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央視新聞11月7日援引《印度時報》的訊息,失蹤多日的印度石油大亨帕德拉之子已經在11月6日“找到”。這名叫塔卡的富家少年在被找到時,正在一家酒店裡“刷盤子”。他選擇流浪的原因也令人哭笑不得,他說他“早已想離開這個家,他離家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潛力’”。你如何看待和評價此事?
18
回覆列表
  • 1 # 卞競婉

    印度人確實有些奇葩的“基因”。所以,“奇葩”也就不分“男女老幼”。正因為這一“特質”,奇葩之事才會在印度層出不窮。但是,“奇葩”也並非褒義詞。不可否認,奇葩中多多少少也蘊含著“天真爛漫”的成分。所以,對於印度經常出現的奇葩之事,當作茶餘飯後的聊資即可,不必過度的嘲諷。因為,那也許就是人家的“生活狀態”。近日,印度又上演了一出“王子流浪記”。主角是一位名叫塔卡的印度少年。

    據央視新聞11月7日援引《印度時報》的訊息,印度石油大亨帕德拉的“兒子失蹤案”終於“告破”。據報道,帕德拉是印度赫赫有名的石油富商,他的尚未成年的兒子以學校開學為理由,於10月14日坐火車前往學校報到(印度一所工程學院),然而,自此後便與家裡失去了聯絡。大富豪帕德拉隨即向當地警方報案。大亨之子失蹤了,那還了得?於是,印度警方几乎翻遍了德里和孟買,可是,卻毫無斬獲。由於這名“富家少年”塔卡沒有攜帶手機,警方的現代化破案手段都用不上,所以,警方也只能用“搜尋”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因其“富豪之子”的身份,又不好大張旗鼓進行“懸賞”式的查詢(顧慮出現危險)。而以這樣的方式搜尋,在十幾億人規模的茫茫人海中,談何容易?

    正當印度警方一籌莫展之際,卻意外的接到了一個“報警電話”。這個報警電話是一家酒店的經理打的,在電話中,這名經理聲稱他們酒店中有人“非常可疑”。警方根據這名經理的“特徵”描述,旋即聯想到了失蹤的塔卡,於是,他們囑託這名經理不要“打草驚蛇”後,便火速趕到了位於印度北部地區西姆拉的這家酒店。而塔卡在被“找到”時卻正在這家酒店打工“洗盤子”。孩子找到了,家裡自然會“幸福不已”。可是,塔卡的叔叔卻“潑了冷水”。塔卡的叔叔說:“我們的孩子被找到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的安慰。但是,對整個家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塔卡的叔叔何出此言呢?這是因為塔卡“出逃”的原因和目的。

    令塔卡家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名少年“一直都想逃離這個家”。他說他“不想學習,也不想上大學”。至於為什麼要“刷盤子”,他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潛力”。按他自己的說法,在“流浪”的沿途中,他給小賣部打工,他在小酒館“刷盤子”,他還“睡過”大街。塔卡“流浪”的原因,可能會讓他的家人覺得“哭笑不得”。但對於社會來說,卻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儘管這只是一個富家子弟的“流浪”故事,卻也能使人想到“圍城”。那就是“城外的人挖空心思的想進來,可城裡卻有人想出去”。還會使人想到“住出租屋的人渴望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哪怕是隻有幾平米(前提是不需要房貸)。可是,住別墅的卻又有人想感受出租屋的喧鬧和住者的艱辛”。折射的其實就是人們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不同理解”。

    俗話說“舉一反三”。富家子弟塔卡所上演的這出“王子流浪記”的情節中,也“折射”出了一些“現實性”問題。大家知道,“種姓制度”早已在1947年印度獨立時被“剔除”。在憲法中找不到“種姓制度”這樣的字眼。可是,在現實中,印度的“種姓制度”卻在印度人的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之所以遲遲無法“消失”,是因為在現實的就業,招聘中,印度的“唯出身論”依然“盛行”。這就是印度“寒門出貴子”難度很大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印度裔人“遍佈全世界”的另一個原因。因為,對於印度普通人來說,“出國”才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失蹤”的富家子弟之所以能被酒店經理“識破”,則源於他的穿戴和身份證上的“住址”。這個少年雖然在“洗盤子”,但卻一身名牌。這個少年雖然看上去似乎“很落魄”,但他“豪華區”的住址卻使他“露了馬腳”。無意詬病這位經理的“以貌取人”,但折射的卻是印度現實社會中,“種姓優勢”卻在以“名牌,住宅區等物質形態”體現著。也就理解了有人不惜借款也要在豪華住宅區買上一套房子的“心態”了!顯然,他們不僅僅是為了“享受”。

