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網言軍事
明代錦衣衛參加的最著名重大軍事行動,當屬“萬曆三大徵”中的抗日援朝戰爭。史載,萬曆執政前期的兵部尚書石星(山東大名府人,嘉靖末年進士)早在豐臣秀吉侵朝前夕(1591年),就透過往來東北亞貿易的愛國海商和在日本薩摩藩行醫的華僑那裡得到了相關情報。
1592年4月13日豐臣秀吉發兵侵朝,石星得到訊息後馬上派出至少2撥間諜潛入戰區和日本進行偵察。特別是同年12月派出的第2批間諜,就是2名錦衣衛高階武官沈秉懿、史世用,他們首先前往福建,打算藉助當地海商掩護前往日本薩摩藩。
在時任福建巡撫許孚遠的全力配合下,最終史世用(沈秉懿則返回京城)搭乘泉州海商的船隻,於1593年6月抵達日本九州內浦港(屬於薩摩藩),並從這裡孤身潛入當時日本事實上的軍政中心兼侵朝後方補給基地——名古屋,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偵察工作。
在名古屋,史世用聯絡上了2年前遞送情報的華僑醫生許儀後,並在其幫助下獲取了大量情報。9月3日,許儀後利用自己多年行醫積累下的深厚人脈,又幫史世用引見了薩摩藩島津家忠臣伊集院忠棟。
在侵朝的問題上,與大陸通商已有數百年曆史的島津家比較騎牆——既想著打勝了跟著撈一把,又想著萬一戰局不利,自己還可以透過與明朝私下溝通留一條繼續通商貿易的後路。
正因為如此,雖然史世用的真實身份被島津家懷疑,但後者也“睜隻眼閉隻眼”了事。1594年正月,史世用搜集了大量情報後乘船回國,然而這條歸國之路卻充滿艱險——途中船隻遭遇風暴,落水後他被海浪推回九州。
形同乞丐的史世用在薩摩藩流浪了7個月後,幸運地碰上親明的琉球使者才獲救。又過了4個月,琉球派出朝貢船將史世用送回福建,不料半道上又遭遇風暴,好在這次是把前者衝到了泉州府管轄海域,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史世用總算被明朝官府營救上岸。
歸國後,歷經劫難、九死一生的史世用花了1年左右時間將自己在日本、琉球的見聞和所獲情報彙編稱《倭情備覽》上報明廷。
1598年,史世用第二次被派往戰區執行諜報任務,他的特工才能讓李朝國王和官員都讚歎不已,李朝國王甚至2次召見他並稱贊其為“天下奇士”。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四百多年前,曾經有個錦衣衛,他為了祖國,不遠萬里,漂洋過海,歷盡千辛萬苦,到日本去做諜報工作。
他的名字叫史世用,他是大明王朝的餘則成。
在歷史上有很多事情讓我們感動。而這位史先生,他並非王侯將相,也無驚世之功,他很平凡,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他確實是個英雄,值得我們記住和景仰。
哪怕只在這一刻,我們能念出這個名字來,就是對這位平凡的英雄最好的致敬。
史世用
他是一名錦衣衛,參加過明朝的軍事行動,而且是光榮的國戰――對倭戰爭。
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講關於他的一段平凡的傳奇:
一、我本平凡度華年
最初,史世用曾經以“名色指揮”的頭銜出現在 《請計處倭酋疏》一文中,其他資訊則不夠明朗。
萬曆二十五年 , 日本豐臣秀吉再度侵朝, 史世用這個名字再次出現,他的形蹤出現在北韓。
【參謀史世用 武進人, 念六年福建軍門諮至邢經略, 三月間發下茅營】
――《兩朝平攘錄 》
這段短短的記載,讓我們知道, 史世用的籍貫當時明朝陪都南京武進縣。萬曆二十六年 (1598年), 他被福建巡撫派至北韓, 成為了經略邢玠帳下的參謀人員。
同年三月, 他被調入浙勝營遊擊將軍茅國器的麾下。
在北韓期間,史世用曾經與北韓文人魯認互相留詩唱和。
魯認曾在這場戰爭中被俘,送到日本, 後來在赴日的明朝間諜的幫助下回歸故國。 魯認著有 《錦溪集》一詩集,其中有一首詩, “贈南京武元全修道人史世用” , 就是為酬送史世用歸國所作:
秋水精神冰玉骨,琅璫巾佩似人清。
臨機應變俱長策,度內能容萬甲兵。
從詩中可以看出, 魯認對史世用的才幹非常欣賞,認為他風骨高尚,靈活機變,謀略深長。
史世用作詩回酬道:
萬里間關歸故國, 英材詩與字俱清。
高談韜略皆經濟, 始信胸中富甲兵。
