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粵小輝

    冬至大過年,廣東各地冬至的習俗是很隆重,那就我的家鄉展開這個話題聊一下。

    “冬至大過年”在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節日,在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是在河源的,冬至到來之前都做蘿蔔粄,對於客家人來說,冬至算是一個大節日,在農村每家每戶過冬至都是忙了起來,客家最有風味就是蘿蔔粄,在冬至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對我河源人說,一到冬至節日父親忙著做蘿蔔粄的情景,有很深的回憶。那麼蘿蔔粄的製作流程手藝,我會製作影片給你看看,敬請期待。

  • 2 # yf勝其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春種,夏耕,秋收,冬藏。而冬至就是貯藏的季節,也是分享勞動成果的季節,慶祝豐收的季節。

    冬至來了,多地忙碌著貯藏,分享,慶祝!因地不同,氣候不同,習俗也就不同,吃的食物做法更不同。

    我是湖南的,冬季這段時候,大多數人家殺豬,叫上親朋好友,盛上美酒款待,吃完後順帶一兩斤肉回家,其餘的都掛在火灶上用花生杆或木粉熏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臘肉。豬身上的血用來制全國聞名的豬血丸子,豬血丸子用水豆腐和精豬肉,豬血配製而成,然後同燻臘肉一樣。

  • 3 # 小吃萬花筒

    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的事,我老家離南陽不遠,所以這個事常聽村裡老人說起。

    據說,張仲景從長沙太守辭官回鄉。返鄉的時候,正是冬天,他看到家鄉父老面黃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就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

    張仲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然後又把羊肉和藥物撈出來切碎,用和好的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肉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就這樣,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 4 # 陳相潮人

    夏曆.周曆.秦歷:是戰國至漢初均以365.25日為一回歸年,但每年的開端不同:夏曆建寅,即以陰曆(農曆)正月為歲首;周曆建子,即以陰曆十一月歲首。歲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隨之不同。在先秦古籍中,《春秋》和《孟子》多用周曆,《楚辭》和《呂氏春秋》則用夏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顓頊為基礎,以建亥之月(即夏曆十月)為歲首,但春夏秋冬和月份的搭配,完全和夏曆相同。自漢武帝起改用夏曆以後,歷代沿用。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在農曆十一月。潮州人稱為“冬節”。《史記.曆書》:“周正以十一月”。所以冬至日在新年正月裡,古稱“過年”。後來漢代改為夏曆,以立春日為春節,民間便稱冬至為“小過年”。潮州人有句俗話說:食丸加一年(一歲),可見潮州民俗古風遺存。

    古時中原也稱冬至為冬節,《南齊書.武陵昭王曄傳》:“冬節問訊,諸王皆出,曄獨後來”。冬節丸是冬節的特色食品,“丸”與“圓”同音,象徵團圓。冬節丸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揉成團,再挲成小小的丸子,用紅糖水煮成甜品。

    冬節前夕,全家老幼圍在一起挲丸,這個過程,是團圓的象徵,一家人喜氣洋洋,多人挲出來的丸有大有小,叫做“父仔公孫丸”。冬節日一早,主婦先盛起一大缽留著祭祖,家裡的司命帝君(灶神),地主爺、井神等,都要一碗甜圓作為供品祭拜。

    民間還有一種很奇特的習俗,把冬節丸二粒用紅紙包,貼上於米甕、水缸、箸筒、井頭、礱磨、碓臼、粿架、龕、門樓頂、豬舍、雞籠、牛柵等處,耕牛的角也要粘上冬節丸。《潮州府志》記載:或用以粘焉,謂之“飼耗”。“耗”農人駛牛犁田時吆喝耕牛的聲音,用以指代耕牛。過了三日,要把這些貼上上去的冬節丸取回來,說是可以保佑眾牲各物平安。還有一說,取回各貼上的冬節丸給人食用預防治療流鼻水。

    上午還要備魚、肉、雞鴨鵝在家拜祖。中午後祠堂祭拜祖先。

    最後還有一禁忌,嫁出的女兒回孃家不能看見或食(吃)冬節丸。研究潮州歷史傳統文化的專家出的書,沒有解釋過,是否懂得?

