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您好2018

    我感覺愛抱怨的人主要原因是“壓力得不到釋放”所以才會抱怨,你想想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抱怨,除非遇到了事和不公平時常常會抱怨,有些人一點很小的事就抱怨,那是因為他沒事釋放出來,所以會找熟悉的人和愛人抱怨,所以遇到抱怨的人要理解他,他可能是心理受委屈了沒有釋放出來,互相理解,就好了,抱怨往往會讓人誤會,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抱怨,可以理性理解,自己要學會釋放自己,把不開心的事都發洩一下,這樣抱怨會有好轉,如果遇到事情藏在心裡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抱怨,那樣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所以凡事抱怨的人自己也不好受,大家應該瞭解一下,關心一下。

  • 2 # 一個尕小夥在路上

    如何看待愛抱怨的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愛抱怨的人容易自暴自棄:

    1、愛抱怨的人,往往是最容易沮喪的人,這種人一旦遇到挫折,馬上就會悲觀失望,甚至開始精神崩潰,經不起一點兒挫折風浪。

    2、愛抱怨的人本身也是心胸狹窄,對瑣碎之事太斤斤計較。

    3、愛抱怨的人,總是把事情朝壞的方面去想,很少看到好的一面,這樣,自然就會感到灰心喪氣。

    二、愛抱怨的人牢騷不斷:

    1、抱怨和牢騷相伴而生,愛抱怨的人,必定是愛發牢騷的人。這種人不管走到那,總是挑刺,這個看不慣,哪個看不順眼。如果一個人牢騷滿腹,就會產生狹隘和消極的思想,他的內心也必定是消極陰暗的。

    2、一個牢騷不斷的人,人們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毫無能力,是一個只考慮個人得失,喜歡斤斤計較的人。

    三、愛抱怨的人不懂得珍惜: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沒有時總盼望擁有,可擁有後又覺得沒有期待中的好,轉而盼望得到新的東西,永遠不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尤其是那些愛抱怨的人,更是很少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總是盼來盼去,不懂得珍惜,自然就不會開心了。

    四、愛抱怨的人與快樂無緣: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決不依據獲得了或喪失了什麼,而只能在於自身感覺怎樣”。有些人,別人看他很幸福,可他不覺得,心裡老是不痛快。

    抱怨是快樂的絆腳石,它就像青翠的稻田裡冒出來的一顆雜草,一定會影響禾苗的成長。

    五、愛抱怨的人愛自怨自艾:

    愛抱怨的人往往淺嘗遏止,他們對任何結果不願意深入分析,對於失敗也不會從自身找原因。甚至有些愛抱怨的人,還常常將失敗歸咎餘他人,自己落得個一乾二淨,還拿別人出氣,埋怨同伴。

  • 3 # 修心也是一種道行

    如果我抱怨愛抱怨的人,那我也會成為愛抱怨的人。請跟隨我成為不抱怨的人。

    所謂的21天不抱怨,就是你帶上手環。每當你抱怨一次,就把手環移動換到另一隻手。最初一天下來,換到手都酸了。我才知道原來我一天有這麼多抱怨,當我意識到的時候,我開始主動的注意自己的言辭。我不讓嘴巴消費我腦袋裡的負能量,我不會脫口而出我的抱怨,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我的心也開始Sunny起來,我的微笑越來多,我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快樂。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不要害怕重新開始。

    這是修心最喜的一本書,雖然三年也沒讀完,但是每一個孤單,失望,難過的時刻我都會看一看。很理智很正能量。

    我還在努力,不抱怨。共勉

  • 4 # 玥思759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21天”我們能改變什麼? 《不抱怨的世界》來告訴你。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我曾經嘗試逃避,成了怨念叢生的人,但是這本書告訴我21天改變我們的心態方法,梳理了我的做事思路,讓我充滿了生活正能量

    現在,你一定很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誰?他是一位從事廣播和行銷工作多年的牧師——威爾·鮑溫。美國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地球不會因為少了誰而停止旋轉,誰的一生能沒有坎坷,一路保送上北大,成為CEO,迎娶白富美?每當有挫折,就止步不前,怪時運不濟,怨原生家庭,這種成本低,又能快速形成心理平衡的方式,成為了有害情緒的發洩口。記得那是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脫離校園走進職場,諸多不適應迎面而來。也許是我的緊張寫在臉上,越是害怕犯錯就越會犯錯,一個小小的數字,一份重要的檔案都讓我誠惶誠恐。這時候我就像祥林嫂一樣向別人抱怨,都是這是些數字太小,我沒有看清楚,是影印的問題。都怪我那天沒有注意天氣,忘記帶傘,弄溼了檔案,是老天爺的錯。透過抱怨能讓我的內心獲得短暫的平衡,但正因為抱怨成本比較低,所以人會依賴上抱怨來應對世界。久而久之,抱怨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了生活中的必需,家長裡短的老婦人,不知進退的市井小民,都喜歡把問題原因歸結與外部客觀因素,而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因為人都習慣為自己的行為找正面原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我們緊緊抓住抱怨這根救命稻草,以為能逃避責任,殊不知只有面對困難,才能解決困難。

