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葉上的小蝴蝶
-
2 # 瑤池仙女蘇懶懶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觀不和別說夫妻了就是普通人三觀不一樣你都懶得理他/她,最主要還鬱悶,真做了夫妻,要麼喪偶式婚姻,要麼吵架各種不理解,感覺自己遇到了個智障。
章子怡汪峰這不後來人結婚了,大家各種“看好”般配啊,儘管大家吐槽眾說風雲也頂不住人三觀吻合。
所以好與壞三觀很重要,其他都可以商量。
-
3 # 1只講述情感的貓咪
前段時間,我們一個親戚的兒子談戀愛了,整天興高采烈地談這說那。到了見家長的時候,女孩子的父母說了:“至少你們兩個人的三觀要一致”。我覺得有點驚訝,說實話,現在的父母觀念也跟進了時代的步伐了。在我們結婚那會兒,我們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三觀,五觀。
其實現在所謂的三觀一致,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談得來,兩個人在一起,什麼話題都能談到一塊,彼此之間不會因為某個問題意見不統一而爭的面紅耳赤,甚至於大動干戈。
我個人認為,在戀愛或初結婚階段,兩個人只要是觀念意見大體一致就可以了,有好多問題習慣都還是要等到後面一起的生活中,再來慢慢的磨合,慢慢的溝通交流的。
在一段婚姻裡,三觀相合的兩個人更容易溝通交流,更容易達到情投意合的美好狀態。
兩個三觀相合的人在一起,通常是你提頭她就懂尾,你的一個眼神,她就能明白你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三觀相合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一定是很愜意的、很舒適的、很簡單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在現實生活中的夫妻,雙方能達到三觀基本一致就算是滿意的了,要想達到完完全全一致是很難的。就算是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夫妻,都不可能達到完全一致的狀態。
很多人都是在結婚後慢慢的磨合中才變得越來越融洽,越來越相似的。
-
4 # 騎著蝸牛找情感1
婚姻中三觀相同,婚姻曲折少一些,容易幸福。
三觀有大的詫異,婚姻會曲折,但是也可能幸福。
原因:幸福的婚姻模式只有一種,相互磨合,相互忍讓,最終沒了稜角,走向幸福。所以三觀相同的婚姻,在磨合中痛的地方少一些,比如:對於過節給父母錢的問題,你倆都覺得應該給,多少一商量就好了。三觀有差異的婚姻磨合中各種痛苦多一些。比如:媳婦說孩子應該慣著來,你說不行,吵架在所難免,最終一方妥協結束。
-
5 # 汐玥說心理
其實談戀愛,談的是什麼?談的就是三觀。三觀相同,則接下來的生活才易溝通。愛情的需求就是“舒服”,不累心,不累情。三觀即一個人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自我解讀世界的方式,理解生活的方式,決定了今後的生活本質。愛情的目標就是甜蜜呵護相守作伴,三觀不合何來生活?想要生活輕鬆愉快,請把三觀作為愛情的起點站!
-
6 # 冬竹先生
在此,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的另一半,或是你身邊的夫婦有多少是因三觀相符合(我以為用“相同”二字不確)而在一起的?另有,你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別是什麼,都很明確嗎?都是“真、善、美”嗎?
三觀,簡言之,是其對事物的認識以及感知進而得到的看法和觀點。亦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既然是對事物,便得知,事物是不斷變化著的。故而,三觀也會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其特性。所謂的“毀三觀”不就是受事物影響而發生變化的麼?或許不變的只是你對某種觀點的追求與崇尚。從這期間不難看出,三觀的形成勢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譬如,家庭,教育,經歷等種種因素。
觀念,固然可以影響我們婚姻,但若非正確的、於婚姻有益的觀念,對我們的婚姻也將是無益的。即是正確的觀念,是否能夠自持、恆久不變並指揮你的身體去堅持執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們的一般婚姻中,很多時候意見不和會吵鬧,就更不用說是什麼三觀不同了。而吵過、鬧過,卻又分不開,屢吵,屢鬧還是分不開,這需要什麼?需要忍受、習慣忍受,當到了情願習慣忍受的時候,這大抵就是包容了吧,婚姻大約也可長久吧。
我們常說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她)的全部,當然包括三觀不同。雖然彼此三觀相符對於婚姻有一定益處,然大都是開始時。譬如志摩與小曼兩人間的婚姻,都是因彼此三觀相符走到一起,卻無論何種原因分開。這期間,某一方的三觀是否所有變化?不言而喻了。
我們的父輩,他們的婚姻確乎大都沒有戀愛,更不用說談及什麼“三觀相符”了。只是在平淡的日子中相互吵鬧,相互依靠。日子久了,無形中愛的紐帶已然越擰越緊。看似平淡,感情卻濃的化不開。
與其說三觀於婚姻是否重要,我更認同‘老梁’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大有好處”之說。
綜上所述,三觀不同於婚姻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婚姻,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是否有忠於婚姻的決心以及恆心?平淡瑣碎的日子才是醞釀、昇華感情的熔爐。
回覆列表
三觀相合,基本上就沒有大問題,其餘的小事都可以商量,磨合。慢慢的兩個人生活久了就會特別默契!
三觀不合基本上是在一起時間越長,矛盾就越多。就是那種你說東,我說西的那種狀態,很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