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潮漲

    往二戰之前看,俄國人,德國人,歐洲人他們之間的恩怨累積夠深了,二戰,非打不可的戰爭,爭土地空間,除了傳統歐洲,俄國人可沒少在東方乘機搶到足夠多的領土。今天,俄國人野心手段收斂了嗎?一點沒有。看看烏克蘭就知道周圍國家有多恨它。

  • 2 # 9293871

    首先,歷史不能假設,雖然蘇聯在二戰初期確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蘇聯之所以能發展成世界老二,和二戰密不可分。但這些蘇聯在二戰初期都不具備,雖然蘇聯之初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尤其是工業,但還是那句話進步大源於起點低,有資料顯示,到二戰打響時,蘇聯機械化兵團裝備只有50%的保障率,農業方面蘇聯實行的是國有農場制,農民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好在蘇聯地多,農產品基本可以自足。之所以到後期裝備、補給水平有爆發,是因為戰時經濟體制和強大的國家機器,這也為後來的解體留下了伏筆。再有蘇聯成立之初外有外國勢力武力干涉,內有白匪四處為患,雖平定了,但國內的反動勢力沒有徹底消滅,為什麼肅反大清洗,二戰初期為什麼好多軍隊倒戈。戰爭準備情況,蘇聯也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也從後面發生的蘇芬戰爭看出來,之所以有後面完美的所謂的戰爭藝術—大兵團大縱深作戰,那是拿人堆出來的。蘇聯小打小鬧,趁個火打個劫還可以,像德國那樣全面發動戰爭,一次打幾個,蘇聯還真沒那實力。一點拙見,歡迎指正

  • 3 # 使用者聽松閒人

    提到一個很複雜的提問:

    按理,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別國發動侵略是有原則的定義。當10月革命勝利,列寧提起,要將沙俄侵佔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可是,列寧屍骨未寒,斯大林收斂住這一提案,隻字不再提起。由此可見:斯大林內心壓根沒有社會主義的定義,相反,骨子裡裝有擴張的野心,何況蘇維埃已是15個加盟國呢?在這裡,斯大林擁有絕對的指揮權!

    斯大林應該還有對東歐的擴張意識,意欲對社會主義的東歐國家統統收於股掌之中。這時候,徳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斯大林清楚:德國有二點必須發動戰爭。一是徳國一戰失敗,必有復仇的心理。二是資源匱乏,特別是糧食和石油。斯大林深算下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

    德國:原有的國策和計劃是先向東奪取陸上的蘇聯,以解決糧食和石油。值得一提的是:距蘇聯200公里的羅馬尼亞是德蘇必爭的石油基地,如果徳國不予先奪下,一旦被蘇聯先控制起來,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更就強大了起來,到時再要攻打蘇聯那就有難度了!因此,希特勒趁斯大林尚在麻醉階段先行突襲成功!

    蘇聯斯大林為了東歐的社會主義統一體,他會先對芬蘭動手,再奪下羅馬尼亞。假定斯大林先動手,德國還是要出戰的。由於德日意聯盟,世界大戰依然存在。

  • 4 # 腓特烈卡爾

    蘇聯在二戰前是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當時大多數國家的眼中釘,蘇聯大規模擴充軍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應對可能發生的侵略,而且當時蘇聯工業化程序開始不久,工業實力有限,它更熱衷於傳播思想輸出革命,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而不是發起戰爭引發歐洲甚至是世界敵視。

  • 5 # 阿菜紐

    我感覺不會。因為一戰後,十月革命帶來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在擊退帝國主義干涉後,列寧決心把紅旗插在巴黎,發起“西征”,第一戰就是波蘭,結果波軍在英法顧問的協助下大敗紅軍,直到二戰前蘇聯在也沒有動過西征的念頭。

  • 6 # HerrIdol

    蘇聯富有進攻性是事實,蘇聯國徽就是地球。托洛斯基就是堅持要世界革命和斯大林分道揚鑣的。蘇聯生產力可以匹敵德國,所以也在擴張,打芬蘭,不過啃不動,那麼蘇聯也就沒想法主動打德國了

  • 7 # tyctyc

    個人觀點:兩國都有發動戰爭的意願,但德國和蘇聯發動戰爭的目的有本質區別,德國是為了擴大生存空間、掠奪資源、奴役佔領國,而蘇聯是為了輸出革命、擴大社會主義陣營。但蘇聯不可能主動發動世界戰爭,雖然蘇聯綜合國力不低於德國,但德國早已結成法西斯同盟,蘇聯以一國之力根本無法主動進攻法西斯及資本主義世界,這也是同德國簽訂條約的原因,即使是進攻芬蘭和波蘭這些小國也是為了擴大戰略縱深,不可能主動發起世界大戰。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進攻是放御的最好手段,當蘇聯感到戰爭不可避免時,很可能主動向德國發起戰爭,因為戰爭發生在本國,損失是非常巨大的,事實上蘇軍的演習假想也基本在別國領土作戰。只可惜希特勒敢於兩線作戰,矇蔽了斯大林,沒給蘇聯主動進攻的機會。

  • 8 # 馬Dame

    這問題提的好,如果說當年希特勒的野心只是歐洲大陸的話,那麼斯大林的野心可是半個地球,在與希特勒談判是否加入軸心國的問題上讓希特勒倒吸一口涼氣,也堅定了希特勒入侵蘇聯的決心,斯大林的野心是獨霸巴爾幹,入侵中東和土耳其,佔領東北,內興安嶺,波羅的海和芬蘭!所以蘇聯早晚要發動戰爭,只是戰機不到,結果蘇德戰爭後蘇聯元氣大傷,戰爭計劃也就擱淺了!

  • 9 # 青年史學家

    這種說法有道理,但是可能性比較小。

    首先德國是必然會發動世界大戰的,因為德國完成統一之後,資本主義市場和國力大大發展,這個時候也很迫切的需求獲得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但放眼看去,世界早已被英國和法國瓜分殆盡,因此德國必然會發動對英、法的戰爭,雖然德國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實力更強;英國和法國是老大帝國,已經趨近於老化,但畢竟德國這個時候實力和英法相差不大,英法兩國聯手,奧匈帝國又是一個封建帝國,俄國也只是半資本主義,還發生了革命。德國戰略孤立,必然失敗。一戰後巴黎和會,德國被割地,而且賠款數額巨大,超過德國的承受程度,將德國推向了納粹主義。所以當時有見識的歐洲政治家們斷言“巴黎和會只贏得了二十年的和平”,為了國家統一,民族福祉,德國必然會發展戰爭,只是戰爭規模大小問題。

    其次,蘇聯當時並不一定會發展戰爭,但可能發動冷戰和區域性干預的意識形態戰爭。從當時蘇聯的情況看,斯大林剛剛完成大清洗,國內人才隊伍薄弱,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而且當時的蘇聯已經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甚至是美國的兩倍,比整個歐洲還要大,沒有必要進一步的擴張領土,這必然會把其拖向戰線過長而分奔離析的態勢。蘇聯當時的主要問題是工業化還不夠,是發展程度的問題,並不是發展的原材料和戰略空間問題。假設斯大林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後,他也必然不會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而是會像冷戰中那樣,逐步的鯨吞蠶食,擴充套件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 10 # 火箭軍威武

    為什麼幾百年來俄國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朋友,俄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土擴張史,幾乎所有鄰國,包括瑞典、丹麥、奧斯曼土耳其、中國、伊朗、阿富汗等都遭到過俄國的侵略,領土和人口的損失讓鄰國不可能喜歡俄國。二戰中的蘇聯更是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最無恥的國家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心的女朋友還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