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首先問題的物件是對於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而不是專業講解工作者。所以就有一個限制,志願講解員很多時候對於歷史瞭解得並不是那麼深入,如果執著地介紹歷史,很有可能給遊客以錯誤的歷史資訊。其次,個人感覺在歷史博物館裡,參觀者聽到的講解內容更注重於文物本身可能會使他/她的本次參觀經歷更為輕鬆。
6
回覆列表
  • 1 # 張博力

    首先我們要明確第一點:講解的目的是什麼?

    博物館有三大職能:教育、收藏、研究。面對公眾,教育是其顯要職能。博物館是一個公眾教育機構,其講解必然是為教育服務的,即要讓觀眾有所得。

    那麼探討第二點:觀眾能得到什麼?

    不同的觀眾得到不同的東西。小孩子得到歷史文物氣氛的暈染;專業人士得到親眼見到文物的機會;歷史文物愛好者得到得到知識;普通群眾得到休閒並學習的時間。這只是一個大致分類,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這是肯定的。

    第三點:同一套解說詞如何滿足這麼多懷揣不同需求的群眾們的需要呢?

    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於解說當中的,不可能一套解說滿足所有群眾。所以,解說本身就是一種僵化的體制。真正好的解說一定是一對一的有需求的講解。但是,作為大眾服務的講解員數量規模還是不可能滿足這種一對一。

    第四點:在一對多的情況下如何取捨講解內容?

    博物館是一個文物收藏機構。講解一定要圍繞物,而不是圍繞歷史。講歷史,沒有物品也能講出來,但是,大家來博物館也就是為了看文物的。所以,把文物講清楚是第一要務。文物的製作方法、美學結構、歷史意義都是重點,但這些都一定要立足在文物本身。

    一定要切記,觀眾來博物館便是為了文物而來,所以針對您的問題,講解一定要立足在文物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課題和論文能同時用於評職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