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素夕顏
-
2 # 樂在種花家
人性是什麼?是多面的,有善有惡,有勇敢,有懦弱,一部作品很難表現所有方方面面的人性。
電影本身又受到時代、導演、稽核等限制。都是帶有主觀傾向的。激烈的人性衝突一般發生在激烈的社會矛盾中。比如戰爭、災難。
打個比方,在現實戰爭中,肯定有怕死的逃避,有殺人的驚恐,這些暗面在小說和電影中除非情節需要,否則是不會描述和關注的。但這些才是真實的人性。
我推薦《泰坦尼克號》和《最後的姜戈》
-
3 # 肝白金丶劉師傅
謝邀,我推薦的是《讓子彈飛》,我想這部電影大家應該刷很多次了,其中人物設計的精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透露著算計。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黃四郎想著自己在鵝城的地位不被撼動,張麻子想讓六子留洋,結果害死了一群人,湯師爺為了自己活命,當起了牆頭草。花姐還有可能是內鬼。。。百刷不厭。
-
4 # 一本正經糰子醬
關於人性、現實這類的電影,不用多說,南韓有很多精彩之作。像《素媛》、《蚯蚓》、《熔爐》等電影就不用多說了,有些不僅推動了南韓電影的發展,更是推動了南韓相關法律的完善,影響力可想而知。不過今天不談《熔爐》,也不談《蚯蚓》,談另一部現實災難片《流感》。
一夥偷渡客從東南亞一路偷渡到南韓,然而在集中箱密閉的空間裡,大部分人全部死亡,只有一人倖存,但是這個人身上攜帶了流感病毒。病毒迅速擴散,許多人都被傳染。此為背景。
女主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個單親媽媽。男主是一個十分有正義感的消防隊救援人員,機緣巧合之下救過女主。前情不多說,直接來講流感大爆發那天。政府將沒有感染的人隔離起來,將感染的人放到另一片區域並把他們排成編號。對外聲稱要對感染者進行治療,但實質上當時並沒有治療藥物。當看到政府的人又從隔離區裡抓出有流感徵兆的患者時,男主坐不住了,一路跟著他們試圖勸說他們不要帶走患者,但無果。於是男主進到隔離區最裡面,卻發現這樣一幅場景。
他們在裡面將感染的人進行焚燒,包括已死亡的和尚存的。而最觸動我的就是下面這一幕:
患者被吊起來成批扔進焚燒爐,就像處理垃圾一樣。
而在隔離區內,偷渡客被女主遇到並發現他的血清可以抵禦流感病毒,於是不顧制度拿到了他的血清並用在了自己被感染的女兒美日身上,而此時她也被上級發現,於是一路被追。跑到外面時卻發現整座城市已經被攔截,根本出不去,等待他們的只有一排排的狙擊手。
他們一開始被誤認為是病毒攜帶者,打算掃射完事。女主在此時表示,三人並沒有感染且有可以治療流感的血清,才得以保命。
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美日拯救了整座城市。因為在流感還沒大肆傳播之時,她就遇到了倖存的偷渡客。偷渡客十分邋遢並且孤僻,不與人交流。然而美日並沒有嫌棄他,還給她吃的,對偷渡客而言,就像一束暖陽照進心裡,以至於在最後也願意配合女主救美日。
整部片子到這裡也都差不多完了,結局無非是整座城市得以拯救,男女主也發展成為男女朋友。除了主角光環過於強大外,整體還是很不錯的。文筆有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
5 # 這個柚子說
舉幾個第一時間出現在我腦海中的例子,第一部我之前和朋友去電影院看的中國產電影《找到你》,姚晨和馬伊琍主演,具體的內容就不多加贅述了。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就是沒有錢,千萬不要養孩子,現實真的太殘酷了。馬伊琍飾演的孫芳就是因為付不起孩子的治療費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死在自己的懷裡。
第二部是南韓的一部喪屍片《釜山行》,這是第一部看哭我的喪屍片。在這裡不是批判誰,在生死存亡的時候人性真的是自私的,我們必須要直面我們的人性弱點,往往戰勝人性的人也都是偉大的人,我想人之所以可以偉大莫過於他的內心摒棄了最自私的想法。
第三部是一部關於復仇的日本電影《告白》,當時乍一看名字柚子覺得應該是一部小清新純愛電影,沒想到這是一部很喪很黑暗的復仇電影。說到這部電影我想起了前幾天熱搜女童下體被戳爛的事情,也是關於未成年人犯法的事情,影片中的母親因為殺害自己女兒的兇手未成年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絕望的母親只能透過自己的雙手來複仇。
圖源網路侵刪!
-
6 # 莫阿愚
人性就是人的性質, 性格就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最純粹的人性大概就是活著吧!
我覺得葛優的這部(活著)就寫出了華人最純粹的人性。
“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或許華人的人性就是忍耐吧!