    就個人觀點而言,對於這位“王子流浪記”的主角,這位富家子弟塔卡的行為,我居然沒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念頭。反而由衷有一種讚許之意。儘管他不想學習的想法不可取,但他想證明自己潛力的行為,卻使我由此想到了“富不過三代”的“俗話”,想到了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百年企業的話題。在歐美國家中,也有很多“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子弟。但他們大多在自小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即便是有不少人最終還是接手了家族企業,但他們也大多在少年時經歷過獨立的磨難,在成年後多也是從最基層做起。當人們看到伊萬卡現在的風光時,也應該看到,伊萬卡在很小的時候就獨立了!當然,在當今社會,也有一些富家子弟很自立。比如,一些富豪會給子女一些資本讓他們自己去闖。也確實有成功的“範例”。可是,還應該看到,所給的“那點資本”已經使他們和普通的“創業者”不在一個平臺上了!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並沒真正的經受磨鍊。他們的被讚許,也註定會是曇花一現。實話實說,我更欣賞塔卡這位富家子弟證明自己潛力的方式,儘管有些“極端”。印度總理莫迪就是從一個“茶童”走到了今天,也許是自小的感受太深,所以,平民總理莫迪才勇於向印度的“種姓制度”開刀。

    印度富家少年塔卡的“王子流浪記”既折射了印度的現實問題,也蘊涵著人生的追求“哲理”。對於印度來說,它終究會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是,如果不能從思想上剔除“種姓制度”,不能在用工和升遷上廢除“唯身份論”的痼疾,不能取締形形色色的“特權”渠道的話,即便是印度的GDP超越了美國,那它也不可能成為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更不可能成為挪威,丹麥,瑞典那樣的福利社會主義國家。

  • 2 # 高山流水116820061

    現在,很多孩子總是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本事,讓自己吃很多的苦,受很多的累,還得不到想要的好生活。不過,印度一位少年的舉動卻和這些孩子的想法不一樣,他明明是一個大富豪的兒子,卻選擇離家出走,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

    這個少年叫塔卡,他的父親帕德拉是印度富有的石油商人。塔卡在一所工程學院上學,10月14號他告訴父母學校開學便獨自離開了家。此後塔卡音信全無,這下子急壞了家裡人。要知道,印度也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家裡男孩走失,無異於遭到了塌天大禍。帕德拉確認他兒子並沒有在學校後,馬上選擇報了警。

    但警方費了很大功夫,也未發現塔卡的蹤跡。後來,西姆拉一家酒店的經理向警方打來電話,稱自己酒店內一名刷碗的男孩穿著打扮和普通人不一樣,從而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核實了男孩的身份證件後,發現這個穿著名牌服裝洗碗的男孩確實非同尋常,所以趕緊通知了警方。

    經過核實,這名洗碗的男孩確實就是失蹤多日的塔卡。原來,塔卡自10月14號以來,他就根本沒去上學。塔卡一直在小賣部、餐館打零工,晚上有時還會睡大街。那麼,塔卡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生活不去享受而選擇流浪呢?根據他本人的說法,他不喜歡學習,也不願受束縛。他逃離學校和家庭,就是要放飛自我,體現自身價值,證明自己的潛力。

    塔卡的行為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太不可思議了。其實,很多孩子是有個性的,他們不願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人生道路走下去,而是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才會讓他們更加快樂,也更能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塔卡雖然生在富豪之家,不過,這個男孩顯然並不是什麼紈絝子弟。他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從而改變生活,體現自身價值,這比那些依仗家庭富有,炫富、吃喝玩樂甚至幹壞事的富家子弟強得太多了。

    印度作為一個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國家,作為富有的高種姓家庭的孩子,塔卡敢於從事洗碗、賣東西這類只有低種姓才會做的工作,無論對他本人,還是對於印度社會,都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實際上,印度雖然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制度,但高低種姓之間仍然涇渭分明,工作、生活還是存在嚴格界限和區別的。

    當然,作為未成年人,不論什麼理由,都不應該私自離家出走。因為成人的社會還是很複雜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被拐騙或被教唆去幹壞事,從而讓自己和家庭都受到傷害。而塔卡很可能也和父母溝透過,但自己的想法顯然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他才選擇離家出走表達自己的不滿。好在塔卡很快就被找到了,他的父母或許從這件事中可以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改變一下教育和對待孩子的方式。

  • 3 # 歷來現實

    關於王子流浪記的故事不止一個,一個是馬克吐溫版本的:兩個長得一模一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相遇了,但他們一個是王子,一個乞丐相遇,他們彼此交換衣服,經歷了一場跌宕起伏的人生。

    而印度的王子流浪記則講了一個更感人的故事:王后為國王生下兩個兒子後去世了,新王后妒忌前皇后兩個兒子,怕他們日後跟自己的兒子爭王位,就謊稱自己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必須要殺兩個王子才能治癒。

    國王很寵愛這個新皇后,就下狠心讓護衛把兩個兒子殺掉,護衛可憐兩個王子,就把他們放走了,謊稱已經殺掉兩個兒子。後來兄弟兩個走散了,一個陰差陽錯當了國王,一個成為乞丐歷盡艱辛。