詩下有小序:
【北韓被倭奴侵害, 擄去男婦不知幾千萬計。幸天威肅將,官兵奮勇,用間收功。適北韓別坐魯錦裡自日本由福建而歸故鄉,餘幼兒汝梅在福建軍門,委用護送故國。
一見客貌,叩其中,皆石畫也。又以詩贈餘。 餘臨行,無以為贈,竟和韻,留為一笑耳。
――右北韓經理標下參謀南京武元全修道人史世用】
由上面所透露出來的的資訊,我們推測出史世用的大致經歷。
萬曆二十一年, 史世用受上級派遣,潛入日本蒐集情報。事後,在福建巡撫麾下效命。
萬曆二十五年,豐臣秀吉再度侵朝 ,史世用被再次呼叫,參加了北韓戰場的對日的諜報活動。
二、曾濟滄海浮雲帆
《請計處倭酋疏》中記敘了史世用的一些間諜活動。
史世用是兵部派下的 “名色指揮”, “貌頗魁梧, 才亦倜儻”。
萬曆二十一年六月,他化裝成商人登上海商許豫的商船,漂洋過海,前往日本。
【六月內開洋去後, ……七月初四日, 船收日本莊內國內浦港,距薩摩州尚遠, 探得州酋滕義久同許儀後隨關白去名護屋地方, 名護屋乃關白侵高麗屯兵發船出入之所, 史指揮就於內浦分別, 潛去名護屋尋覓儀後。 ……八月十三日, 關白同義久、 幸侃、 儀後等回家, 儀後隨史指揮於八月二十七日來內浦會豫。 九月初三日, 豫備段匹禮物, 以指揮作客商, 儀後權重譯, 進見幸侃, ……十月內, 倭酋義久差儀後復往高麗, 史指揮於是駕海澄縣吳左沂鳥船先行,不意中途遇風打轉 ……】
――《請計處倭酋疏》
七月四日,史世用一行在日本莊內國的內浦港登岸。
此後一個階段, 史世用潛入到了名護屋城,搜尋另一位在日本的明朝間諜的蹤跡,他叫許儀後,曾於萬曆十九年將關於日本的情報送達明朝。
八月二十七日, 史世用和許儀後一齊回到了內浦港。
九月三日,在許儀後的引見下,史世用和海商許豫與薩摩藩島津家的重臣――伊集院忠棟,進行了秘密會晤。
十月, 史世用在坐船歸國的途中,突遇風暴。
三、世事從來多磨難
萬曆二十二年八月, 一隊準備出發前往日本薩摩的琉球使者們途中遇到了兩名海難的倖存者。
琉球方面的資料是這樣記載的:
【本年八月貳拾玖日,有中國二人,身服敝衣,蓬頭跣足,稱該使臣指揮史世用、承差鄭士元,奉差日本偵探,遇汛,船倖免死,脫至琉球。】
“指揮史世用” 、“承差鄭士元” 就是他和另一位明朝間諜。
從內浦到明朝的茫茫大海上, 史世用所乘坐的船與一場巨大的風暴不期而遇, 船上的其他乘員全部都在這次海難中命殞大海,只有史世用和鄭士元兩人拼命掙扎,僥倖得以生還。
他們順海潮漂流,在薩摩海灘登岸。兩人身無分文,四處流落乞討,過著 “身服敝衣, 蓬頭跣足” 的流浪生活,時間長達七個月。
很幸運,他們遇到了琉球使者,然後得到了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寧的救助, 他們又從琉球出發,成功返回了祖國。
回去後,史世用向福建巡撫彙報:
【世用去年蒙軍門差往日本偵探, 今年正月開船回報, 風送衝洋, 打沉於海, 幸救殘喘, 順搭琉球船歸國。】
福建巡撫許孚遠也曾經在向皇上彙報的奏摺中限提到史世用等人的事蹟:
【蓋世用遭風沉船, 僅以身免, 流落薩摩州者數月, 偶遇琉球使船, 脫至琉球。 賴彼世子差使者於灞等伴送還】
琉球王子尚寧在朝貢 “執照”中記述:
【本年捌月貳拾玖日, 據北京兵部差委錦衣衛指揮史世用奉使日本公幹, 不意駕來船隻遇風失所, 待候造船回還, 誠恐違限, 不得不速順搭小船至國。 看得本員奚是中朝使臣, 審遇難到此, 禮當轉送, 為此今遣使者通事等官於灞等率領夷稍, 坐駕鳥船壹船……】
史世用身懷重要的日本情報,為了讓他如期歸國,琉球特意派遣使者,以朝貢的名義將史世和鄭士元護送回國。
但世事磨難,他們再次遭遇到了風暴。
一行人漂流到了福建泉州府的平湖山地區。
【萬曆貳拾貳年十二月十三日, 準琉球國中山王世子尚諮稱送回北京兵部差委錦衣衛指揮史世用, 呈稱出使遇難, 懇恩撥船轉送, 以便回報等情, ……切因本船遭風漂至泉州府平湖山地方, 硫礦消溶, 馬匹倒斃, 處據夷使人伴稍水四十三員名, 照例發驛安插。 ……】
――福建布政司文書
歷盡艱辛,在琉球的幫助之下, 他們最終於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駛抵達大明,歷時一年半之久,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四、要留高潔在人間