-
7 # 嫌仁
我給北歐電影的評價是“又冷又硬”,其中丹麥電影尤甚。給大家說說我的“難以下嚥”。
閱前提示:如果你心理承受力一般,不推薦你看我本文要說的電影。
托馬斯溫特伯格是“道格瑪95運動”(這個我們以後再說)的發起人之一,同為發起人,他那個著名的“手段極端殘忍”的師兄——拉斯馮特里爾,顯然更冷酷、更致命、更“變態”,也更有名。
大概4到5年前,我看了溫特伯格的《狩獵》,記得之前提過,不到兩個小時的片長,我用了將近五個小時才看完,完全可以用“難以下嚥”來形容。甚至幾度要放棄。
有些朋友說了,不就一部電影嗎,你的承受力也太弱了。其實恰恰相反,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百無禁忌、可以一邊看帕索里尼的《索多瑪120天》一邊吃飯的傢伙。對《狩獵》的敬畏,正是出於文題所指的“人性”。
溫特伯格的作品不像拉斯馮特里爾衝擊力那麼強,基本上也沒什麼讓人不適的生理體驗。但在心理衝擊上,有過之無不及。我經常想,是什麼造就了丹麥電影的這種風格,在揭露人性的惡意、陰暗、殘酷方面,他們彷彿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嗅覺,而且所呈現的故事依託,是如此合適,如此周全,如此“四兩撥千斤”,讓觀眾瞬間就能心領神會、痛不欲生。記得當時,對《狩獵》最多的評價,就是——“冷到了骨頭裡”。
《狩獵》講述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所呈現出的心理爆發力,卻無比巨大。離婚的盧卡斯在一家幼兒園工作,他的班裡有一個早熟的女孩兒卡拉對他頻頻示好、很感“興趣”。本性溫和又純良的盧卡斯婉轉拒絕。卡拉為了報復,說了一個惡意的謊言,盧卡斯立刻成了一名猥褻、性侵女童者。揹負著莫須有的罪名和巨大的壓力,眾叛親離的盧卡斯為澄清自己努力著。卡拉後來說出了真相,盧卡斯獲得了所有人的“諒解”。就在一切看似發生轉機的時候,一次帶著兒子跟朋友狩獵的過程中,有“朋友”從遠處向盧卡斯舉起了槍…………。惡意並未隨著事情的“澄清”而消除。
人性是什麼,歸根結底是人的心理屬性,有過閱歷的人,光是想到“心裡屬性”這四個字,就能一身冷汗,那代表著無限光明與博大,同樣,也代表著無限陰暗與猥瑣。
之所以難以接受《狩獵》,是因為我曾對人性的惡意如此感同身受。陳忠實說他寫《白鹿原》中田小娥死的一段,雙眼發黑、幾近昏厥崩潰。我看《狩獵》雖算不得創作,但效果異曲同工,幾次要放棄,就是快崩潰。
電影是這樣的一種心理呈現。小女孩兒卡拉是影片中唯一的“主觀故意”,其他人立刻都站到了正義者、知情者的佇列,靠著主觀想象將盧卡斯在心理上予以否定,然後,在現實中變成行動(毆打、排擠、威脅)。這時候,人們覺得卡拉是如此的無辜,如此的可信。
後來,卡拉澄清了事實,人們表面上開始接受盧卡斯,暗地裡卻都心懷著芥蒂,這時候,卡拉的話又是如此的不可信。你懂嗎,那種人性的惡意,心理上給你否定的果決,和心理上為你正名的萬萬不可能。
這種感覺你是不是似曾相識,一些很無關很低階的人,靠著謠言、毀謗、汙衊、貶損,很容易就能在人群中給你定性,這其中,就包括你那些所謂的朋友。你很容易就成為他們口中所說的那種人,被他們塑造成他們希望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快樂的,你卻是痛苦的。
更可怕的是,在這一心理層面上,相當一部分人的從眾心理非常強烈,類似於自己快樂不叫快樂,看到別人難受他才痛快。怎麼講,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的意思。都說謠言止於智者,當你身處其中,會發現,生活中真正有見識有判斷的智者,並不多。
我接受不了《狩獵》,是因為我深受此害。
談到《狩獵》,就不能不提麥德斯米克爾森。他在片中對盧卡斯的塑造入木三分,體現出了深厚的表演功力。米克爾森因此獲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狩獵》同時被金棕櫚大獎提名。
影片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算出色,但除非你對人性真的有認識、有思考,否則,我不推薦你看。
之前誤發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吧,更深入的話題或交流,還有機會。
週末愉快。
-
8 # Sunbringer
這個問題太大了,回答的結果直接體現閱片量和質量,好的電影一定是探討人性的。經典老片比如:《肖恩克的救贖》《教父》《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等等
新片有:《無名之輩》《星際穿越》《影》等等實在是很多
-
9 # 三木Lee1991
南韓一部電影
《釜山行》
中國一部電影
《一出好戲》
暫推薦兩部
-
10 # 留於白寫的一點東西
