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尖上的芳香
-
2 # 純鈞LHGR
其實,除了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以及各種不良生活習慣以外,飲食結構,以及濫用藥物,是導致胃病的重要因素。
現代人吃的東西太過精緻,導致胃基本上得不到鍛鍊,結果,偶爾吃一點稍硬的食物,很多人就覺得胃不舒服。事實上,這就是胃的功能在減弱、退化。
其實,胃比鐵打的還結實。胃的自身修復能力是很非常非常強的,人體裡,自身修復能力最強的,第一是舌頭,第二就是胃。只要不是那些刺激性特別強的食物,稍硬或者說不容易消化的東西,在胃還健康的時候,吃一些,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絕大多數人所謂“胃腸功能變弱”,根本原因,就是把胃“慣”壞了。倒退幾十年,人人都吃粗糧甚至比粗糧還差的東西,那個時候,人們沒有現在這麼多胃腸問題。草根樹皮都能扛得住的胃,硬是讓精米細面給弄得越來越嬌氣。其實,不論王敏清、鍾南山都說過,“太講究了,沒法兒健康。”
比如,現在經常提倡合理膳食,一方面因為人們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在普通的食物裡並沒多少,而在多數人不願意吃的所謂“粗糧”裡,含量很高;另一方面,就是要讓粗纖維,讓這些所謂“不好消化”的東西鍛鍊鍛鍊人的胃。
再次重申,不要誤解“鍛鍊胃”意思。菸酒、辛辣、甜膩、酸、冷等刺激性食物,不在此含義中。
現代人太喜歡吃藥。很多人吃東西不是為了吃飽或喜歡吃,而是為了藥效。這種情況,現在愈演愈烈。有藥效真的是好事嗎?早就有一句話,“是藥三分毒”。據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常濫用藥物的國家之一,比如,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屢見不鮮。濫用藥物,除了可導致藥物成癮,以及其他行為障礙外,最重要的就是,它在逐漸侵蝕人的健康。不論多小的害處,長期累積下來,都會變成大的損害。
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身體哪裡不舒服,頭腦裡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去問醫生,而是自己找點藥吃下去試試。試什麼試?拿自己當白老鼠麼?看病貴嗎?掛號費並沒那麼貴吧?就算你嫌醫院開的藥貴,起碼診斷一下,知道病因再吃藥也不遲啊。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的病,純粹是長期亂吃藥產生的不良後果,然後,他們把罪責推給各種壓力。
千萬不要亂吃藥,這種行為不止影響胃,身體的其他器官也會受到損害。
所以說,胃呢,該鍛鍊一下,就得鍛鍊一下,多吃點粗糧,別亂吃藥,別有太糟糕的比如酗酒吸菸等習慣,胃是不會輕易辜負人的。
至於壓力,其實這麼多年,人早就習慣了各種壓力,只要不是特別過分,精神壓力對胃的影響,至少沒有一般人想象中那麼大。
-
3 # 藥療君
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飯,這些食物都需要透過胃部的消化才能被我們人體所吸收和利用。這一過程都會對我們的胃造成一定的刺激,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黏膜是有很強的保護機制的,不會對我們胃造成損害。
我們稱對胃黏膜刺激的因素為攻擊因子,對胃黏膜的保護因素為防禦因子,只要這兩方面處於平衡的狀態,我們的胃是不會受到傷害的。但某些原因,會使我們胃的防禦機制受到破壞,如我們受到大的創傷、燒傷或者接受了大的手術,此時我們的身體處於應激狀態,很容傷及胃黏膜導致胃病。因此很多在大病狀態下的人,都需要服用抑酸劑保護胃黏膜。
胃的防禦機制下降,往往是我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造成的;而傷胃的攻擊因子增加,則與我們自身的某些不良習慣有密切的關係,比如:
1、長期的大量喝酒和吸菸,這些都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只是胃黏膜損傷,發生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2、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喜食生冷食物、喜食油膩食物、喜食很鹹的食物、喜食刺激性強的食物、長期吃粗糙的食物等;
3、飲食不規律,不按時三餐、飢一餐飽一餐、睡前進食太多等;
4、飲食不衛生,喜歡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吃了沒有清洗乾淨的食物、共用餐具、或者餐具消毒不徹底等;
5、長期服用某些可以傷到胃黏膜的藥物,但沒有意識到需要積極保護胃黏膜等。