    當我們認定外部環境都是有害的,我們是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否定個人的力量,否定自己的能力。這是一種的自卑情緒的擴大。我們也許是異鄉人,在繁華都市無立足之地,不懂入鄉隨俗,不會隨行就市的改變自己,被歧視,被小看,已經習慣被被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時候抱怨成為了自卑者的心靈反擊,容易認為環境因素是不可以改變的,在自怨自艾中消磨了自己的鬥志,最終誤人誤己。同樣對於一個集體來說,抱怨更是低效能的情緒。抱怨不但磨損團隊成員計程車氣,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是一個組織的蛀蟲。“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在一些不依賴市場的集體中最明顯,只要有一個員工說:“幹多幹少一個樣,工資一樣多。”其他員工就會紛紛附和。這個員工的抱怨原因在於,他不能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多為公司做貢獻,這是他思想上的狹隘,這是他的自卑之處,但是他不願意承認,採取了抱怨的方法,吸引了一批抱怨者。“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當他把團體的思維方向引入歧途,最終會形成一個黑洞吞噬集體本身存在的良好氣氛,他的自卑被抱怨徹底征服,連他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論斷。管理學家指出企業存在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兩種不同形態,而抱怨情緒通常會從非正式組織發源,不斷蔓延和滲透,最終如同病毒一樣把公司本身存在的良好氣氛改變,讓企業大力宣揚的企業價值觀成為虛設。而在現在這個商業環境日趨複雜,企業員工協作無比重要的時代,一時抱怨,最終會埋下無窮隱患。

    如何解決抱怨帶來的負能量,《不抱怨的世界》這樣說:天下只有三種事,即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鮑溫總結療愈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我也在這四個階段中徘徊,最終成長為不抱怨的自己。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對自己的抱怨毫無所覺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我們固執的認為工作永遠做不完,確寧願抱怨也不去花時間做一張日程安排表,區分輕重緩急。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有所察覺。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麼,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徵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尋找正能量小夥伴,顯得很重要。同樣的忙忙碌碌,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積極上進,這時候靠近誰,你就會成為誰。在我工作最迷茫的時候,我選擇向領導學管理經驗,向同事學工作技巧,沉下心來,不想困難,只想推進工作的方法,漸漸適應了工作節奏,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傳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我也學會了用沉默代替無意義的抱怨。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我們會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我們已經可以“無意識”地達到“有能”狀態。我學著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

    一個在辦公室裡散播Sunny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為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對他人的影響力。我們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將成為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現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停止抱怨,找到自己。

  • 5 # 健康時報客戶端

    心理學家的研究曾經指出,當抱怨變成了一種習慣,它將改變人的大腦結構,使這種負性思維習慣根深蒂固。

    Kelly教授1979年的論文表明,抱怨是影響親密關係的第三大殺手。慢性抱怨者很可能會在不斷地抱怨中失去伴侶的信任和耐心。

    相關研究還發現,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抱怨帶來的焦慮或壓力之下,他大腦中的海馬區中的神經將會受損,而這塊區域正是負責問題解決和認知功能的。因此,人抱怨多了,記憶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都會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抱怨還會釋放一種叫做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有可能抬高血糖指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更可怕的是,對大腦的損害同樣作用於接受抱怨的人身上,斯坦福學校的Sapolsky教授做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聽完30分鐘的抱怨後,不管這種抱怨來自真人還是電視,他們的大腦都會受到物理損傷。

    不過令人痛心的是,即便知道抱怨能夠給人的健康、大腦功能以及親密關係帶來如此巨大的危害,一個慢性抱怨者可能也很難做到停止抱怨。

    慢性抱怨者根本就不想解決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慢性抱怨者,你的對話模式就會是這樣的。

    首先,你說出了一個問題,然後,對方建議你該如何如何解決。這時你會說:“是的,但是……所以我不可能這麼解決它。”

    這些但是的理由可能包括很多:“我沒有時間只能做到這樣了;她就是那樣的人沒辦法改變的;我試過很多次了真的沒用了;你怎麼總是為對方說話啊不考慮我的立場……”

    不管別人怎麼給建議,你都是不聽的。

    你不是想得到什麼解決建議,而是想獲得自我確認,確認自己的確遭遇不公,確認自己無法改變這一切,確定你在所有發生的事情當中,是沒有錯的那一個。

    你拒絕幫助,因為如果聽取了其他人的建議,你就可能失去這樣一種“受害者”的身份認同,從而喪失了人們的同情和關注,比起承擔改變帶來的風險和不適,抱怨著享受善意的洗禮,的確簡單多了。

    察覺並改變持續的抱怨

    既然慢性抱怨對自我身心傷害這麼大,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察覺並改掉滿心抱怨呢?幾個建議推薦給你。

    製作清單

    察覺自己的抱怨,做一個抱怨清單,可以列成表格的形式,內容包括:你一天要抱怨多少次?這種抱怨是為了發洩一時的情緒,還是混雜著受傷、憤怒、恐懼和對別人認可的需要?如果是的話,能否在根本上去思考這個問題?

    評估

    現在你知道了抱怨的目的,是時候開始評估了,評估的內容包括:這次抱怨能夠有效地解決你的問題嗎?而它又會給你自己的大腦,身體,以及被抱怨的人造成怎樣的傷害?付出和得到的比例是否能讓你滿意?

    改變

    瞭解了抱怨,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你現在是在抱怨,而不是在改變?”“你是缺乏支援?缺乏勇氣?缺乏經濟條件?還是缺乏技能儲備?”

    接著問一下自己,“你願意去直面你抱怨的物件,去嘗試一下解決這個現實問題嗎?”

    21天反抱怨行動

    最後,介紹一下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開啟的一場風靡全球的“反抱怨行動”——21天反抱怨行動。他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做到連續21天都不抱怨。只要參與者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計算天數。如果你能連續21天不更換手環的佩戴位置,你就在這場行動中勝出了。

    當然,你不一定要選擇紫色的手環,你也可以選擇一塊手錶、一個智慧手環、一枚戒指等等。有的抱怨者剛開始做的時候,會不停地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簡直要累壞了,這就說明他們在一直抱怨,他們就得有所改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聖節給男朋友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