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69580711885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白在其早年作品《蜀道難》中寫道: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李白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並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特點在於:

    大膽的誇張。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已是誇大。在描繪高峻險曲時,用“六龍回日”“百步九折等詞語,進一步具體形容,使人驚心動魄。瑰麗的想象。全詩用了很多神話及傳說,如“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等。這些神話傳說使人不僅從空間上想象到蜀道之難,而且能從時間上去想象,同時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強烈的感情。全詩反覆詠歎,開頭和結尾都重複“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間又三次插入類似的詠歎。連續的感嘆詞,重複的驚歎句和詠歎式的小結語,三者互動使用,形成結構上的盤旋反覆,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抒情性和節奏感。變幻的句式。全詩把散文句式和諧地運用到韻文中間,長短句式錯綜間雜地組合起來,巧妙地為抑揚頓挫的情感語氣服務。長句奔放暢達;短句簡勁有力。變化多端的語言形式,正是為表現不同形象和不同情感服務的。

    再看李白晚年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全詩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李白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洋溢的是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

    杜甫則與李白有鮮明的不同。

    先看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前三段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再看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今天的長江三峽地區,渝鄂兩地交界處),肺病、瘧疾、風痺、糖尿病發作,最後耳聾齒落,百病纏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壯,地勢險要,高江急峽,古木蒼茂,別有一番氣象。杜甫在這裡寫下了很多歌頌山川和遣興書懷之作,以及詠歎名勝古蹟的詩篇。應當說,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愜意的。但是,詩人畢竟是關心政治的人,在這裡,一切無不勾起他的回憶,引發他的感慨。於是寫下了那千古名詩《登高》,特點在於:

    形象的塑造:一個滿頭白髮、滿臉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詩人,顫顫地站在深秋的季節,他的眼裡滿是憂鬱、深恨,“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忘。‘’情感的表達: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語言的錘鍊:通篇語言凝鍊,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鬱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悽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這是聲聲嘶啼和那躁動的急舞與那粗重悲壯的震撼之音。這不是一個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號哭吐,這是“無邊”與“不盡”的鋪天蓋地的震懾與悲愴。這是一個民族的悲痛,一個偉大民族沉淪的悲痛。時間彷彿已煎熬了上百年,也彷彿萬里一片都是苦難。一個偉大的唐帝國被群鬼所害,大廈正在崩塌,正在轟毀,那鋼骨折斷之聲如天崩地裂!那漂泊,多病,孤獨,頹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著。他目擊,他親臨,他逃亡,但千里萬里都只共演奏著一樣的悲劇,他又彷徨於無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靜在悲愴之中。

    李白自稱自己的風格是: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

    我們認為李白的風格是:

    ①情感的壯大高揚

    時代原因:在中國歷史上,能給人高度自信豪邁的心態的時期大約只有漢初和初盛唐。性格原因:李白個人的豪放性格。

    例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是在抒發抱負;“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則是他自我的寫照。而在他發洩自己的鬱悶之情的時候,仍然能夠使自己的感情噴放而出,筆下景觀都有大氣貌,從不蕭索渺小。“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然而李白的送別之情或閒逸之情又顯得清新俊朗,不纏綿牽眷,這實際上也是高揚自信的情感的體現。

    ②表達的噴薄縱橫

    李白的情感很宏大開朗,不侷限於方寸之中,在他的感情縱橫馳騁的時候,就如曾鞏所形容的:“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洩。”(《代人祭李白文》)李白情感豪壯宏大,則無物可阻,一經爆發,便有不斷向前衝擊的力量,一去不回。

    例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箜篌謠》)③想象的奇偉變幻

    李白的想象,縱逸奇特,變幻萬端。在他的詩歌裡,上天入地,前賢顯貴,長風萬里,煙波茫渺。《說詩啐語》中評價道:“太白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濤自湧,白雲舒捲,隨風變滅。”

    李白的想象極具跳躍性,前後可以了無關聯,跨度極大。伴隨著豐富的想象的,則是大膽而瑰麗的誇張。例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④意象的個性十足

    李白在選取意象的時候,便多帶有個人色彩,他的意象多可與他的風格互為表裡,如“長風”、“朗月”、“黃河”、“長江”……此外,李白也通過了個性化的語言。賦予了該意象以豪逸闊遠的藝術生命。

