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表叔

    別打著為孩子好的理由,讓惡毒的語言刺向孩子心裡,讓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毫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間心與心的交流,用引導與優雅的教養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他們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 2 # 宋夢鶴

    尊重孩子,給予鼓勵,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儘量不打罵,不然孩子就算妥協心裡也是不服氣的,極大的可能性會跟你反著幹

  • 3 # 谷士順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在有些父母心裡,孩子犯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莫過於打罵,看到孩子痛哭流涕的認錯,父母就以為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被教育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曾經有一個問卷調查:當你父母打你的時候,你心裡在想什麼?可選項分別是:A、改 B,怕 C,恨。結果在800份問卷裡,選“改”這一項的居然是0,40%的兒童想到的是“怕”,60%的兒童想到的是“恨”。

    由此可見,用打罵來懲罰孩子,不但沒有教育作用,反而在他們心裡種下仇恨的種子,讓他們變得更叛逆和不服管教。

    那不打不罵能教育好孩子嗎?當然能!

    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一書中,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以三角凳理論為基礎,把自己40年的育兒經驗總結成10大策略,32種替代打罵的方法和150種現場問題解決技巧,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變得更積極,更獨立,更有幸福感。

    一,什麼是三角凳理論?

    伊麗莎白.克拉裡認為,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凳子要立穩,需要三條腿支撐,兒童教育的“三條腿”分別是: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三者缺一不可。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孩子,父母都要明確目標和價值觀,知道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麼,想要什麼?同時從實際出發,根據孩子和能力做出合理的期望,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法實現的事情上。在育兒過程中,父母還要學會自我激勵和享受生活,當父母積極樂觀,快樂幸福時,孩子才會更輕鬆愉快和幸福。

    二,如何避免衝突?

    許多父母之所以打罵孩子,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避免衝突,其實很多問題和煩惱都可以透過親子間坦誠的交流和周全的計劃來避免,想要減少和孩子發生衝突的頻率和激烈程度,需要遵守4項基本原則。

    首先,事先考慮周全

    自從生了孩子,朋友小佳的生活範圍就是家和小區,自己從未單獨帶孩子出去,因為她總是擔心孩子會出現什麼棘手的問題,會讓她束手無策,比如孩子突然在公共場合哭鬧,提不合理的要求,無聊等等。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只要事先考慮周全,棘手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比如帶孩子出去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無聊而哭鬧。這樣的情況,我們完全可以在事先準備好孩子的玩具,書籍,零食,當孩子出現無聊的狀況時,用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其次,講明期望

    一次在一個環境優雅宜人的地方吃飯,自從隔壁桌來了一家四口後,氣氛就被破壞了,整個大廳充斥著他們的吵鬧聲,服務員再三提醒孩子不要吵鬧,但無濟於事,直到有人跑去對夫婦講,請管一管你們的孩子,那對夫婦才讓孩子小聲一點,但是好不過3分鐘,兩孩子又吵鬧起來,有人質問其父母,他們還很有理的懟到:“他們有這麼吵,有什麼辦法?等你以後有孩子就知道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對孩子講明自己的期望,孩子年齡小,眼界不寬,涉世未深,經歷也有限,他們還不能理解規則或規矩,作為父母,我們就要事先告訴他們。比如孩子在餐廳裡吵鬧的事情,我們可以在去餐廳前,講明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安靜文明,並約定好,告訴他們不可以大聲喧譁,四處亂跑。做得到就帶他們去,在路上提醒一次,到了餐廳,再告訴他們一次要遵守約定即可。

    再次,整理情緒

    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一些強烈的憤怒,沮喪,無助等情緒,會讓我們暫時喪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善於梳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能理智冷靜地看待問題,就能很快想出解決辦法。同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梳理情緒和想法,這樣更容易幫他們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書中例舉4種關於整理情緒的方法,分別是注意情緒變化,積極傾聽,我訊息法,畫餅充飢。拿畫餅充飢來舉個例子,畫餅充飢的意思也就是,當現實中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或要求時,我們可以和他討論他的要求,透過討論轉移注意力,同時在幻想中滿足他。

