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李文忠公這一嘆,嘆的是大清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嘆的是德意志民族之強盛,工業之發達,市民之文明,武裝之威武,艦船之敏銳。

    1896年6月,李鴻章率團出訪德國,德皇威廉二世率衛戍司令官親自到車站迎接,而且德國鐵血宰相脾斯麥一見如故,如同老友一般侃侃而談。李鴻章大人的待遇至高,令一同到達的日本特使羨慕不已。而李鴻章也十分有風度,立即受到德華人的熱捧和喜愛。

    在德國期間,李鴻章參觀了德國兵工廠,面對先進的科技和強大的工業以及雄厚的國力,李鴻章驚歎不已,連連嘆息自己的國度為何如此羸弱不堪,一個華夏大國竟然不如一個西方小國,這不得不令人嘆息。

    而在造鐵廠,李鴻章更是為之震撼,德國鋼產量竟然在當時達到了400萬噸之多,而大清國的鋼產量還不如人家一個零頭,李鴻章對隨行人員說,中國雖大,但只知自吹自擂,況二十年不能趕上德國之水平。期間李鴻章還看到了X光射線,並且拍攝了膠片,他不能相信世界上還有這種科技。

    隨後,李鴻章同脾斯麥和威廉二世檢閱了德國部隊,李鴻章深深感知,大清的失敗是必然的,德軍士兵一個個精氣神十足,軍容良好,裝備精良。反觀大清軍人,一個個面黃肌瘦,破衣爛衫,萬國造的槍械又老又舊,這與德國軍人相比,豈止是差的一星半點。

    李鴻章回國後,積極改革,大量購買德國科技和武器,但是大清朝的腐敗已經爛到根基,他這個有“東方脾斯麥”之稱的一品大員,處處受到排擠,連要個軍費都要看翁同龢的臉色,自己拖著大清國這輛破車吃力前行,卻得不到任何幫助和稱讚,你說他能不嘆息嗎?

  • 2 # 半壺老酒半支菸

    甲午戰爭失敗,簽訂了一些列不平等條約,1896年,李鴻章出訪俄英美法德荷蘭比利時,隨身帶著一口棺材。心力交瘁的李鴻章那次跨越歐美的長途出訪,是做好了客死異鄉的準備的。

    1896年6月,李鴻章到了德國。

    當時世界上給李鴻章一個綽號,叫“東方俾斯麥”,意思是兩人都是“鐵血宰相”。

    這在德華人眼裡再正常不過了:你們大清有的是黃金白銀,我們都是帝制,也不存在意識形態問題,只要你出錢,我們的新式武器你要多少有多少,你們買回去正好洗雪甲午戰爭之恥。

    可是德華人不知道,那個叫慈禧的掌權者,對修園子和看京劇更感興趣,滿清王爺忙著提籠架鳥鬥雞走狗,甲午戰爭的勝負,對他們的奢侈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什麼恥辱不恥辱,早都忘了。

    李鴻章看著德國的先進槍炮,眼紅心熱,恨不得全買回去,可是他說得不算,手裡也沒錢,只好嚥著口水發表了一則宣告:我得回去向皇帝(其實應該是太后)報告,然後有機會再來買……

    雖然德華人知道了自己眼中大款實際上只有“空空的行囊”,這次真是的“黃金雨不下,白玉雪不飛”了,但是德皇還是為李鴻章舉辦了閱兵式。

    李鴻章看著裝備著先進武器的德軍,一個個精神煥發鬥志昂揚,而且軍陣變化緩急有序整齊劃一,不僅悲從中來:“我如果能夠有這樣的十個營,甲午一戰就不會敗給日本!”

    李鴻章終於見到了久仰的俾斯麥,下面是他們的對話實錄,為了保證真實,而且大家也能看懂,就不轉換成現在的語言了。

    李鴻章問:“何以圖治?”

    俾斯麥答:“以練兵為立國之基,舍此別無良策。兵貴在精而不在多,五萬足矣。”

    李鴻章感嘆:“挑選五萬精兵絕非難事,然中國缺乏教授軍事之人,三十年鴻章處心積慮建設國防,哪知甲午一戰全軍覆沒,真好生慚愧!”

