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捷9604
-
2 # 鎂客網
CPU全名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臺計算機最重要的核心,相當於我們的大腦。這樣重要的東西當然效能指標非常重要,其主要效能指標有以下幾項:
主頻:主頻是CPU的時鐘頻率,也就是它的工作頻率,目前市場上的CPU頻率在2-4GHz左右,部分CPU例如Intel的core i7不光有固定頻率,還可以超頻。很顯然,相同配置下頻率越高,效能越高。
架構:這個大家可能不注意,但是架構的更新對於CPU來說將會是進化的一場革命,效能會帶來質的飛躍。目前Intel、AMD的CPU是X86架構,IBM公司的CPU是PowerPC架構,ARM公司是ARM架構。
製造工藝:主要的工藝規格有180nm、130nm、90nm、65nm、45nm、22nm,現在的製造工藝已經達到14nm,如Intel的8代CPU系列。製造工藝標誌著以更高的精度在更小的面積上作出效能更高、功耗更低的核心。
匯流排速度:也就是多級快取,緩解記憶體帶來的瓶頸,所以出現了二級快取,目前有2級快取、3級快取。快取量越大越好。
超執行緒:大家經常聽說雙核心四執行緒就是超執行緒技術,該技術讓一個核心可以分成兩個小的核心進行並行運算來提高效率。核心執行緒越多堆積的效能也就相對高,但效率不一定是最優的。
浮數運算能力:這是考驗CPU運算能力的一個指標,標誌著誰運算能力更快更強大,目前的CPU大都是64位的,也就是2的64次方,老一些的CPU是32位的。正常的商務本CPU浮點運算能力會低一點,如i7 8550u的浮點運算能力為12.4GFLOPS,而桌面bandei7 8700則可以跑到38.5GFLOPS 。
以上就是計算機CPU的主要效能指標。
-
3 # 河南新華100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CPU從雛形出現到發展壯大的今天,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其整合度越來越高,CPU內部電晶體的數量,雖然從最初的2200多個發展到今天的數十億個,增加了數百萬倍,但是CPU的內部結構仍然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儲存單元三大部分。CPU的效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效能,因此CPU的效能指標十分重要。 CPU效能主要取決於其主頻和工作效率。
-
4 # xc修齊治平
一、架構
我認為這個架構太重要了,英特爾的成功取決於酷睿架構的效能強大,AMD之前的失意取決於推土機、打樁機等模組化設計的架構失敗。AMD的銳龍能夠翻身取決於ZEN架構的強大。所以我認為CPU最為重要的就是架構。當年FX8300八核心八執行緒睿頻可達4.2GHZ,卻被Intel的英特爾的i3系列“默秒全”按在地上摩擦,由此可見架構的是CPU靈魂。
二、主頻、倍頻、外頻、睿頻
主頻簡單的說就是CPU的工作頻率或者速度,一個時鐘週期完成的指令數的數量的反映就是主頻,主頻不代表CPU執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速度。同架構下的CPU一般頻率越高,這個CPU的單核能力越強。
所謂超頻就是提升頻率,以提供CPU的效能,主頻由外頻和倍頻兩部分組成,關係是:主頻=倍頻X外頻,所以可以透過提升倍頻或者外頻的方式,達到超頻的目的。另外睿頻是當CPU執行任務是可以自動加速到合適的頻率,以提供瞬時效能。
三、工藝製程
CPU的工藝製程是指在CPU製造時採用的多少奈米的工藝,這代表的積體電路的精細度,精西度越高,生產工藝越先進,這樣同等單位面積就可以放更多的電子元件,CPU的功耗也就越小。英特爾八代用的14奈米工藝,AMD的銳龍用的也是14奈米工藝。
四、快取
五、核心執行緒數量
同架構,同製程下,當然是核心數量越多越好,超執行緒技術是將一個核心虛擬出兩個執行緒,執行緒數就等於核心數的2倍。例如:i7 8700K就是6核心12執行緒,AMD的R7 1800X就是8核心16執行緒。
回覆列表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主頻,cachesize,功耗,工藝多少奈米,架構是幾代的,這些是從網頁或者廣告查到的,對於廠家設計者而言,指標有,指令吞吐量,分支預測準確度,指令並行度,物理暫存器數量,tlb miss數量。消費者指標和廠家設計指標也密切有關,此消彼長不是越大越好而且中庸,比如主頻越高速度越快,但流水線也就更長,造成分支預測失敗時損失也越大,只能說一般而言,主頻越高越好,cachesize越大越好,工藝奈米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