-
4 # 胃腸健康科普ZZPO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越來越多樣化,而且目前食品安全因素也令人擔憂。所以胃病的發病人數也越來越多,所謂的胃病大多有上腹部不適症狀,比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餐後飽脹、暖氣、呃逆,返酸,燒心,甚至噁心、嘔吐等等症狀。
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良惡性腫瘤、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等。
目前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所以如果患有胃病首先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查明原因,監測胃幽門螺旋桿菌測定。再行進一步針對性治療。
如果患有胃病,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飲食,忌酸冷、油膩、辛辣及不易於消化的食物。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從而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
2、不生吃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頻繁途徑之一就是生吃膳食。
3、避免共餐,如果患得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有一定的傳染性的。可能會像感冒一樣,出院“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現象,所以建議居家中最好搞好衛生,食用公筷等。另外,經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4、在牙齒繁殖傳播 幽門螺旋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所以要嚴格刷牙,做好對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隔離工作。另外唾液中也會含有幽門螺旋桿菌,接吻也可能會出現傳染的可能性。
雖然幽門螺旋桿菌比較普遍,易於傳播,但是並不可怕,是可以根治的,所以要注意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日康復。
-
5 # 花123421104
現在得胃病的越來越多,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時不時的就胃疼,其中,我就是胃疼大軍中的一份子。
我的胃病是在高中的時候得的,那時候學校餐廳飯不太好,就經常不吃飯,天天吃零食,早上吃零食,晚上吃零食,不正經吃飯,也不曉得為什麼天天吃零食,也不胖,但是胃真的被整壞了,常常反酸水,經常疼。
還有一個就是辣,我是比較愛吃辣,經常課桌抽屜裡各種辣條,真的是各種,然後上課吃,下課吃,我就不是好學生了,上課還要吃東西,哈哈。這個辣呢,我認為也是比較傷胃的,每次吃的時候很爽,可是吃完就胃裡很燒的,然後也會難受,但是還是忍不住,就是吃。
再有一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就是涼。涼的東西,像冰淇淋,冰棒,飲料,水。我是很少喝熱水,所以,基本上吃的用的都是涼的,以至於現在各種難受,後悔都來不及,只能慢慢養了,中藥很苦的。
大學呢,真的自由了,起碼吃飯自由了,天天就是吃,但是很少吃早飯,除了我減肥那段時間,減肥那段時間就天天吃早飯,不減了就不吃了,然後晚飯啦,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喝酒也不怎麼喝,但是也是喝,然後酒也是很傷很傷胃的。由於晚飯吃的早,就常常吃夜宵,夜宵吃完就睡了,胃該休息的時候得不到休息,當然很累了。
所以,常說病從口入,胃病一樣的,大部分都是因為吃。飲食是一大項,然後酒也是重要的。想要胃健康,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愛護自己的胃吧,因為它受傷了,你的全身都不好了,真的要不好了。
-
6 # 深圳天下奇醫
現代的很多人得胃病其實沒有別的原因,主要就是飲食習慣造成的,古話常說“病從口入”
這第一位的就是如果吃不好,我們就有很大可能得胃病,現代越來越多的人的胃病主要是以下這幾個原因導致的 :
冰箱的發明,冰箱的發明原本是一個很好的事,可以讓大眾在夏日炎炎的時候可以喝到一些清涼可口的飲料,但是,這也導致的冷飲的泛濫,很多人喝冷飲沒有了節制,經常喝、天天喝,但是人的腸胃是害怕生冷的東西的,長時間的冷飲浸泡,人的腸胃就壞了,胃病也就來了!
