇誇其詞罷了,你在銀行更多的是遵守制度,如何在制度的框架下完成任務。天馬行空的創新產品、開拓市場,那是電視裡面的劇情。還有在銀行,什麼活都會推給年輕人,什麼鍋都甩給年輕人,好處也會跟年輕人搶,老員工還經常很自豪的說:現在你們上班好多了,以前我們怎麼樣怎麼樣……。你就好比是一個剛入門的媳婦,慢慢的熬成婆吧!

    在銀行,領導站住食物鏈的頂端,行長要麼就會有辦公室負責一些文字總結,事物安排,檔案彙總等工作,管理部門也會有一人作為綜合崗,負責報賬,OA處理等。只要當了客戶經理,除了專案上要獨當一面,還要學會工作上“照顧”領導,發言稿,年終總結,報賬,OA這種還是最簡單的,複雜的時關鍵時刻要幫領導擋酒,還要在特定場合捧你的領導。而領導的一句話會讓你累得半死不活。你想想,你挑燈夜讀,跨過高考的獨木橋,學富五車,熬過論文的研究生,難道就做這種打雜的事情嗎?

    所以我個人觀點是:有能力有想法的就不要進銀行(總行除外),能進也比沒有工作強。不要因為表面的光鮮麻痺自己,凡事要看自己喜歡什麼,關鍵還是要看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提升。大學畢業具有可塑性,但是進了銀行,很難再改變了

  • 6 # 財富公元

    現在並沒有聽說哪家銀行大規模裁員的,只是有些銀行員工自己對工作不滿足而辭職的;關於銀行的大規模招聘,也是根據退休、離職以及新建網點的情況來出臺招聘方案的,並不是隨隨便便地招聘;現在進銀行,個人覺得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第一,銀行員工離職更多的是自主辭職的。所謂的銀行大規模裁員都是傳說罷了,個人在銀行幹了七八年,銀行沒有辭退一名員工,更沒有裁員一說,最多是個待崗待遇。很多員工因為不滿繁重的任務和工資待遇低才離職的,離職的同志一般去向就是考了公務員、事業編或者去了更好的銀行。如果有更好的去處,當然不用在這受罪了。

    第二,銀行招聘大規模是不假,但是具體落實到實處並沒有多少人。工農中建每年招聘幾萬人,具體到一個省只有幾百人,在具體到每個縣,基本上也就一兩個人了,有時候一年退休的職工四五個,分來一兩個人,人員更加緊缺了。再加上有的銀行跨區域經營,網點新建、擴建需要人手,只能是招聘了。

    第三,現在的銀行不是一二十年前了,再考上銀行也是普普通通一小職員了。以前銀行員工躺著賺錢,現在銀行員工任務多如牛毛,存款、貸款、銀行卡、網銀、手機銀行……各種任務考核與工資掛鉤,完不成扣錢,完成了績效工資待遇良好,並且每月、每季、每年任務都在遞增。現在的銀行工資低得不如打掃衛生的,更不如食堂做飯的老姐姐。

    現在銀行招聘主要還是校園招聘為主,即將畢業走出校門就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儘量還是先選擇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實在沒去處了再進銀行,銀行不是想象的那麼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常說脂類物質、甘油三酯、脂肪、膽固醇是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