    李鴻章兩手空空地離開德國來到了比利時,參觀兵工廠的時候,看著人家的新式大炮,李鴻章如百爪撓心:這麼好的大炮,咋就不是我們的呢?!

    李鴻章圍著大炮轉悠,誰叫都不走——只有經歷過戰爭慘敗的人才能理解新式武器的重要。

    比利時軍火商看出了這位老人對新式大炮的狂熱喜愛,就順口說了一句:“您要是喜歡,就送給您一尊。”李鴻章大喜過望:“那就勞煩您給我送到京城去!”

    李鴻章得到了新式大炮,但卻只有一尊,而且運費也花不起,抬著棺材去,弄回了一尊免費的新式大炮,我們不知道是該為李鴻章悲哀,還是該為那個時代悲哀……

  • 3 # 125878215蜂獾

    說什麼風燭殘年李鴻章為救國救民於水火,在1894年甲午戰爭大清敗給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馬關條約》,讓大清在國際上的地位跌落深淵,而且一落千丈,李鴻章建立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還說什麼李鴻章對甲午海戰失敗很苦惱,當時己經很年老的李鴻章出洋訪問,李鴻章一共遊歷了許多國家,說什麼沒有找到他心中滿意答案,1896年6月李鴻章來到德國,受到熱情接待,把他視為座上賓,德國衛戌部隊司令到火車站親自迎接,德國威廉二世也親自接見了他,李鴻章先是參觀德國兵工廠,當時德國工業能力強大,鋼產量達四百萬噸,佔世界鋼產量四分之一,看到德國的軍隊裝備精良,據說李鴻章看傻眼了,對自己德國之行非常震撼,感嘆德國實力強大,還有自己的遭遇,為了大清操勞一生,對於大清那些權貴,他這樣忠臣只是一個外人,他認識到了大清腐敗徹底失望,所以仰天長嘆,那麼這裡就要說明李鴻章是不是大清救國救民,忠君愛國的大清重臣,李鴻章在大清可謂位高權重,很多人看過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認為他有功於大清,是救國救民的大清忠臣,籤賣國條約那也是不得己的事情,但是李鴻章貪汙腐敗完全超過大貪官和坤,李鴻章巧取豪奪,聚斂財富,他這一生可以說是聚斂財富的一生,是自私自利的一生,是自私專權的一生,完全不是什麼救國救民,為國為民操勞的一生,滿口的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還有寫手把他吹虛成東方俾斯麥,伊藤博文的偶像,李鴻章是晚清第一貪官,其女兒李菊耦嫁給張佩綸,也就是小說家張愛玲的奶奶,李菊耦的嫁妝子孫三代都花不完,甲午海戰後在南京買下一座豪宅,廳堂不算,被人們稱為繡花樓的樓房就有三幢,還有一個花園,李鴻章還將上海,青島,天律部分房產分給李菊耦,他一兒子張志沂,一女張茂淵,到1935年張志沂在上海虹口有八幢洋房,清代中興名臣最富有,李鴻章可以排名第一,據容閎《西學東浙記》估計,約合白銀四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大清全年財政收入近二分之一,"宰相合肥天下瘦″殆非虛言,李鴻章還是房地產巨頭,是一個大地主大官僚大資本家,李氏六兄弟,僅在合肥,每人平均有十萬畝,合計共有六十萬畝,李鴻章把一千五百萬兩白銀交由日商經營,盛宣懷代為經理,所以李鴻章誤國不想和日本失和。你說大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封疆大吏大小官員人人貪汙腐敗,置人民國家生命安危於不顧,人民衣衫破爛,面黃肌瘦,掙扎在死亡線上,誰管人民死活,還責怪老百姓不愛國。