    最後弟兄兩個歷經磨難和自己的父親老國王相聚,而那個作惡多端的皇后和她的兒子已經遭到報應死去了。

    如果說傳說中的王子流浪記是逼不得已的話,現實版的"王子"流浪記卻是自討苦吃,叫人啼笑皆非、感慨萬千了。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雖然不是王子,但生活條件一點也不比王子差,人家老爸是印度石油鉅商,億萬富豪,無論地位和生活條件都是無比優越,叫無數人羨慕不已的。

    這個富豪子弟或者說富二代叫塔卡,我們普通百姓省吃儉用還要讓孩子好好讀書,億萬富翁家的孩子更重視教育,而且人家也不差錢;所以高中畢業後被送到印度的一所名牌大學深造。

    按說塔卡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塔卡的父母也如釋重負,覺得孩子在條件這樣好的大學一定能有所收穫,將來自己的事業後繼有人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10月14日這天他們接到了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孩子失蹤了。俗話說兒子是爹孃的心頭肉,正在國外談業務的爸爸聽到訊息後心急如焚,中斷會談乘專機回國,他一邊跟警方取得聯絡,一面動用一切資源開始到處尋找孩子。

    孩子的親戚家,孩子朋友家,豪華賓館和酒店,附近的網咖、遊戲廳和車站,能找的地方都去找了,可以說是上天入地,就是不見孩子的蹤影。

    孩子的母親也帶人到電臺、電視臺播出了尋人啟事,大街小巷也張貼了尋人啟事。可是幾天過去,孩子杳無音信。難道被人綁架,為什麼沒有綁匪聯絡?莫非孩子...?

    塔卡的父親不敢往下想,他派人繼續到大街小巷的下水道、荒郊野外,河邊地頭到處尋覓,恨不得耗子窟窿都掏了三掏。

    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在塔卡一家走投無路、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酒店老闆給警方打去了電話,說自己的酒店裡來了一個打工仔,不僅一身名牌,而且舉止也有點怪異,懷疑就是失蹤的塔卡。

    警方通知後,塔卡的爸爸立即風馳電掣趕去那家酒店,到那兒一看,人已經走了,後來多虧計程車司機,看到了在附近的馬路上睡覺的塔卡報告了警察,最後才使得父子相見。

    失蹤那天,塔卡告訴老師說有點不舒服要出去看醫生,講好了一節課後就回到學校,可是塔卡並沒有不舒服,當然也沒有去看醫生,而是蓄謀已久,離校出走。

    回家後塔卡的媽媽問塔卡,寶貝兒子,這些天你是怎麼度過的?你為什麼放著好好的學不上,到了飯店打工?

    塔卡看父母因為自己失蹤焦急而憔悴的臉,非常懊悔,就一五一十講了自己"流浪"的經過。

    原來塔卡在那天離校後就開始了流浪,除了這家飯店,他還到乾洗店和小餐館打工,被人騙過、被小偷打過、被老闆呵斥過,也在車站的地板上睡過,可以說歷盡艱辛。

    爸爸問他,家裡那麼多錢,沒有了可以隨便拿,為什麼還要吃那麼多苦、打工掙錢呢?

    孩子說,他覺得在學校學習知識枯燥、沒用,他同情弱者,同情底層人民。

    塔卡說,他要到社會上體驗窮苦人的生活,靠自己的埋頭苦幹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用自己的財富去救濟天下需要幫助的人。將來成為一個跟甘地那樣的政治家,為窮苦人謀福利。

    他說,古今印外的政治家都出身貧寒,富家子弟出身的政客不會給窮人辦事,他要做與眾不同的人。

    塔卡還說,印度最大的不公就是等級森嚴,雖然種姓制度廢除了,但人們心裡無形的等級制度還依然根深蒂固,窮人在讀書就業等方面備受歧視。

    所以他要從窮人做起,體驗他們的甘苦,為他們代言,為人人平等而奮鬥。

    塔卡的話叫人深思,發人深省,讓好多大人都慚愧。

    孩子太懂事了,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太不可思議了,但年輕一代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負,比老一代成熟更早,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雖然孩子的想法很單純很幼稚很天真,可是他們會思考,有自己的價值觀,不喜歡按部就班按照大人他們鋪設的道路走下去,不想按照大人的模式被塑造,大人們應該耐心引導,循循善誘,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放心讓他們走自己的路。

    就像塔卡所說,印度的等級制度依舊影響著億萬印度人的生活,改變他們的人生。而塔卡一個出身"高貴"的孩子,可以"屈尊"去從事"下等人"的生活和工作,實在難能可貴,叫人感動,值得肯定。

    塔卡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我們小時候說不定還不如孩子。

    塔卡你大膽地往前走,別自責,別難過,這是成長的代價,下次該跑還得跑。當然,能夠知行合一、多多實踐固然好,你要是藏個心眼,躲到遠一點的地方就更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狗狗吃了狗糧會拉肚子?為什麼狗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