琉球史料 《歷代寶案》 中記錄了一部分史世用回國後所彙報的情報內容:
【又據兵部原差指揮史世用呈稱,琉球壹國,効順貳百餘載,朝貢不絕,必倚冊封,方敢稱王屢歲為關白擾害,□因地勢聯屬,倚山而行, 風順開洋逆収山,無波濤之險。由薩摩發船,四日可到。
琉球北山,其山延寰三百餘里,為日本琉球之界,三日可到琉球國,隨路有山,早行夜宿, 關白見其路順,欺其國弱,所以聲言發船來伐,要彼北山屯兵,若果據北山,則琉球必為所得,而閩廣為其出沒之地,盤據騷擾,將無寧歲。
今中山王世子尚寧,年參拾歲,容貌英偉,頗有力量,不肯臣事關白,一意向化天朝,其年大為世子不敢請封者,因舊時封王官貳員隨從五百餘人,在彼半年,食費供給,最是浩繁, 又連年為關白所擾,國貧民困,故力不能請,懇乞酌處奏請敕諭加封國王,…… 】
史世用在彙報中強調琉球與日本相鄰的北山地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被日本佔據,琉球必為日本所吞,日本再以琉球為據點,將會明朝東南沿海地區造成頻繁的侵擾。
史世用建議明朝拉攏琉球中山王世子尚寧,立刻派遣使者冊封其為國王,確保琉球堅定支援明朝,而保障東南之安。
史世用後來赴北韓參加戰鬥,把他所掌握的日本情報刻印成書,就是《倭情備覽》,帶入了北韓。
萬曆二十六年,史世用再次來到了北韓。
【史指揮世用、沈經歷思賢至,上接見於別殿。
政院啟曰:“史指揮曾入日本,先見倭賊不可與講和,中國通訊書契,亦得謄書。秀吉桀敖之狀,審知以來,跨張所見,至於刊行雲。”
上曰: “國書則印出不妨。 印出則可知中國事情。 但予專不知此人, 欲見其刊行之書。 未知此人商賈乎, 浙江人乎? 蓋觀其人, 奇特人也。”
上曰: “大人前以小邦事,涉萬里驚波, 備嘗勤苦, 小邦常懷高義。今此來臨, 尤感。”
指揮曰: “不敢當, 今以監軍差官來此, 日本事情, 詳載於文, 謹當送示。”
二人皆辭去。】
――北韓《宣祖實錄》
北韓國王李昖聽說史世用把潛入日本蒐集到的大量日本情報刊刻成書, 故在面見時對史世用及其著書表示了極大的關心。
三日後,李昖再次會晤史世用。
【上御別殿,接見史指揮。上請茶,仍行酒。 上謂承旨曰:“此人甚奇偉,其文亦奇。先見若鬼神,容貌又卓犖,天下之奇士也!” 】
――北韓《宣祖實錄》
是的,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幾乎不值一提,他也未能建立帝王將相的偉大功業。但我們仍然為之感動。
四百多年前,我們中國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他如此忠誠於自己的祖國,如此忠誠於自已的職業,他遠涉重洋,漂洋過海,冒著生命危險,歷經萬千磨難,完成了肩負的使命。
我們中國之所以長盛不衰,從來不是靠龍椅上縱橫捭闔的屁股,也不是靠朝堂上的高談闊論的嘴巴,而正是靠這些默默無聞的堅直的脊樑,一代又一代撐起來的。
回覆列表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錦衣衛是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任何人然後進行秘密審訊,這被我們的電影題材用來各種加工,其中有好的宣傳,也有比較壞的宣傳,他與臭名昭著的東廠、西廠並稱明朝三大衛!
錦衣衛自建立起來就與明朝的所有的軍事行動密不可分,當然並非錦衣衛直接參與上陣殺敵,而是情報的收集工作!錦衣衛建立以驛站為支點強大的情報系統,其手底下僱傭了一大批一大批的情報人員,這些情報人員只是屬於錦衣衛,只接受錦衣衛管轄或者說拿錦衣衛的俸祿,但還算不上錦衣衛。這些情報人員可能是邊疆一個酒館的老闆,可能是一個長期走生意的販子,也可能就是押鏢的鏢師,他們透過各種手段收集當地的情報。比如一個邊疆酒館的老闆會記錄這個地方有頭有臉的人物的習慣、受外族侵擾的時間、各方勢力的情報,還包括當地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等,非常全面!然後將這些情報密封成火漆信直接交道驛站,由驛站統一交到錦衣衛那裡!
如果有戰事,那麼這個龐大的系統會很快將交戰地區的所有情報收集起來,然後供前線參閱,非常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