對於人性來說,本身就有很多解讀。這個人性我認為主要是包括兩方面的,一種是人性的光輝,一種是人性骯髒,這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其實就人來說,人是很複雜的,很難用一兩個特點來解讀,一兩個詞來回答。並且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會接觸很多人,看很多電影,在每個階段不同的光影給人不同的感觸,就是在那個剎那之間,在心底升起的一點點光輝,眼神變得明亮而又柔和,那是一種極好的感受。
就我本人來說,就被很多電影感動過,被很過人性的光輝陶醉過,也被許多人性的汙濁噁心過,但在青春期那個敏感而衝動的時期,我曾經深深的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感動。
初看這部電影,想必很多人的初衷和我是一樣的,孟子也說“食色性也”,我們也沒有必要有太多的掩蓋。本來就是人性與肉體美好的那部分,是深深的被人吸引的。在很多很多年的那個夏天的暑假吧,我們藏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上,看一點私人東西,也許那天天色晴朗,屋外也有喜鵲,烏鴉什麼的。吃飽,喝足之後,我們就要做一點私人的事情了。
初看電影,真的是要被莫妮卡貝魯尼陶醉了,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當秀手拂過絲襪,當水珠劃過胸膛,無數的青春期少男們都要窒息了。每個青春期的青少年們,可能在那個階段都會被熟女吸引,真的不是老郭口中的那些廣場熟女啊。有些寬的胸膛,飽滿誘惑的乳房,結實的大腿,誇張不同於少女的翹臀,略有痕跡的妝顏,和黑色或肉色的絲襪,一雙高跟鞋套在指間,男人,都會沉醉的。貝魯尼這個妖精一樣的女人,真的是禍水,不用說話,只需輕啟唇齒,多少人都要犯罪了。每個貝魯尼的鏡頭,都要看上好幾遍,不過癮,慢放,暫停。每個青春期的少男們最初都是這樣看這個電影的吧。
等年齡稍大些,已經歷過一些事情,荷爾蒙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終於不再是邊際上升了,而是平穩了,甚至在遞減了之後,我們再回頭看這部電影時,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了,即使願意還是不願,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我們老了,多麼懷念荷爾蒙大於理性的年代啊。
看這部電影肯定許多人會感嘆小鎮鄉民的人性之墮落,瑪蓮娜年輕性感風姿綽約時,不論是由於妒忌還是擔心構成威脅,諸多女人都來踐踏,汙衊。而瑪蓮娜風光不再,日漸蒼老,這時眾人才肯圍在身邊。這真的是人性的一部分,無論我們怎麼批評,那些能給其他人帶來威脅的,才出於眾的都是要受到這種不公平待遇的,時代在變,這種人性沒有改變。其實我們更怨恨的是那個時代,是那個政府。
也肯定有很多人對這個短褲男孩產生共鳴。我們在某個年齡段都有這個短褲男孩的影子。敏感而又多情,善良卻不能有所作為,腦子裡充斥著各種性幻想但是身體依舊稚嫩青澀而只能講很多東西藏在心底,也只能將過往葬在過去。那些曾經暗戀甚至幻想過的人,都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影子,甚至模糊的,似夢似醒的記憶,都只是過去了,心底有過的人,可能一生我們都無法告知她了,其實也並不重要,那些東西更屬於我們私人的東西,心裡有過的人,我們懷念的只是這個人的影子,這個人本身對我們可能並沒有那麼重要。
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觀感,是人可以如此的有韌性,如此的堅強。人真的很脆弱,肉體的脆弱,心靈又隨時可能受到打擊,彷彿來陣風我們就要倒了。瑪蓮娜從一個幸福的家庭,到告知丈夫的殞命,到被諸多人想要佔有,又淪為德華人的妓女,為了基本的食物,為了像狗一樣的活著,都要付出身體的代價,直到戰爭結束後,作為曾經德華人的妓女,她又被趕出了小鎮,命運是如此的坎坷蹉跎,但從頭到尾,瑪蓮娜沒有多說什麼,她直到說什麼都沒有用,只有堅強的咬緊牙關,扛下去,沒有人會幫你,除了自己。直到結局處,她雖然已日漸蒼老,身材也有些臃腫,她握緊丈夫僅存的一個手臂,依然端莊、優雅堅強的走在了街道上,她依然沒有多說什麼,命運的千瘡百孔,她人的冷嘲熱諷,都不能打倒一個人,我真的被人的這種韌性所感動。
人就像一個漂浮的蘆葦,你看它隨時會倒,但它永遠會挺直身子,立起來,並且還要綻開葦花,看一看,笑一笑。
回覆列表
能展現人性的電影很多,推薦幾部:
韓國片:樸贊鬱的《我要復仇》聽起來粗暴的片名,劇情卻有著極度的平靜與剋制,其中的仇恨,殘忍,人物命運的荒誕都刻畫的淋漓精緻。
《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
《聖殤》這是一部關於愛,金錢,倫理,復仇,憐憫的電影。本片榮獲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是金基德的第18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