    最後,訂立規則

    打罵教育會在短時間裡有成效,但卻會給孩子留下長久的陰影,所以我們要給孩子訂立規則,儘量少打罵孩子。有4種方法,避免重複要求,想好再說,為孩子聽話做好鋪墊,輔助孩子聽從。

    很多孩子一看電視就忘記時間,父母說了很多不要看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訂立規則,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看幾集或者多少分鐘,快到時間的時候提醒一次,到時間後就關掉,經常重複命令,會讓孩子以為父母說一遍只是說說,說3遍以上才是真正希望他做。

    當孩子不兌現諾言時,要想好再說,不要隨便威脅,比如再不關掉,就不準出去玩,不準吃飯等,結果說了又做不到,會讓孩子覺得無所謂。好辦法是輔助孩子聽從,當時間到了,要關電視時,我們可以說:“你是想自己關掉電視,還是我來關呢?”只要父母堅持按訂立的規則做,孩子就會明白父母做事的風格,他們就不會經常試探父母的底線,得寸進尺。

    三,如何用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伊麗莎白.克拉裡將解決問題的步驟,分為5步,分別是界定問題,收集資料,探索潛在解決方案,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評估,修改和重複。下面我們就用例項具體來說說如何做。開學一週了,4歲的小明總是拖拖拉拉,給他穿衣服就像打架一樣,總是不配合,一會說要先穿衣服再穿褲子,一會又說要先看會書,一會又說自己的玩具布偶不見了要找,所以每天他去幼兒園都遲到了。

    1,界定問題

    也就是根據孩子的行為,具體描述問題,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小明早上拖拉,無法按時去上學。

    2,收集資料

    觀察記錄:孩子一週內遲到5次。

    4歲孩子拖拉正常嗎?正常!能自己穿衣服,且不需要父母督促就能自己起床,至少要5歲以上。確定自己的期望是什麼?想要孩子按時起床,別拖拉和遲到。

    3,探索潛在解決方案

    方法一:鼓勵期待的行為

    當孩子比昨天早起了5分鐘/自己穿好襪子/衣服/褲子/沒有哭鬧時,及時的鼓勵他,告訴他,今天表現不錯,有進步!

    方法二:認可他的感受對於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每天7點多就起床上學,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方法三:說明後果

    如果7.50前不能趕到幼兒園,幼兒園就關門了,,還沒有早餐吃,不能領小紅花等等。

    4,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

    從多種方法裡選擇幾個最合適最有用的方案,然後去實施它。

    5,評估,修改和重複

    用一週的時間去實施這些方法,不起作用就修改或者重新想新辦法,如果有辦法管用,那就重複下去,一直幫孩子養成習慣。

    斯科特.派克曾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別打著為孩子好的理由,讓惡毒的語言刺向孩子心裡,讓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毫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吧。用這套實用優雅的教養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他們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 4 # 巧妙媽育兒

    到底如何去做呢?

    個人的做法是:“正面管教”。

    1.愛要有度,理解和同情孩子。

    每個父母都特別愛自己的孩子,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愛心,而是需要知道如何去愛。

    如,寶貝喜歡吃姑媽做的玉蘭餅,開始吃了二個,又放了三個在碗中,就去玩遊戲了。爸爸以為寶貝不吃了,本著不浪費原則,就幫寶貝吃掉了。等寶貝回來發現玉米餅沒了,扯著寶爸大哭大鬧,寶爸被孩子鬧騰得沒有了耐心,讓再去給孩子做。這種愛就沒有度,用給予去滿足孩子的哭鬧,會讓孩子記住:哭鬧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不好好吃飯,可以邊吃邊玩遊戲。

    可媽媽的做法,拉著孩子的手,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友善地說,媽媽能理解你,如果我喜歡的食物被吃掉肯定也會傷心、難過……,等孩子平靜一些時,問他,以後怎麼辦?寶貝說下次吃好了我再離開。孩子記住的是:下次吃飯中途不能離開,吃好了再去玩;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2.仔細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分辨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有不當行為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壞孩子,我們要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如孩子愛玩遊戲,而不愛寫作業。就要觀察是否有給孩子自由控制時間的權力。如果我們承諾孩子完成作業就讓他自由支配時間,就要算話,無論他幹什麼都不反對,孩子學習就不會再拖延。孩子越自由,越願意提高學習效率。

    3.家長不要只告訴孩子,別做這個,別做那個,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最容易衝口而出,娃不要動、不可以這樣,讓孩子不知所拙,聽多了也就木然了,下次還會去做。

    如果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培養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總之,正面管教是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以和善與堅定為基石。 和善可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堅定則可以幫助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實的態度。 祝好!