  • 4 # 披著狼皮的羊202

    死而後已萬民敬仰...的好宰相。李鴻章訪德時是否真的一聲長嘆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在國外丟盡了醜。在當時德國前首相俾斯麥將軍家裡,將軍特意拿了珍藏四百年的名貴葡萄酒,來招待李鴻章。 可李鴻章覺得將軍太小氣,杯子太小,就自己拿了個大杯子,滿滿的斟了一杯,一下就喝了下去,感到味道不錯,就又是一杯,很快四百年的名酒,就讓李大人像喝開水一樣喝完了。英國海軍上將戈登將軍的家屬為了對這位中國的大臣祭奠戈登將軍紀念碑的謝意,忍痛割愛把一條珍貴的名犬,送給了李鴻章。幾天後,這隻名犬成了李大人腹中之物,搞笑的是,將軍的家人還收到了李的謝柬,稱狗肉很美味。出訪俄國時,沙皇為了表示尊敬,特意讓人在會客室鋪上了名貴的波斯地毯。不料這位李中堂李大人和俄方談興濃烈時一口濃痰,吐向地毯。 訪美時他穿著皇上賞賜的黃馬褂到處炫耀,以至於美華人以為他穿的是龍袍,他就是皇帝,當時當時的《紐約時報》曾報道說,“中國總統李鴻章到訪”,甚至有報紙的新聞,登出了李鴻章和慈禧太后結了婚的訊息,國內議論譁然。我還知道李鴻章當宰相時富甲一方,家財億貫,房產土地無數,而甲午海戰時滿清政府連買炮彈的錢都沒有!

  • 5 # 金兔歷史

    李鴻章被稱為“東方俾斯麥”,到了德國,自然要去見識一下這名一直被拿來和自己比較的德華人。

    俾斯麥大談自己這些年的成就,李鴻章自然不甘落後,向俾斯麥談自己是如何如何鎮壓太平起義、剿滅捻軍的,誰知俾斯麥說了一句“自己向來不殺本華人民”,讓李鴻章下不來臺。

    之後李鴻章問俾斯麥:為大臣者,欲為國家有所盡力。而朝廷意見,與己不合,群掣其肘。於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

    俾斯麥迴應說:“首在其君。得君既專,何事不可為?”

    李鴻章本來想向俾斯麥尋求治國之道,奈何俾斯麥以德國為例,跟中國實際完全不符,這是李鴻章回國長嘆的原因之二。

    其三,估計德國一行,讓李鴻章回憶起自己自年少開始為國貢獻,結果到晚年卻是一事無成,還惹來一身罵名,欲救國卻無力,這也是李鴻章仰天長嘆的一個原因。

  • 6 # why142435885

    謝邀,看了現有的幾個評論,沒看過走向中和這個戲,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嘆沒嘆,但想來從一個落後時代之古老大國出去訪問的大員看到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各種科技嘆是應該的,。但回國後他又做了什麼了呢?大清有所改變嗎?他本人有改變嗎?反正五年後他又擔任了外交重任,又一次簽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賠款條約!另外聽說這個戲是他李大中堂的子孫後代出資拍的,那更有問題了,不可能公正的展現歷史的!

  • 7 # 清峰徐來89

    感謝誠邀,嘆的是德國的武器和現代化如此先進,哀的是大清的愚昧和落後,心想我大清何時才能奮發圖強,走向科技強國興國之路?

  • 8 # 春江花月夜688

    自從西方列強用尖船利炮開啟中國的國門,清王朝內部分化成保守派和洋務派,以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大量引進和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很大程度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學科學,學技術,學文化在士大夫階層蔚然成風。然後,強大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強烈的刺激七十多歲李鴻章的神經,這是他手中王牌,以前無往不勝的鐵軍。從鐵血首相一統德國,原本四分五裂的德國迅速發展起來,他看到的處處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德國,短短几十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積弱積貧的中國倍受西方列強欺辱,弱國無外交,他此次歐洲之行,謹言慎行,處處被動,中國何時像德國一樣發展壯大起來,李鴻章仰天長嘆,悲涼孤憤之情湧上心頭。

  • 9 # 學益精舍

    甲午戰爭證明了當時中國軍力還是落後,舊軍必須改造,光緒皇帝接受德國軍事教習漢納根的提議,準備新建一支10萬人的新式軍隊,朝廷就命令淮系將領廣西按察使胡燏芬練兵,胡燏芬接手後,招募了十個營計程車兵,稱作定武軍,之後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方也組建了一支軍隊自強軍,1895年10月袁世凱接管定武軍,改名為新建陸軍,後來因為袁世凱和張之洞分別出任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這兩支新軍也就被稱為北洋新軍和南洋新軍,新建陸軍是中國陸軍近代化的開端,開頭規模不大,人數7000多人,但是袁世凱會經營,北洋新軍迅速崛起,到了清末民初逐漸衍生出一個強大的武裝政治集團——北洋軍閥。

