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蘋果4688967111643

    勸君少罵秦始皇這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註解

    這首詩之所以寫給郭沫若,是因為郭老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寫的《十批判書》裡面,稱讚孔子“是順應著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的”。毛澤東不贊同這個觀點。對秦始皇曆來遭受非議的“焚書坑儒”之事,毛澤東也多有辯護。這些,他都寫進了詩中。

    在他看來,孔儒們常常是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則不盡然。除了在文化教育上有些建樹外,在事功上卻常常說些空話。歷朝歷代的王公國戚個個都在打儒家和孔子的“仁義道德”旗號,而真正為民謀福利和與民同甘共苦者,少之又少。就是這樣,在封建社會竟被捧為“聖人”,那些讀了點“聖人”書籍的學子們,竟可以搖頭晃腦,把尾巴翹到天上去。毛澤東的義憤,除五四以來的反孔思潮外,在其性格底色上,也是自有其源。

    詩裡說得明顯:“百代都行秦政法”。所謂“秦政法”,是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了“封建制”,改成“郡縣制”,郡縣長官由中央王朝任命,從而穩固了中央集權,也就成為幾千年來中國政治體制的一個基本格局。唐代的柳宗元為此專門寫了篇《封建論》,稱讚秦始皇的這個改革。

    從根源上講,秦始皇的形象,則是那些儒生們弄壞的。原因是他發動過“焚書”和“坑儒”的事件。這對以儒家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來說,簡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正是儒生們的言論,讓秦始皇成了“暴君”的典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結婚隨多少禮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