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配磚家
-
2 # 工保網
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即是裝配式的新型建造模式+鋼結構建築結構的全新建築形式。
裝配式建築
所謂裝配式建築,即是以預製構件為核心,把預製構件及配件在工廠按標準生產好,運輸到施工現場並透過機械進行拼接安裝的新型建造模式。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築即是預先將建築的各個部分在工廠完成生產,而後在現場進行組裝的新型建造模式。
與裝配式建築對應的,是傳統的現澆施工建築模式,相較而言,裝配式建築模式更利於綠色施工,在節水、節能、節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同時,裝配式建築具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資訊化管理模式的特徵,不僅能夠有效縮短建築週期、降低建築成本,也是中國建築業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鋼結構建築
鋼結構建築,則是與木結構、混凝土結構共同組成國內三大主要的建築結構形式。同樣,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木結構裝配式建築與混凝土結構裝配式建築,也是中國三大主要裝配式建築形式。同後兩者相比,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具有安全性較高、成本較低、施工工期較短、節能環保等優勢特點,是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的裝配式建築結構形式。
1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歷程
國內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發展的開端,始自於上世紀末國務院釋出《關於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加強新型結構技術的開發研究,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輕鋼框架結構及其配套的裝配式板材。
但其真正快速發展,則主要是十八大後國家在政策上的重點推動。尤其在2016年以後,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的政策推進速度不斷加快,在多份重要中央政策檔案支援下,各地相繼開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築試點,真正推動著國內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發展。
1
2016年2月6日,國務院釋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
2
2017年6月1日,國家釋出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標準》(GB/T51232-2016 )正式實施。
3
2018年3月7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 2018 年工作要點》指出剛結構裝配式住宅對改善住宅效能、品質、經濟性、舒適性、耐用性等問題有施工進度快、節能效果明顯的優勢,進一步推動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在房屋住宅領域的應用發展。
4
2019年7月開始,住建部相繼同意湖南省、山東省、四川、浙江、河南、江西等六省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加速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國內發展。
2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現狀與問題
正如上文所述,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始自於上世紀末,但真正獲得快速發展則應在2016年以後。因此,其實際市場發展時間依舊較短,缺乏成熟的市場認知與應用推廣。
以2018年全國建築業資料為例,全國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僅為2.9億平方米。而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所佔比例僅在30%左右,且主要集中於公共建築領域,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資料不到1%。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大方面,即市場應用推廣與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技術服務。
市場應用推廣
作為全新的房屋住宅建築形式,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築目前存在較大的市場接受度問題。
1
首先對於開發商而言,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建築成本較高。即便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模式具有減少建築週期,降低建築成本的優勢特點,但其前提是擁有較為完善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生產管理體系,從預製構件及配件的工廠生產到現場的施工組裝,從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到管理,相關成本在成熟的體系化建設之下實現有效降低。
但就目前而言,無論工廠配件的生產成本,還是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成本等,相較於傳統澆築施工都明顯較高。
2
其次對於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而言,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築作為全新的建築模式,是較為陌生的市場領域。設計單位或施工單位,對其需要的相關技術與管理力量都較為缺乏,從主觀上並不願意承攬這類業務。
這樣的市場接受度問題,導致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在產業發展與市場應用方面都較為遲緩,無法快速形成規模化發展,降低生產工藝成本,突顯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各項優勢特點。
技術服務
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在其技術服務方面目前也存在相應問題。
1
首先即是在技術積累方面,無論從設計方面還是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技術、管理力量,造成相應成本居高不下;
2
其次,在配套服務方面,房屋住宅建築不同於一般公共建築,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要求的是一個完成的技術、標準、產品體系,需要擁有一套整體的解決服務方案,但目前鋼結構市場分包商只負責結構,而後續的維護、裝修、完成建築產品等環節活動則由其他人負責,這就造成相應技術服務標準與質量的差異,以及更復雜的工程質量責任問題。
毫無疑問,來自國家政策力量的大力推動,將成為解決上述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問題的有效辦法。繼2019年湖南、山東等6省相繼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工作,此次國家住建部部長於《人民日報》發文再次提出大力推進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進一步為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市場應用創造契機。可以預見,2020年國內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市場應用範圍將會加速擴充套件,相應生產企業的技術與市場業務發展也將迎來全新契機。
3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質量風險保障
相較傳統現場澆築施工,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築缺乏成熟的市場應用,幫助其形成較為完善的設計、施工、生產體系與成熟的技術管理操作經驗。這將令其未來的市場應用發展,不得不面臨相應的質量風險問題。
