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天哲

    一靠技法,二靠氣韻格調,三靠時代,四靠帝王!

    為了行文方便,接下來我的論述並不是按照上述順序進行!

    我在討論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怎麼樣的一篇文章中,是這樣說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最有影響力、最有身份的王羲之鑽石級粉絲,對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而且再也無人可以翻案!當然,以王羲之老漢的實力,沒有你老李捧高也有其他帝王接力!事實上,之前之後的皇帝,有很多力捧王先生為書聖的……

    只是,捧人這件事上,與其他行業一樣,只記得老大,少記得老二,忘記了老三,也是誰捧得極致誰最有名而己!

    技法上的高度後來者無人能及!曾經有一篇文章分析王羲之筆法線條中的起、行、收,其中將後來的歷史上的幾位經典書法家與之比較,其轉折、使轉等方面,落後了一大節……不僅如此,其字法的各種特質,後來的名家基本上都是學習王羲之的,但很難有超越的!至於章法佈局,書聖為典範,近當代學碑的幾位成功的大師創作中筆法、字法用的是碑的,但是章法上卻是學習書聖的!比如孫伯翔先生的書法,將碑寫得很活,常常由楷變行草,你深入尋找,影子在書聖的手札裡!再遠看一下康有為,何償不是?再遠看趙之謙,依然如此!也許他們自己在取法時並不是受了王先生的影響,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上溯追源的祖師爺還是王先生!

    氣韻格調上的高度!王先生有極其高的綜合文化素養,文學上更是連專業的文學家都忘塵莫及,單單拿《蘭亭序》的文學地位就可以雷翻文壇一大片人!我個人覺得,魏晉時期,是書法這一門藝術的高峰期,也是最適合書法藝術成長的黃金時期……大凡留在歷史上的書法大家,沒有不受影響的,如我此文上述的碑派大師亦是如此,何況帖學、碑帖兼融的那些大家了……

    這就好比地域空間上,新疆盛產葡萄、哈密瓜;東北盛產水稻……藝術文化在地域空間上是否有盛產現象不在此文討論範疇,但是,時間這一緯度上,魏晉盛產書法,唐朝盛產詩,宋明盛什麼……也許有人較真,認為唐才是書法的高峰,我認為唐是草書的高峰……唐楷並不是高峰,只是法度嚴謹上的高峰!

  • 2 # 紫楓書法筆記

    唐朝以前學習王獻之的比較多,王羲之地位並不高。唐太宗卻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對王羲之非常推崇,可以說是王羲之的真愛粉。唐太宗下旨求購,幾乎把王羲之的作品全買光了,竟然買了三千多件。這還不夠,唐太宗還決定為自己的偶像吶喊,親自撰寫《王羲之傳論》編進晉書裡面。

    唐太宗把鍾繇,王獻之等書法家挨個點評了一通,每個人都挑了一堆毛病,然後說唯獨王羲之沒這些毛病,為了突出偶像的完美不惜貶低他人,包括王羲之的兒子,也是拼了。。

    據說,每得一幅王羲之真跡,唐太宗都要命人將之掛在寢殿中,方便自己朝夕觀覽、每日臨摹。而且自己臨摹還不算,連帶著兒子們也得跟著臨上個幾百遍,請注意,是每幅都要臨幾!百!遍!

    時間長了唐太宗竟然把自己的字都練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樣,北宋文學家張耒評價他的書法時說“觀其用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

    唐朝有個和尚叫懷仁,也很喜歡王羲之,為了能看到唐太宗的王羲之藏貼提出要把王羲之的字整合聖教序。唐太宗居然答應了。。懷仁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觀摩了2000多張王羲之字帖最後完成了懷仁集字聖教序。

    李世民命當代八個最出名的書法家臨摹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即著名的蘭亭八柱,隨後把蘭亭序真跡帶進了墳墓。

    天子如此臣民自然是上行下效,這無疑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可以說王羲之的書聖地位完全是被唐太宗擺上去的。

  • 3 # 狂喜淡墨a

    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是憑藉什麼而得呢?

    王羲之(321――379)晉琅琊臨沂人,字逸少,父王曠,時為世族書家,小受家父影響,學書,其叔王導也是書家。

    後南遷為會稽人,

    傳載年十三竭周顓,先奉羲之,於是知名。

    及長辨,以骨鯁稱。

    仕途為右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

    初郗鑑使求王導擇婿,王導說“王氏諸少並佳,惟一人東床坦腹臥,食胡麻餅,獨若不被人注意。而恰被郗鑑相中,以女妻之,義之去官,與東土人士,遍遊盡山水,弋釣自娛,”

    卒年五十九,短命是也。

    十二歲學功日進,從衛夫人,衛夫人見羲之字對太常王說“此小兒必見用筆訣也,近觀有老成之智。”

    後遍遊名山,改習眾碑,見諸見筆論,嘗與同志趣者,宴集於會稽山之蘭亭。

    山陰道士養鵝,以鵝換羲之字,乃寫就《道德經》,

    昔張芝章草十紙,羲之得以追摹,受其影響,因張芝書遺失,晉成帝令羲之復,羲之筆入木七分,書為古今冠絕,

    王羲之自雲“渡江北上游名山見李斯,曹喜書,而學之”“又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見張昶《華嶽碑》”由此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

    後勤奮,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羲之,善草隸,八分,飛曰,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之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

    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

    羊欣雲“羲之貴越群品,古今莫二。”

    梁武帝崇拜而評“羲之書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從以上古人所評,已知羲之天下書之首,

    至唐,更有評價至高,孫過庭《書譜》有定論。

    後來評價就不言了。由此羲之名聲非空虛來潮。

    並非僅是皇朝重之。

    可以說憑籍自己的書妙,而得其聖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