智慧手機的發明;自從智慧手機開始普及以後,各種遊戲,各種影片,圖片、文字的資訊每天就像潮水一樣湧向每一個手機使用者,結果突然之間,人們發現手機變成了一個餐盤,手機裡面的各種內容都變成了食物,人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手機的餵養,哪怕是在正式的吃飯就餐的時候,多數人仍然要拿著手機在看,你會發現不管吃什麼,在哪兒吃,手機都是一道主菜,每天都就著手機吃飯,很多人甚至吃完飯以後,飯是什麼味道都給忘了,倒是記得手機裡面的內容是什麼“味道”的了。這樣的結果就是腸胃沒有受到應有的獎勵,吃飯的趣味被降低了,所以這些人的腸胃也好不到哪裡去。
快餐的普及,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喜歡吃快餐,要麼去線下吃快餐,要麼直接就在網上訂餐,快餐雖然方便快捷,但是它不養人,關鍵是不養腸胃,很多人的腸胃都是被吃快餐給吃壞了的
-
7 # 手機使用者55187432951
煮大麥仁當主食,每天一頓,胃病重者可多頓。煮時不要加其他食物,大麥仁有修復潰瘍的作用。吃幾次你就知道吃後的舒服,本人吃的效果很好。
-
8 # 手機使用者55187432951
煮大麥仁當主食,每天一頓,胃病重者可多頓。煮時不要加其他食物。養生者血糖高者可加其他食物,血糖高者要適量。大麥仁有修復潰瘍的作用。大便不通也有改善,吃幾次你就知道它的功效,本人吃了效果很好。
-
9 # 科普健康每一天
胃病的發病率確實日益升高,胃病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不潔的飲食而導致的,那麼這裡就細說一下。
1、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奏的加快,或者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太大,導致許多人飲食不規律,比如著急上班而不吃早餐,中午加班而下午才吃午餐,有些年輕女性為了保持好的身材或者為了美觀而減肥、瘦身就採取節食不吃晚餐的辦法,有些人喜歡夜生活,豐富的夜生活自然少不了美食夜宵,燒烤、擼串、酒吧等等,這些措施都屬於飲食不規律,不規律的飲食就會嚴重影響消化道的生物機能以及消化液的產生與分泌,比如不規律的飲食導致胃酸的分泌異常,就會出現胃炎、胃潰瘍等等胃病、消化道疾病。
2、暴飲暴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上升,美味可口的食物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許多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碰到自己喜歡吃的、喜歡喝的就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這種突發的大量進食也會導致消化道的異常蠕動、消化液的異常分泌,嚴重的時候甚至出現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3、不潔飲食、垃圾食物:飲食健康水平的下降,比如垃圾食品的攝入、不潔飲用水、未完全煮熟的食物、受汙染的肉類、醃製類(醃菜、醃肉)、熏製類(燻肉)等等,富含各種寄生蟲、細菌/病毒、亞硝酸鹽等化學物質,輕則出現急性胃炎、胃腸炎,重則出現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風險。
回覆列表
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是英國的四倍。它通常發生在胃體內,主要為胃體或廣泛性萎縮和腸化生。我們假設一個日本人會有一個比英國發現的更嚴重的胃炎,主要為胃體或胃炎,胃萎縮和腸上皮化生程度更嚴重。為了測試這個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試驗。
方法來自利茲和東京的內窺鏡檢查部門共招募了252名年齡匹配的連續患者。每個中心從20到80歲之間的每個十二指腸前瞻性地選擇21名患者。以上腹部不適為主要症狀。排除消化性潰瘍,癌症和食管炎的患者。兩名組織病理學家使用更新的悉尼系統對五個胃活檢進行檢查。幽門螺桿菌感染評估組織學和活檢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血漿免疫印跡培養。
結果胃炎在59(47%)UK發現二者病理學家和76(60%)日本患者(χ 2檢驗,p = 0.04)。在這些患者與胃炎,胼主要的或pangastritis是布衣在日本(63%日本v在英國36%(χ 2檢驗,p = 0.003)萎縮和腸化生更廣泛和嚴重(曼-惠特尼U檢驗, (Mann-Whitney U檢驗,p <0.001),59例英國胃炎患者中有53例(90%)和67/76(88%)(P <0.001),慢性炎症和多形性活動也較高χ 2檢驗,p = 1)日本胃炎患者呈陽性幽門螺旋桿菌。使用先前描述中“胃癌的風險指數” 幽門螺桿菌 陽性患者中,日本人比英華人“高風險”得分顯著更多。
結論在日本人中,與英華人相比,胃炎更為普遍且嚴重,伴有更多的主體萎縮和腸上皮化生。這些差異可能部分解釋日本胃癌發病率較高。
世界各地的胃癌發病率不盡相同。日本比英國多出四倍,而且發生年齡較小。1多種病因因素已經被提出以考慮這些差異,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率2和毒力3以及飲食4和遺傳5倍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
Correa假設假設從慢性胃炎到胃萎縮和腸化生(IM)的進展,導致發育異常並最終導致癌症。6組織學上,胃癌被分類為“腸”或“擴散”。腸癌是平常的,並且與萎縮和IM相關,而瀰漫性癌症傾向於在活動性炎症的區域中出現。兩者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胃炎的嚴重程度和組織學表現是相關的,但胃炎的模式似乎更為重要。以胃體為主或胃炎的患者(胃體比胃竇更能影響胃體,或同樣影響胃體)與胃竇佔優勢胃炎相比患癌症的風險要高得多。7與胃壁細胞腫塊(萎縮)和胃酸過少或胃酸缺乏有關的語料庫胃炎可使糞便型細菌種群在胃中定居,據認為這些微生物可將攝入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然後轉化為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6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因素是造成日本癌症風險增加的原因,但似乎有一個合理的假設,無論日本人的日本人是否應該有更嚴重的胃炎,發病年齡較早,語料庫,而不是胃竇,主要模式。因此,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英國和日本的消化不良患者胃炎的模式和嚴重程度,年齡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