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衛宇
-
2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人。他是中國古代姨學思想的偉大先行者,遠東自組織模式的開創者,預言大洪水的先知,土豪的保護者,諸夏貴族的共主,位面之子,疑似穿越者。他所建立的大晉王朝驗證了吃飯砸鍋道路的可行性,也為之後北方蠻族對中原的德性輸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的主要貢獻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在業已流沙化的土地上播撒下自由的種子;其二,安排了大帝國的解體路線。
自發秩序的生長跟人腦神經元一樣,本質上就是多層次網路產生更多節點的動態過程。在一個土豪與遊士的自由精神早已被群氓泯滅許久的國度,真正的保守主義者所要做的比起守護現有的果實,更重要的還是要使土壤恢復重新產出果實的能力。河內司馬家作為忠孝傳家的土豪貴族,經歷了曹劉孫泥腿子發跡所釀造成的人間慘劇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封建自由的秩序,避免老鼠上桌的事情重演。除去對司馬昭命令裴秀制定的五等封爵制度的繼承之外(有人認為,泰始元年改制後的新五等爵制意味著鹹熙舊五等爵制的廢除,但是個人認為新封爵制度更多的是對禪代功臣和宗族權益的補充;他登基之前便已經分封的爵位也大多沒有被剝奪),還頒佈法令,明確規定了不同等級的土豪所能擁有的田地和佃客的特權,可以說是非常有秩序了:
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各以貴賤佔田。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
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蔭其親屬。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亦如之。
其應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無過五十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 第九品一戶。
實際上形勢的發展還是給了司馬炎驚喜——土豪們很快便突破了法令對擁有田地和佃客數量的限制,而專制政府對此毫無辦法。在此基礎上,封建自由的莊園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在經歷了人口銳減,尚有大量荒地未開墾的情況下,便已經出現流民遍地的喜人局面了。
此外,司馬炎對於九品中正制的完善也是做出了很大貢獻。雖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早就存在,但是司馬炎在癸酉詔書中提到的二品系資更是直接從制度上抹殺了奮鬥逼上位的可能,有力維護了上流社會的傳統規範,可以說是功德無量。
司馬炎更為人所知的貢獻在於他所鑄造的鄙視鏈,即貴族高於土豪高於蠻族高於高於費拉化蠻族高於費拉。司馬炎對於吸取德性的高雅行為向來是不遺餘力的,在他的制下,蠻族的稅率是要遠遠低於費拉的。
遠夷不課田者輸義米,戶三斛遠者五斗,極遠者輸算錢人二十八文
夷人輸賨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
民丁課田夫五十畝,收租四斛戶絹三匹,綿三斤
你看,遠夷高於近夷高於民丁,井然有序。
在司馬炎的優惠政策和上帝的眷顧下,蠻族的內遷掀起了新的高潮。但是司馬炎並沒有被喜悅衝昏頭腦,他在引入姨人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儲存本有的凝結核:對於原來投奔的蠻族,大多保留其部落組織,並依舊聽其豪帥進行管理。這無疑是個高瞻遠矚的決定,實際上這些豪帥之中確實湧現了以齊萬年為代表的傑出人才。
司馬炎的騷操作當然不至於此。被招撫的外族成建制大批進入內地,卻發現被許諾的權益只是空頭支票。封建自由的貴族們紛紛選擇擄掠蠻族為奴。這種手段有效維持了蠻族的武德,極大避免了他們向費拉流沙的滑落。許多蠻族將自己的處境歸咎於漢人的欺壓,殊不知這都只是解體大師司馬炎計劃中的一環罷了。
有少數姨騎士們會有疑惑,比如說,司馬炎明明是促成了大一統的暴君,怎麼能說是解體路線的規劃者呢?殊不知唯有用剖屍刀一般鋒利的思維傳統歷史的迷霧,下水道里的真相才能暴露到路燈之下。司馬炎做好逆費拉化的安排之後,便精心計劃了大姨捅之後的解體路線。除去之前提到的大力吸引武德的充沛蠻族內遷之外,他還挑選了自己最不成器的兒子來繼承法統,又為他迎娶了貪權兇狠的賈南風作為未來的皇后,還派出野心勃勃的宗室出鎮一方,最後手把手向全天下演示瞭如何逼死自己親兄弟司馬攸。於此同時,他又解散了專制政府的武裝力量,把更多的軍事力量安排給了封建王國。
吳平之後,帝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內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武帝泰始元年,封諸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下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