  • 5 # 世煒8878

    現在的孩子你溺愛你以為別人也溺愛你孩子嗎?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孩子那裡都好,長的漂亮有懂事,就是範錯誤了,你會說,他還小,等他走出你身邊的時候他會知道,他在別人眼裡什麼都不是,倒是他心裡會有畸形想法,真要是為孩子好,就要以身作則,讓他在你正確的事物前,看你,學你,看世界。 電視劇(大染房)陳六子的一句話特別好,說“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 6 # 鶴立裝飾諸城站

    我是這樣處理和孩子之間關係的:把孩子當朋友,最好的朋友,有錯就指出來,心平氣和的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講完之後,這事就過去了,不再提它,他有什麼需求,只要是合理的,儘量滿足,喜歡他喜歡的東西,審視他討厭的事物,只要不是原則性的東西,讓他自己去發揮,自己做主,跟孩子在一起,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長輩來自居,而是一個夥伴,陪他玩,陪他瘋,陪他學習,在潛移默化當中去引導,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下去指正,去探討

  • 7 # 新資優教育

    總有人認為今天的孩子比我們當年幸福,在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改善的今天,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化、低齡化,孩子承受的社會化壓力也在增加,自然的天性快樂卻被大大壓制,導致的提前逆反是必然的,於是雞飛狗跳,衝突難免發生。如今孩子也不容易,多多理解、支援並加多多鼓勵。

    吃精製食品,喝碳酸飲料,難嘗自然“綠色”滋味,飲食營養質量其實是在下降,導致身體發育不均衡、體質下降,時發傷風感冒;

    從稍微懂事起,家長就這兒髒、那兒有細菌,那裡不能碰,這裡也不能摸,剝奪了孩子觸覺學習體驗的機會,遠離了大自然,導致好多孩子感覺統合失調;

    身居高樓大廈,鄰里之間“水電氣聲相聞”,小心這、小心那,注意安全小心壞蛋,天天誠惶誠恐的看大人的臉色,從小就有一種無名的焦慮、孤獨;

    不再聽爸爸媽媽講狼和小羊的故事,因為電視上都有好看的灰太狼和喜羊羊,大人都抱著個手機,丟給孩子的是一個冷冰冰的平板,缺乏了情操陶冶、情感交流;

    成長需要多元化的,一切事情大人已經安排妥當,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給大人掙回點面子;

    ......

    諸如此類,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總是重“餵養”輕教養、重物質給予輕精神撫慰、重智商開發輕情商培養、重知識技能輕社會適應、重學習分數結果輕學習快樂與否。孩子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弱化了孩子感受幸福、釋放潛能、發展自我的能力,缺乏實踐,缺少自信和快樂,孩子的日子也不好過啊,魯迅先生當年“救救孩子”的吶喊,今天依舊有現實意義!

    當家長們滿心懷著望子成龍成鳳的時候,不要忽視現代生活中籠罩在孩子弱小身心上的各種壓力已經足夠大了,他們更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需要鼓勵、需要科學地引導。

    如果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那麼孩子就是這細胞中最關鍵的生長基因,無論從最樸素的願望出發,還是從精英教育理念開始,我只建議大家:

    親近大自然,強健孩子體格,薰陶孩子身心;

    以身作則, 知行合一,與孩子一起積極行動;

    開發思維,讓孩子主動思考、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養好習慣,塑造品格,早點放手,讓孩子多與優秀者同行;

    無論世界怎麼變,中西文化如何衝突,我感覺讓孩子這個基因提高免疫、抵抗變異、健康成長是最最重要的,讓孩子有尊嚴、有自信、有能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C棒棒糖唇釉有哪些色號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