    ⑤語言的明麗清朗

    李白的語言,真率自然,不加雕琢而脫口成章,果如他自己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一種天然混成的語言,是一種自然奔放的語言。

    總結起來四個字:

    清雄飄逸

    杜甫談自己的創作風格:

    “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總結起來也是四個字:

    沉鬱頓挫

    “沉鬱”指作品中那種深沉蘊藉、凝重悲鬱的風格特徵。要求“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匪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 這種沉鬱,其實就是感情的深厚濃郁。這種深沉濃郁的感情又來自杜甫那博大的胸懷和老氣縱橫的心態。裴斐說:“心胸氣度闊大,闊大到一詩一聯即能涵蓋一生和整個時代”。這種深厚濃郁的情感,來自杜甫所生活的變亂中的時代,來自正在轉變的唐代士人的群體心態,也來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鉅變下的社會中所形成的思想認識。 “頓挫”主要體現在杜甫詩作一些表現技巧上。頓挫用於杜詩風格辨析最初便是出現在對杜詩語言的分析上。頓挫本就帶有悲抑蒼勁的意味,它是透過沉痛反覆的鋪敘吟詠、蕭索衰颯的意象選擇以及峭拔滯澀的音節氣韻上體現的。這種“頓挫”,隨著杜甫力因年增,意興盎然,思想和閱歷不斷老成和深化而越發爐火純青。

    李杜相同點:被視為一種共同的審美理想(唐詩理想)――壯大奇麗

    李杜不同點:

    風格:李白:浪漫主義,清雄飄逸。杜甫:現實主義,沉鬱頓挫。 創作:李白是第一個吸取民族優良傳統和外來形式,奄有各家之長,把中國詩歌推向全面發展的“先驅”;杜甫則是隨著時代進展又把詩歌創作提到現實主義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贏得“詩史”、“詩聖”稱號的集大成者。 感情:李白多人民自豪感與反抗精神。杜甫富人道主義與悲天憫人之懷。

    李杜形成不同風格的原因:人生經歷的不同。

    李白是怎樣煉成的:

    李白風格形成於唐帝國最強盛的開天盛世,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李白出身於胡商之家,年少時博覽群書, 廣有遊歷李白終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與高蹈之間 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務而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

    杜甫是怎樣煉成的:

    形成於安史之亂時期並逐漸在苦難中成形,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深受儒學教養 他一生都在謀求獲得官位,相信自己 “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祖華人民命運

    討論李杜孰優孰劣沒有意義。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兩座並峙的高峰。李白的詩對於後代愛好豪放詩風、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詩人有深遠的影響。杜甫的詩對於後代關懷社會現實、重視詩法變化和字句鍛鍊的詩人影響更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評李白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附我以前寫的一首小詩:

    李杜

    他是謫居的仙人,

    桃花潭裡映出他不羈的醉態;

    他是詩中的聖者,

    草堂之中是他瘦骨嶙峋的背影。

    他醉後發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振臂高呼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仙人的灑脫滋養我們的血脈;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聖者的悲憫樹立我們的靈魂。他把酒臨風邀月飲,

    用生命追尋浪漫;

    他語不驚人死不休,

    用詩歌記錄歷史。

    他狂笑高呼“我本楚狂”,

    對天長吟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他肅立長嘆“天地沙鷗”,

    濁酒獨飲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他天馬行空,

    他豪放飄逸,

    他傲岸不羈,

    他用眾人不能理解的方式,

    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

    他感時憂國,

    他緒密思深,

    他沉鬱頓挫,

    他道盡人間悲歡離合,

    堅持苦身利人的道義。

    他的激情澎湃,

    他的浪漫飛揚,

    他的詩歌燃燒起我的血;

    他的苦難動人,

    他的現實滄桑,

    他的詩歌叩擊著我的心。

    李杜詩篇萬古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千古詩魂在,

    再領風騷上千年。

    李杜文章依舊在,

    唐詩光焰萬丈長。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P.S.如果題主想有更深入的瞭解的話,我安利一下我們學校的葉嘉瑩先生的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最近有些手機瘋狂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