西晉一統是在公元280年,滅亡在316年,隨後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武德高漲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代。司馬炎死後,留下了地頭蛇割地自守,多民族互相仇殺的諸夏,大大降低了大一統暴政出現的可能。儘管到了580年,暴君楊堅還是完成了統一,但是費拉末民們至少已經沐浴了264年封建自由的光輝。司馬炎出現在歷史上,可謂恩典;而後來他的後代牛睿等躬身踐行細軟跑學成功躲過大洪水,可以說,冥冥之中,也是安排。
在他完成了再拆華夏的預備,即將安眠的那一刻,不知道有沒有想起剛剛登基時向上天求的那一卦:
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王者世數,系此多少。
我想他那時候的嘴角,一定是帶著微笑吧。沒錯,西晉真正掌握權力的皇帝,真的就你一個。可以安心去見司馬懿了。
-
3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說起司馬炎,他最大的歷史存在感就是結束三國亂世,建立大一統的西晉王朝。
然而題主所提供的史料中的這段話也不能對某些結果佐證一二,一個敢於直面呈諫的大臣和一個至少能聽得這樣評價的帝王,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看似是盛世景象才可能發生的對話。
對於司馬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四分功,六分過。最大的功無非就是建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使中國結束了三國紛爭。同樣,他最大的過也是為西晉後中國持續近二百多年的戰亂紛爭埋下了重大隱患。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稱帝,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彼時,三國時代還沒有結束,南方的吳國雖處晚期,但獨立的政權猶在,大一統國家還沒建立。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局面,才使得司馬炎心有不甘,始用心治國。開始在政治軍事農業上開始實行他司馬炎式的政策,政策中規中矩,也是由於飽受長期戰亂的黎民百姓實在是太渴望太平盛世,所以,在大家上下還算同心的情況下,西晉國力一步步提升。隨著國力的提升,司馬炎心中的石頭-東吳終於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同時也在於吳主孫皓逆行施政幫了司馬炎的忙,東吳在西晉沒有費多大力氣的情況下就被解決。公元280元,西晉終得統一。
然而,國家得到了統一,司馬炎也開始種下以他為始的亡國亂世的種子。首先,司馬炎在國家統一後,重拾周時期的分封制,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知道自己司馬氏就是透過篡曹氏之權奪取政權的,他不想讓自己的司馬氏也重蹈覆轍,於是開始大封諸侯,先後封了二十多個同姓王駐守全國各地,雖然在分封的時候對諸侯的權利也有所鉗制,但是諸侯在軍事上保持獨立的根源沒有解除,直接導致後期諸侯王擁兵自重,甚至都可以參與到最高權力的爭奪,也直接導致了後期的八王之亂,嚴重透支了西晉的國力,更為嚴重的是,八王之亂中,諸侯王為了增強自身實力,竟然聯合北部鮮卑族等少數民族來對抗其他諸侯,直接引胡馬入室,西晉末年及西晉滅亡之後,各少數民族紛紛入中原,立政權,對中原百姓肆意殺戮,製造了五胡亂華的悲慘歷史。
還有一點,司馬氏在曹魏政權後期就已經將大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且很快形成了龐大的氏族集團。司馬炎建國是在其氏族集團本就十分強大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氏族集團內部的腐化從建國之處就已經存在,隨著東吳滅亡,帝國的心腹大患得到解除,司馬氏族集團內部更是開始追逐財富和奢華的象徵。作為封建統治者,司馬炎非但沒有制止這樣的不正之風,反而連自己也墜入奢靡之風。可以想象,在一個王朝的建國初期,其權利集團內部就已經腐化至極,其國祚,焉能不短?!
-
4 # 亭安讀書
當然不是了,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結束了三國亂世,建立統一王朝晉朝。並且,登基之後,勵精圖治,讓整個王朝出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從治理國家的角度講,司馬炎絕對不是一無是處,也並非劉毅所講的那麼差,在開國之君中司馬炎也不落下成。
單從司馬炎面對劉毅的評價,一笑而過的氣度就能看得出司馬炎並非昏庸之輩。而劉毅之所以說建立晉朝的司馬炎,比桓靈二帝都不如,主要的原因跟劉毅自身的性格有關,觀劉毅史料中的事例,便可見一二。
