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儀居士

    題主即然提出這樣的問題相比對人性這個詞感興趣,感謝你的邀請。我在這裡告訴你一個看問題的方法,就兩字簡單。人間的任何事情都是簡單的,只是人們把他複雜化了。把事情中間加了很多情節故事,拐了很多彎。當然這些情節故事都對問題有好處。比如兩個人結婚弄的滿城轟動親戚朋友鄰里莊鄉都的為之付出。這裡邊的過程不都是人為的加的嗎。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如果作家不添油加醋還有人看嗎?那麼我們看問題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把問題看複雜了你就會永遠也看不明白。這樣以來題主的問題就簡單了,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己經說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你說是共性呢還是個性呢?個性千人千脾氣萬人萬秉性。所以人性就是共性,個性必須加一個個字。

  • 2 # 初曉兒

    人性不等於人類共性。

    一,反證:

    如果將人性等同於人類共性(或“共同人性”、“普遍人性”),那麼,按照這種觀點,人性就是普遍存在於人類每一個個體之中的人類共性,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人性,而且人性與人類同始同終、永恆不變。

    二,人性等於人類共性的訛錯:

    這種觀點沒有看到,人性是人之為人的本性,是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不斷變化的,“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遍存於人類每一個個體且與人類同始同終、永恆不變的人類共性,只不過是捨棄了實際內容的人性之抽象形式而已。

    例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不同的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卻大相徑庭,先秦時女子多以細瘦為美,盛唐時女子則多以肥胖為美。

    三,人性與人類共性的區別:

    1、人性是具體的、歷史發展的,人類共性則是抽象的、一成不變的。

    2、人性是人的自然屬性(亦稱“自然性”)、社會屬性(亦稱“社會性”)和精神屬性(亦稱“精神性”)的統一,又是人的個體性、群體性、類屬性的統一,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而人類共性只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內容十分貧乏。

    3、人性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由低劣到優良不斷進化的,而人類共性則是古往今來一切人的共同特徵,無所謂進化。

    4、人性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人類共性只是人性的抽象形式,而不是實際存在的具有豐富內涵的活生生的人性。

    結論:人性不等於人類共性。

  • 3 # caoxiaopeng

    其實中國文化儒釋道,核心都是在回答這一問題!儒家的仁,釋家禪宗的見性,老子的道。還不只人性,甚至還包括眾生性。這是大學!不是大學本科大學生的大學!那麼什麼是大學之道呢?如何進入大學之道呢?孔子的學生,曾子,在大學一書中是這樣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則近道矣。我的看法,至善就是仁!打坐可以見性,悟道,但與道合一,決不僅限打坐,所以他用了近道一詞。切記!如果在儒釋道的知識上沒有悟入,就不要在沒有人指導下打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少女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