房屋住宅不同於其它一般建築,其使用者為數量龐大的國民消費者,房屋住宅的質量問題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市場對於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質量與舒適度有著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在抗震、保溫、隔音、防水以及牆體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技術仍不成熟,可能出現相應的房屋住宅質量問題,這就要求其建立完善的住宅質量風險保障制度。具體而言,即是透過工程質量擔保與投保相應工程質量保險,為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提供有效的質量安全保障。
缺陷責任期的質量保障
工程質量擔保,主要針對施工方在專案竣工後缺陷責任期的質量維修風險。一旦專案工程在缺陷責任期發生質量問題,若施工方違約不履行維修義務,由保證擔保人代替其履行維修義務或進行損失賠償。
缺陷責任期後的質量保障
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主要針對的是專案缺陷責任期之後的住宅質量風險。其保險標的包括房屋住宅在保修範圍與保修期限內,因設計、材料、施工等原因導致出現的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保溫與防水工程潛在質量缺陷問題,如常見的開裂、破損、滲漏、牆體脫落,都在保險責任範圍內。
工程質量擔保與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能夠為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提供有效的質量風險保障,尤其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提供的TIS質量風險管理服務,能夠令專業的技術人員力量參與到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專案全生命週期的質量風險管理當中,彌補目前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築在一些重要技術方面的不成熟問題。
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是中國建築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因此無論其市場應用發展問題,還是涉及的住宅質量問題,都應成為國家與行業考慮的重點問題。前者透過國家政策進一步的大力推進,將有效加速、擴充套件其市場應用;而後者則可以透過工程擔保與工程保險的方式,為住宅質量風險提供有效保障。
回覆列表
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追溯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歷史,最開始效仿蘇聯。1959年首次在北京推廣,70年以後,又開發了大模板住宅,同時開始應用粉煤灰、混凝土大板都用上去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引進了南斯拉夫的體系,這個體系比城市蘇聯的體系式又先進一些,所以說當時的裝配式住宅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由於運輸困難,漏水和抗震效能比較差,而且住宅不保溫,唐山大地震時大板式建築倒塌嚴重。裝配式建築發展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經歷了一段停滯期,這也導致了目前中國建築工業化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
當前,日本、美國、瑞典等國的建築工業化率都在70%~80%,而中國建築工業化率僅有5%。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建築業仍處在非常低的工業化水平。
中國的城鎮化程序是發展的大趨勢,建築業仍將是最為受益的行業之一,而建築工業化率也將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得到快速的提升。
從2013年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綠色建築行動方案》開始,國家密集頒佈關於推廣裝配式建築的政策檔案。在發展規劃、標準體系、產業鏈管理、工程質量等多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
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標誌著國家正式將推廣裝配式建築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意見》強調中國須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建設國家級裝配式生產基地;加快政策支援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30%。
2018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加快標準化建設,提高建築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國將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目前,中國裝配式建築佔比不到5%左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業內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裝配式建築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到2.5萬億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裝配式建築有哪些好處?裝配式建築模式大量的建築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構件種類主要有:外牆板,內牆板,疊合板,陽臺,空調板,樓梯,預製梁,預製柱等。透過現場大量的裝配作業,裝配式建築模式比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
1.節省資源
採用建築、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理想狀態是裝修可隨主體施工同步進行。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材料,包括外架、腳手板、模板、鋼筋,混凝土等等全部都能省一點。預製構件建築不用搭外架,只需要部分位置的安全圍欄。
2.縮短工期
預製構件均在工廠生產,現場進行吊裝拼接作業。施工裝配機械化程度高,大大減少了現場的和泥、抹灰、砌牆等溼作業,受氣候影響小,效率更高,大大縮短工期。星河綠色裝配式建築無傳統構件,在運輸和吊裝條件良好的情況下,1天就可完成200—300平方米的主體建造。
3.減少汙染
裝配式建築對節能環保大有益處,可以大量減少建築垃圾和廢水排放,降低建築噪音,降低有害氣體及粉塵的排放,減少現場施工及管理人員,有利於中國城市健康、綠色發展。
4、綠色節能
在使用過程中,裝配式建築更加綠色節能環保,如果按照每戶計量的方式,在相同的暖氣溫度下,拼裝房室內保溫更高,而住宅戶主可以採用降低暖氣溫度,節省採暖費,同時減少了能源的使用;外牆裝飾在工廠內一次性裝飾完成,避免了傳統現場施工帶來的外牆顏色不勻,易起皮、開裂、變形、褪色等問題,減少建築後期維護成本。
5、效能更好
裝配式建築提高了牆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有效地阻隔了聲音的傳遞,使室內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有效地防止了火災的蔓延或波及,具有更好的防火阻燃效果;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築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線,有效抗震。
隨著裝配式建築的大力推廣,預製構件產量越來越大,標準化率大幅提升,生產企業內部資源發揮充分的效用,規模化效應逐步顯現,疊加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攀升,裝配式建造模式成本將快速下降,未來會遠遠低於傳統現澆建築模式。
基於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基礎大、市場大的先天優勢,再加上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中國裝配式邁入新的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