西晉建立後,劉毅曾經擔任維持京師秩序的司隸校尉,有一次太子司馬衷不遵守禮法進城門,被劉毅認為是對皇帝不敬。劉毅上書彈劾太子相關的太保、太傅等官員,直到司馬炎下令赦免之後,司馬衷才得以進入皇宮。
由此可見,劉毅為人是有點執拗的,品行剛正不阿。不過,劉毅之所以諷刺司馬炎賣官之事,應當是與劉毅所反對的九品中正制有著很大關聯。
毅以魏立九品,權時之制,未見得人,而有八損。疏奏,優詔答之。劉毅認為曹魏以來設立的九品中正制,只是曹魏皇室與士族的權益之計,並未因此法獲得真正的人才,並且這種選官法有著八種弊端。劉毅上書奏請更改,司馬炎下詔解答。
再結合劉毅曾經在晚年被舉薦為青州大中正,這本是一個名聲好卻並無實權的官職,負責九品中正制的一州人才品評。在當時門閥士族透過九品中正制,讓士族子弟出仕高官的年代,大中正也往往都是心照不宣而已。可是,剛正不阿的劉毅,做了青州大中正之後,卻被當地主官抵制了。
毅疾惡之心小過,主者必疑其論議傷物,故高其優禮,令去事實,此為機閣毅,使絕人倫之路也。劉毅因為太過嫉惡如仇,被當地官員集體抵制,給劉毅增加待遇,但卻不再給他實權,不再讓他做品評之事。由此可以知道,劉毅的做法是與當時西晉朝廷選官法的現狀衝突的,由各門閥士族擔任的一州高官,都對劉毅過於嚴苛的品評士人頗有微詞,便想了個辦法,把劉毅束之高閣了。
再回頭去看劉毅譏諷晉武帝司馬炎的話,當時桓靈二帝雖然也賣官,但是當時實行的選官法是察舉,雖然也會夾帶私情,但卻能選出賢良;
而司馬炎施行九品中正制,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賣官,而所得利益完全是為了鞏固司馬氏皇族自身而已,並未考慮能不能選出賢良。
這應當是劉毅真正去譏諷司馬炎,連漢朝最差的皇帝都不如的目的,其實不是司馬炎差勁,而是劉毅直言不諱的性格,讓他想要借譏諷之言,說出自己對於司馬炎治理之下,存在的弊端,比如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這些存在弊端的治國方略。
回覆列表
得看從哪些方面去評價司馬炎了。如果從人品上說,晉武帝司馬炎絕對是個仁厚的皇帝;如果從治國理政來看,司馬炎是譭譽參半;如果從選選接班人的角度看,司馬炎大錯特錯。
司馬炎是最仁厚的皇帝之一1.善待曹奐
公元265年,曹奐被迫禪位於晉王司馬炎。司馬炎稱帝后,立國號為晉。同時他降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奉魏國為正朔,可以使用天子的儀仗。上表不用稱臣,受召不用跪拜。
司馬炎沒有搞南朝那一套,派人暗殺曹奐。曹奐退位後,安然無恙地活了30多年。
2.善待臣下
司隸校尉劉毅曾當眾說,司馬炎比漢桓帝和漢靈帝還不如。司馬炎沒有惱羞成怒,反而表揚劉毅敢於直諫。雖然司馬炎多少有些言不由衷,但他也沒有事後處理劉毅。
諸葛靚和司馬炎是小時候的夥伴,不過諸葛靚的父親卻因為謀反被司馬昭所殺。諸葛靚也被迫逃亡到東吳。東吳滅亡後,諸葛靚和其它東吳降臣一起來到洛陽。司馬炎聽說諸靚也在洛陽,就想和他見個面好好聊聊。但諸葛靚卻始終放不下心結。諸葛靚見到司馬炎,淚流滿面地說,“我不能效仿豫讓,以至於見到了陛下你,真是慚愧啊。”聽到諸葛靚這麼說,司馬炎只得離開了。
東吳滅亡後,晉武帝一次和東吳末帝孫皓喝酒時,指著孫皓的座位說,“我專門設定這個座位,等你很久了”。孫皓嘴賤回說,“臣在南方也設了這樣一個座位,等待陛下”。孫皓是亡國之君、階下囚。,卻如此嘴賤,明顯是作死。不過晉武帝不以為意,沒有修理他。
理政譭譽參半1.太康之治
司馬炎早期執政時。勤政愛民,勤儉節約,鼓勵生產,勸課農桑,輕徭薄賦。
司馬炎即位以後,經過10餘年的勵精圖治,創造了“太康之治”。經濟、文化、人口都有較大的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快速增長,文化上也出現了太康文學。相較於戰火紛飛、生靈塗炭的三國亂世,司馬炎治下的西晉,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
2.結束三國
公元280年,晉武帝派遣大軍伐吳,大獲成功。東吳滅亡,結束了70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3.羊車望幸
晉武帝晚年,後宮妃子眾多,將近萬人。如此多的嬪妃,晉武帝不知道該臨幸誰,他想了個辦法,趕羊車。羊在哪個妃子門口停下來,她就翻她的牌子。
這就是歷史上“羊車望幸”的典故。
4.縱容鬥富
晉武帝執政後期,不僅自己生活奢侈,還把整個社會風氣帶壞了。許多大臣公開炫富和鬥富,晉武帝不僅沒有制止處罰他們,反而予以縱容和支援。
選錯接班人司馬炎立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許多大臣是有意見的。司馬衷就是那個說“何不是肉糜”的弱智皇帝。大家都清楚司馬衷是個白痴,而當時齊王司馬攸卻的表現,卻非常不錯,大家覺得司馬攸才是合適的接班人。不過司馬炎堅持讓司馬衷做繼承人。這個決定,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總之。晉武帝司馬炎既有明君的一面,也有昏君的一面。當然,他也留給了世人他的另一個印象,就是他的寬仁和仁厚