    隨著新軍的建立,舊軍逐漸淘汰,1895年6月淮軍裁併工作全面開始,南洋地區的淮軍19營,只保留了8個營,這種局面李鴻章也無能為力,值得慶幸的是,直隸總督聶士成的武毅軍18營擴充成30營,部分北洋海軍保留下來,李鴻章對於聶士成寄予厚望,親自寫信給聶士成,希望聶士成能夠重振淮軍雄風。李鴻章在被廢居京師的時間裡,閉門謝客,韜光養晦。1896年2月李鴻章接受了出使歐美的重任,即使在外交上遭遇了失敗,但是在軍事、經濟和政治制度的發展,李鴻章還是自嘆不如,看到訓練有素的德國御林軍、英國47艘軍艦艦隊,李鴻章感慨萬千。在美國李鴻章看到了經濟發展,希望美國資本家到中國投資,但是這些企業的管理權必須在清政府手中,對於報紙,李鴻章直言編輯不敢說真話。最後李鴻章途徑日本時,李鴻章因為馬關條約拒絕登陸日本,只好在輪船招商局的輪船和美國輪船之間搭上跳板,顫巍巍的踏上歸程。

  • 10 # hetangqiuse

    李鴻章仰天長嘆實屬正常!一個屈辱的中國,一個被迫簽訂了近兩百多個屈辱條約的中國,清貧如洗,怎麼能與科技先進的德國比?國家強盛在哪裡?民族振興在哪裡?作為政府高官,作為熱愛自己國家的人,卻沒有作為的能力,怎麼不仰天長嘆?

  • 11 # 東來閣公爺

    清末中國文化制度,染缸文化政治,愚昧落後貧窮窩裡鬥,大清朝沒救了,和西方德國比,天壤之別,還不學,嗨,我大清朝沒救了。

  • 12 # 聃者徐也

    李鴻章仰天長嘯也許是不想淚留下來,也行是他在保持自己作為天朝的高傲頭顱,也行是:

    第一個是出於慶幸,感嘆德華人在禮節上太野蠻、落後,不可理喻,在德國當官居然不是高人一等,三妻四妾,府邸大大的,僕人成群,指手畫腳,隻手遮天。幸好我李鴻章沒在德國當官,不然寒窗苦讀十年,好不容易考取功名,在德國卻屁都不是,真成了公僕 。

    第二個原因是驚訝,李鴻章覺得德國這些老百姓人居然不用跪迎,可以和任何人侃侃而談,官員來了就來了,無動於衷,像對待一顆蔥。官員出行也沒有前呼後擁,更沒有官差在前面敲鑼,街道上立刻閒人迴避,分立兩側行注目禮或跪下。官員毫無特權。

    第三個原因是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這種感覺在丹東發生過。那邊人到中國做生意一踏入中國土地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那個膛目結舌,說你們原來跑得這麼快,已經實現按需分配了。

    仰天長嘯完,接著這些人就是一瀉千里,他們在國內那裡吃過大魚大肉,過來吃的是風捲殘雲、惡狼撲食,吃得那是個酣暢淋漓,結果因為腸胃長期習慣了素食,不適應過多油膩,當天遲些時候拉肚子拉的也是一個酣暢淋漓。

    第四個原因是徹徹底底的挫敗感和絕望

    1896年的德國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槍支彈藥、輪船汽車全部自給自足,整齊的街道和樓房,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強盛,每個人臉上寫滿笑容與自信。李鴻章看到的是制度的差異和國力的差距,絕望的是大清永遠也達不到,還在那裡坐井觀天、夜郎自大。李鴻章第一次感到無力、頹廢和自卑,懷疑自己效忠了幾十年的制度和人,懷疑自己的所學所知,懷疑自己還沒有進化完成。哀莫大於心死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局最讓你接受不了的動漫是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