    餘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嫁出的女兒回孃家不能看見孃家的冬節丸或吃用。潮州俗話說:女兒嫁出別人(夫家)個(的)。應在夫家團圓。不能在孃家吃冬節丸(團圓),是認為被丈夫休掉或今後被休掉之嫌。

  • 5 # 詩文百家

    我在四川攀枝花,這裡屬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是個移民城市,來自天南海北的人都有。這個城市習慣將人群分為南方人和北方人。南方人以四川人居多,在冬至會吃羊肉湯鍋,北方來安家保持了北方習俗吃餃子。但是還有一個現象就是這個城市一家幾代人可能來自全國好幾個省份,因此可以有好幾種家鄉的習俗了。

  • 6 # 春天裡的故事13268932

    我是湖北的,過冬至也很隆重,這一天也許是冬天的結束,春天會慢慢的到來,家家戶戶放鞭炮,,更有新鮮美味的餃子要吃,和過年一樣,再來瓶高度的好酒,一起品味這冬至的氣溫帶來的涼涼爽氣。

  • 7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如果你來自潮汕美食之地,這句童謠肯定一點都不陌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了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大如年”,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是一個較大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有慶賀冬至的很多習俗,比如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還有一些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傳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都是我們希望孩子得到的教育,在這冬至來臨之際,給孩子分享一些生動有趣的冬至習俗吧!

    冬至三候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食俗

    冬至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冬至節的歲時風俗,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過去,冬至時人們都會聚在一起做湯圓,大人們浸糯米、磨漿,瀝成團塊,再用芝麻、豬油、桂花等做餡,把餡放入糯米糰,入水煮熟即可食用。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湯圓滑膩軟糯,風味各異,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膩;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以用於互贈親朋。

    冬至水餃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食俗,這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一直到今天,北方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生活就應該充滿節氣時令,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節日,生活才會有層次感。趁著冬至好時機,大人們可以和孩子們圍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即使屋外天寒地凍、寒風習習,屋內也是暖意洋洋,其樂融融。

    冬至九層糕

    九層糕又稱“九重糕”,有年年長高、年年高升、長長久久的寓意,所以每逢冬至,都會透過製作九層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

    九層糕做法別緻,顏色豐富,十分美觀,又層次分明,吃起來醇香甜潤,是不可多得的特色糕點小吃。

    江南紅豆米飯

    在江南的冬至之夜,家家戶戶都會齊聚一堂吃紅豆糯米飯的習俗。

    而這個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傳說是因為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紅豆飯,用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蘇州冬釀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一般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一年只釀造一次,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色澤金黃,爽口怡人。姑蘇人家一般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不僅能夠在寒冬中驅寒保暖,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家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至這個節氣也是養陽進補的最佳時機,從現在一直到立春這個階段的進補效果是非常好的,對於孩子來說,營養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從而起到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

    冬天寒冷,對於大人來說,多吃一些溫性食材食物可以補補身體,增強抵抗力,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腸胃功能以及消化能力相對較弱。

    因此,給孩子溫補的重點是提供正常的飲食,來增強孩子的抵抗力,而不能為了慶祝冬至佳節,給孩子食用過於滋補的食物哦。

    不管冬至吃什麼,想的是團圓,唸的是健康。傳統美食總讓人難忘,因為它不僅是美味,更融入了溫暖的記憶。今日冬至,與孩子們一塊領略節日傳統風味吧!

  • 8 # 深巷明朝賣豆花

    吃湯圓啊,去超市買包裝好的湯圓,買思念的品牌好點。放點蝦米,冬菇,臘腸,白蘿蔔下去。這些配料另外炒。非常好吃![色]

  • 9 # 互聯易動

    北吃水餃,南吃湯圓。我家這兩樣都會吃,因為我是北方人,我老公是南方人。我家除了吃餃子還會喝羊肉湯驅除寒冷。今天我包的是三鮮餡餃子,一蝦兩吃,蝦尾做餡,蝦頭也不能浪費,拿來做個蝦頭豆腐濃湯煲,再配一個涼拌藕,美味極了。

  • 10 # 南方妹紙

    說起(冬至)它是一年才一次的。

    人們常說、冬大過年!

    在這(妹紙)說一下廣州了,

    因為在南方的(廣州市民)都是喜歡與家人去酒樓吃飯的。

    但有些市民會選擇在自家做點小食而已!

    其實,

    不管怎樣!

    只要能與家人在一起,

    在哪裡過(冬至)都是一樣的。

    但在廣州有一個特點,

    市民們挺喜歡吃上本地白切雞的!

    這到底為什麼呢?

    因為,白切雞是我們市民的特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份證號碼中缺數字幾表示代表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